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欺凌在青少年群体中较为常见,对受欺凌者的身心健康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对欺凌者人格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也是造成校园不和谐现象的重要因素。以甘肃省小学、初中、高中共六所学校的中小学生为被试,采用纸笔测验、问卷调查和心理量表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探讨了中小学生欺凌倾向与行为表现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希望由此发现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生欺凌倾向和行为的表现形式,有利于构建和谐、安全、稳定的校园生活和学生关系,也为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及学生心理辅导提供可借鉴的依据,同时也是家庭教育可借鉴的素材和资源,对国家和社会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青少年犯罪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欺凌倾向;欺凌行为;中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4-0024-04
欺凌(bullying)是一种特殊的攻击行为,在青少年群体中较为常见,其表现形式为殴打、辱骂、诽谤、敲诈勒索、起绰号、散布谣言等。欺凌对受欺凌者的身心健康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大量研究和调查表明,经常受欺凌的儿童通常会出现抑郁、注意力分散、孤独、厌学逃学、成绩下降、失眠、自卑等负面特征,严重的会导致自杀等严重后果[1]。同时欺凌也会对欺凌者自身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社会化角色的形成和人际关系的建立构成重要威胁,也是引发校园暴力事件,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青少年之间因为欺凌问题发生的暴力事件频频见于报端和网络媒体,也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中学时期是身心快速发展的特殊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表现出半成人的状态,加上身体的逐渐强壮和发育完善,欺凌行为更表现出不同于小学时期的新特点,而且近年来很大一部分校园欺凌与暴力事件发生在中学生群体之间。同时,我国欺凌行为研究与干预起步较晚,大多数将关注点放在了小学生身上,对中学生欺凌行为的系列探讨与分析干预较为薄弱。鉴于此,本研究将关注点放到中小学生(一年级到高三年级)群体上,从行为发展的日常表现的角度分析中学生欺凌倾向和行为的主要表现及可能性原因,以期为学校和谐环境的构建,促进校园文明与平安,推动学校管理和学生和睦关系提供一些建议。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被试分别来自甘肃省六所学校(其中小学两所、初中两所、高中两所)。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每所学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的同学为研究对象。六所学校共抽取被试600人,年龄范围在6~20岁之间,平均年龄9.6岁。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隐欺凌纸笔测验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内隐欺凌纸笔测验从《现代汉语常用词词频词典》中挑选40个词频相近的常用词(20组):20个为欺凌性攻击词语,其中10个为身体欺凌词汇(如打架)、10个为语言欺凌词汇(如蠢材);20个为中性词,用来与欺凌性攻击词汇配对,中性词中的一个字与配对的欺凌性词中的一个字相同(如打扫、钢材)。为了识别随意作答,另增加20个干扰字为词干的备选项。练习用词组5对,与实验的内容不同但形式相同,所有词组均由2个字组成。
实验程序与设计:实验材料通过词单形式呈现给被试,首先呈现目标字和探测字,目标字中含一个与探测字组成欺凌性词的字、一个与探测字组成中性词的字、一个干扰字。格式举例如下:
探测字 打——
目标字 1架(目标词) 2扫 (中性词)
3里(干扰词)
在施测过程中,目标字采用拉丁方设计排列,以避免呈现的空间有误差。实验前发给被试每个人一张词单,要求被试快速在目标字中选一个与探测字组成词的字。被试只知道所做的是一项组词测试,并不清楚实验的真实目的。由主试说明具体要求,首先进行练习,然后开始正式实验。
“青少年日常行为问卷”调查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青少年基本资料调查”,目的是收集被试的学校背景(学校性质与类别),年级,年龄,家庭背景(包括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平均月收入、教育方式及亲子关系)和自评的受同学欢迎程度。该问卷符合我国中小学生欺凌特点和实际,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根据陈世平的报告,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5951~0.7805之间。总的重测信度系数r=0.6625,各维度的重测信度系数在0.5587~0.7849之间。
“同伴关系自评量表”是由香港中文大学郭伯良教授编制的,主要用于了解青少年与他人相处时的自我感觉。问卷包括22个项目,分同伴关系和人际新人两个维度,采用四点计分制,从1~4(“1”表示不是这样,“4”表示总是这样)对各项目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同伴关系越糟。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1,且具有较好的信度。
(三)研究程序
