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在我国水平井钻完井技术应用的比较普遍,并且该技术具有投入少、产出高、经济效益明显等特点,与此同时,浅层水平井具有诸多钻完井难点,给浅层井钻井工作带来困扰。因此,为了推进水平井技术在开发浅层油藏方面的工作,必须要加快解决所面临的众多难点。本文针对浅层水平井钻完井难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针对部分浅层水平井钻完井技术展开分析,以期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参考,更好的推动该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浅层水平井;难点;技术
浅层油气藏通常是指埋藏深度1000米以内的的油气藏,在我国浅层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新疆和东北地区。面对当前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以及钻完井技术的和相关配套工艺的不断的进步完善,高效合理的开发浅层油气藏,能够更好的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果。运用水平井钻完井技术,可以增加油气藏裸露面积,提高采收率。但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要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要通过不断的研究,解决这些难点问题,提高采收率。
一、钻完井应用过程中的技术难点
1、浅层油气藏自身特点是油气藏埋藏非常浅,导致了地层欠压实,胶结疏松,地层疏松、稳定性差,钻井过程中容易发生井塌、井漏等事故;2、浅层油气藏埋藏浅,钻井过程中钻进井段短,需要在短井段内实现较高井斜,就容易造成定向施工过程中造斜率高,这就直接导致了在疏松地层采用大尺寸钻头定向,造斜率难以保证,同时钻进过程中钻遇岩性差异大,摸索造型率的十分困难;3、设计水平井需要满足后期采油压裂的需要,水平段套管居中的要求,以及完井固井油气层保护等问题,这些要求给浅层水平井的设计施工增加了难度;4、垂深浅同样导致钻完井眼后,套管下入困难,因为直井段内套管柱较少,导致套管自重较轻,同时受到井眼曲率高的影响,造成了完井管柱下入过程中摩阻大,直接导致大尺寸高强度的套管下入困难,为了达到套管柱顺利下入的目的,下套管时井口需要配套井口加压装置用来实现井口辅助加压;5、油层埋深小,垂直段及造斜井段短,定向过程中井段允许的调整空间小,对井眼轨迹控制精度要求极高;6、钻进过程中,如果需要对目的层垂深进行调整,会对井眼轨迹控制造成极大地困难;7、按照钻机的配套设置来看,直井钻机属于小型钻机,常规配备只有单泵,在大斜度段受井眼尺寸及井斜角的影响,容易形成岩屑床,这样会给井眼轨迹控制及后期下套管完井带来困难;8、对钻井液要求较高,需要综合考虑润滑性、携岩能力、井壁稳定和油气层保护能力,同时还需要考虑钻井成本等多项问题,给钻井液设计和优选带来了难度。
二、浅层水平井钻完井技术研究
(一)井眼轨迹优化设计
合理的井眼轨迹可以降低钻井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能够保障后期完井及采油作业的顺利进行。井眼轨迹的设计考虑了井眼清洗、安全钻井和下套管、钻井设备能力、造斜工具的造斜能力等印因素。1、在對井眼轨迹进行优化设计时,要考虑柱在井眼内的轴向阻力和旋转扭矩、增斜工具的选用、井斜角范围、直井段长度等,为浅层水平井顺利钻完井创造条件。2、选择造斜点时,要选择成岩性好,岩层较稳定的地层,如果选择不合理,就可能井眼局部倾斜度较大、井壁坍塌甚至埋钻具的危险,因此,造斜点的选择一定要进行科学的分析。3、在进行井眼曲率的优化设计的时候,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圆弧型和准悬链型两种,圆弧型井眼造斜容易控制,准悬链型井眼的控制难度较大,所以一般在井眼剖面设计中常常使用圆弧型造斜井段。4、造斜井段井斜角通常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区间内,如果井斜角大于65°,可以避免卡钻事故的发生,并且具有清晰井眼的作用,如果井斜角在45°~65°范围区间内,就可能会形成岩屑床,出现尘沙卡钻事故。
