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阵地,因此,学校紧紧围绕“美丽教育为学生的一生夯实基础”的办学理念,实施精细化管理,沿循“以文化促氛围、以经典提内涵、以课程筑路径、以评价助创新、以安全护成长”的五大习惯养成教育体系,培养知礼仪、写好字、读经典、乐实践良好习惯的美丽景山学子!
关键词:习惯;文化;经典;课程;评价
一、文化熏陶——润物无声,打造习惯养成氛围
高雅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习惯培养有着“久香幽兰人自香”的教育效果,学校着力在氛围营造上下大气力。校园文化的设计理念遵循“书香四溢+墨香满园”,彰显书法教育这一办学特色——“U”型的总体设计注定了学校大气、新颖的布局,教室分列南北,相互呼应但又各自独立。大厅古色古香的中国味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浮雕,勉励着景山人做中国文化自信的践行者。在教学楼的南北两翼从一楼到四楼设计中国传统的诗书画印、笔墨纸砚,学生时时处处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楼内,目光所及之处全部展示师生的书法作品,昭示着学校书法教育的成就,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愿望,见证着景山师生用勤勉的创作、细腻的笔触传承中国文化的求索;学校几经论证,在校园东墙打造了“青铜铸就卓越品质·文字激扬美丽景山”为主题的文化墙,以仿青铜铸字这种充满历史感的载体,将汉字演变的过程悉数呈现——甲骨文的象形优美,金文的平直瘦劲、大篆的遒劲凝重、小篆的曲折宛转,无不让每一个景山人在小解说员的讲述里沉醉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当学生迎着清晨的缕缕霞光安静地走过,间或驻足,专注凝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使然。
二、经典诵读——培根固本,深化习惯养成内涵
校园文化对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如何丰盈学生内心世界,产生由内而外的教育效果,学校把目光聚焦在实施经典诵读工程上,旨在培养学生具有高尚人格、塑造良好行为习惯、提高人文素养。规划内容——学校按照课标要求,为每个年级统一规划了经典诵读书目。低段诵读书目为《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中段书目为《笠翁对韵》《千字文》、短小古文6篇;高段书目为《论语》《诗经》、背诵初中部编教材中古诗文6篇。丰富形式——1.课前一吟:学校要求每节课前,各班确定学生专人负责领诵;2.微课一读:每周一的微课为经典诵读,开展师生共读;3.放学两诵:每天两次放学时间,学生边走边读,已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4.日日一咏:每天上学时段,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播放古诗词,伴着雅致的乐曲,为学生开启一天的学习生活;创新评价——有力、适度的评价是促进经典诵读工程顺利开展的保证。传唱经典:语文教师组织学生搜集古诗词歌曲,以唱促读,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古诗文,激发学生学习经典的内驱力;演绎经典:组织学生开展课本剧演出,学生通过表演,吸纳、展现经典传统文化的精髓;图说经典: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引导一二年级学生为经典配画,加深学生对经典的感悟;引经据典:组织三四年级进行“经典故事大家讲”精彩视频展示、比赛,线上、线下同时引爆诵经典、讲经典的热潮;五六年级展示“翰墨经典”书法作品。
三、课程研究——躬行践履,构划习惯养成路径
学校办学理念是“美丽教育——为学生的一生夯实基础”,影响学生一生的就是习惯的养成。在学校中,课程是最具持久力和影响力的元素,学校围绕办学理念,精心开发、实施校本课程体系,全面养成良好的习惯。
校本课程维度一:构划以书法课程为核心课程、微课程与实践周课程为两翼的必修课程体系;校本课程维度二:为学生量身定做的选修课程体系;校本课程维度三:以寻访、节日课程、校长课程为主题的德育课程。
1.基础必修课程——学校开发了书法校本课程,一二年级以硬笔为主,三—六年级以毛笔为主,以书法教学带动学校特色工作的开展;学校在周一到周五下午1:40—1:55开设了微课程,课程门类为:经典诵读、故事讲堂、每周一歌、电影欣赏、安全相伴,为学生创设了立体的课程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每学期组织各年级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课程模块,确立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专题,实施综合实践周课程,由于科学地运作,实践周课程已成为备受学生、家长喜爱的课程之一。
2.个性选修课程——让景山学子多一个爱学习的理由是学校开设选修课的初衷,学校根据师资及学生需求进一步规范课程开设,运用现代技术引导学生选课、评价,高品质地保证课程良好地运行。本学年开设选修课囊括了益智类、运动类、艺术类、人文类、实践类五大类40余门,走班制流动的是智慧,流动中呈现着的是学生身心的日益成熟。
3.序列德育课程——打造节日课程+寻访课程+校长专题课程三位一体的德育课程体系,将德育工作纳入课程管理范畴,对学生施以持久、深刻的影响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怀、正确的道德行为。
