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考试是检查与评定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研究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实践探索和改革工科专业课教学考试环节的内容、体系和组织方式,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科专业课;考试;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2-0129-02
李开复说:对一所以培养21世纪人才为己任的大学来说,聆听“客户”需求同样重要。他认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现代化企业是大学最为重要的“客户”,因为这些现代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最为迫切也最为强烈。在高校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学历已成为基本要求,而企业最重视的是能力,在招聘过程中,“能力”通过课程成绩来体现,学生的工作能力经过一段时间才能真实表现出来,虽然仅仅从考试成绩不能判定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优劣,但成绩却是最简单也是成本最低的判定方法,高校要做到提高学生成绩的含金量,摒弃传统考试模式可能造就的“高分低能”毕业生,真实地做到“高分高能”,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现在高校课程普遍采用的是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试卷考试的方式,以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估学生学习成绩和对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高低,但这种传统的考试方式,已经不适应现在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的需要。
一、现状分析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听到学生发问“老师,这门课对我们的专业学习有什么用处?”。按照现有的培养计划,大学生在一至三年级各个分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学习状态,课程体系的综合应用一直到大四下半学期的毕业设计(论文)才能体现。赫钦斯将高校教育分为两个层次: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所有学生在开始专业学习之前,都必须接受普通教育的陶冶,建立广泛的共同知识基础,而专业差别表现在专业教育方面。大学教育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对立统一,现代化企业选择人才时特别注重员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如何让成绩真实反映学生综合能力,是专业课教学考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实践应用性很强的工科专业不能停留在“我说你听、我写你记”的传统教学模式上。改革应试教育考试模式,逐步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的培养,必须制定一套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考试方法,使工科学生在得到理想的成绩的同时,也能了解所学专业课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把所有知识模块化,使其熟练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技术思路
从国外大学的先进教学和考试方式来看,教学一般有课堂授课、小组讨论和个别辅导、网络授课等。考试一般分四部分,每部分考试结果占最终成绩的百分比不尽相同:第一是笔试,与国内的考试有所不同的是,上千名学生同时参加考试,每名学生的考试科目都不相同,这样有效避免了学生作弊的可能。如果学生未能通过该考试,则不能参加其他科目的考试,并且需要补考合格,才能取得其他考试的参加资格。第二是个人陈述,每名学生都必须在课堂上公开陈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回答问题。第三种形式是论文,完成论文前提是学生必须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特别是老师推荐的文章。第四种形式是小组作业,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来共同完成某项作业,这样不仅让学生各自的观点通过“头脑风暴”得到交流,还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国内的考试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1.闭卷笔试。闭卷考试在高校考试中占主导地位,着重检验学生记忆知识的数量和程度,因为闭卷考试评分比较客观公正,能得到具体的分数,教师批改容易。有研究者指出其难以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和综合能力,但作为传统考试方法不能全部废弃,适合用于知识点密集、理论性强的本科基础课程普通教育。
2.开卷笔试。开卷笔试是允许学生带参考书、笔记等进入考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的考试形式。开卷笔试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课本上没有现成答案可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考试内容主要围绕教师讲授课程的内容展开,教师提供参考资料,其题型有设计型、分析型、综合应用型等,出题难度不好把握,对于工科面临的实际问题,没有标准统一的答案,考试评分的客观性与公正性相对较差。开卷考试适用于具体规范条例明确的部分专业教育课程。
3.限制性开卷考试。考试时允许考生带备考提纲进入考场的一种考试方法,备考提纲自行准备,教师不过问、观看、检察提纲中内容,也不受任何限制,一般限定纸张大小,这种考试方法在北美国家流行,在国内清华大学使用过。优点是有助于减轻学生死记硬背的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领会、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缺点同开卷笔试类似。
4.口试。教师事先准备好若干题目,学生按顺序每人用抽签方式选取一份考题,面向主考教师答题的一种考试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临时应变能力。
5.论文。要求学生写一篇论文,题目可以自拟,也可以由教师出题,使学生学会查阅资料,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根据学生的论文质量评定成绩。
6.操作式考试。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一种考试方法,其考查的重点在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何一种单一的考试形式,着重考核的是学生对知识某一方面的掌握程度,结合工科专业结构设置,笔者认为工科专业课考试方法改革思路如下:评价的内容要全面化和全程化,成绩要涵盖各个方面的内容。老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形式上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内容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上采取笔试、口试、实践,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全方位综合评定。
