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型社会倡导终身学习。公共图书馆作为传承文明的物质载体和获取知识的精神家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没有年龄、性别的要求,因而是学习型社会最理想的教育基地。
一、公共图书馆是学习型社会的知识宝库和文献信息资源中心
丰富的馆藏信息和知识资源是学习型社会的知识宝库,文献信息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之一。公共图书馆拥有极丰富的文献资源,图书馆作为传承人类知识产品的信息中心,是知识及信息产生、组织、交流过程中不可替代的机构,它通过人类知识和信息的组织、整理、分析、描述、促进知识和信息的交流。少量文献信息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这一特点正好符合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可以为民众提供内容极其广泛的学习资源。学习型社会的学习者需要的知识,其广度和深度比以往都有所提高,而对信息收集的全面性而言,很少有机构能与图书馆媲美。
二、公共图书馆是传播先进文化的最佳场所,是学习型社会的最佳基地
公共图书馆是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对于施教者和受教育者而言,都是一个有利的场所。施教者可以通过图书馆传播知识,而受教育者则可通过图书馆获取知识。不管是现实的工作生活场所还是网上虚拟的数字平台,都是图书馆为学习活动提供的可利用的场所。图书馆是一个天然的信息交流平台,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它凭借自身的公益性、教育性、服务性成为学习型社会人们学习的最佳场所之一。幽静的阅读环境不仅使每位读者享受知识的熏陶,得到知识的启迪,收获知识的成果,而且从心理上有一种自信十足的感觉。因此,建立学习型社会,公共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公共图书馆在学习型社会中的服务职能日趋显著
国际图书馆联盟通过并确定了公共图书馆的四项社会职能: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公共图书馆要努力为社会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担负起为受教育者提高素质、增长知识和解惑答疑的职责和任务。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的文化中心、学习中心、学术中心,地位日趋显著。
(一)发挥学习型社会文化中心作用,弘扬人类文明成果。图书馆保存了人类积聚知识的宝库,是传播、交流知识和信息的中心,在保存文化遗产和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书馆囊括了人类文明史上的成果,博大精深,求同存异,具有包容性,各门学科的知识都能找到。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机构,在知识经济时代,成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体现自身的价值。
(二)发挥学习型社会学习中心作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教育。公共图书馆肩负社会科学文化教育职能,不但进行科学技术教育,而且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等。图书馆所具有的公益性,为更多的学习者创造了学习的条件。图书馆在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学习者而言,由于经济或者其它种种原因,他们常不能有效如愿地警告所期待的学习资源,而图书馆是一个体现社会公平的所在,无差别地对所有人平等地服务,这有利于缩小信息鸿沟,真正实现全民学习。
(三)发挥学习型社会学术中心作用,传递信息,开发智力资源。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实施,赋予了公共图书馆一项新的重要职责,开辟了新的服务领域、拓展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国家政府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都要公诸于信息领域中,每个公民都有自由获取、自由利用和使用信息的权利。图书馆在收集、整理、加工、流通、保存信息产品时。应强化其大众性和开放性,把它办成全体公民休闲、学习、获取信息的权益,成为公民获得信息最理想的场所。
四、发挥公共图书馆服务职能,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图书馆特有的底蕴、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理想的社会文化中心、学术中心和学习场所。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创新理念,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知识、信息、学习、服务的需求。观念创新是服务工作创新的前提和突破口,是引发服务创新灵感和创新智慧的“引信”。图书馆以终身学习、全民学习为特征的学习型社会的建立为契机,与时俱进,变传统的封闭式服务为开放式服务;变消极等靠式服务为积极主动式服务;变单浅层次提供文献服务为多深层次提供知识信息服务。从思想上树立“以人为本”,以知识学习为中心,公平、公正、开放、创新的现代信息服务理念,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促进社会成员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
(二)改革创新服务模式,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多元化需求。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促进了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进一步向多元化发展。由以往的馆藏文献外借与内阅的服务模式,变藏为用,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一种信息数字化、服务网络化、手段自动化、咨询多样化、管理协作化、资源共享化服务模式。图书馆结合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和本地区域文化特色,在原有基础上,积极开展文化课题研究,举办各种讲座和报告会,送书下乡并建农家书屋,推广网上阅览服务,办周末移动讲坛等形式的活动,吸引更多读者参与图书馆,着力营造社会学习氛围、弘扬文化,(下转第52页)(上接第53页)面向社会不同群体提供平等多样的服务。
(三)开拓创新服务内容,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知识超市”。一是主动服务,主动“上门”与读者交流,为弱势群体送书上门,并根据需要提供信息资源。同时开展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举办各种学术论坛和报告会、信息发布会等;上门开展文献资源培训班和讨论等活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二是特色服务,特色服务是由图书馆主体多元化所决定的,通过对重点领域、重点学科资源开发,形成服务形式、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的完美统一。没有特色就失去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逐渐失去生存的价值。因此,图书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读书品牌,联络社会各界共同举办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研究,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三是为企事业单位服务,为拓展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立足本职积极开展调研工作。进行实地考察,收集相关信息,定期跟踪服务,并撰写调研报告。充分利用馆藏文献和网络资源,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代办课题服务,开展网上参考咨询。四是网络远程服务,图书馆结合计算机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利用图书馆网络设备开展网上阅览活动。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信息时代的丰富资源和快捷服务。不断对信息资源进行更新,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增强网站服务功能,丰富网上内容,加强与读者的互动交流。
