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教育公平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我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教育公平的六种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教育公平 面向全体 机会均等 难易有别 留有余地 关注弱势
教育公平是《义务教育法》的精髓,落实到教学上,就要做到“面向全体”。《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就是这样论述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向全体”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更是一种教育教学思想,只有把“面向全体”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思想,才能有效地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上。笔者认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有助于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1 关爱学生,激发学习主动性
关爱学生,不仅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而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要像关爱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2 了解学生,把准认知基础
教学活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明确他们的实际认知基础,这样,我们才可以有的放矢地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听一位教师执教三年级下册《求平均数》一课,当展示套圈情境,讨论完两位学生谁套得准些后,随即就问:男生套得准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些?学生东拉西扯,始终回不到主题上来。这是什么原因?是因为“套得准”的语境发生转换后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因此,教师要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效率,还得首先了解我们的学生,知此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3 平等对待,活动机会均等
3.1 人人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均等的机会,努力关注每一名学生,不让任何学生处于教师视野的盲区,让人人都学习必需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发展。
3.2 先提问题后定学生。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喜欢先指定回答的学生,再提出问题,我认为这样不妥。因为指定了回答对象之后。未被提问的一部分学生便会主动放弃思考的时间和机会,成为局外的看客,很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参与。
3.3 小组合作。课堂中,受到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等的制约,有时并不是每位学生都有机会直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的。这时,小组合作学习便是一种促进人人参与的较好的学习方式。
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在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时,也可以适当减轻教师的负担。
4 难易有别,分层设计
学生在学习的水平和能力上总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筛选出基础知识、提高知识和综合应用知识,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课堂提问和练习中作出不同的要求。
一位教师在执教“公倍数和公因数”时,提出了这样的几个问题:
1、50以内3和4的倍数、公倍数分别有哪些?请分别写出来。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2、暑假期间,小华、小明都去参加游泳训练。小华每3天去一次,小明每4天去一次。8月1日两人都参加了游泳训练,几月几日他们又再次一起参加训练?
3、暑假期间,小华、小明和小芳都去参加游泳训练。小华每3天去一次,小明每4天去一次,小芳每8天去一次。8月1日三人都参加了游泳训练,几月几日他们又再次一起参加训练?
这三个问题代表着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题是基础题,是教学目标中明确规定需要掌握的内容,教师让学困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顺利解决了问题。第二题,是略带综合性的提高题,教师让全班同学思考后,让中等生进行回答,再让学困生进行模仿,使之同样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第三题,教师则让优秀生作了解答,中等生复述。这样处理,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5 留有余地,给予学生适当思维时间
5.1 预习有时间。预习对于所有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一些接受速度较慢的学生,课始预习,可以让他们在思想上有一定的准备。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初步了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自觉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揣摩老师讲课的方式,产生学习活动的动力,长期锻炼,可以很好地培养自学能力。
5.2 思考有时问。古人云,静思出智慧。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些问题,一两分钟解决不了,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领悟,得出好的答案。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小学生?因此,教师要舍得放出一些时间,让学生静思,让更多的学生在独立思考中领悟数学的奥秘,静思不是冷场,而是数学思维的良好品质。
5.3 作业有时间。有些教师上课时把讲课时间填充得满满的,常常把作业留在课后让学生做。一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怎能在自由的黄金时间里静心作业?其效率的低下是可想而知的。占用学生课后合理的休息时间,大部分学生是不乐意的。其实,在课结束前适当留点时间,让学生做作业,其效果是很好的。
6 关注弱势,给予学困生特别的关照
上面所述几点,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关注学困生(弱势群体)为基本理念的,在做好以上几点的同时,教师还要给予学困生适当的“优惠政策”,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6.1 调整好座位,让学困生突显在最重要的位置。
我对我的学生是这样安排座位的,学困生坐在前面靠中间的位置,较优的学生按高矮分别住在两侧和后面。实践证明,较优的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无论什么位置对他们的影响都不大。对于学困生,他们的优势位置对于他们的有效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6.2 给予学困生更多的鼓励和表扬。
优秀生是不缺鲜花和掌声的,学困生才是真正需要关怀的群体。教师要把更多的关爱留给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发现优点和进步时,给予他们更多的表扬。鼓励能使他们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表扬能使他们树立自信,拥抱灿烂的阳光。
