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我国30个省份2000~2018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以地方政府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为准自然实验,建立双重差分模型,从行政成本的规模、结构以及效益三个方面实证研究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对地方政府行政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可有效降低政府行政成本规模,提高政府行政成本效益,优化政府行政成本结构.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透明度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对行政成本规模和效益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市场化程度和政府效率则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政策与政府行政成本的关系中发挥了调节作用.
【机 构】
: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我国30个省份2000~2018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以地方政府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为准自然实验,建立双重差分模型,从行政成本的规模、结构以及效益三个方面实证研究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对地方政府行政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可有效降低政府行政成本规模,提高政府行政成本效益,优化政府行政成本结构.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透明度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对行政成本规模和效益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市场化程度和政府效率则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政策与政府行政成本的关系中发挥了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中国PPP近年发展迅猛,但是PPP管理体制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 PPP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协同理论”深入分析中国PPP管理体制现状,其“协同失灵”的核心问题在于部门间处于被动协同状态,以至于信息交流不畅、“补丁”不断且部门间利益矛盾无法有效化解.因此,“走向协同”的PPP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亟需通过制度化手段启动跨部门协同,采取信息化手段、领导小组制度及绩效考核创新等举措优化协同过程.
国有经济承担的基本使命是弥补市场失效,主要包括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承担民营企业不愿意投资的业务、支持国家战略目标的实施等,但在不同发展阶段,国有经济的使命有明显差异.回顾我国国有经济使命变迁,先后经历了由商品生产的提供者向国民经济主导者的转变,目前正在向国家安全保障者角色过渡.当前,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优化,应顺应这种变化趋势,科学把握国有经济控制力底线,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步伐,提升国有资本证券化水平,完善适应竞争中立原则的体制机制,建立应对突发事件体系,完成国有经济安全保障使命.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自2007年发展至今,在制度建设与收益规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围绕其所开展的审计工作亦发挥着建设性作用,持续推进预算编制范围与收益收取比例、明细预算与资金下达等优化.在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背景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审计应适应改革要求,关注国有金融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的健全与落实,推进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制度规范及预算透明管理.
政府补贴是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以2012~2019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考察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制造业创新效率偏低,政府补贴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效率.进一步考察不同产权性质下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补贴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性,与国有企业相比,政府补贴对非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因此,各级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补贴政策,更加侧重对非国有企业的补贴,以提升我国企业整体
产业在区域间的转移与劳动力就业是否相匹配,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劳动力就业增加的关键.通过理论构建与经验分析,发现产业转移与劳动力就业匹配是由宏微观因素共同塑造的.区域资源禀赋程度以及与发达地区的空间距离从宏观上塑造了劳动力的流动,而代际的流动差异和回流的家庭动因则从微观主体上影响劳动力就业选择.中西部具备产业转移的成本基础并不意味着转移是无条件的.由于劳动力市场的统一和劳动力区域回流存在选择效应,使得转移企业在中西部中小城市往往面临着招工难问题,形成区域产业转移的梯度陷阱.鉴于此,中西部地区应依据本地资源
产业融合是当下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本文在产业融合视角下对医疗旅游融合发展的动因、主体、路径及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在技术、市场的内拉力及社会、政策的外推力作用下,企业与政府作为医疗旅游产业的重要融合主体,能够使医疗旅游产业在技术、产品或业务以及市场三个融点上实现良好的融合发展.同时,融合发展过程中由被动的、单向的、点状的发展态势逐步演进为主动的、互动的、集聚的融合发展态势,从而形成了当前医疗旅游的三大融合发展模式,即互动型、附加型及聚集型医疗旅游发展模式.因此,应注重融合创新,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强化政
高质量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方向和主线.通过构建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分析2011~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及其内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结论表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各维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贡献存在差异.其中,经济发展开放性维度对粤港澳大湾区及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贡献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值得重视.此外,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形成了高、中、低三种类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征差异较大.因此,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针对各个维度和不同类型城
围绕人工智能与工资收入之间的争议,本文利用2016~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与incopat人工智能专利检索的匹配数据进行了系统考察.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流动人口工资收入的整体影响不明显,仅具有有限差异化影响.其中,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的高技能流动人口是主要的受益者,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岗位的低技能流动人口是主要的受损者.此外,通过对受益者和受损者两类群体的进一步分析发现,生产率效应和岗位更替效应分别是人工智能发展增加、减少工资收入的两条重要传导途径;人工智能有助于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
区域经济韧性的提出,是适应近年来区域经济在金融危机、产业革命等外部因素冲击下不断出现经济运行模式调整的需要而产生的.当前,关于区域经济韧性的研究刚刚起步,相关概念及理论逻辑仍处于争论之中.本文系统地构建了区域经济韧性的理论框架,将区域经济韧性界定为:区域经济系统应对外来冲击以维持或改善原有经济运行模式的能力,包括抵抗力、重构力两种基本形态,其具体表现形式是一个区域的市场结构、产业技术结构、产业空间结构及社会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鉴于此,应建立现代化产业技术体系,优化城市群产业集聚与空间辐射能力,加强人力资本
数字经济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建设能够与之匹配的新基建体系至关重要.基于数字经济的时代内涵与发展特征,新基建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机理体现在生产、消费、市场建设以及国际合作四个层面.然而,受制于新基建建设中区域差异明显、“重硬轻软”、折旧期限短、网络安全隐患等因素,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并未得到充分释放.未来,打造我国数字经济新优势,亟需从供需两侧入手,高度关注政府、社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重视新基建的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发展,加快“软”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优化缩减新基建迭代成本,多维度提升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