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代儒宗
—沈寐叟之渊博
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一八年间,沈寐叟居上海之“海日楼”,中外学人争向质疑问字,座客常满,俨为“一代儒宗”。
他的学问之博,真称得起渊广无涯,对于中国古书固是无所不通,而最负盛名的是史学、佛学、诗学、书学,方面既多,又研究得那么到家,殊为难能可贵。
寐叟为浙江嘉兴人,名曾植,字子培,号乙庵,又号巽斋。
祖父沈鼎甫(维矫),曾做过工部侍郎,以清节著称,寐叟与弟曾桐早年失恃,依他祖父居北京,祖殁,便困居燕都,兄弟二人,攻读甚苦,鼎甫本来是个穷官,所遗只是一些书籍碑帖而已。有一次米铺里来要账了,不得已把祖遗的《初拓灵飞经》押给米铺里,兄弟相持而泣。
最初以太学生应顺天乡试,被黜,考官罗家劭叹惋至于流泪,沈大为感动,更专心于学,次年中试,庚辰(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殿试,以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授刑部主事,因他研究西北舆地,于蒙古、契丹、畏兀儿等地以及西北塞外诸国,俱有心得,被派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俄国股章京。
戊戌(光绪二十四年)五月,他因丁母忧南行,张之洞邀他到武昌,主两湖书院讲席,和陈石遗(衍)同住在纺纱官局的宿舍里,是为陈、沈订交之始。
两人相见恨晚,每晚多聚谈至深夜始睡,他对词章之学,本不大注意,石遗对他说:“你精耽史学,我亦喜欢考据,但这都是替别人做的,与自己无关。诗虽小道,却是个人的性情语言,且有时足以发明哲理,你何妨也做做诗?”
寐叟因而意动,但言:“吾诗学固不浅,而诗功却不深,奈何?”
但自此便时常和石遗唱和起来。
晚清诗家多强分唐诗、宋诗,他认为“唐余逮宋兴,师说一香炷”,这样说法,已可见他的诗功又何尝浅?但他的诗是属于生涩奥衍一派,他好用古僻的掌故,和《佛经》密宗的典实,而词却郁伊善感,和平荡听—通人固是无所不通的!
庚子(光绪二十六年)再北上,旋签分江西,出任广信、南昌等府,赣抚沈爱苍(瑜庆)是沈文肃幼子,两人同是名士,即同姓又都行四,交情相当不错,两沈的字都是用二爨的笔法,章草的结体,融会出一种高古澹雅的神态,越显得槎枒(如老树的枝干出分开的样子)的美。
至于佛学这门学问,原分性、相两宗,寐叟研究的是性宗,欧阳竟无研究的是相宗,这两人是清末研究佛学的两大支柱,欧阳有关佛学的文章,都送给他批评,后来还拟叫学生黄懺华到沈处求教,因懺华有事未去,搁了几年沈便下世了,竟无嗟叹不已。他的佛学的造诣也就可以窥见了。
似乎那时官场中人曾批评过:“沈子培博雅有识见,惜少骏气。”
一个做学问的人,多少有些书呆气的。
寐叟擢任安徽布政使时,对于官场中陋习,至为痛恶,某大宪的太太生日,他写了一首诗轴,一清早便持往祝贺,大宪不受,亦不见,寐叟坐在官厅外,看各官送寿礼的来,他一一代为辞谢,说:“宪太太千秋,吾送礼来,大人不收且不见,诸公可以回步了!”
众人逡巡退去,某大宪气得要死,却无法奈何他。
辛亥(宣统三年,公元一九一一年)年,寐叟在沪抱病,闻清廷退位,向北长跽涕泣,有人说“先生何忠于满?”他道:“食人之禄,奈何不忠?武王伐纣,不有夷齐乎?”
