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任務驱动教学法”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协作性。农药加工与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实践课程,针对该课程的特点,设置了对应的任务,开展了教学改革和实践。研究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农药加工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应用中获得了一定的成效,达到了预期效果。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改革;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5-0261-02
Abstract “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 can give full plays to students’ subjectivity,stimulate their learning autonomy,cultivate their initiative and enhance their cooperation. Pesticide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is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corresponding tasks were set up,and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were carried out.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 taskdriven teaching model had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in the teaching application of pesticide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course,and achieved the expected effect.
Key words Taskdriven;Teaching reform;Active learning
基金项目 浙江农林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ZDKG19002)。
作者简介 谢永坚(1982—),男,江西广昌人,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农业与害虫防治方面的教学与科研。
收稿日期 2020-12-02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多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该教学模式线上学习平台有大量、丰富、有趣生动的学习资源供学生课后选择学习[1]。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教师和网络课程资源为主体,学生为客体,学生还是被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并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2-5]。在该教学法中,学生在学习过程成为主体,教师以引导者的作用贯穿整个过程。该教学模式以任务的形式把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在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学生通过利用在线教学资源、科学数据库、网络平台以及小组探讨等方式完成目标任务,在此过程中实现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强学生的协调能力、合作精神。笔者针对农药加工与管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角度出发,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开展任务驱动教学研究与实践,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
1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农药加工与管理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选修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农药剂型的加工、应用及农药管理法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从事农药生产与管理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素养,为从事农药加工与管理类的相关工作奠定基础。改革前,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学习为辅的“灌输式”“填鸭式”的课程教学模式,侧重于课程内容的基本知识传授,尽管在教学过程中也融入了案例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还利用本课程的线上课程资源(课件、教案、作业、测验等)进行知识补充和课程讨论等,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依赖教师对知识点的讲授,学生无须独立思考和分析,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学生对知识只知其一未睹其二,见其外不识其内,不能做到举一反三,不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②学生没有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往往敷衍应付,把用于辅助学习和拓展知识的线上教学资源,当成交作业的渠道。③课堂以讲授为主,缺少实践体验,讲授内容空泛。尽管采用案例式、启发式教学,但也只流于表面,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不高。在课堂上,通常是教师自问自答,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度与配合度。针对以上系列问题,有必要对农药加工与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2 教学改革内容
2.1 教学师资力量的改革
以往的课程教学以教师“灌输式”讲授书本内容为主,而教材中的内容又不能及时更新,过于陈旧。农药产业发展日益更新,教师对产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以及人才需求没有深入了解。在课程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改革过程中,邀请农药产业专家参与任务分析和任务实施。专家通过讲座形式,讲述了农药产业发展的现状、产业发展的掐脖子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不仅丰富了课程知识,而且拓展了专业素养,拓展了学生解决任务的途径和方法。课外,安排实地考察“农化企业”,让学生深刻了解整个农药加工的过程,熟悉农药生产加工的设备,提高同学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
2.2 教学内容的改革