总之,只有真心的关爱、了解、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难易程度给予适度的照顾、留给学生适当的思维时空、关注弱势群体,我们的课堂将会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和谐的课堂。
[关键词]教育公平 面向全体 机会均等 难易有别 留有余地 关注弱势
教育公平是《义务教育法》的精髓,落实到教学上,就要做到“面向全体”。《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就是这样论述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向全体”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更是一种教育教学思想,只有把“面向全体”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思想,才能有效地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上。笔者认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有助于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1 关爱学生,激发学习主动性
关爱学生,不仅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而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要像关爱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2 了解学生,把准认知基础
教学活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明确他们的实际认知基础,这样,我们才可以有的放矢地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听一位教师执教三年级下册《求平均数》一课,当展示套圈情境,讨论完两位学生谁套得准些后,随即就问:男生套得准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些?学生东拉西扯,始终回不到主题上来。这是什么原因?是因为“套得准”的语境发生转换后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因此,教师要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效率,还得首先了解我们的学生,知此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3 平等对待,活动机会均等
3.1 人人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均等的机会,努力关注每一名学生,不让任何学生处于教师视野的盲区,让人人都学习必需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发展。
3.2 先提问题后定学生。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喜欢先指定回答的学生,再提出问题,我认为这样不妥。因为指定了回答对象之后。未被提问的一部分学生便会主动放弃思考的时间和机会,成为局外的看客,很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参与。
3.3 小组合作。课堂中,受到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等的制约,有时并不是每位学生都有机会直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的。这时,小组合作学习便是一种促进人人参与的较好的学习方式。
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在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时,也可以适当减轻教师的负担。
4 难易有别,分层设计
学生在学习的水平和能力上总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筛选出基础知识、提高知识和综合应用知识,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课堂提问和练习中作出不同的要求。
一位教师在执教“公倍数和公因数”时,提出了这样的几个问题:
1、50以内3和4的倍数、公倍数分别有哪些?请分别写出来。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2、暑假期间,小华、小明都去参加游泳训练。小华每3天去一次,小明每4天去一次。8月1日两人都参加了游泳训练,几月几日他们又再次一起参加训练?
3、暑假期间,小华、小明和小芳都去参加游泳训练。小华每3天去一次,小明每4天去一次,小芳每8天去一次。8月1日三人都参加了游泳训练,几月几日他们又再次一起参加训练?
这三个问题代表着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题是基础题,是教学目标中明确规定需要掌握的内容,教师让学困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顺利解决了问题。第二题,是略带综合性的提高题,教师让全班同学思考后,让中等生进行回答,再让学困生进行模仿,使之同样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第三题,教师则让优秀生作了解答,中等生复述。这样处理,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5 留有余地,给予学生适当思维时间
5.1 预习有时间。预习对于所有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一些接受速度较慢的学生,课始预习,可以让他们在思想上有一定的准备。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初步了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自觉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揣摩老师讲课的方式,产生学习活动的动力,长期锻炼,可以很好地培养自学能力。
5.2 思考有时问。古人云,静思出智慧。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些问题,一两分钟解决不了,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领悟,得出好的答案。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小学生?因此,教师要舍得放出一些时间,让学生静思,让更多的学生在独立思考中领悟数学的奥秘,静思不是冷场,而是数学思维的良好品质。
5.3 作业有时间。有些教师上课时把讲课时间填充得满满的,常常把作业留在课后让学生做。一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怎能在自由的黄金时间里静心作业?其效率的低下是可想而知的。占用学生课后合理的休息时间,大部分学生是不乐意的。其实,在课结束前适当留点时间,让学生做作业,其效果是很好的。
6 关注弱势,给予学困生特别的关照
上面所述几点,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关注学困生(弱势群体)为基本理念的,在做好以上几点的同时,教师还要给予学困生适当的“优惠政策”,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6.1 调整好座位,让学困生突显在最重要的位置。
我对我的学生是这样安排座位的,学困生坐在前面靠中间的位置,较优的学生按高矮分别住在两侧和后面。实践证明,较优的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无论什么位置对他们的影响都不大。对于学困生,他们的优势位置对于他们的有效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6.2 给予学困生更多的鼓励和表扬。
优秀生是不缺鲜花和掌声的,学困生才是真正需要关怀的群体。教师要把更多的关爱留给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发现优点和进步时,给予他们更多的表扬。鼓励能使他们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表扬能使他们树立自信,拥抱灿烂的阳光。
总之,只有真心的关爱、了解、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难易程度给予适度的照顾、留给学生适当的思维时空、关注弱势群体,我们的课堂将会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和谐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