三、具体应用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自身工科专业课成绩评定系统思路:首先是课堂启发,成绩的评价伴随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课堂授课的目的是学习技能,而非应试;其次是实践应用,专业课程与实际工作结合紧密,并配套相关的实验实践课时,授课过程中须结合实例,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第三是考试形式多元化,可采取动笔、动口、动手相结合考试,甚至“多科并考”。在这套系统中,成绩的判定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起到核心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公正、公平地给学生判定成绩。鉴于学校教务系统的规则,成绩以百分制评定,根据课程构成,基本公式如下:总成績=平时成绩 实验实践成绩 课程报告(或者笔试)成绩。 1.平时成绩由考勤、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综合判定,根据不同专业课内容,该部分所占分值比例为20~30%。考勤的频率可以根据课时的分配平均分布,也可以按照教学进度随机安排。课堂表现通过课堂提问随机抽取和平时观察判定。平时作业要根据授课内容和进度合理安排,客观评价。通过教学实践总结,这部分成绩主观性较强,需要制定相应量化的指标,进行分项打分。
2.实验实践成绩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判定,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和专业技能掌握程度,占总分比例20~40%。教師通过全方位观察,排除主观意志影响,客观公正判定学生的学习态度成绩。学生专业技能掌握程度判定,融会贯通在整个的课程实践中,其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交谈、交作业或者临时考核等。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内向的学生不愿意与老师及时沟通,成绩评定不能仅取决于学生问问题的积极性,也要观察学生的性格差异,注重学生学习成果,给出公正的成绩。
3.课程报告是课程的综合应用,题目的设定应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查阅资料和自学的能力,客观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分值占到百分值的40~60%。课程报告所占分值相对较大,笔者尝试过不同时间交报告,都存在不同的问题。例如:结课同时提交报告,由于学生的理解接收能力不同,在最后一节课时交报告就可能有的学生已经提前完成而浪费课时,有的学生却没能按时完成而达不到学习效果。课下提交报告,学生不在老师的监控之下,抄袭现象频现,这是最不希望出现的教学结果。
4.笔试可以根据具体课程的内容选择开卷或者闭卷。由于各个专业课程和学生生活背景不同,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与辅导员和其他专业课老师沟通,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对学生问卷调查,课程成绩评定的公正和合理性学生基本满意。
四、结语
大学课堂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应变能力等,纵观整个系统,以上看似简单的成绩构成,都要求授课老师全身心的投入。学生在四年大学的课堂上不能作为一个听众来度过,教师在课堂中发挥的是主导作用,但“主导”不是“主宰”,通过成绩评定方法的改革,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实践实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角色回归为学生专业的导引者、研究的指导者和成长的点拨者。课程成绩的综合评定系统,必定会提高工科专业学生的社会普适能力。
参考文献:
[1]邵进,吕浩雪,陈云棠.大学课程考试的功能、形式及改革刍议[J].江苏高教,2001,(06):59-61.
[2]尚晓玲.高校考试方法改革与创新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04):49-50.
[3]梁时伟,杜仕勇,王丽英,钟永键,谢昱.改革考试制度,建立高校考试新模式[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62-67.
[4]李定清,薛正宽.试论高校考试制度的新模式[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134-136.
[5]王金兰,傅国华.高校课程考试制度改革初探[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01):112-114.
[6]马德坤.论高校考试制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1):184-185.
关键词:工科专业课;考试;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2-0129-02
李开复说:对一所以培养21世纪人才为己任的大学来说,聆听“客户”需求同样重要。他认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现代化企业是大学最为重要的“客户”,因为这些现代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最为迫切也最为强烈。在高校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学历已成为基本要求,而企业最重视的是能力,在招聘过程中,“能力”通过课程成绩来体现,学生的工作能力经过一段时间才能真实表现出来,虽然仅仅从考试成绩不能判定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优劣,但成绩却是最简单也是成本最低的判定方法,高校要做到提高学生成绩的含金量,摒弃传统考试模式可能造就的“高分低能”毕业生,真实地做到“高分高能”,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现在高校课程普遍采用的是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试卷考试的方式,以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估学生学习成绩和对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高低,但这种传统的考试方式,已经不适应现在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的需要。
一、现状分析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听到学生发问“老师,这门课对我们的专业学习有什么用处?”。按照现有的培养计划,大学生在一至三年级各个分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学习状态,课程体系的综合应用一直到大四下半学期的毕业设计(论文)才能体现。赫钦斯将高校教育分为两个层次: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所有学生在开始专业学习之前,都必须接受普通教育的陶冶,建立广泛的共同知识基础,而专业差别表现在专业教育方面。大学教育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对立统一,现代化企业选择人才时特别注重员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如何让成绩真实反映学生综合能力,是专业课教学考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实践应用性很强的工科专业不能停留在“我说你听、我写你记”的传统教学模式上。改革应试教育考试模式,逐步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的培养,必须制定一套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考试方法,使工科学生在得到理想的成绩的同时,也能了解所学专业课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把所有知识模块化,使其熟练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技术思路