按照“任务呈现—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反思”4个过程来组织该课程的任务驱动教学。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着不同角色,完成相应任务[4,6],任务实施流程见图1。①任务呈现。任务呈现是任务驱动模式教学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成效。任务设计要充分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对能够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将理论知识隐含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中,并编制任务情境案例。比如“功能缓释剂型”章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理解缓释剂的类型、组成、性能、加工工艺以及质量标准要求。教师通过现代农业精准施药的案例,提出功能缓释剂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把设计好的教学任务,利用本课程线上平台,提前发布教学任务。②任务分析。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梳理分析教学任务中的学习要点,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迅速切入任务行动。③任务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任务,要求学生制定团队的任务实施方案[6]。学生获取任务信息后,随机分组,每组4~5人。学生在教师和校外导师的共同引导下,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收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并通过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组间讨论等形式完成各项任务。该教学模式不仅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获取知识从传统的“被动接收”转变现在的“主动获取”[7]。④任务反思。教师应针对学生各项任务完成的情况以及过程进行评价和总结。对任务实施结果不能简单地以对与错或好与坏进行评价,应对任务的目标进行全过程评价。教师除了对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教学目标以及能力要求进行归纳和总结外,还应对知识面适度纵深延伸,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完善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能力[4]。 2.3 课程考核机制的改革
课程考核是衡量学习效果、评价教学质量、检验教学目标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该课程除了常用的考勤、课堂表现以及期末测试外,还结合了任务实施过程考核的综合考核方法。具体考核指标如下:①考勤指标 (M1 ):满分为100分。迟到或早退1次扣5分,旷课1次扣10分。②任务实施过程考核指标 (M2 ):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的课堂实施过程分7项完成,其中有5项由学生完成,所以将学生课程任务完成过程考核指标记为以下5项,即所提知识点的完整性(10分)、任务方案设计(15分)、任务实施过程(30分)、任务报告及PPT制作(25分)、小组汇报(20分)等,总分100分;同时,在评分过程中采用小组自评(20%)、小组互评(20%)、教师评价(40%)综合评分方式,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师生互评的一致性作为评价指标(20%),以此保证学生自评和互评在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③课堂表现考核指标 (M3) :包括发言、讨论、讲演展示等方式,每1次加5分,满分100分。④期末测试考核指标 (M4 ):期末卷面得分[8]。学生最终成绩 N = (0.1M1+ 0.2M2+0.1M3+0.6M4)。
3 教学改革成效
3.1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分组制+任务驱动”教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9-10]。教改前,9%的学生表示会提前预习此次课程内容,16%的学生会课后复习授课的知识;教改后,会提前预习上课内容的学生显著提高至93%,课后复习的学生也提高到88%。
3.2 提高了学生的成绩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改前,植物保护151、152的課程平均成绩为80.68分;教改后,植物保护161、162的平均成绩为84.21分。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学生平均成绩提高了3.53分。其中,教改前,80分以上占全年级成绩的57.8%;教改后,80分以上占全年级成绩的71.4%。
3.3 增强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分组制+任务驱动”教学,要求团队成员间需要相互沟通、分工协作、相互探讨等,增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调查数据表明,在任务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77.78%的同学会与小组其他成员讨论,一起解决问题。并且,66.67%的同学对小组成员的任务完成表示满意。
3.4 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通过“分组制+任务驱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专业建设、课堂建设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强,自主创新创意意识得到充分施展;使学生在课堂建设、实践环节中成为有效的“主体”,营造起“教师+学生”“学生+学生”主体的农药加工与管理课堂教学氛围。
4 结语
在同学们积极参与下,“任务驱动”运用在农药加工与管理课程中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分组制+任务驱动”教学改革,使学生获取知识从传统的“被动接收”转变现在的“主动获取,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成绩也得到显著提高。另外,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沟通协调的能力,同时还活跃了课堂教学学习气氛。此次改革只是针对该课程的一章内容进行尝试,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将全面推进。改革本来就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完善考核机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韩力军.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10):121-122.
[2] 李宏岩,赵丕锡.基于创造思维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33(10):166-169.
[3] 白晓虎,胡艳清,吕长义.机床电气控制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3):306-309.
[4] 董春芳,冯国红,王巍,等.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农林高校质量控制与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9):232-233,236.
[5] 任浩,叶常春,肖政.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实践与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9,41(S1):109-113.
[6] 胡建鹏,姚利宏,李哲锋,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景观材料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22):269-270,273.
[7] 刘平.英语课堂中增强游戏活动应用效果的措施[J].小学教学参考,2020(9):72-73.
[8] 江敏,齐龙.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中全过程考核机制的建立[J].品牌研究,2018(8):239.
[9] 翁永通.基于深度学习落实化学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与探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2):1-2.
