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机网络、语音识别等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得以实现和推广应用。本文将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与传统的人工测试进行比较分析,阐述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的优势, 探讨普通话水平机测流程和测前学习训练等问题。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 机测优势 机测流程 测前训练
计算机网络、语音识别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利用计算机辅助的普通话水平测试(PSC:Putonghua Shuiping Ceshi)得以实现和应用,适应了全面推广普通话、开展普通话测试的时代发展需要。推行“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是由“人工评测”走向数字式信息化的里程碑,使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得以跨越式的发展,是普通话测试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
一、普通话水平人工评测的局限性
按照教育部、国家语委2003年10月发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测查应试人的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认定其普通话水平等级,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由于人类语言是一种口说耳听的“说—听行为”,加之汉语中字、音、义的庞杂组合及声、韵、调的音律变幻,声音只能靠录音设备来记录、播放或简单加工应用,很难将文字智能地转化为普通话标准音或通过音频来辨识标准程度,尤其在脱离文字稿的交流谈话时,更因无可参照的“标准声音”而无所适从,仍需通过测试员个人的听觉来辨识、评判。但人工评测中很难处理好定量与定性、精确与模糊、“宽”与“严”等关系,除了存在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评分任意性问题,还有诸多局限性。
1.组织工作的效率低、成本高
普通话水平人工测试是测试员依靠个人听觉来评测每一位应试者语音标准程度的过程,一般每组需有2~3名测试员同时评测一名应试人员,一天按8小时统计每组的评测工作量仅约30~40名。测试过程中要通过现场录音、现场打分、综合评测分值、计算平均分值、填写表格、登分等等,测试完成后还需封存每人的试卷和录音磁带,报送上级测试中心组织抽查复审等程序,均由个人手工操作,费时、费事、费力。
2.测试员的评判难以客观、准确及稳定
人工测试后与测试员沟通交谈中发现,由于其测试时劳动强度高、神经高度紧张,需时刻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经常造成测试员身心疲惫、头脑发胀,如果应试人读得偏快,稍不留神就会出现个别读音漏听、误判的现象,极易造成对应试人员评分的不客观准确。调查统计表明,对同一应试者在前两项“读单音节字词、读双音节词语”的测评中,几名测试员对评分标准的掌握存有明显的差异。
3.应试人员不能适应、影响发挥
应试人员面对几位考官,学生面对老师挑剔的审视和严格的扣分,难免紧张、焦虑,甚至个别人员在测试“说话”项时,瞬间脑子一片空白,不能正常发挥,或说话时间不满3分钟,或说话流畅度欠佳。经对我院参加测试学生调查统计,在测试期间处于紧张状态、未正常发挥者占70%以上,表明人工评测对应试者测试成绩、等级评判的影响较大。
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优势
计算机辅助测试基本实现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全过程信息化,该系统主要包括“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PSCW)”和“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PSCP)”两个部分,实现了组织、测试和管理的全过程信息化。对照人工评测的局限性,更显机测的优势。
1.通过网络管理,提高测试效率,降低测试成本
利用机辅系统进行测试,每场可以同时测试几到几十名考生,每天大约可测试一百至几百人次,测试效率大幅提高。人工评测时除测试员外还需配几名辅助人员;而机辅系统测试时,整个考场只需要2名考务人员,测试成本随之大幅降低。试卷由系统自题目库通过网络自动生成、随机分发,不需要出题、复印考卷,成绩由系统量化评分,省除人工录入成绩,管理效率得以几十倍地提高。
2.减少人为因素,成绩评判更加客观、准确
机测对按照试卷文字稿朗读的前三项,由系统为每位应试者采集声讯、对照标准语音、测量偏差评分,计算机采用语音合成、中文语音评测等量化识别技术,其数值化评分尺度的把握可以全国统一,杜绝了人工评测时可能出现的“人情分”,进一步保证了测试信度。机测无论多少人次,都不会出现人工测试时测试员因为体力、心理等因素波动而出现的偏差,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人为因素。