节日课程:学校政教处积极挖掘传统节日蕴藏的教育资源,构思课程框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寓意,开展富有实效的活动,如“最美是中秋” “美丽中国、我爱你”“粽情端午”等,在体验中激扬热爱祖国的情感;寻访课程:学校开发了《寻访﹒聆听时代最美足音》课程,通过寻访,学生们聆听了时代最美足音——我为国家发展出力,付出美好华年的科普教授林育真、拆弹专家张宝国;我为新时代榜样代言,谱写无悔青春的奥运冠军张梦雪、巾帼英雄董丹;热心公益为人民,时代足音暖人心的兵妈妈齐亚珍等。在寻访与聆听中,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的正义感;校长课程——为增强学生的仪式感,在仪式中引导学生良好习惯形成,学校开设了校长课程。在开学典礼、六一儿童节等纪念日,校长为学生亲自授课。课程围绕关键词,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创意入学课程——学校精心为新生和家长打造了入学课程《“景小美”上学记》。分为学校篇、学生篇、家长篇三个篇章。其中扉页上设计了“我的上学路线图”,引导学生及家长了解上放学路线,既宣传了绿色出行,又进行了别致的安全教育。学校篇中涵盖了学校简介、办学特色、学校课程、楼层分布、学期周历、作息时间等信息,帮助新生尽快融入小学生活;学习篇分为“学而时习之、习惯如自然、安全暖童年”三部分,为新生家长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入学课程成为新生及家长进入一年级的入学指南。
四、评价探索——旁推侧引,创新习惯养成教育
学校践行美丽教育理念,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引导学生多元化、多角度体验成长的愉悦,人人争做“景小美”。学校以《成长的足迹》学生发展手册展现成长的轨迹,引导学生按照“十美”标准争创景山美丽学生。
改变单一评价内容——《成长的足迹》从品德与行为、学习能力与效果、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个性与创新六个层面,按照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具有适切性、可操作性,全面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能力提升。改变单一评价主体——通过加强自评、互评、他评,使评价成为老师、学生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由于评价日常化,它可以清晰、全面地记录个体的成长,促其进一步发展;改变单一评价策略——学校每月进行习惯之星评比、表彰,將成长手册进行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及时改正,取长补短,完善自己;学校还组织班主任将手册在线上进行展示,激发家长对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和能力培养的重视,打造无缝隙式的家校教育。
结语
实施美丽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引导其走好美丽人生的第一步,这是景山人一直开展的研究与实践,相信在教育之旅中我们以无尽的热情和无限的创意定会邂逅美景无限!
作者简介:
傅静(1970年3月—),女,汉族,山东济南人,济南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济南市景山小学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小学教育管理。
关键词:习惯;文化;经典;课程;评价
一、文化熏陶——润物无声,打造习惯养成氛围
高雅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习惯培养有着“久香幽兰人自香”的教育效果,学校着力在氛围营造上下大气力。校园文化的设计理念遵循“书香四溢+墨香满园”,彰显书法教育这一办学特色——“U”型的总体设计注定了学校大气、新颖的布局,教室分列南北,相互呼应但又各自独立。大厅古色古香的中国味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浮雕,勉励着景山人做中国文化自信的践行者。在教学楼的南北两翼从一楼到四楼设计中国传统的诗书画印、笔墨纸砚,学生时时处处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楼内,目光所及之处全部展示师生的书法作品,昭示着学校书法教育的成就,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愿望,见证着景山师生用勤勉的创作、细腻的笔触传承中国文化的求索;学校几经论证,在校园东墙打造了“青铜铸就卓越品质·文字激扬美丽景山”为主题的文化墙,以仿青铜铸字这种充满历史感的载体,将汉字演变的过程悉数呈现——甲骨文的象形优美,金文的平直瘦劲、大篆的遒劲凝重、小篆的曲折宛转,无不让每一个景山人在小解说员的讲述里沉醉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当学生迎着清晨的缕缕霞光安静地走过,间或驻足,专注凝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使然。
二、经典诵读——培根固本,深化习惯养成内涵
校园文化对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如何丰盈学生内心世界,产生由内而外的教育效果,学校把目光聚焦在实施经典诵读工程上,旨在培养学生具有高尚人格、塑造良好行为习惯、提高人文素养。规划内容——学校按照课标要求,为每个年级统一规划了经典诵读书目。低段诵读书目为《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中段书目为《笠翁对韵》《千字文》、短小古文6篇;高段书目为《论语》《诗经》、背诵初中部编教材中古诗文6篇。丰富形式——1.课前一吟:学校要求每节课前,各班确定学生专人负责领诵;2.微课一读:每周一的微课为经典诵读,开展师生共读;3.放学两诵:每天两次放学时间,学生边走边读,已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4.日日一咏:每天上学时段,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播放古诗词,伴着雅致的乐曲,为学生开启一天的学习生活;创新评价——有力、适度的评价是促进经典诵读工程顺利开展的保证。传唱经典:语文教师组织学生搜集古诗词歌曲,以唱促读,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古诗文,激发学生学习经典的内驱力;演绎经典:组织学生开展课本剧演出,学生通过表演,吸纳、展现经典传统文化的精髓;图说经典: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引导一二年级学生为经典配画,加深学生对经典的感悟;引经据典:组织三四年级进行“经典故事大家讲”精彩视频展示、比赛,线上、线下同时引爆诵经典、讲经典的热潮;五六年级展示“翰墨经典”书法作品。
