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成为一个热词,而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中,作为主阵地的课堂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促进学生的全方位提升,我们需要为学生打造出一个深度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深刻的思考方式,养成全面的思维能力。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打造出深度数学课堂。
深度课堂需要深度解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引者,要让学生学得深刻,教师首先要对教材体系有通盘认识,形成深度解读,然后才能有侧重地做好课堂设计,为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入做好铺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和数学知识体系来品读教材,读懂教材,找出知识内在的联系。
例如,“钉子板上的多边形”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从教材安排来看,承载了很多教学目标。首先,这部分内容安排在“用字母表示数”的单元,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要形成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要能够自觉地用字母来表示出一个本质相同的数量关系,其次是在钉子板上围成几何图形的时候,不但图形边上有钉子,内部也有钉子,所以学生探索时有一定的困难。从数学本质规律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来学习,也就是先研究图形内部没有钉子的情况。但是在教材编排中,首先要研究图形内部有一个钉子的情况,其原因在于图形面积等于外面的钉子数÷2 内部钉子数-1,在内部有一个钉子的时候,与式子中的减1正好抵消,这样就让学生更容易发现这个规律。在读通教材的安排之后,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就可以做一些针对性的引导,首先让学生猜测一下多边形的面积与哪些钉子数相关,然后让学生根据猜想和交流后的结论来尝试自己设计方案,研究内部钉子数相同且边上钉子数也相同的不同图形,或者内部钉子数相同而外部钉子数不同的相同图形,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发现图形的面积与钉子数之间的关系。将所有小组的数据收集起来,然后再做一个整合和分析之后,学生或许能够发现多边形面积与图形内部和边上的钉子数之间的关系。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我们要结合学情和学习内容来研究教材教法,这样才能引领学生去触及深刻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规律,而且让他们在学习中显得更加自然,更加轻松。
深度课堂需要不懈追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除了教师的引导之外,学生自身的内部增长力对于打造深度课堂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当学生习惯于刨根问底,习惯于将问题研究到水落石出的时候,他们的学习必然走向深入,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养成学生这样的学习态度,让课堂因为学生的不懈追求而增加深度。
例如,在“百分数的认识”教学中,笔者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先找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数,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想一想我们可以研究哪些相关的问题,将问题和研究过程整理下来供课堂交流。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为课堂增添了深度。比如,在学生提出比较一下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的时候,就有学生提出分数是可以表示具体数量的,也可以表示分率,而百分數不能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为此,学生还举出很多例子,告诉大家在百分数的后面都没有数量单位,以此验证百分数是表示分率的,在交流这个内容的时候,有学生提出异议,他们发现一些食品的包装上百分数的后面有一些字母,如桶装啤酒的瓶子上就印有“V /V”字样,对此,学生早有准备,他们出示了课前找到的相关资料,说明这些字母的含义是表示这个百分数是以体积计量的,而不是以质量。
像这样的学习完全是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示,之所以他们能学得深入,是因为他们对知识有追求,对课堂有一种渴望,当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达到一定的程度,他们的学习必定会走向深入。
深度课堂需要不断引领
为了促进学生的深入学习,我们要用合适的问题来引领课堂的走向,这些问题的开口不需要太大,问题也不需要过多。但是,问题之间要有层层递进的关系,要组成合适的“问题链”,从而推动学生的数学探究向深入挺进。
例如,在“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等,已知它们的底面周长比为1:2,那么,它们高的比是多少?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无从下手,笔者在引导学生尝试的时候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在体积公式中出现了几个变量?想要找到高的比,我们需要先找到什么的比?题中告诉我们圆柱和圆锥的底面周长的比有什么用?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将条件和结论贯通起来,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先写出它们的体积公式,其中划上等号,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与π无关,所以,接下来我们只要找到底面积的比就可以推导出高的比,循着这样的思路,学生顺利解决了问题。
结束语
课堂是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走向深入的场所,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关注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深度的要素,从审视教学内容入手,对学生做出有效的引导,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深度,打造出深度数学课堂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目澜校区)