[10] 周敏霞.翻转课堂在普通话教学中的尝试运用[J].山西青年,2020(2):297.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改革;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5-0261-02
Abstract “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 can give full plays to students’ subjectivity,stimulate their learning autonomy,cultivate their initiative and enhance their cooperation. Pesticide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is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corresponding tasks were set up,and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were carried out.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 taskdriven teaching model had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in the teaching application of pesticide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course,and achieved the expected effect.
Key words Taskdriven;Teaching reform;Active learning
基金项目 浙江农林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ZDKG19002)。
作者简介 谢永坚(1982—),男,江西广昌人,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农业与害虫防治方面的教学与科研。
收稿日期 2020-12-02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多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该教学模式线上学习平台有大量、丰富、有趣生动的学习资源供学生课后选择学习[1]。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教师和网络课程资源为主体,学生为客体,学生还是被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并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2-5]。在该教学法中,学生在学习过程成为主体,教师以引导者的作用贯穿整个过程。该教学模式以任务的形式把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在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学生通过利用在线教学资源、科学数据库、网络平台以及小组探讨等方式完成目标任务,在此过程中实现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强学生的协调能力、合作精神。笔者针对农药加工与管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角度出发,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开展任务驱动教学研究与实践,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
1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农药加工与管理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选修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农药剂型的加工、应用及农药管理法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从事农药生产与管理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素养,为从事农药加工与管理类的相关工作奠定基础。改革前,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学习为辅的“灌输式”“填鸭式”的课程教学模式,侧重于课程内容的基本知识传授,尽管在教学过程中也融入了案例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还利用本课程的线上课程资源(课件、教案、作业、测验等)进行知识补充和课程讨论等,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依赖教师对知识点的讲授,学生无须独立思考和分析,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学生对知识只知其一未睹其二,见其外不识其内,不能做到举一反三,不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②学生没有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往往敷衍应付,把用于辅助学习和拓展知识的线上教学资源,当成交作业的渠道。③课堂以讲授为主,缺少实践体验,讲授内容空泛。尽管采用案例式、启发式教学,但也只流于表面,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不高。在课堂上,通常是教师自问自答,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度与配合度。针对以上系列问题,有必要对农药加工与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2 教学改革内容
2.1 教学师资力量的改革
以往的课程教学以教师“灌输式”讲授书本内容为主,而教材中的内容又不能及时更新,过于陈旧。农药产业发展日益更新,教师对产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以及人才需求没有深入了解。在课程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改革过程中,邀请农药产业专家参与任务分析和任务实施。专家通过讲座形式,讲述了农药产业发展的现状、产业发展的掐脖子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不仅丰富了课程知识,而且拓展了专业素养,拓展了学生解决任务的途径和方法。课外,安排实地考察“农化企业”,让学生深刻了解整个农药加工的过程,熟悉农药生产加工的设备,提高同学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
2.2 教学内容的改革