三、课程研究——躬行践履,构划习惯养成路径
学校办学理念是“美丽教育——为学生的一生夯实基础”,影响学生一生的就是习惯的养成。在学校中,课程是最具持久力和影响力的元素,学校围绕办学理念,精心开发、实施校本课程体系,全面养成良好的习惯。
校本课程维度一:构划以书法课程为核心课程、微课程与实践周课程为两翼的必修课程体系;校本课程维度二:为学生量身定做的选修课程体系;校本课程维度三:以寻访、节日课程、校长课程为主题的德育课程。
1.基础必修课程——学校开发了书法校本课程,一二年级以硬笔为主,三—六年级以毛笔为主,以书法教学带动学校特色工作的开展;学校在周一到周五下午1:40—1:55开设了微课程,课程门类为:经典诵读、故事讲堂、每周一歌、电影欣赏、安全相伴,为学生创设了立体的课程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每学期组织各年级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课程模块,确立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专题,实施综合实践周课程,由于科学地运作,实践周课程已成为备受学生、家长喜爱的课程之一。
2.个性选修课程——让景山学子多一个爱学习的理由是学校开设选修课的初衷,学校根据师资及学生需求进一步规范课程开设,运用现代技术引导学生选课、评价,高品质地保证课程良好地运行。本学年开设选修课囊括了益智类、运动类、艺术类、人文类、实践类五大类40余门,走班制流动的是智慧,流动中呈现着的是学生身心的日益成熟。
3.序列德育课程——打造节日课程+寻访课程+校长专题课程三位一体的德育课程体系,将德育工作纳入课程管理范畴,对学生施以持久、深刻的影响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怀、正确的道德行为。
节日课程:学校政教处积极挖掘传统节日蕴藏的教育资源,构思课程框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寓意,开展富有实效的活动,如“最美是中秋” “美丽中国、我爱你”“粽情端午”等,在体验中激扬热爱祖国的情感;寻访课程:学校开发了《寻访﹒聆听时代最美足音》课程,通过寻访,学生们聆听了时代最美足音——我为国家发展出力,付出美好华年的科普教授林育真、拆弹专家张宝国;我为新时代榜样代言,谱写无悔青春的奥运冠军张梦雪、巾帼英雄董丹;热心公益为人民,时代足音暖人心的兵妈妈齐亚珍等。在寻访与聆听中,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的正义感;校长课程——为增强学生的仪式感,在仪式中引导学生良好习惯形成,学校开设了校长课程。在开学典礼、六一儿童节等纪念日,校长为学生亲自授课。课程围绕关键词,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创意入学课程——学校精心为新生和家长打造了入学课程《“景小美”上学记》。分为学校篇、学生篇、家长篇三个篇章。其中扉页上设计了“我的上学路线图”,引导学生及家长了解上放学路线,既宣传了绿色出行,又进行了别致的安全教育。学校篇中涵盖了学校简介、办学特色、学校课程、楼层分布、学期周历、作息时间等信息,帮助新生尽快融入小学生活;学习篇分为“学而时习之、习惯如自然、安全暖童年”三部分,为新生家长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入学课程成为新生及家长进入一年级的入学指南。
四、评价探索——旁推侧引,创新习惯养成教育
学校践行美丽教育理念,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引导学生多元化、多角度体验成长的愉悦,人人争做“景小美”。学校以《成长的足迹》学生发展手册展现成长的轨迹,引导学生按照“十美”标准争创景山美丽学生。
改变单一评价内容——《成长的足迹》从品德与行为、学习能力与效果、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个性与创新六个层面,按照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具有适切性、可操作性,全面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能力提升。改变单一评价主体——通过加强自评、互评、他评,使评价成为老师、学生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由于评价日常化,它可以清晰、全面地记录个体的成长,促其进一步发展;改变单一评价策略——学校每月进行习惯之星评比、表彰,將成长手册进行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及时改正,取长补短,完善自己;学校还组织班主任将手册在线上进行展示,激发家长对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和能力培养的重视,打造无缝隙式的家校教育。
结语
实施美丽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引导其走好美丽人生的第一步,这是景山人一直开展的研究与实践,相信在教育之旅中我们以无尽的热情和无限的创意定会邂逅美景无限!
作者简介:
傅静(1970年3月—),女,汉族,山东济南人,济南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济南市景山小学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小学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