张大辫(勋)复辟,还把他安排为学部尚书,世人谅其愚忠,也不忍苛责了。
造物弄人,大抵丰于此者啬于彼。寐叟学问之博是无人可及,而身体上却有无可弥补的缺憾,他原来是个“天阉”。郑海藏和他说笑:“严又陵是天演派哲学家,你可称为天阉派的博学家了。”
他不以为忤。
他早年缔婚于蜀,夫人吴逸静,是个大家的小姐,足称得起“美慧娴雅”四字,新婚之夜,新郎温文尔雅地和她谈今论古,一直好几天,都是相敬如宾,久而久之还是“君子动口不动手”,渐渐才晓得他一件器官原是缺乏作用能力的,他无限忸怩,但她却极力安慰他。
闺房静好,相对研讨学问,当然他不是至死不闻绮罗香的;因没有性冲动,对夫人只有抱歉而感激的份儿,却把他全副精神集中在学问上面,所以能够在学术界、艺术界里,占了最优越的地位。
这位吴夫人和寐叟相处了几十年,白头偕老,七十岁的老处女,没有经过生育等等,因之远望如五十许老佳人。在上海时,和长沙余肇康做邻居,两家相处得极好,一九一九年七夕,沈、余两家夫妇联合过乞巧佳节,肇康有诗纪其事,句云:
秋光银烛漾猩屏,翁姐于于并一庭;
好月莫如今夜月,双星同照老人星。
自嘲独行眉齐案,更笑郁翁齿亦龄;
欲与神仙成眷属,天河夜气自惺惺。
当时沪上寓公,惟余、沈二人七旬偕老,余的夫人名澹涵,亦一女诗人也。
傅海藏好谑,谓寐叟:“七十年中,亏得汝过!”
寐叟笑说:“忉利天(佛经称欲界六天中之第二为忉利天)中人,不是相为拥抱,即为究竟吗?”
海藏竟无以难。
寐叟通蒙古语,满洲语,西夏语等。王静安的《黑鞑亲征录》、《联绵字谱》等著作,都是受过他指教的。对于辽、金、元的史,西北的地理,如《蒙古源流笺笺证》、《元秘史注》,曾印行于世,其《海日楼诗》、《曼陀罗寱词》,则多有见者,但遗稿尚有十之七八,没有刊印的,今不知如何了。
—沈寐叟之渊博
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一八年间,沈寐叟居上海之“海日楼”,中外学人争向质疑问字,座客常满,俨为“一代儒宗”。
他的学问之博,真称得起渊广无涯,对于中国古书固是无所不通,而最负盛名的是史学、佛学、诗学、书学,方面既多,又研究得那么到家,殊为难能可贵。
寐叟为浙江嘉兴人,名曾植,字子培,号乙庵,又号巽斋。
祖父沈鼎甫(维矫),曾做过工部侍郎,以清节著称,寐叟与弟曾桐早年失恃,依他祖父居北京,祖殁,便困居燕都,兄弟二人,攻读甚苦,鼎甫本来是个穷官,所遗只是一些书籍碑帖而已。有一次米铺里来要账了,不得已把祖遗的《初拓灵飞经》押给米铺里,兄弟相持而泣。
最初以太学生应顺天乡试,被黜,考官罗家劭叹惋至于流泪,沈大为感动,更专心于学,次年中试,庚辰(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殿试,以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授刑部主事,因他研究西北舆地,于蒙古、契丹、畏兀儿等地以及西北塞外诸国,俱有心得,被派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俄国股章京。
戊戌(光绪二十四年)五月,他因丁母忧南行,张之洞邀他到武昌,主两湖书院讲席,和陈石遗(衍)同住在纺纱官局的宿舍里,是为陈、沈订交之始。
两人相见恨晚,每晚多聚谈至深夜始睡,他对词章之学,本不大注意,石遗对他说:“你精耽史学,我亦喜欢考据,但这都是替别人做的,与自己无关。诗虽小道,却是个人的性情语言,且有时足以发明哲理,你何妨也做做诗?”
寐叟因而意动,但言:“吾诗学固不浅,而诗功却不深,奈何?”
但自此便时常和石遗唱和起来。
晚清诗家多强分唐诗、宋诗,他认为“唐余逮宋兴,师说一香炷”,这样说法,已可见他的诗功又何尝浅?但他的诗是属于生涩奥衍一派,他好用古僻的掌故,和《佛经》密宗的典实,而词却郁伊善感,和平荡听—通人固是无所不通的!