机测对第四项“命题说话”仅以录音方式采集声讯资料,应试者自己操控及单向说话,系统不予干预。其后由测试机构通过管理系统分配由2名测试员审听评分,即测试员只对每位应试者这3分钟“说话录音”在线评分,在没有“面对面”的视觉印象下,专注用听觉来感受其“语音面貌”和流畅性,便于准确判断评分;而2名测试员独立平行地同时审听、相互修正得出最终准确的成绩。
3.实现PSC管理的全面信息化
机测系统实现了管理过程、测试过程的信息化,比以前的系统功能、测试效率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测前报名、测中控制、测后数据分析、抽查复审及考生成绩查询数据等功能都集成实现,提高了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水平。
国家语言文字测试中心2010年还出台了《计算机辅助测试普通话评分试行办法》,对PSC试题中计算机无法进行比较辨识、需要通过人工进行评测的第四题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明确规范。
三、计算机辅助测试流程及测前应试培训
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一般由通讯网络、考场环境、计算机及音响设备、测试软件和应试者操作等要素构成。在测前需进行必要的培训和练习,要熟悉上机测试的流程、操作规定及需注意事项;对测试流程进行介绍、演示,不熟悉测试流程会直接影响测试整体进程;讲解“机械比对式”评分规则,以避免因操作不当或违反测评规则而失分,有助于应试者取得好成绩。
现场测试流程可分作“准备(备考选题) ——登录(输入核对考生信息) ——试音(调试设备及音量) ——测试(答题及录音)”等四个阶段,应按系统的提示操作。 在进入“试音”页面时,应以适中音量和语速朗读“文本框”中的信息进行试音,若试音失败,可提高音量再试一次,直至成功;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所定音量不宜再调整。有些应试者操作不甚正确,如麦克佩带位置不妥、声音偏小及变音颤抖等,使得系统接收的音讯信号偏弱或不稳定,导致合成音与标准音比对测量时评测偏差而失分。
目前普通话水平测试包括四项内容:①读单音节字词,②读双音节词语,③朗读短文,④命题说话。计算机系统自动评阅第①~③题(60分),由2名测试员远程同时评阅第④题(40分)。
进入“测试”界面后,才正式开始答题并实时录音,每一题都应在听到“嘟”的提示声后再开始朗读试题内容。第一题、第二题应按横向顺序朗读,第三题需控制朗读作品的语速及音调;朗读应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不颠倒,语气语调准确,停连得当,不中断、不重复、不回读。测试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勿受外界干扰,不要说与测试内容无关的话或者嘟嘟囔囔的发声。
第四项“说话题”需要采录3分钟的语音,在提前十分钟选择命题后,可重点准备此题的提纲、腹稿。当第四题页面出现2个题目供选择时,切不要用鼠标点击题目行,而应直接读出自己选中的题目字音,然后围绕话题用自己的语言答题说话。应像日常口语一样自然流畅,避免出现发音错误、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方言词直接转化成普通话词语等问题,这些会被测试员判定扣分。可以根据屏幕下方的时间提示滚动条适当调整语速,说得过快而不满3分钟就无话可说的,会导致因语音空白过长而扣分;还有的应试者出现离题、演稿、背稿、雷同、无效话语等现象,将直接影响该项测试成绩。
测试总用时约13分钟需全程录音,其操作鼠标按钮的点击顺序为:测试必读——随机抽题——新建——录音——停止——保存——退出。测试结束后均由系统依据“有效录音”完成等级评定和制作证书。
语音形式的PSC测试采用口试、录音方式进行,这种语言学领域的测试,是绝无仅有、全新的考试模式,无论是从测试角度还是应试角度考虑,测前培训都是必需的,这是由PSC特殊性所决定的。经对我院首批参加机测的2008级学生(测前没有进行培训)与2009级学生(测前进行了集中培训)的测试情况比较,其“二级乙等”的通过率由87.5%提高至93.5%,说明测前的培训学习确是应试准备、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例如采用“普通话水平模拟测试学习卡”,可以在线模拟测试,只需十几分钟就可通过网络自动评定其普通话水平,提供发音诊断报告,有针对性地帮助自己提高普通话水平。
观察发现对PSC测试缺乏应有的了解、准备不充分、角色意识太浓、注意力稳定性较差,是造成心理紧张的主要因素。由于应试培训是短期的、功利的,需讲测试流程、应试技巧等,难免本末倒置、弄巧成拙;而提高普通话质量则应标本兼治,通过朗读、阅读及语言习惯训练,特别对非语言因素的思维、心理及写作能力等素质的长期培养,更能促进普通话水平的全面提高。
综上所述,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及推广普通话的必然要求,可全面实现PSC的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是普通话水平测试方式的历史性飞跃及跨越式发展。应试者需根据机测的特点和要求,采取适当的应对方法,才能在机测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毛洪贲,殷德顺.信息技术支持下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践与研究[J].现代技术教育,2011(6)
[2] 王丽娜,王彩霞.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相关因素分析与思考[EB/OL]. http:// www.sdada.edu.cn/show.php id=4845.(2004-11-11)
