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劳动和财富正名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我们对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必须对相关词汇重新定义,才能探讨下去,例如“劳动”和“财富”。我们不能简单把凡是动手、动脑的活动都称为劳动。这样定义劳动才是合适的:人类为某种经济目的,如为了消费或生活舒适而反复进行的体力或脑力活动,可以称之为劳动。
  古代男耕女织是劳动,今天人们为挣钱而进行的工作是劳动。职业运动员为薪金打球是劳动;人们为强身而打球就不是劳动;登台表演只为自己高兴,不是劳动,为了钱或荣誉,就是劳动。有关劳动的命题太多,我们要细分劳动和非劳动,把概念明确后,才有可能辨别命题的真伪。
  以劳动的新定义看,可知劳动并不是人的自然生理需求。劳动是为了其他目的。一位教师上课只是为获取薪酬,谈不上喜欢劳动。内心不喜欢工作的人十有八九,富士康那么多职工之所以跳楼,流水线上枯燥乏味的劳动是主因。人本质上不喜欢劳动,但没有一刻能离开劳动。如何使人们做不愿做的事情——劳动,就涉及到人类社会很多问题。概括起来,人们去劳动一般有3个原因,一是被强制,如奴隶;二是受到宣传影响,如计划经济时代;三是为自身需求去交换,如为了薪金。第一种情况会遭到反抗;第二种不可能长久;唯有第三种符合人性和社会发展。人们争取劳动权利的实质,是争取自由出售自己智力和体力的权利,是争取在交换中有讨价还价的权利,是争取可以不去劳动的权利。我们无原则赞美劳动是缺乏理由的,用一些桂冠去让人们积极劳动,可能会剥夺人在劳动后应当得到的收入。尊重劳动就是高价购买劳动,满足劳动者的物质需求。
  何为财富?财富是指金钱和人们需要的物质。这可以作为日常话语,但在经济学上,这么定义是含糊和违反逻辑的。人们常说“健康的身体是宝贵财富”,健康不是金钱,不是物质,如何能成为财富?我们可以这样定义财富:凡是可以用来交换的东西就是财富。这么定义符合现实,钱、粮食、钢铁、好身体、聪明才智等等,都是财富,也符合理论研究,便于量化。财富只能体现在交换中,必然是有归属的,属于每个人。铁路是公有的,但我们每个人坐火车都要买票,显然,铁路不是你的财富。
  我们一旦认清交换是社会基本形态,如何使财富增值也就清楚了。即经过交换,有一方认为划算,对他来说增值的部分就是增加的财富;如果另一方把交换到的东西用于消费,或增值部分是零、负数,对他来说财富就没有增加。例如,个人为薪金工作是在增加财富;商业活动对商家是创造财富;政府从交换中收税是为财政增加财富……从这个角度看,“劳动创造财富”这个认知是不严谨的,作为修辞可以,用于说理就不合适了。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人买到一块铁,几天后铁价大涨,他转手卖出,获得财富,这个财富是由于机会或眼力,靠投机,和劳动无关。如果他将铁锻成铁锨,卖出后得到的线多于买铁的钱,这才是劳动创造财富。
  劳资交换中,劳方并不一定弱势,劳方的财富一定是增值的。资方财富是否增值,要看下一步交换。“自由交换”一定会使双方财富增值。这个社会所以有很多不公平现象,在交换中有一方亏损,是因为缺少充分自由的交换环境。成立政府是为促使形成充分自由的交换环境。如果相反,自由交换的环境被破坏,交换就会减少,财富增值就会缓慢,交换中就会出现更多亏损者,就会有更多的不公平,社会也就更不安定。
其他文献
【背景故事】   我跟我老公认识5年,结婚6年,我们有一个可爱的女儿,生活虽有小风波,但我们感情一直不错,在朋友眼中绝对是恩爱夫妻。  事情的变化在去年年底,老公换了一个工作环境,由于离家有些远,也就没有像以前那样天天按时回家吃晚饭。我一直很信任老公,他只要打电话回来告诉我不能回来吃饭了,我就把他喜欢的菜拨出来,给他打好包做明天的便当。老公也是个细心的人,每次提起便当出门时,都会笑眯眯地说上一句:
期刊
浓眉大眼,宽阔的骨骼线条,下巴上隐隐的胡茬,勾勒出了今年34岁的邓飞。  2000年,邓飞毕业于湖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新闻专业,早在大学实习期间,他就发表过很多揭发黑幕的文章,他的眼睛一直注视着社会弱势群体。毕业后,他成为《凤凰周刊》的记者,写下了《死刑犯取器调查》、《三峡移民回流》、《沈阳蚂蚁梦》等颇具深度的调查性报道。  完成近200篇“呐喊型”的文章后,邓飞已经是圈内知名的调查记者,但真正让
