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中旬,华锐风电、金风科技、维斯塔斯、西门子、国电联合动力、通用、歌美飒等全球顶级海上风电整机制造商集体亮相“2011海上风电及风电产业链大会暨展览会”。全球风电业“大佬”集体亮相,又一次印证了我国海上风电日益看好的开发前景。
我国海上风电将进入加速发展期
根据BTM咨询公司的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年底,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355.4万千瓦,大部分位于欧洲。其中2010年全球新增海上风机144.4万千瓦,是2009年的2倍以上,欧洲海上风电装机增长近50%。预计今年海上风电将新增装机140万千瓦;到2015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600万千瓦。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认为,与陆上风电超高速发展相比,我国的海上风电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目前,我国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4.25万千瓦,占国内风电装机总容量的比例不到1%。我国已建和在建的海上风电项目有上海东海大桥10万千瓦项目、江苏大丰潮间带30万千瓦示范项目以及去年政府首轮100万千瓦海上风电招标项目。与2010年世界海上风电装机350万千瓦相比,我国目前已建和在建项目只占4%左右。
尽管如此,我国仍被视为欧洲之外唯一会有快速发展的海上风电市场。未来5年,我国海上风电将进入加速发展期。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详查初步成果,在我国5到25米水深的海域内,5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5到50米水深的海域内,7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5亿千瓦。由此足见我国海上风电潜力巨大。
此外,相比陆上风电,海上风电靠近传统电力负荷中心,便于电网消纳,免去了长距离输电的烦恼。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海上风电既是国际能源开发的潮流,也是我国风电未来的开发重点。目前,我国已开发建设了大小不一的海上风电项目,并积极推进海上风电项目预可研、可研阶段的前期工作。
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将达到500万千瓦,2020年将达到3000万千瓦。未来5年,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将重点开发建设江苏、山东基地,推进河北、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的海上风电建设。这意味着,未来5年,我国的海上风电将迎来大发展,超越欧洲此前20余年的发展历程。
对于风电行业未来的发展,华锐风电副总裁陶刚认为:“海上风电将是未来风电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随着海上风电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技术的不断完善,海上风电事业必将成为全球风电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据悉,在海上风电领域,目前国内的一线设备商已开始布局,抢占市场。2010年,华锐风电自主研发的34台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我国第一个国家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全部并网发电,并顺利通过240小时预验收,打破了国外企业对高端风电机组制造技术的垄断;同时,华锐风电自主研发的潮间带3兆瓦风电机组也在江苏如东潮间带风电场成功投入运行。
行业另一大龙头——金风科技也在海上风电领域进展迅速。金风科技公共关系总监姚雨表示,截至目前,金风科技已积累了一定的海上风电机组运行维护经验。早在2007年,金风科技一台1.5兆瓦直驱永磁机组于我国渤海湾投入运行,这是亚洲第一台海上风电机组。同时,金风科技在江苏如东和响水近海的各一台2.5兆瓦直驱永磁风机并网运行也近一年,机组的运行数据和运维经验对今后更大范围的应用都是很好的借鉴。此外,在去年我国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中,龙源电力联合金风科技中标大丰2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项目,采用的也是直驱永磁机组。
稳定性是关键,大型化成趋势
尽管海上风电遭遇“热捧”,但海上风机却无法复制陆上风机的操作模式。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表示:“海上风机出一次故障,拖船费用加上装卸成本几乎可以侵蚀掉这台风机未来的发电利润。”由此看出,稳定性应成为海上风机的必备品质。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黎翔指出,海上风电技术门槛很高,这就是欧洲海上风电与其陆地风电相比规模还是很小的主要原因。从陆上风电角度看,风电场建设与风机的投资比例大致是3:7,而在海上风电中,设备投资的比例小于50%,但安装、建设、运营和维护的成本比陆地上都要高。