[3] 宋欣桥.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评分差异[J].语文建设,1998(9)
(作者系陕西艺术职业学院教师)
【责编/灿岑】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 机测优势 机测流程 测前训练
计算机网络、语音识别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利用计算机辅助的普通话水平测试(PSC:Putonghua Shuiping Ceshi)得以实现和应用,适应了全面推广普通话、开展普通话测试的时代发展需要。推行“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是由“人工评测”走向数字式信息化的里程碑,使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得以跨越式的发展,是普通话测试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
一、普通话水平人工评测的局限性
按照教育部、国家语委2003年10月发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测查应试人的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认定其普通话水平等级,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由于人类语言是一种口说耳听的“说—听行为”,加之汉语中字、音、义的庞杂组合及声、韵、调的音律变幻,声音只能靠录音设备来记录、播放或简单加工应用,很难将文字智能地转化为普通话标准音或通过音频来辨识标准程度,尤其在脱离文字稿的交流谈话时,更因无可参照的“标准声音”而无所适从,仍需通过测试员个人的听觉来辨识、评判。但人工评测中很难处理好定量与定性、精确与模糊、“宽”与“严”等关系,除了存在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评分任意性问题,还有诸多局限性。
1.组织工作的效率低、成本高
普通话水平人工测试是测试员依靠个人听觉来评测每一位应试者语音标准程度的过程,一般每组需有2~3名测试员同时评测一名应试人员,一天按8小时统计每组的评测工作量仅约30~40名。测试过程中要通过现场录音、现场打分、综合评测分值、计算平均分值、填写表格、登分等等,测试完成后还需封存每人的试卷和录音磁带,报送上级测试中心组织抽查复审等程序,均由个人手工操作,费时、费事、费力。
2.测试员的评判难以客观、准确及稳定
人工测试后与测试员沟通交谈中发现,由于其测试时劳动强度高、神经高度紧张,需时刻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经常造成测试员身心疲惫、头脑发胀,如果应试人读得偏快,稍不留神就会出现个别读音漏听、误判的现象,极易造成对应试人员评分的不客观准确。调查统计表明,对同一应试者在前两项“读单音节字词、读双音节词语”的测评中,几名测试员对评分标准的掌握存有明显的差异。
3.应试人员不能适应、影响发挥
应试人员面对几位考官,学生面对老师挑剔的审视和严格的扣分,难免紧张、焦虑,甚至个别人员在测试“说话”项时,瞬间脑子一片空白,不能正常发挥,或说话时间不满3分钟,或说话流畅度欠佳。经对我院参加测试学生调查统计,在测试期间处于紧张状态、未正常发挥者占70%以上,表明人工评测对应试者测试成绩、等级评判的影响较大。
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优势
计算机辅助测试基本实现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全过程信息化,该系统主要包括“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PSCW)”和“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PSCP)”两个部分,实现了组织、测试和管理的全过程信息化。对照人工评测的局限性,更显机测的优势。
1.通过网络管理,提高测试效率,降低测试成本
利用机辅系统进行测试,每场可以同时测试几到几十名考生,每天大约可测试一百至几百人次,测试效率大幅提高。人工评测时除测试员外还需配几名辅助人员;而机辅系统测试时,整个考场只需要2名考务人员,测试成本随之大幅降低。试卷由系统自题目库通过网络自动生成、随机分发,不需要出题、复印考卷,成绩由系统量化评分,省除人工录入成绩,管理效率得以几十倍地提高。
2.减少人为因素,成绩评判更加客观、准确
机测对按照试卷文字稿朗读的前三项,由系统为每位应试者采集声讯、对照标准语音、测量偏差评分,计算机采用语音合成、中文语音评测等量化识别技术,其数值化评分尺度的把握可以全国统一,杜绝了人工评测时可能出现的“人情分”,进一步保证了测试信度。机测无论多少人次,都不会出现人工测试时测试员因为体力、心理等因素波动而出现的偏差,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人为因素。
机测对第四项“命题说话”仅以录音方式采集声讯资料,应试者自己操控及单向说话,系统不予干预。其后由测试机构通过管理系统分配由2名测试员审听评分,即测试员只对每位应试者这3分钟“说话录音”在线评分,在没有“面对面”的视觉印象下,专注用听觉来感受其“语音面貌”和流畅性,便于准确判断评分;而2名测试员独立平行地同时审听、相互修正得出最终准确的成绩。
3.实现PSC管理的全面信息化