(二)减摩降阻技术研究
通过采用减摩降阻技术或者或者使用特殊工具,可以保证浅层水平井的顺利实施。1、钻井过程中钻井管柱与井壁之间会产生摩擦阻力,而通常钻水平井在水平井段返砂效果差,油层井段易形成砂桥,都会影响钻柱的上提下放,所以在对管串结构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控制好井眼与管串的间隙,科学选择扶正器通过优选钻井液体系、选用具有良好的携砂能力的钻井液、控制滤失量等措施,降低摩阻。2、加强对降扭工具研制,尽可能的降低摩阻力。在钻井过程中,钻具上提或者下放过程中受自身重力的作用会紧贴下井壁,进而与井壁之间产生摩阻,钻井过程中摩阻、扭矩的增加会造成钻具的断裂,减摩降扭工具的使用可以降低钻柱整体的摩阻,减摩降扭工具主要由工具本体、耐磨内套、旋转外套、高强度滚轮、抗冲击销等组成。设计中针对减摩降扭工具的井底工作状况,主要对工具本体的抗拉、抗扭性能,连接接头抗扭性能以及抗冲击销的抗剪切机械性能进行校核,也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分析。3、现场应用情况:通过对实际应用中井身结构、钻井液性能、井眼轨迹情况、下入钻具组合等的分析,可以发现工具使用的效果比较明显,同时具有明显降低扭矩的作用。
(三)井眼清洁技术研究
钻井过程中岩屑会随着井段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在反复碾压过程中变细,导致钻速下降、起下钻抽吸压力升高、扭矩摩阻猛增,严重影响钻进安全。通过调节控制钻柱旋转和环空液流返速,可以有效改善井眼净化效果。1、钻柱转动的本身对清洁井眼不起作用,而是当钻柱转速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才可以产生较好的净化效果。而岩屑返出量和转速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所以要控制大井眼最小转速应保持在120rpm左右、小井眼钻柱转速应至少达到70-80rpm时,才会达到较理想的井眼清洗效果。2、井眼环空钻井液返速过低,会导致井眼顶侧的“传送带”过窄过薄,被上甩的岩屑不能达到传送带上,大量的岩屑只能在该区跳动,岩屑传输效率低;处于“盲区”的岩屑很容易再次沉降到岩屑床之上,使岩屑床厚度变厚,不利于井眼的净化。随着环空返速增大,靠近井眼高边的高速流体区域变大,“传送带”变宽变厚,返速达到一定值时,“粘滞粘结膜”直接和“传送带”(高速流体区)作用,大量的岩屑被甩到传输带上,岩屑随高速运转的“传送带”移除井筒,达到清洗的目的。
(四)管柱顺利下入技术研究
浅层水平井尤其是长位移浅层水平井,受垂直井段短、水平段長、曲率大等因素的影响,完成水平段的进尺后,经常后出现完井管柱下入困难的现象。在实际的完井之前,为了保证完井管柱顺利、有效下入,必须对完井管柱在下入有效性进行研究。在水平井的设计中,改进井身结构,使管柱下入阻力达到最小;计算套管入井所受到的摩擦阻力,选择合适的套管柱下入方法;计算管柱的轴向载荷,对管柱进行强度校核,确保满足强度要求。也可以建立二维软杆模型、二维刚杆模型等,假设完井管柱与井眼轨迹的轴线一致且两者之间的接触为连续接触,然后再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三、结语
加强对浅层水平井钻完井技术的研究,可以提高钻井效率,确保钻井过程的安全。本文通过简述钻完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难点,分别从井眼清洁技术、减摩降阻技术、井眼轨迹优化三个技术层面展开分析。通过对减摩降阻技术的研究、恰当的选用减摩降扭工具、加强对井眼清洁理论的研究、造斜点的选择等内容的分析,希望能够通过本的分析研究,为浅层水平井钻完井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强化我国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唐亮.浅层水平井钻完井技术研究与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5.
