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止损的“秘籍”

来源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的沉没成本谬误
  你突然赶着去买牛奶。走到一半的时候,想起来这家店礼拜天下午是不开门的。而且据你所知,附近的店都不开门。不过,你已经朝着那个方向走了10分钟,所以至少应该把路走完,对吗?
  除非你真的很想活动活动筋骨,不然这种想法真是蠢得可以。但奇怪的是,这种不合逻辑的认知模式在我们的决策过程中非常普遍,而且往往是涉及高额投资的决策。
  一个赌徒可能会称之为要捞回本钱。英国有谚云“不要把钱来填无底洞”,说的也是类似意思。经济学家称之为沉没成本谬误,它无处不在。
  我们都会做这种事。去电影院,明明看了10分钟就不喜欢,却坚持看到剧终;或者已经不再喜欢的电视节目,却又看了一季。这就是“我在我的旧车上已经花了好多钱,舍不得现在就把它扔掉,我真的应该更换那个出了故障的变速箱”背后的逻辑。还有那些因为不想两人的关系“烂尾”,相处不来,却又数年不愿分手的人。
  在这些例子背后,是这样一种现象,也就是把资源(时间或者金钱)投入无底洞,希望情况会有起色,虽然并没有充分理由让人相信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换句话说,人们无意止损。我们更乐于把时间或者金钱不明智地投到一个不会有结果的项目上,心里期盼着它会改善,而不是遭受打击后走开。这背后的推动力是乐观情绪(尽管克服重重困难,但未来一片光明),以及对失败的厌恶。
  甚至是动物都表现出了一种沉没成本偏见。明尼苏达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涉及延迟和奖励的实验室试验中,老鼠跟人类一样,变得失去了理智。在各种情况下,用于等待“奖品”(对这种啮齿类动物来说,就是有味道的颗粒物;对人类来说,就是搞笑视频)的时间越多,它们就越不可能在延迟结束前放弃追求。据一些研究人员的说法,该模式可能表明了这种经济上非理性缺陷的一些进化原因。
  公共决策中的沉没成本谬误
  在工作中,无法收回成本,但又拼命不放手,这样的后果可能会是灾难性的,将最终导致企业出现大量亏损,失去市场份额,并最终陷入停滞状态。但是,就像一个赌徒在牌桌上要捞回本钱一样,陷入沉没成本陷阱的人会假装自己胜券在握。1995年导致巴林银行破产的“流氓交易员”、臭名昭著的尼克·利森正是基于类似的理由,想把之前的一系列灾难性交易损失扳回来,结果却得不偿失。
  这种灾难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更表现在政治领域。相比经济决策,政治决策的沉没成本常常都是纳税人承担,这就导致了政治决策者更加胆大妄为。雪上加霜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政治上180度大转弯被视为天性软弱的表现,它会进一步刺激政客固执地坚持某项决策,尽管代价高昂。
  在全球,许多例子都证实了该趋势。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容易预算超支,这是恶名远播的。例如英国的“高铁2号项目”超支500亿英镑(650亿美元),并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上升。但建了一半的高铁项目无法停工,只能继续建下去。
  日本也沉迷于成本高昂的基础设施开支。这是它的国债水平居世界之冠的部分原因。其中很多项目对促进财政增长都没有太大的作用,无论从字面意思,还是比喻意义,该国有太多“不知通向何处的桥梁”。
  在美国,“毒品战”政策增加了入狱人数,创造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监狱基础设施。尽管大量证据都表明,专注于打击毒品供应对遏制毒品滥用效果甚微(而且还会造成一系列可怕的副作用),但对于是否废除这个已经普遍存在的制度,议员们仍很挣扎。
  避开沉没成本谬误
  因此,沉没成本谬误在微观和宏观经济层面都有着重大影响——无论是对于世界各地的个人还是政治决策而言,莫不如此。
  如果我们对这种不合逻辑的思维过程有更多了解,或许就可以避免落入這些陷阱;对于商界领袖和政界人士来说,他们如果了解多一些,在面对陷阱时,就能承担起责任。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避免这些陷阱呢?“我们都容易受到这些偏见的影响,”莱顿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和研究员埃弗雷特说,“但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后退一步,考虑其他选择,这样就可以部分抵消它们的影响。”
  埃弗雷特说,在权衡是否坚持一个行动方案时,要问自己:“如果我坚持这个选择,会得到什么?又会失去什么?如果我做出其他选择,又会得到什么或失去什么?”
  如果存在疑问,埃弗雷特建议你反思一下整个决策过程,是怎样走到了今天的地步,并且想象一下与事实相反的状况——换句话说,就是什么是真实的,什么不是,进行现实检查。
  “如果再次面临相同的选择,我还会做出同样的决定吗?如果不会,为什么呢?”
