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当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到关键收尾阶段,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治贫”必先“治愚”,“治愚”离不开文化,而文化“扶志”“扶智”作用的充分体现,则离不开教育出版的广泛和深度参与。教育出版行业,要充分认清并担负起使命责任,扎实履行文化扶贫的主体责任。本文将对教育出版在文化扶贫中的价值作用做出初步探索。
习近平主席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关键节点,在全社会聚力攻克贫困的“最后一公里”的同时,提前筹谋跑好新生活“最先一公里”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伴随物质生活条件的大幅度改善,必然要有高度发展、思想健康、格局高雅、境界开朗的精神文明与之相匹配、适应、同步和协调,这就对在新的起点上深化文化扶贫、推动文化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教育出版行业,本身担负着弘扬和传播先进文化的神圣使命,必须深刻领会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清肩负的崇高历史职责,切实把握好文化扶贫的时代要求,在提供先进文化产品、提升扶贫整体效益上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
一、文化扶贫是扶贫的高级形态,是提升脱贫质效的关键一环
从人类的发展史看,导致贫困的原因是长久、复杂而多面的,但其本质就是文化贫穷,是文化因素导致了人类发展的差距。[1]从我国贫困地区的区位特点、历史演化和致贫成因看,文化贫困与经济贫困一直相伴而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采取超常规举措强力推进脱贫攻坚,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显著的改善,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脱贫工作取得了历史性伟大成就。巩固和发展脱贫攻坚成果,新时代的出版业必须乘势而上,在经济扶贫奠定的物质基础之上,更加注重和发挥精神文化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站在新时代的高度看,文化的功能影响面已经大大拓展,它不再只是单纯地满足民众对于一般娱乐的需求,而是在更宽的社会领域内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和智力支撑。文化扶贫,则是一项将教育事业、文化传播、科学知识普及等,与满足贫困地区群众对于财富、知识、精神的内在需求以及实现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文化等现实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的综合工程。优先突出发展文化扶贫,可以聚力铲除贫困赖以长期根植的文化土壤,解除长期套在贫困人口身上的精神枷锁。文化扶贫的主渠道,应该借助于出版一批兼具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和有思想、有情感、有科学、贴近群众生活的精品力作,以文化人,以智育人,从根本上提升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科学素养、认知水平、思维习惯和技能水平,增强贫困群体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提升脱贫质量效益。
二、教育出版是励人育人的重要载体,是文化扶贫的主力军团
教育出版业在规模体量、受众数量、出版质量等方面,一直居于出版行業领域的领先地位,在育人、励人、塑人上具有权威、专业、系统和持续等比较优势,是传承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放眼未来,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出版都应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核心理念,长期植根教育、面向大众,立德树人、繁荣文化、传承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摆脱贫困首先要摆脱头脑中的“贫困”[2]。扶志和扶智,是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的基础,也是他们自强自立的前提。在过往的历史中,因 “志贫”和“智贫”自然衍生而出的“思维贫乏”和“精神贫穷”,则是导致贫困群体自身对脱贫动力不足、能力缺乏的深层次原因。教育出版在助力摆脱贫困人口物质贫困的同时,具有“扶志”“扶智”的天然属性、根本义务和厚实积淀,应当在扶贫攻坚战中树标杆、顺大势、接地气、创新意、走在前。教育出版应当依托其多学科、宽领域、高质量的内容资源,以及广覆盖、深通达的出版发行网络,着眼推进贫困地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聚焦“励志、增智、强技”的核心任务和关键需求,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出版的供给,强化时代化、特色化、个性化文化知识的推送,填平特殊地区文化“洼地”,催生贫困地区文化“造血”功能。
三、教育出版在文化扶贫中的重点任务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现有经济贫困人口大幅降低,脱贫人口在解决温饱等基本生存问题之后,初步具备了追求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
教育出版作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繁荣稳定,意义重大,不可或缺。教育出版在扶贫上,需要准确把握这个阶段性特点和关键性矛盾,确立好重点任务,重点攻坚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持续巩固扩大扶贫成果。
