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语文老师,最感头痛的就是作文教学。“作文教学难”是老师们的“千年话题”,习作成了学生们望而生畏的“拦路虎”。为了教学生作文,老师们可谓是绞尽脑汁,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也不能让学生开窍。学生们冥思苦想也无从下笔。怎么解决这个大难题呢?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模仿范文。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可以让其模仿和借鉴范文,学习其写作方法。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就是学生模仿的例子。因为选入课文的文章大都是声情并茂、文质俱佳、便于效仿的名篇。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这些佳作,鼓励他们仿照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写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写作方法、技巧上的启示,并且可以激发其写作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完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一课后,要求学生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大自然访友》,写出自己置身大自然中的独特感受。上完《山雨》一课后,我就要求学生回忆一年四季不同的雨的特点,然后写一篇关于“雨”的文章。
二、多写观察日记。大千世界有写不完的人、事、景、物,生活中并不缺少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不少学生在写作时内容空洞无物,找不到语言表达,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这是因为学生作文脱离了实际,生编硬套,“闭门造车”。作文最主要的是写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写出真情实感。因此,要教育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经常留心身边的人、事、物,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体会,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例如写一个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确定观察对象,然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他的肖像、衣着、言谈、举止、内心活动等;要写菊花,首先要通过视觉了解菊花的形状、颜色、姿态,然后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再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最后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只要善于观察,就会找到写作的素材,寻到创作的源泉。因此,老师善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观察前和观察中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口头叙述观察到的事物,并谈谈对所叙述的事物的看法或见解。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随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学生以后写作时就会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这样说说写写,不仅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书面语言的能力。积累素材,由易到难,写日记是提高小学作文的必经之路,所以要使学生能够掌握、运用日记,要形成写日记的习惯,并且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三、阅读积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是兴趣的“载体”。《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欣赏文学作品”,“阅读科技作品”。依据这一精神,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和习惯。由于现行的应试教育迫使许多老师只注重教会学生课本知识,学生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平时很少阅读课外书籍,缺乏写作材料,因而写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要使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就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必须多读课外书。“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就是说读书要读得多,书读的多,知识才厚博,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因此,必须加快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积累材料,让它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
四、评改,激趣。学生能完整地写成一篇文章已很不容易了,在他们看来,自己花了大力气写,已经达到了自己最好的水平,送给老师评改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并从中取得力量和启示。因此,老师在评改的时候要以儿童的眼光看待学生所写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意,所运用的语言、方法等,要怀着一种愉快的心情,带着一种“找宝”的心情,尽量多的肯定学生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其用词、组句等方面只要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就应该给予赞美,激发其写作的兴趣,而不是把学生的作文评得一无是处,修改得面目全非,那样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五、收集佳作,互相学习。“興趣是求知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应该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当评改完学生的作文,要及时地挑选出一些优秀的篇目,展示在学习园地,或打印装订成册,制成班级作文集,每位同学发一本,让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同时营造一种文化氛围,让同学们感到,这些佳作就是来自同学之手,我也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被展示或变成铅字,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也大大的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创作积极性。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多读多练,让学生有内容有情趣地完成作文,让学生写的东西有真情实感,同时要多给学生信心,要让学生不怕作文,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热爱写作。当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一种爱好时,“作文难”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四川省什邡市马祖小学 618400)
一、模仿范文。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可以让其模仿和借鉴范文,学习其写作方法。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就是学生模仿的例子。因为选入课文的文章大都是声情并茂、文质俱佳、便于效仿的名篇。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这些佳作,鼓励他们仿照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写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写作方法、技巧上的启示,并且可以激发其写作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完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一课后,要求学生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大自然访友》,写出自己置身大自然中的独特感受。上完《山雨》一课后,我就要求学生回忆一年四季不同的雨的特点,然后写一篇关于“雨”的文章。
二、多写观察日记。大千世界有写不完的人、事、景、物,生活中并不缺少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不少学生在写作时内容空洞无物,找不到语言表达,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这是因为学生作文脱离了实际,生编硬套,“闭门造车”。作文最主要的是写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写出真情实感。因此,要教育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经常留心身边的人、事、物,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体会,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例如写一个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确定观察对象,然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他的肖像、衣着、言谈、举止、内心活动等;要写菊花,首先要通过视觉了解菊花的形状、颜色、姿态,然后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再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最后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只要善于观察,就会找到写作的素材,寻到创作的源泉。因此,老师善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观察前和观察中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口头叙述观察到的事物,并谈谈对所叙述的事物的看法或见解。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随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学生以后写作时就会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这样说说写写,不仅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书面语言的能力。积累素材,由易到难,写日记是提高小学作文的必经之路,所以要使学生能够掌握、运用日记,要形成写日记的习惯,并且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三、阅读积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是兴趣的“载体”。《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欣赏文学作品”,“阅读科技作品”。依据这一精神,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和习惯。由于现行的应试教育迫使许多老师只注重教会学生课本知识,学生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平时很少阅读课外书籍,缺乏写作材料,因而写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要使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就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必须多读课外书。“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就是说读书要读得多,书读的多,知识才厚博,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因此,必须加快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积累材料,让它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
四、评改,激趣。学生能完整地写成一篇文章已很不容易了,在他们看来,自己花了大力气写,已经达到了自己最好的水平,送给老师评改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并从中取得力量和启示。因此,老师在评改的时候要以儿童的眼光看待学生所写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意,所运用的语言、方法等,要怀着一种愉快的心情,带着一种“找宝”的心情,尽量多的肯定学生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其用词、组句等方面只要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就应该给予赞美,激发其写作的兴趣,而不是把学生的作文评得一无是处,修改得面目全非,那样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五、收集佳作,互相学习。“興趣是求知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应该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当评改完学生的作文,要及时地挑选出一些优秀的篇目,展示在学习园地,或打印装订成册,制成班级作文集,每位同学发一本,让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同时营造一种文化氛围,让同学们感到,这些佳作就是来自同学之手,我也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被展示或变成铅字,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也大大的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创作积极性。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多读多练,让学生有内容有情趣地完成作文,让学生写的东西有真情实感,同时要多给学生信心,要让学生不怕作文,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热爱写作。当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一种爱好时,“作文难”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四川省什邡市马祖小学 61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