庚子(光绪二十六年)再北上,旋签分江西,出任广信、南昌等府,赣抚沈爱苍(瑜庆)是沈文肃幼子,两人同是名士,即同姓又都行四,交情相当不错,两沈的字都是用二爨的笔法,章草的结体,融会出一种高古澹雅的神态,越显得槎枒(如老树的枝干出分开的样子)的美。
至于佛学这门学问,原分性、相两宗,寐叟研究的是性宗,欧阳竟无研究的是相宗,这两人是清末研究佛学的两大支柱,欧阳有关佛学的文章,都送给他批评,后来还拟叫学生黄懺华到沈处求教,因懺华有事未去,搁了几年沈便下世了,竟无嗟叹不已。他的佛学的造诣也就可以窥见了。
似乎那时官场中人曾批评过:“沈子培博雅有识见,惜少骏气。”
一个做学问的人,多少有些书呆气的。
寐叟擢任安徽布政使时,对于官场中陋习,至为痛恶,某大宪的太太生日,他写了一首诗轴,一清早便持往祝贺,大宪不受,亦不见,寐叟坐在官厅外,看各官送寿礼的来,他一一代为辞谢,说:“宪太太千秋,吾送礼来,大人不收且不见,诸公可以回步了!”
众人逡巡退去,某大宪气得要死,却无法奈何他。
辛亥(宣统三年,公元一九一一年)年,寐叟在沪抱病,闻清廷退位,向北长跽涕泣,有人说“先生何忠于满?”他道:“食人之禄,奈何不忠?武王伐纣,不有夷齐乎?”
张大辫(勋)复辟,还把他安排为学部尚书,世人谅其愚忠,也不忍苛责了。
造物弄人,大抵丰于此者啬于彼。寐叟学问之博是无人可及,而身体上却有无可弥补的缺憾,他原来是个“天阉”。郑海藏和他说笑:“严又陵是天演派哲学家,你可称为天阉派的博学家了。”
他不以为忤。
他早年缔婚于蜀,夫人吴逸静,是个大家的小姐,足称得起“美慧娴雅”四字,新婚之夜,新郎温文尔雅地和她谈今论古,一直好几天,都是相敬如宾,久而久之还是“君子动口不动手”,渐渐才晓得他一件器官原是缺乏作用能力的,他无限忸怩,但她却极力安慰他。
闺房静好,相对研讨学问,当然他不是至死不闻绮罗香的;因没有性冲动,对夫人只有抱歉而感激的份儿,却把他全副精神集中在学问上面,所以能够在学术界、艺术界里,占了最优越的地位。
这位吴夫人和寐叟相处了几十年,白头偕老,七十岁的老处女,没有经过生育等等,因之远望如五十许老佳人。在上海时,和长沙余肇康做邻居,两家相处得极好,一九一九年七夕,沈、余两家夫妇联合过乞巧佳节,肇康有诗纪其事,句云:
秋光银烛漾猩屏,翁姐于于并一庭;
好月莫如今夜月,双星同照老人星。
自嘲独行眉齐案,更笑郁翁齿亦龄;
欲与神仙成眷属,天河夜气自惺惺。
当时沪上寓公,惟余、沈二人七旬偕老,余的夫人名澹涵,亦一女诗人也。
傅海藏好谑,谓寐叟:“七十年中,亏得汝过!”
寐叟笑说:“忉利天(佛经称欲界六天中之第二为忉利天)中人,不是相为拥抱,即为究竟吗?”
海藏竟无以难。
寐叟通蒙古语,满洲语,西夏语等。王静安的《黑鞑亲征录》、《联绵字谱》等著作,都是受过他指教的。对于辽、金、元的史,西北的地理,如《蒙古源流笺笺证》、《元秘史注》,曾印行于世,其《海日楼诗》、《曼陀罗寱词》,则多有见者,但遗稿尚有十之七八,没有刊印的,今不知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