深度课堂需要深度解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引者,要让学生学得深刻,教师首先要对教材体系有通盘认识,形成深度解读,然后才能有侧重地做好课堂设计,为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入做好铺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和数学知识体系来品读教材,读懂教材,找出知识内在的联系。
例如,“钉子板上的多边形”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从教材安排来看,承载了很多教学目标。首先,这部分内容安排在“用字母表示数”的单元,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要形成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要能够自觉地用字母来表示出一个本质相同的数量关系,其次是在钉子板上围成几何图形的时候,不但图形边上有钉子,内部也有钉子,所以学生探索时有一定的困难。从数学本质规律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来学习,也就是先研究图形内部没有钉子的情况。但是在教材编排中,首先要研究图形内部有一个钉子的情况,其原因在于图形面积等于外面的钉子数÷2 内部钉子数-1,在内部有一个钉子的时候,与式子中的减1正好抵消,这样就让学生更容易发现这个规律。在读通教材的安排之后,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就可以做一些针对性的引导,首先让学生猜测一下多边形的面积与哪些钉子数相关,然后让学生根据猜想和交流后的结论来尝试自己设计方案,研究内部钉子数相同且边上钉子数也相同的不同图形,或者内部钉子数相同而外部钉子数不同的相同图形,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发现图形的面积与钉子数之间的关系。将所有小组的数据收集起来,然后再做一个整合和分析之后,学生或许能够发现多边形面积与图形内部和边上的钉子数之间的关系。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我们要结合学情和学习内容来研究教材教法,这样才能引领学生去触及深刻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规律,而且让他们在学习中显得更加自然,更加轻松。
深度课堂需要不懈追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除了教师的引导之外,学生自身的内部增长力对于打造深度课堂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当学生习惯于刨根问底,习惯于将问题研究到水落石出的时候,他们的学习必然走向深入,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养成学生这样的学习态度,让课堂因为学生的不懈追求而增加深度。
例如,在“百分数的认识”教学中,笔者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先找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数,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想一想我们可以研究哪些相关的问题,将问题和研究过程整理下来供课堂交流。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为课堂增添了深度。比如,在学生提出比较一下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的时候,就有学生提出分数是可以表示具体数量的,也可以表示分率,而百分數不能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为此,学生还举出很多例子,告诉大家在百分数的后面都没有数量单位,以此验证百分数是表示分率的,在交流这个内容的时候,有学生提出异议,他们发现一些食品的包装上百分数的后面有一些字母,如桶装啤酒的瓶子上就印有“V /V”字样,对此,学生早有准备,他们出示了课前找到的相关资料,说明这些字母的含义是表示这个百分数是以体积计量的,而不是以质量。
像这样的学习完全是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示,之所以他们能学得深入,是因为他们对知识有追求,对课堂有一种渴望,当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达到一定的程度,他们的学习必定会走向深入。
深度课堂需要不断引领
为了促进学生的深入学习,我们要用合适的问题来引领课堂的走向,这些问题的开口不需要太大,问题也不需要过多。但是,问题之间要有层层递进的关系,要组成合适的“问题链”,从而推动学生的数学探究向深入挺进。
例如,在“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等,已知它们的底面周长比为1:2,那么,它们高的比是多少?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无从下手,笔者在引导学生尝试的时候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在体积公式中出现了几个变量?想要找到高的比,我们需要先找到什么的比?题中告诉我们圆柱和圆锥的底面周长的比有什么用?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将条件和结论贯通起来,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先写出它们的体积公式,其中划上等号,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与π无关,所以,接下来我们只要找到底面积的比就可以推导出高的比,循着这样的思路,学生顺利解决了问题。
结束语
课堂是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走向深入的场所,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关注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深度的要素,从审视教学内容入手,对学生做出有效的引导,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深度,打造出深度数学课堂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目澜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