一是充分发挥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支撑性作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贫困的代际传递,重要原因是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段的基础教育薄弱,贫困子女在“起跑线”上的慢跑甚至掉队,制约了其后续发展,导致了贫困的长期持续传递。教育出版需要提供扶贫专项出版产品下乡入户,提供科学文化知识大餐,造血扶贫工程。特别是围绕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贫困地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打造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讴歌时代精神、讲授现代科技文化知识等一批精品力作,在选题立项、内容创作、编辑加工到市场推广等方面坚持高水准、高质量,坚守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用心策划、制作教育图书的精品佳作,教育引导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自觉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理解能力,为贫困学生打牢夯实文化知识基础、蓄积未来发展潜能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撑,以期实现精准扶贫和长久脱贫。
二是充分依托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填平时代鸿沟,打破信息屏障,扩大传播的覆盖面,实现贫困地区文化传输的弯道赶超。充分发挥先进信息科学技术的倍增器功效,赋能文化知识传播链。拓展贫困地区受众覆盖面、读者参与度,是增强教育出版扶贫脱贫根本作用发挥、提升文化知识传播质效的关键。教育出版人必须顺应把握信息时代知识传播的特点规律,适应学习教育模式方式的发展趋势,在巩固传统教育出版优势的基础上,全面引入数字出版、MOOC教育、微课平台等先进传媒技术和教育方式,延展文化知识传播链条广域、实时覆盖边远贫困地区,让贫困地区的学生拥有同步、优质的教育资源,满足他们内在的个性化、互动式、优质均衡教育的需求。
三是充分发挥教育出版人才队伍和内容资源的综合性优势,构建特色出版产业链。教育出版行业开创早、发展快、受众广,是人才密集、产品集聚、资源丰厚的出版领域,具有承接融合文化扶贫、教育扶贫的先发优势,可以在扶贫脱贫事业上聚合形成体系、规模效应,拓展覆盖文化、教育扶贫领域的产业链,从而增强扶贫脱贫的综合效益。要按照“共享、特色、精品”的思路,围绕利用挖掘优质核心资源,重构再造产业链结构,丰富上游下游衍生产品、线上线下配套产品的品类。教育出版,要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开展相关的选题策划,重点推出反映在扶贫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典型成果和成功经验的作品,传承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作品,传播贫困地区自然山水、人文历史、民风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文化项目的作品的出版发行。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聚焦“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一国家战略目标,新时代的教育出版人应该坚守使命与担当,切实履行社会担当与文化责任,充分发挥专业素养优势,丰富滋养人民精神生活,坚定文化自信,点亮文化之光,传播正能量,激发贫困人群自力更生、主动脱贫的自信和动力,为打赢这场具有中华民族历史意义的脱贫攻坚战,奉献更大的作为,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迎芳.当代中国文化扶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理论学刊,2017(5).
[2]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作者单位系安徽教育出版社)
习近平主席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关键节点,在全社会聚力攻克贫困的“最后一公里”的同时,提前筹谋跑好新生活“最先一公里”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伴随物质生活条件的大幅度改善,必然要有高度发展、思想健康、格局高雅、境界开朗的精神文明与之相匹配、适应、同步和协调,这就对在新的起点上深化文化扶贫、推动文化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教育出版行业,本身担负着弘扬和传播先进文化的神圣使命,必须深刻领会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清肩负的崇高历史职责,切实把握好文化扶贫的时代要求,在提供先进文化产品、提升扶贫整体效益上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
一、文化扶贫是扶贫的高级形态,是提升脱贫质效的关键一环
从人类的发展史看,导致贫困的原因是长久、复杂而多面的,但其本质就是文化贫穷,是文化因素导致了人类发展的差距。[1]从我国贫困地区的区位特点、历史演化和致贫成因看,文化贫困与经济贫困一直相伴而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采取超常规举措强力推进脱贫攻坚,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显著的改善,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脱贫工作取得了历史性伟大成就。巩固和发展脱贫攻坚成果,新时代的出版业必须乘势而上,在经济扶贫奠定的物质基础之上,更加注重和发挥精神文化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站在新时代的高度看,文化的功能影响面已经大大拓展,它不再只是单纯地满足民众对于一般娱乐的需求,而是在更宽的社会领域内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和智力支撑。文化扶贫,则是一项将教育事业、文化传播、科学知识普及等,与满足贫困地区群众对于财富、知识、精神的内在需求以及实现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文化等现实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的综合工程。优先突出发展文化扶贫,可以聚力铲除贫困赖以长期根植的文化土壤,解除长期套在贫困人口身上的精神枷锁。文化扶贫的主渠道,应该借助于出版一批兼具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和有思想、有情感、有科学、贴近群众生活的精品力作,以文化人,以智育人,从根本上提升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科学素养、认知水平、思维习惯和技能水平,增强贫困群体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提升脱贫质量效益。
二、教育出版是励人育人的重要载体,是文化扶贫的主力军团