期刊
邻居老刘爱好武术,几经拜师求艺,身怀几手功夫,也愈发兴趣深厚。每天一早坚持到公园晨练,成为他数年不变的必修功课。  这天练拳伊始,老刘先来到公园健身器械区准备抻抻筋骨,恰巧遇到一位也在锻炼的熟人。两个人闲聊家常,不知不觉中提到儿女。熟人的儿子刚刚大学毕业,面临择业。老刘是个直性人,随口建议熟人应该劝说孩子考公务员,说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公务员是个安稳的职业。  不想,话音未落,旁边锻炼的一个老者“
期刊
中国有句老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可不是嘛,老祖宗口挪肚攒,留给我们18亿亩地肥水美的耕地,上下五千年的煌煌文明,以及今天“两弹一星”笑傲五洲的国际地位。可一小撮中国老百姓嘴里也流传着这样一句俏皮话:这辈子不管下辈子的事儿。这话用文言翻译一下就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饮鸩止渴、急功近利。说白了就是无论做什么都是只顾眼前,不顾后果。不顾后果的结果就是弄巧成拙、自食其果——前人埋祸根,后人吞苦果;此处起
期刊
美女无阴功  台北那个平常的傍晚,对一个沈阳人来说,是一抹曼妙的夕阳。  他和旅伴在市区的慢车道上散步。慢车道不宽,只能容下3个人并肩而行。不经意的回头一瞅,他看见后面上来一个骑着自行车的女学生。他连忙叫住旅伴,闪避一旁。女学生轻轻地随风而过,长裙飘飘。  风过处,留下女学生那一句让他至今回味无穷的甜声:谢谢!  这是大陆一位普通赴台观光者逢人必讲的一个温馨段子。但每每讲述到最后,他都要转为怒骂,
期刊
有人总结出在东北最爱惹事的两句话:你瞅啥;瞅你咋的!  应该说这是最典型的语癫。所谓语癫,是指不该说某些话时,不仅说了,且放大声音和气势,或狡辩、或蛮横、或粗野,兜头砸向对方。  不光在东北,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有语癫。且看——  2011年7月22日晚十点,成都金牛区。事发前,唐先生正准备和几位朋友去喝茶。他讲道,走到黄苑东街1号附近,一辆小车擦着他们飞驶而过,不知是谁吼了一句:“开那么快干啥子
期刊
开会识人  公司里最近炸了锅,大家都说新来的总经理太高明,用几张小小的借款单,就把主要矛盾解决了。  到底咋回事儿?得从3个月前说起……  办公室门口的标签由“副总经理”换成“总经理”,董骁却高兴不起来。从集团副总岗位下来前,集团老总语重心长告诉他:去吧,杀出个样儿来!虽然得到了人事和财务等几乎全部授权,可对下属这个机械设备分公司,连董骁这个号称集团里一流的救火队长,也不免头疼。  刚听完秘书介绍
期刊
插话或抬杠  中国人在交流时,普遍欠缺技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不少人发表高论前,总爱先说“但是”,用来突出自己的观点与他人有很大区别,哪怕他说的与对方说的意思一模一样。要知道,交谈时过多使用“但是”是缺乏语言交流技巧的表现。你找工作时,若老使用“但是”,会让面试人员反感和不耐烦;在社交场合,“但是”会使对方情绪受挫,气氛变得压抑、呆板;主持人使用过多的“但是”,会令听众欲言又止。  我有
期刊
芥 末  难堪的懂事  周末,刚上幼儿园的儿子提出要吃沈阳中兴大厦里的冰激凌。还没进商场,儿子就指着大厦的牌子说“妈妈,这是中兴”。我兴奋的对老公说:“看看咱儿子,才上几天幼儿园就开始认字了。”老公的脸上当然也是骄傲的神情。  没想到进了商场,儿子的“学识”似乎一下子爆发了。“佰草集”、“美宝莲”、“玉兰油”……,就连“欧莱雅”这样复杂的字他都可以清楚的识别出来,而且还知道哪个来自纽约、哪个来自
期刊
经济学中大量理论判断是建立在概率论基础上的,有人觉得很枯燥,但在生活中,你经常和它打交道。  一天,球迷乔治收到一封电子邮件:今天下午,英国足总杯第三轮比赛,我们预测考文垂队会取得胜利。乔治看过后轻轻一笑,没当回事;晚上,他收看电视,考文垂队果然势如破竹地赢了。  一周后,乔治又收到了那个人的电子邮件:亲爱的球迷,你是否还记得,在上一轮比赛中,我们事先准确地进行了预测。这轮比赛的结果将是米德尔斯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