[2]邓红琳,王锦昌.超浅层大位移水平井钻完井技术[J].特种油气藏,2014,03:142-144+158.
[3]王昆剑.浅层水平井钻完井技术在曹妃甸油田的应用[J].石化技术,2016,06:174-175.
关键词:浅层水平井;难点;技术
浅层油气藏通常是指埋藏深度1000米以内的的油气藏,在我国浅层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新疆和东北地区。面对当前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以及钻完井技术的和相关配套工艺的不断的进步完善,高效合理的开发浅层油气藏,能够更好的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果。运用水平井钻完井技术,可以增加油气藏裸露面积,提高采收率。但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要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要通过不断的研究,解决这些难点问题,提高采收率。
一、钻完井应用过程中的技术难点
1、浅层油气藏自身特点是油气藏埋藏非常浅,导致了地层欠压实,胶结疏松,地层疏松、稳定性差,钻井过程中容易发生井塌、井漏等事故;2、浅层油气藏埋藏浅,钻井过程中钻进井段短,需要在短井段内实现较高井斜,就容易造成定向施工过程中造斜率高,这就直接导致了在疏松地层采用大尺寸钻头定向,造斜率难以保证,同时钻进过程中钻遇岩性差异大,摸索造型率的十分困难;3、设计水平井需要满足后期采油压裂的需要,水平段套管居中的要求,以及完井固井油气层保护等问题,这些要求给浅层水平井的设计施工增加了难度;4、垂深浅同样导致钻完井眼后,套管下入困难,因为直井段内套管柱较少,导致套管自重较轻,同时受到井眼曲率高的影响,造成了完井管柱下入过程中摩阻大,直接导致大尺寸高强度的套管下入困难,为了达到套管柱顺利下入的目的,下套管时井口需要配套井口加压装置用来实现井口辅助加压;5、油层埋深小,垂直段及造斜井段短,定向过程中井段允许的调整空间小,对井眼轨迹控制精度要求极高;6、钻进过程中,如果需要对目的层垂深进行调整,会对井眼轨迹控制造成极大地困难;7、按照钻机的配套设置来看,直井钻机属于小型钻机,常规配备只有单泵,在大斜度段受井眼尺寸及井斜角的影响,容易形成岩屑床,这样会给井眼轨迹控制及后期下套管完井带来困难;8、对钻井液要求较高,需要综合考虑润滑性、携岩能力、井壁稳定和油气层保护能力,同时还需要考虑钻井成本等多项问题,给钻井液设计和优选带来了难度。
二、浅层水平井钻完井技术研究
(一)井眼轨迹优化设计
合理的井眼轨迹可以降低钻井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能够保障后期完井及采油作业的顺利进行。井眼轨迹的设计考虑了井眼清洗、安全钻井和下套管、钻井设备能力、造斜工具的造斜能力等印因素。1、在對井眼轨迹进行优化设计时,要考虑柱在井眼内的轴向阻力和旋转扭矩、增斜工具的选用、井斜角范围、直井段长度等,为浅层水平井顺利钻完井创造条件。2、选择造斜点时,要选择成岩性好,岩层较稳定的地层,如果选择不合理,就可能井眼局部倾斜度较大、井壁坍塌甚至埋钻具的危险,因此,造斜点的选择一定要进行科学的分析。3、在进行井眼曲率的优化设计的时候,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圆弧型和准悬链型两种,圆弧型井眼造斜容易控制,准悬链型井眼的控制难度较大,所以一般在井眼剖面设计中常常使用圆弧型造斜井段。4、造斜井段井斜角通常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区间内,如果井斜角大于65°,可以避免卡钻事故的发生,并且具有清晰井眼的作用,如果井斜角在45°~65°范围区间内,就可能会形成岩屑床,出现尘沙卡钻事故。
(二)减摩降阻技术研究