(作者单位:东莞市图书馆)
一、公共图书馆是学习型社会的知识宝库和文献信息资源中心
丰富的馆藏信息和知识资源是学习型社会的知识宝库,文献信息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之一。公共图书馆拥有极丰富的文献资源,图书馆作为传承人类知识产品的信息中心,是知识及信息产生、组织、交流过程中不可替代的机构,它通过人类知识和信息的组织、整理、分析、描述、促进知识和信息的交流。少量文献信息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这一特点正好符合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可以为民众提供内容极其广泛的学习资源。学习型社会的学习者需要的知识,其广度和深度比以往都有所提高,而对信息收集的全面性而言,很少有机构能与图书馆媲美。
二、公共图书馆是传播先进文化的最佳场所,是学习型社会的最佳基地
公共图书馆是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对于施教者和受教育者而言,都是一个有利的场所。施教者可以通过图书馆传播知识,而受教育者则可通过图书馆获取知识。不管是现实的工作生活场所还是网上虚拟的数字平台,都是图书馆为学习活动提供的可利用的场所。图书馆是一个天然的信息交流平台,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它凭借自身的公益性、教育性、服务性成为学习型社会人们学习的最佳场所之一。幽静的阅读环境不仅使每位读者享受知识的熏陶,得到知识的启迪,收获知识的成果,而且从心理上有一种自信十足的感觉。因此,建立学习型社会,公共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公共图书馆在学习型社会中的服务职能日趋显著
国际图书馆联盟通过并确定了公共图书馆的四项社会职能: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公共图书馆要努力为社会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担负起为受教育者提高素质、增长知识和解惑答疑的职责和任务。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的文化中心、学习中心、学术中心,地位日趋显著。
(一)发挥学习型社会文化中心作用,弘扬人类文明成果。图书馆保存了人类积聚知识的宝库,是传播、交流知识和信息的中心,在保存文化遗产和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书馆囊括了人类文明史上的成果,博大精深,求同存异,具有包容性,各门学科的知识都能找到。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机构,在知识经济时代,成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体现自身的价值。
(二)发挥学习型社会学习中心作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教育。公共图书馆肩负社会科学文化教育职能,不但进行科学技术教育,而且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等。图书馆所具有的公益性,为更多的学习者创造了学习的条件。图书馆在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学习者而言,由于经济或者其它种种原因,他们常不能有效如愿地警告所期待的学习资源,而图书馆是一个体现社会公平的所在,无差别地对所有人平等地服务,这有利于缩小信息鸿沟,真正实现全民学习。
(三)发挥学习型社会学术中心作用,传递信息,开发智力资源。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实施,赋予了公共图书馆一项新的重要职责,开辟了新的服务领域、拓展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国家政府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都要公诸于信息领域中,每个公民都有自由获取、自由利用和使用信息的权利。图书馆在收集、整理、加工、流通、保存信息产品时。应强化其大众性和开放性,把它办成全体公民休闲、学习、获取信息的权益,成为公民获得信息最理想的场所。
四、发挥公共图书馆服务职能,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图书馆特有的底蕴、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理想的社会文化中心、学术中心和学习场所。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创新理念,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知识、信息、学习、服务的需求。观念创新是服务工作创新的前提和突破口,是引发服务创新灵感和创新智慧的“引信”。图书馆以终身学习、全民学习为特征的学习型社会的建立为契机,与时俱进,变传统的封闭式服务为开放式服务;变消极等靠式服务为积极主动式服务;变单浅层次提供文献服务为多深层次提供知识信息服务。从思想上树立“以人为本”,以知识学习为中心,公平、公正、开放、创新的现代信息服务理念,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促进社会成员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
(二)改革创新服务模式,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多元化需求。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促进了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进一步向多元化发展。由以往的馆藏文献外借与内阅的服务模式,变藏为用,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一种信息数字化、服务网络化、手段自动化、咨询多样化、管理协作化、资源共享化服务模式。图书馆结合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和本地区域文化特色,在原有基础上,积极开展文化课题研究,举办各种讲座和报告会,送书下乡并建农家书屋,推广网上阅览服务,办周末移动讲坛等形式的活动,吸引更多读者参与图书馆,着力营造社会学习氛围、弘扬文化,(下转第52页)(上接第53页)面向社会不同群体提供平等多样的服务。
(三)开拓创新服务内容,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知识超市”。一是主动服务,主动“上门”与读者交流,为弱势群体送书上门,并根据需要提供信息资源。同时开展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举办各种学术论坛和报告会、信息发布会等;上门开展文献资源培训班和讨论等活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二是特色服务,特色服务是由图书馆主体多元化所决定的,通过对重点领域、重点学科资源开发,形成服务形式、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的完美统一。没有特色就失去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逐渐失去生存的价值。因此,图书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读书品牌,联络社会各界共同举办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研究,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三是为企事业单位服务,为拓展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立足本职积极开展调研工作。进行实地考察,收集相关信息,定期跟踪服务,并撰写调研报告。充分利用馆藏文献和网络资源,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代办课题服务,开展网上参考咨询。四是网络远程服务,图书馆结合计算机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利用图书馆网络设备开展网上阅览活动。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信息时代的丰富资源和快捷服务。不断对信息资源进行更新,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增强网站服务功能,丰富网上内容,加强与读者的互动交流。
(作者单位:东莞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