从国外大学的先进教学和考试方式来看,教学一般有课堂授课、小组讨论和个别辅导、网络授课等。考试一般分四部分,每部分考试结果占最终成绩的百分比不尽相同:第一是笔试,与国内的考试有所不同的是,上千名学生同时参加考试,每名学生的考试科目都不相同,这样有效避免了学生作弊的可能。如果学生未能通过该考试,则不能参加其他科目的考试,并且需要补考合格,才能取得其他考试的参加资格。第二是个人陈述,每名学生都必须在课堂上公开陈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回答问题。第三种形式是论文,完成论文前提是学生必须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特别是老师推荐的文章。第四种形式是小组作业,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来共同完成某项作业,这样不仅让学生各自的观点通过“头脑风暴”得到交流,还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国内的考试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1.闭卷笔试。闭卷考试在高校考试中占主导地位,着重检验学生记忆知识的数量和程度,因为闭卷考试评分比较客观公正,能得到具体的分数,教师批改容易。有研究者指出其难以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和综合能力,但作为传统考试方法不能全部废弃,适合用于知识点密集、理论性强的本科基础课程普通教育。
2.开卷笔试。开卷笔试是允许学生带参考书、笔记等进入考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的考试形式。开卷笔试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课本上没有现成答案可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考试内容主要围绕教师讲授课程的内容展开,教师提供参考资料,其题型有设计型、分析型、综合应用型等,出题难度不好把握,对于工科面临的实际问题,没有标准统一的答案,考试评分的客观性与公正性相对较差。开卷考试适用于具体规范条例明确的部分专业教育课程。
3.限制性开卷考试。考试时允许考生带备考提纲进入考场的一种考试方法,备考提纲自行准备,教师不过问、观看、检察提纲中内容,也不受任何限制,一般限定纸张大小,这种考试方法在北美国家流行,在国内清华大学使用过。优点是有助于减轻学生死记硬背的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领会、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缺点同开卷笔试类似。
4.口试。教师事先准备好若干题目,学生按顺序每人用抽签方式选取一份考题,面向主考教师答题的一种考试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临时应变能力。
5.论文。要求学生写一篇论文,题目可以自拟,也可以由教师出题,使学生学会查阅资料,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根据学生的论文质量评定成绩。
6.操作式考试。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一种考试方法,其考查的重点在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何一种单一的考试形式,着重考核的是学生对知识某一方面的掌握程度,结合工科专业结构设置,笔者认为工科专业课考试方法改革思路如下:评价的内容要全面化和全程化,成绩要涵盖各个方面的内容。老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形式上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内容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上采取笔试、口试、实践,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全方位综合评定。
三、具体应用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自身工科专业课成绩评定系统思路:首先是课堂启发,成绩的评价伴随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课堂授课的目的是学习技能,而非应试;其次是实践应用,专业课程与实际工作结合紧密,并配套相关的实验实践课时,授课过程中须结合实例,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第三是考试形式多元化,可采取动笔、动口、动手相结合考试,甚至“多科并考”。在这套系统中,成绩的判定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起到核心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公正、公平地给学生判定成绩。鉴于学校教务系统的规则,成绩以百分制评定,根据课程构成,基本公式如下:总成績=平时成绩 实验实践成绩 课程报告(或者笔试)成绩。 1.平时成绩由考勤、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综合判定,根据不同专业课内容,该部分所占分值比例为20~30%。考勤的频率可以根据课时的分配平均分布,也可以按照教学进度随机安排。课堂表现通过课堂提问随机抽取和平时观察判定。平时作业要根据授课内容和进度合理安排,客观评价。通过教学实践总结,这部分成绩主观性较强,需要制定相应量化的指标,进行分项打分。
2.实验实践成绩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判定,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和专业技能掌握程度,占总分比例20~40%。教師通过全方位观察,排除主观意志影响,客观公正判定学生的学习态度成绩。学生专业技能掌握程度判定,融会贯通在整个的课程实践中,其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交谈、交作业或者临时考核等。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内向的学生不愿意与老师及时沟通,成绩评定不能仅取决于学生问问题的积极性,也要观察学生的性格差异,注重学生学习成果,给出公正的成绩。
3.课程报告是课程的综合应用,题目的设定应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查阅资料和自学的能力,客观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分值占到百分值的40~60%。课程报告所占分值相对较大,笔者尝试过不同时间交报告,都存在不同的问题。例如:结课同时提交报告,由于学生的理解接收能力不同,在最后一节课时交报告就可能有的学生已经提前完成而浪费课时,有的学生却没能按时完成而达不到学习效果。课下提交报告,学生不在老师的监控之下,抄袭现象频现,这是最不希望出现的教学结果。
4.笔试可以根据具体课程的内容选择开卷或者闭卷。由于各个专业课程和学生生活背景不同,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与辅导员和其他专业课老师沟通,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对学生问卷调查,课程成绩评定的公正和合理性学生基本满意。
四、结语
大学课堂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应变能力等,纵观整个系统,以上看似简单的成绩构成,都要求授课老师全身心的投入。学生在四年大学的课堂上不能作为一个听众来度过,教师在课堂中发挥的是主导作用,但“主导”不是“主宰”,通过成绩评定方法的改革,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实践实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角色回归为学生专业的导引者、研究的指导者和成长的点拨者。课程成绩的综合评定系统,必定会提高工科专业学生的社会普适能力。
参考文献:
[1]邵进,吕浩雪,陈云棠.大学课程考试的功能、形式及改革刍议[J].江苏高教,2001,(06):59-61.
[2]尚晓玲.高校考试方法改革与创新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04):49-50.
[3]梁时伟,杜仕勇,王丽英,钟永键,谢昱.改革考试制度,建立高校考试新模式[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62-67.
[4]李定清,薛正宽.试论高校考试制度的新模式[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134-136.
[5]王金兰,傅国华.高校课程考试制度改革初探[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01):112-114.
[6]马德坤.论高校考试制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1):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