基于此,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叶航冶认为,风机制造企业在安全可靠性与成本问题上,应该明显向前者倾斜。“海上风机只要大部件出问题,想修复就需要大动干戈,那这台设备基本就算白给了。”维斯塔斯中国公司的副总裁徐侃也强调:“可靠性是最重要的,有些设备陆上风电可以不装,但是海上风电必须有。海上的服务不是想去掉就能去掉的。”
姚雨表示,海上风电场建设对机组设备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因为海上的施工成本比陆上高得多,维修一次就可能使得整个项目的投资回报打水漂。海上风电的开发有众多风险因素,整机厂商做海上风电一定要有丰富的陆上风电的经验,至少要有几千台陆上风电的运维经验。据介绍,迄今为止,金风科技已投入运行的直驱永磁机组超过3500台,平均可利用率达到98%以上。
除稳定性外,大型化也成为国内海上风电设备企业的普遍趋势。目前,我国主要的风力发电机组制造企业竞相宣布将于年内或明年初推出大型风机,积极进军蓄势待发的海上风电市场。
近日,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定位于海上的6兆瓦风电机组将于年内下线,明年公司将开始研发12兆瓦风机。上海电气宣布,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下线5兆瓦海上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金风科技则表示,其首台6兆瓦直驱永磁海上风电机组样机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下线,2014年实现量产。
此外,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亦加入了“抢滩战”中,并已宣称将于今年10月下线5兆瓦风机。去年10月,湘电风能有限公司推出5兆瓦永磁直驱海上风力发电机,今年6月底,湘电风能在荷兰和中国福建分别建设了海上示范风场,预计今年下半年有望实现发电。
业界专家一致认为,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如此密集地推出大容量风机,标志着中国海上风电已经从3兆瓦时代进入了5兆瓦、6兆瓦的过渡期。
此外,华锐风电于5月18日生产出6兆瓦SL6000系列风力发电机组。据悉,该机组是目前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网友好型风电机组,可广泛应用于陆地、海上、潮间带各种环境和不同风资源条件的风场。该机组叶轮直径长达128米,增加了扫风面积,提升了捕风能力,大大提高了风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同时,可适应零下45摄氏度的极限温度,并通过了62,5米每秒的极限风速测试。
陶刚介绍,此次出产的SL6000采用平行轴齿轮传动和鼠笼异步电机技术,可保证机组的高可靠性和经济性;SL6000的低电压穿越能力,使其可以满足各国电网导则的严苛要求;而其特殊的防腐系统,满足了海上高盐雾和高腐蚀的运行环境。
我国海上风电将进入加速发展期
根据BTM咨询公司的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年底,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355.4万千瓦,大部分位于欧洲。其中2010年全球新增海上风机144.4万千瓦,是2009年的2倍以上,欧洲海上风电装机增长近50%。预计今年海上风电将新增装机140万千瓦;到2015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600万千瓦。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认为,与陆上风电超高速发展相比,我国的海上风电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目前,我国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4.25万千瓦,占国内风电装机总容量的比例不到1%。我国已建和在建的海上风电项目有上海东海大桥10万千瓦项目、江苏大丰潮间带30万千瓦示范项目以及去年政府首轮100万千瓦海上风电招标项目。与2010年世界海上风电装机350万千瓦相比,我国目前已建和在建项目只占4%左右。
尽管如此,我国仍被视为欧洲之外唯一会有快速发展的海上风电市场。未来5年,我国海上风电将进入加速发展期。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详查初步成果,在我国5到25米水深的海域内,5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5到50米水深的海域内,7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5亿千瓦。由此足见我国海上风电潜力巨大。
此外,相比陆上风电,海上风电靠近传统电力负荷中心,便于电网消纳,免去了长距离输电的烦恼。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海上风电既是国际能源开发的潮流,也是我国风电未来的开发重点。目前,我国已开发建设了大小不一的海上风电项目,并积极推进海上风电项目预可研、可研阶段的前期工作。
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将达到500万千瓦,2020年将达到3000万千瓦。未来5年,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将重点开发建设江苏、山东基地,推进河北、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的海上风电建设。这意味着,未来5年,我国的海上风电将迎来大发展,超越欧洲此前20余年的发展历程。