  所以,这是一个简单想法,但是具有全球影响力。最终,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赌博的第一课。任何一个优秀的扑克玩家都知道什么时候该退出。
  (雪菲摘自《大科技》2018年第11期)
其他文献
如果马云天生有一副富贵相,哪怕脸上露出一点儿蛛丝马迹,我很可能就会开始另一段人生。  第一次见马云,觉得此人很像猴,又瘦又小,动作幅度还大。那是1995年,我在报社做记者,报社领导都是从驻英国、法国的新闻机构回来的,对互联网无比热爱。  马云也是那一年来北京,没有头绪地乱闯。他做的“中国黄页”要在互联网上发布企业信息,当时属于对外宣传,必须经外宣办同意。就这样,马云闯进了我顶头上司的视线。  我的
期刊
长大后才发现,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迷思,其中一个是:为什么动画片里的卡通人物大部分只有4根手指头?这种现象可真不少,《猫和老鼠》《海绵宝宝》,甚至《辛普森一家》,竟然也还是只有4根手指。  虽说并非全部卡通人物都是如此,但4指现象真的占了很大一部分。难道动画片制作人集体“失忆”, 把第五根手指头忘掉了?  国外一个视频博主Channel Frederator就曾正儿八经地探讨过这个
期刊
读书时,有时会有一段文字萦绕脑际永不离去。好像是在十八岁时读杜鲁门·卡波特的短篇小说《关上最后一扇门》,那最后一節就紧黏在脑袋里。是这样的文章:  “于是他把头紧贴在枕头上,双手捂住耳朵,这样想:去想无关紧要的事。去想想风吧。”  我非常喜欢最后的“think of nothing, think of wind”这个句子。要把那种韵味正确地翻译成日语可真困难。因为杜鲁门·卡波特的美丽文章往往都是那
期刊
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  那是一个周六,我与爸爸在俄亥俄州蒙哥马利市的帕金斯煎饼屋吃早餐。我那时十二三岁。这是我们父子间的习惯——是我小时候多年的、每周最重要的事情。我们面对面坐在靠窗的一个暗红色擦得发亮的卡座里,看着外面的马路。那是一个寒冷的早晨。我只是点了平时吃的:煎餅、土豆饼,还有两份脆培根。  我们随便地聊着我那一周在学校里的情况,聊我的成绩、可爱的女生等等,爸爸不显眼地点点头,叫我看看餐
期刊
气味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行动以及判断力,而最广为人知的例子,要数气味对消费者行为造成的影响了。房地产经纪人建议说,在卖房时,最好在房间里烤些面包或曲奇(香草味最有效)来吸引买家。不少研究已经证明,在香气萦绕的店铺中,人们不仅逛的时间更长、消费更多,对商品的评价也更高。研究人员曾在一家著名的大型服装店里做过一次实验,在一周的时间里,他们在店内喷洒了一款宜人的香水,然后将那一周的消费者情况与另一周店内没
期刊
那是夏日,车行在太子道上,下午繁忙时间,突然堵住了。此时无事可做,只好定下心来,反正进退不得,又何必心烦气躁?眺望车外,两边都是树,各种各样的树都在阳光下迎风招展。一大丛一大丛绿叶,形状参差,有的尖,有的圆,有的长,有的短。平时大概没有什么人会注意绿叶的,只有在无花可赏的季节,只有在暑热逼人而恰好身处冷气车厢的时刻,才会这么好整以暇地欣赏起来。  那一树叶,繁茂而细小,在风中翻腾起伏,日光照耀下,
期刊
“把蛋糕拿一边去,上菠菜!”这是大力水手生日的口号。  每年的1月17日,大力水手生日之时,在这部漫画最初创作者西格的家乡切斯特小城,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大力水手野餐会,水手迷从世界各地赶来,吃着新鲜的菠菜宴,分享对这部漫画的喜爱。  而到了他的“大日子”,甚至有整个国家为他庆祝。2004年,为庆祝其75岁生日,纽约帝国大厦在1月16日晚上特别点灯庆祝,通过光的投射,纽约帝国大厦变得像菠菜一样青绿。
期刊
珊瑚礁上生活着许多微型鱼。它们体形娇小,外表绚丽,生长迅速,有的还没等长大就成了珊瑚礁周围掠食动物的“小零食”。千万不要小瞧了这些小鱼,正是它们让珊瑚礁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  珊瑚礁中的“昆虫”  珊瑚礁仅占海洋的一小部分,而且是缺少营养供给的那部分;然而,这里的海洋生物种类和数量都极为丰富:这里是世界上三分之一鱼类的家园,数以百万计的海洋生物依附于这个生态系统以获取食物和营养。那么,这个
期刊
今天应该说很荣幸,我能站在这个讲台上,和所有观众一起分享我们八一飞行表演队背后的一些故事。  应该说表演队这种飞行训练,和我们作战部队,还有一定的区别。作战部队主要的目的,就是训练作战技能,提高作战本领,最终就是把敌人打下来,保卫自己。但是我们表演队训练目的,主要是为了给观众看。  我们表演队为了给大家看,必须要飞得低。一般我们的飞行高度,在二十米到两千米之间。这样的高度就带来了一种特点:对飞行员
期刊
江南水乡随处可见一种捕捉鳝鱼的笼子,笼子由细篾编织而成,笼子尾部是进口处,一圈轻而薄的篾瓣朝里形成一个漩涡状茬口。黄鳝被笼里的诱饵吸引了,从那篾缝里钻进去,却发现,它在笼子里面没法转身,于是被收笼子的人提起来,没有一条能逃脱。  其实这笼子什么机关也没有,只有进口处那一圈篾瓣。它是利用了黄鳝的尾部特别敏感,只要一触到硬物整个身体就向前游动这一特性,断了黄鳝的后路。假使黄鳝敢于朝后退一步,就不会束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