通过采用减摩降阻技术或者或者使用特殊工具,可以保证浅层水平井的顺利实施。1、钻井过程中钻井管柱与井壁之间会产生摩擦阻力,而通常钻水平井在水平井段返砂效果差,油层井段易形成砂桥,都会影响钻柱的上提下放,所以在对管串结构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控制好井眼与管串的间隙,科学选择扶正器通过优选钻井液体系、选用具有良好的携砂能力的钻井液、控制滤失量等措施,降低摩阻。2、加强对降扭工具研制,尽可能的降低摩阻力。在钻井过程中,钻具上提或者下放过程中受自身重力的作用会紧贴下井壁,进而与井壁之间产生摩阻,钻井过程中摩阻、扭矩的增加会造成钻具的断裂,减摩降扭工具的使用可以降低钻柱整体的摩阻,减摩降扭工具主要由工具本体、耐磨内套、旋转外套、高强度滚轮、抗冲击销等组成。设计中针对减摩降扭工具的井底工作状况,主要对工具本体的抗拉、抗扭性能,连接接头抗扭性能以及抗冲击销的抗剪切机械性能进行校核,也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分析。3、现场应用情况:通过对实际应用中井身结构、钻井液性能、井眼轨迹情况、下入钻具组合等的分析,可以发现工具使用的效果比较明显,同时具有明显降低扭矩的作用。
(三)井眼清洁技术研究
钻井过程中岩屑会随着井段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在反复碾压过程中变细,导致钻速下降、起下钻抽吸压力升高、扭矩摩阻猛增,严重影响钻进安全。通过调节控制钻柱旋转和环空液流返速,可以有效改善井眼净化效果。1、钻柱转动的本身对清洁井眼不起作用,而是当钻柱转速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才可以产生较好的净化效果。而岩屑返出量和转速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所以要控制大井眼最小转速应保持在120rpm左右、小井眼钻柱转速应至少达到70-80rpm时,才会达到较理想的井眼清洗效果。2、井眼环空钻井液返速过低,会导致井眼顶侧的“传送带”过窄过薄,被上甩的岩屑不能达到传送带上,大量的岩屑只能在该区跳动,岩屑传输效率低;处于“盲区”的岩屑很容易再次沉降到岩屑床之上,使岩屑床厚度变厚,不利于井眼的净化。随着环空返速增大,靠近井眼高边的高速流体区域变大,“传送带”变宽变厚,返速达到一定值时,“粘滞粘结膜”直接和“传送带”(高速流体区)作用,大量的岩屑被甩到传输带上,岩屑随高速运转的“传送带”移除井筒,达到清洗的目的。
(四)管柱顺利下入技术研究
浅层水平井尤其是长位移浅层水平井,受垂直井段短、水平段長、曲率大等因素的影响,完成水平段的进尺后,经常后出现完井管柱下入困难的现象。在实际的完井之前,为了保证完井管柱顺利、有效下入,必须对完井管柱在下入有效性进行研究。在水平井的设计中,改进井身结构,使管柱下入阻力达到最小;计算套管入井所受到的摩擦阻力,选择合适的套管柱下入方法;计算管柱的轴向载荷,对管柱进行强度校核,确保满足强度要求。也可以建立二维软杆模型、二维刚杆模型等,假设完井管柱与井眼轨迹的轴线一致且两者之间的接触为连续接触,然后再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三、结语
加强对浅层水平井钻完井技术的研究,可以提高钻井效率,确保钻井过程的安全。本文通过简述钻完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难点,分别从井眼清洁技术、减摩降阻技术、井眼轨迹优化三个技术层面展开分析。通过对减摩降阻技术的研究、恰当的选用减摩降扭工具、加强对井眼清洁理论的研究、造斜点的选择等内容的分析,希望能够通过本的分析研究,为浅层水平井钻完井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强化我国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唐亮.浅层水平井钻完井技术研究与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5.
[2]邓红琳,王锦昌.超浅层大位移水平井钻完井技术[J].特种油气藏,2014,03:142-144+158.
[3]王昆剑.浅层水平井钻完井技术在曹妃甸油田的应用[J].石化技术,2016,06: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