对于风电行业未来的发展,华锐风电副总裁陶刚认为:“海上风电将是未来风电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随着海上风电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技术的不断完善,海上风电事业必将成为全球风电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据悉,在海上风电领域,目前国内的一线设备商已开始布局,抢占市场。2010年,华锐风电自主研发的34台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我国第一个国家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全部并网发电,并顺利通过240小时预验收,打破了国外企业对高端风电机组制造技术的垄断;同时,华锐风电自主研发的潮间带3兆瓦风电机组也在江苏如东潮间带风电场成功投入运行。
行业另一大龙头——金风科技也在海上风电领域进展迅速。金风科技公共关系总监姚雨表示,截至目前,金风科技已积累了一定的海上风电机组运行维护经验。早在2007年,金风科技一台1.5兆瓦直驱永磁机组于我国渤海湾投入运行,这是亚洲第一台海上风电机组。同时,金风科技在江苏如东和响水近海的各一台2.5兆瓦直驱永磁风机并网运行也近一年,机组的运行数据和运维经验对今后更大范围的应用都是很好的借鉴。此外,在去年我国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中,龙源电力联合金风科技中标大丰2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项目,采用的也是直驱永磁机组。
稳定性是关键,大型化成趋势
尽管海上风电遭遇“热捧”,但海上风机却无法复制陆上风机的操作模式。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表示:“海上风机出一次故障,拖船费用加上装卸成本几乎可以侵蚀掉这台风机未来的发电利润。”由此看出,稳定性应成为海上风机的必备品质。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黎翔指出,海上风电技术门槛很高,这就是欧洲海上风电与其陆地风电相比规模还是很小的主要原因。从陆上风电角度看,风电场建设与风机的投资比例大致是3:7,而在海上风电中,设备投资的比例小于50%,但安装、建设、运营和维护的成本比陆地上都要高。
基于此,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叶航冶认为,风机制造企业在安全可靠性与成本问题上,应该明显向前者倾斜。“海上风机只要大部件出问题,想修复就需要大动干戈,那这台设备基本就算白给了。”维斯塔斯中国公司的副总裁徐侃也强调:“可靠性是最重要的,有些设备陆上风电可以不装,但是海上风电必须有。海上的服务不是想去掉就能去掉的。”
姚雨表示,海上风电场建设对机组设备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因为海上的施工成本比陆上高得多,维修一次就可能使得整个项目的投资回报打水漂。海上风电的开发有众多风险因素,整机厂商做海上风电一定要有丰富的陆上风电的经验,至少要有几千台陆上风电的运维经验。据介绍,迄今为止,金风科技已投入运行的直驱永磁机组超过3500台,平均可利用率达到98%以上。
除稳定性外,大型化也成为国内海上风电设备企业的普遍趋势。目前,我国主要的风力发电机组制造企业竞相宣布将于年内或明年初推出大型风机,积极进军蓄势待发的海上风电市场。
近日,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定位于海上的6兆瓦风电机组将于年内下线,明年公司将开始研发12兆瓦风机。上海电气宣布,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下线5兆瓦海上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金风科技则表示,其首台6兆瓦直驱永磁海上风电机组样机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下线,2014年实现量产。
此外,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亦加入了“抢滩战”中,并已宣称将于今年10月下线5兆瓦风机。去年10月,湘电风能有限公司推出5兆瓦永磁直驱海上风力发电机,今年6月底,湘电风能在荷兰和中国福建分别建设了海上示范风场,预计今年下半年有望实现发电。
业界专家一致认为,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如此密集地推出大容量风机,标志着中国海上风电已经从3兆瓦时代进入了5兆瓦、6兆瓦的过渡期。
此外,华锐风电于5月18日生产出6兆瓦SL6000系列风力发电机组。据悉,该机组是目前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网友好型风电机组,可广泛应用于陆地、海上、潮间带各种环境和不同风资源条件的风场。该机组叶轮直径长达128米,增加了扫风面积,提升了捕风能力,大大提高了风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同时,可适应零下45摄氏度的极限温度,并通过了62,5米每秒的极限风速测试。
陶刚介绍,此次出产的SL6000采用平行轴齿轮传动和鼠笼异步电机技术,可保证机组的高可靠性和经济性;SL6000的低电压穿越能力,使其可以满足各国电网导则的严苛要求;而其特殊的防腐系统,满足了海上高盐雾和高腐蚀的运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