按照“任务呈现—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反思”4个过程来组织该课程的任务驱动教学。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着不同角色,完成相应任务[4,6],任务实施流程见图1。①任务呈现。任务呈现是任务驱动模式教学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成效。任务设计要充分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对能够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将理论知识隐含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中,并编制任务情境案例。比如“功能缓释剂型”章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理解缓释剂的类型、组成、性能、加工工艺以及质量标准要求。教师通过现代农业精准施药的案例,提出功能缓释剂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把设计好的教学任务,利用本课程线上平台,提前发布教学任务。②任务分析。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梳理分析教学任务中的学习要点,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迅速切入任务行动。③任务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任务,要求学生制定团队的任务实施方案[6]。学生获取任务信息后,随机分组,每组4~5人。学生在教师和校外导师的共同引导下,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收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并通过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组间讨论等形式完成各项任务。该教学模式不仅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获取知识从传统的“被动接收”转变现在的“主动获取”[7]。④任务反思。教师应针对学生各项任务完成的情况以及过程进行评价和总结。对任务实施结果不能简单地以对与错或好与坏进行评价,应对任务的目标进行全过程评价。教师除了对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教学目标以及能力要求进行归纳和总结外,还应对知识面适度纵深延伸,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完善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能力[4]。 2.3 课程考核机制的改革
课程考核是衡量学习效果、评价教学质量、检验教学目标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该课程除了常用的考勤、课堂表现以及期末测试外,还结合了任务实施过程考核的综合考核方法。具体考核指标如下:①考勤指标 (M1 ):满分为100分。迟到或早退1次扣5分,旷课1次扣10分。②任务实施过程考核指标 (M2 ):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的课堂实施过程分7项完成,其中有5项由学生完成,所以将学生课程任务完成过程考核指标记为以下5项,即所提知识点的完整性(10分)、任务方案设计(15分)、任务实施过程(30分)、任务报告及PPT制作(25分)、小组汇报(20分)等,总分100分;同时,在评分过程中采用小组自评(20%)、小组互评(20%)、教师评价(40%)综合评分方式,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师生互评的一致性作为评价指标(20%),以此保证学生自评和互评在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③课堂表现考核指标 (M3) :包括发言、讨论、讲演展示等方式,每1次加5分,满分100分。④期末测试考核指标 (M4 ):期末卷面得分[8]。学生最终成绩 N = (0.1M1+ 0.2M2+0.1M3+0.6M4)。
3 教学改革成效
3.1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分组制+任务驱动”教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9-10]。教改前,9%的学生表示会提前预习此次课程内容,16%的学生会课后复习授课的知识;教改后,会提前预习上课内容的学生显著提高至93%,课后复习的学生也提高到88%。
3.2 提高了学生的成绩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改前,植物保护151、152的課程平均成绩为80.68分;教改后,植物保护161、162的平均成绩为84.21分。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学生平均成绩提高了3.53分。其中,教改前,80分以上占全年级成绩的57.8%;教改后,80分以上占全年级成绩的71.4%。
3.3 增强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分组制+任务驱动”教学,要求团队成员间需要相互沟通、分工协作、相互探讨等,增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调查数据表明,在任务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77.78%的同学会与小组其他成员讨论,一起解决问题。并且,66.67%的同学对小组成员的任务完成表示满意。
3.4 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通过“分组制+任务驱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专业建设、课堂建设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强,自主创新创意意识得到充分施展;使学生在课堂建设、实践环节中成为有效的“主体”,营造起“教师+学生”“学生+学生”主体的农药加工与管理课堂教学氛围。
4 结语
在同学们积极参与下,“任务驱动”运用在农药加工与管理课程中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分组制+任务驱动”教学改革,使学生获取知识从传统的“被动接收”转变现在的“主动获取,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成绩也得到显著提高。另外,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沟通协调的能力,同时还活跃了课堂教学学习气氛。此次改革只是针对该课程的一章内容进行尝试,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将全面推进。改革本来就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完善考核机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韩力军.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10):121-122.
[2] 李宏岩,赵丕锡.基于创造思维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33(10):166-169.
[3] 白晓虎,胡艳清,吕长义.机床电气控制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3):306-309.
[4] 董春芳,冯国红,王巍,等.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农林高校质量控制与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9):232-233,236.
[5] 任浩,叶常春,肖政.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实践与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9,41(S1):109-113.
[6] 胡建鹏,姚利宏,李哲锋,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景观材料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22):269-270,273.
[7] 刘平.英语课堂中增强游戏活动应用效果的措施[J].小学教学参考,2020(9):72-73.
[8] 江敏,齐龙.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中全过程考核机制的建立[J].品牌研究,2018(8):239.
[9] 翁永通.基于深度学习落实化学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与探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2):1-2.
[10] 周敏霞.翻转课堂在普通话教学中的尝试运用[J].山西青年,2020(2):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