机测系统实现了管理过程、测试过程的信息化,比以前的系统功能、测试效率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测前报名、测中控制、测后数据分析、抽查复审及考生成绩查询数据等功能都集成实现,提高了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水平。
国家语言文字测试中心2010年还出台了《计算机辅助测试普通话评分试行办法》,对PSC试题中计算机无法进行比较辨识、需要通过人工进行评测的第四题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明确规范。
三、计算机辅助测试流程及测前应试培训
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一般由通讯网络、考场环境、计算机及音响设备、测试软件和应试者操作等要素构成。在测前需进行必要的培训和练习,要熟悉上机测试的流程、操作规定及需注意事项;对测试流程进行介绍、演示,不熟悉测试流程会直接影响测试整体进程;讲解“机械比对式”评分规则,以避免因操作不当或违反测评规则而失分,有助于应试者取得好成绩。
现场测试流程可分作“准备(备考选题) ——登录(输入核对考生信息) ——试音(调试设备及音量) ——测试(答题及录音)”等四个阶段,应按系统的提示操作。 在进入“试音”页面时,应以适中音量和语速朗读“文本框”中的信息进行试音,若试音失败,可提高音量再试一次,直至成功;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所定音量不宜再调整。有些应试者操作不甚正确,如麦克佩带位置不妥、声音偏小及变音颤抖等,使得系统接收的音讯信号偏弱或不稳定,导致合成音与标准音比对测量时评测偏差而失分。
目前普通话水平测试包括四项内容:①读单音节字词,②读双音节词语,③朗读短文,④命题说话。计算机系统自动评阅第①~③题(60分),由2名测试员远程同时评阅第④题(40分)。
进入“测试”界面后,才正式开始答题并实时录音,每一题都应在听到“嘟”的提示声后再开始朗读试题内容。第一题、第二题应按横向顺序朗读,第三题需控制朗读作品的语速及音调;朗读应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不颠倒,语气语调准确,停连得当,不中断、不重复、不回读。测试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勿受外界干扰,不要说与测试内容无关的话或者嘟嘟囔囔的发声。
第四项“说话题”需要采录3分钟的语音,在提前十分钟选择命题后,可重点准备此题的提纲、腹稿。当第四题页面出现2个题目供选择时,切不要用鼠标点击题目行,而应直接读出自己选中的题目字音,然后围绕话题用自己的语言答题说话。应像日常口语一样自然流畅,避免出现发音错误、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方言词直接转化成普通话词语等问题,这些会被测试员判定扣分。可以根据屏幕下方的时间提示滚动条适当调整语速,说得过快而不满3分钟就无话可说的,会导致因语音空白过长而扣分;还有的应试者出现离题、演稿、背稿、雷同、无效话语等现象,将直接影响该项测试成绩。
测试总用时约13分钟需全程录音,其操作鼠标按钮的点击顺序为:测试必读——随机抽题——新建——录音——停止——保存——退出。测试结束后均由系统依据“有效录音”完成等级评定和制作证书。
语音形式的PSC测试采用口试、录音方式进行,这种语言学领域的测试,是绝无仅有、全新的考试模式,无论是从测试角度还是应试角度考虑,测前培训都是必需的,这是由PSC特殊性所决定的。经对我院首批参加机测的2008级学生(测前没有进行培训)与2009级学生(测前进行了集中培训)的测试情况比较,其“二级乙等”的通过率由87.5%提高至93.5%,说明测前的培训学习确是应试准备、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例如采用“普通话水平模拟测试学习卡”,可以在线模拟测试,只需十几分钟就可通过网络自动评定其普通话水平,提供发音诊断报告,有针对性地帮助自己提高普通话水平。
观察发现对PSC测试缺乏应有的了解、准备不充分、角色意识太浓、注意力稳定性较差,是造成心理紧张的主要因素。由于应试培训是短期的、功利的,需讲测试流程、应试技巧等,难免本末倒置、弄巧成拙;而提高普通话质量则应标本兼治,通过朗读、阅读及语言习惯训练,特别对非语言因素的思维、心理及写作能力等素质的长期培养,更能促进普通话水平的全面提高。
综上所述,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及推广普通话的必然要求,可全面实现PSC的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是普通话水平测试方式的历史性飞跃及跨越式发展。应试者需根据机测的特点和要求,采取适当的应对方法,才能在机测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毛洪贲,殷德顺.信息技术支持下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践与研究[J].现代技术教育,2011(6)
[2] 王丽娜,王彩霞.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相关因素分析与思考[EB/OL]. http:// www.sdada.edu.cn/show.php id=4845.(2004-11-11)
[3] 宋欣桥.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评分差异[J].语文建设,1998(9)
(作者系陕西艺术职业学院教师)
【责编/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