教育出版业在规模体量、受众数量、出版质量等方面,一直居于出版行業领域的领先地位,在育人、励人、塑人上具有权威、专业、系统和持续等比较优势,是传承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放眼未来,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出版都应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核心理念,长期植根教育、面向大众,立德树人、繁荣文化、传承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摆脱贫困首先要摆脱头脑中的“贫困”[2]。扶志和扶智,是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的基础,也是他们自强自立的前提。在过往的历史中,因 “志贫”和“智贫”自然衍生而出的“思维贫乏”和“精神贫穷”,则是导致贫困群体自身对脱贫动力不足、能力缺乏的深层次原因。教育出版在助力摆脱贫困人口物质贫困的同时,具有“扶志”“扶智”的天然属性、根本义务和厚实积淀,应当在扶贫攻坚战中树标杆、顺大势、接地气、创新意、走在前。教育出版应当依托其多学科、宽领域、高质量的内容资源,以及广覆盖、深通达的出版发行网络,着眼推进贫困地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聚焦“励志、增智、强技”的核心任务和关键需求,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出版的供给,强化时代化、特色化、个性化文化知识的推送,填平特殊地区文化“洼地”,催生贫困地区文化“造血”功能。
三、教育出版在文化扶贫中的重点任务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现有经济贫困人口大幅降低,脱贫人口在解决温饱等基本生存问题之后,初步具备了追求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
教育出版作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繁荣稳定,意义重大,不可或缺。教育出版在扶贫上,需要准确把握这个阶段性特点和关键性矛盾,确立好重点任务,重点攻坚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持续巩固扩大扶贫成果。
一是充分发挥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支撑性作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贫困的代际传递,重要原因是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段的基础教育薄弱,贫困子女在“起跑线”上的慢跑甚至掉队,制约了其后续发展,导致了贫困的长期持续传递。教育出版需要提供扶贫专项出版产品下乡入户,提供科学文化知识大餐,造血扶贫工程。特别是围绕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贫困地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打造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讴歌时代精神、讲授现代科技文化知识等一批精品力作,在选题立项、内容创作、编辑加工到市场推广等方面坚持高水准、高质量,坚守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用心策划、制作教育图书的精品佳作,教育引导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自觉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理解能力,为贫困学生打牢夯实文化知识基础、蓄积未来发展潜能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撑,以期实现精准扶贫和长久脱贫。
二是充分依托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填平时代鸿沟,打破信息屏障,扩大传播的覆盖面,实现贫困地区文化传输的弯道赶超。充分发挥先进信息科学技术的倍增器功效,赋能文化知识传播链。拓展贫困地区受众覆盖面、读者参与度,是增强教育出版扶贫脱贫根本作用发挥、提升文化知识传播质效的关键。教育出版人必须顺应把握信息时代知识传播的特点规律,适应学习教育模式方式的发展趋势,在巩固传统教育出版优势的基础上,全面引入数字出版、MOOC教育、微课平台等先进传媒技术和教育方式,延展文化知识传播链条广域、实时覆盖边远贫困地区,让贫困地区的学生拥有同步、优质的教育资源,满足他们内在的个性化、互动式、优质均衡教育的需求。
三是充分发挥教育出版人才队伍和内容资源的综合性优势,构建特色出版产业链。教育出版行业开创早、发展快、受众广,是人才密集、产品集聚、资源丰厚的出版领域,具有承接融合文化扶贫、教育扶贫的先发优势,可以在扶贫脱贫事业上聚合形成体系、规模效应,拓展覆盖文化、教育扶贫领域的产业链,从而增强扶贫脱贫的综合效益。要按照“共享、特色、精品”的思路,围绕利用挖掘优质核心资源,重构再造产业链结构,丰富上游下游衍生产品、线上线下配套产品的品类。教育出版,要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开展相关的选题策划,重点推出反映在扶贫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典型成果和成功经验的作品,传承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作品,传播贫困地区自然山水、人文历史、民风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文化项目的作品的出版发行。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聚焦“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一国家战略目标,新时代的教育出版人应该坚守使命与担当,切实履行社会担当与文化责任,充分发挥专业素养优势,丰富滋养人民精神生活,坚定文化自信,点亮文化之光,传播正能量,激发贫困人群自力更生、主动脱贫的自信和动力,为打赢这场具有中华民族历史意义的脱贫攻坚战,奉献更大的作为,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迎芳.当代中国文化扶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理论学刊,2017(5).
[2]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作者单位系安徽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