在查阅国内外有关欺凌行为的文献基础上,根据研究和学生实际确定研究提纲和研究对象。根据国内相关研究及采用的工具,选用和编制欺凌行为探测词单及背景调查问卷。首先在各学校进行测试,主试由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组成。本测试采用以年级为单位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统一问卷和统一指导语。测试前,由主试介绍问卷和探测表的填写要求,并告诉学生此调查为匿名测验,以消除被试的心理疑虑,鼓励其真实填写。该测试共發放问卷6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552份,问卷有效率为92%。测验数据的管理和处理借助SPSS 13.0统计软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中小学生身体性欺凌倾向与言语性欺凌倾向存在显著差异
通过纸笔测验,利用20个探测词组(身体性欺凌倾向词与言语性欺凌倾向词各十组),对六所学校552名被试进行测验。t检验发现,两种不同倾向具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欺凌倾向;欺凌行为;中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4-0024-04
欺凌(bullying)是一种特殊的攻击行为,在青少年群体中较为常见,其表现形式为殴打、辱骂、诽谤、敲诈勒索、起绰号、散布谣言等。欺凌对受欺凌者的身心健康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大量研究和调查表明,经常受欺凌的儿童通常会出现抑郁、注意力分散、孤独、厌学逃学、成绩下降、失眠、自卑等负面特征,严重的会导致自杀等严重后果[1]。同时欺凌也会对欺凌者自身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社会化角色的形成和人际关系的建立构成重要威胁,也是引发校园暴力事件,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青少年之间因为欺凌问题发生的暴力事件频频见于报端和网络媒体,也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中学时期是身心快速发展的特殊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表现出半成人的状态,加上身体的逐渐强壮和发育完善,欺凌行为更表现出不同于小学时期的新特点,而且近年来很大一部分校园欺凌与暴力事件发生在中学生群体之间。同时,我国欺凌行为研究与干预起步较晚,大多数将关注点放在了小学生身上,对中学生欺凌行为的系列探讨与分析干预较为薄弱。鉴于此,本研究将关注点放到中小学生(一年级到高三年级)群体上,从行为发展的日常表现的角度分析中学生欺凌倾向和行为的主要表现及可能性原因,以期为学校和谐环境的构建,促进校园文明与平安,推动学校管理和学生和睦关系提供一些建议。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被试分别来自甘肃省六所学校(其中小学两所、初中两所、高中两所)。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每所学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的同学为研究对象。六所学校共抽取被试600人,年龄范围在6~20岁之间,平均年龄9.6岁。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隐欺凌纸笔测验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内隐欺凌纸笔测验从《现代汉语常用词词频词典》中挑选40个词频相近的常用词(20组):20个为欺凌性攻击词语,其中10个为身体欺凌词汇(如打架)、10个为语言欺凌词汇(如蠢材);20个为中性词,用来与欺凌性攻击词汇配对,中性词中的一个字与配对的欺凌性词中的一个字相同(如打扫、钢材)。为了识别随意作答,另增加20个干扰字为词干的备选项。练习用词组5对,与实验的内容不同但形式相同,所有词组均由2个字组成。
实验程序与设计:实验材料通过词单形式呈现给被试,首先呈现目标字和探测字,目标字中含一个与探测字组成欺凌性词的字、一个与探测字组成中性词的字、一个干扰字。格式举例如下:
探测字 打——
目标字 1架(目标词) 2扫 (中性词)
3里(干扰词)
在施测过程中,目标字采用拉丁方设计排列,以避免呈现的空间有误差。实验前发给被试每个人一张词单,要求被试快速在目标字中选一个与探测字组成词的字。被试只知道所做的是一项组词测试,并不清楚实验的真实目的。由主试说明具体要求,首先进行练习,然后开始正式实验。
“青少年日常行为问卷”调查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青少年基本资料调查”,目的是收集被试的学校背景(学校性质与类别),年级,年龄,家庭背景(包括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平均月收入、教育方式及亲子关系)和自评的受同学欢迎程度。该问卷符合我国中小学生欺凌特点和实际,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根据陈世平的报告,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5951~0.7805之间。总的重测信度系数r=0.6625,各维度的重测信度系数在0.5587~0.7849之间。
“同伴关系自评量表”是由香港中文大学郭伯良教授编制的,主要用于了解青少年与他人相处时的自我感觉。问卷包括22个项目,分同伴关系和人际新人两个维度,采用四点计分制,从1~4(“1”表示不是这样,“4”表示总是这样)对各项目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同伴关系越糟。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1,且具有较好的信度。
(三)研究程序
在查阅国内外有关欺凌行为的文献基础上,根据研究和学生实际确定研究提纲和研究对象。根据国内相关研究及采用的工具,选用和编制欺凌行为探测词单及背景调查问卷。首先在各学校进行测试,主试由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组成。本测试采用以年级为单位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统一问卷和统一指导语。测试前,由主试介绍问卷和探测表的填写要求,并告诉学生此调查为匿名测验,以消除被试的心理疑虑,鼓励其真实填写。该测试共發放问卷6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552份,问卷有效率为92%。测验数据的管理和处理借助SPSS 13.0统计软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中小学生身体性欺凌倾向与言语性欺凌倾向存在显著差异
通过纸笔测验,利用20个探测词组(身体性欺凌倾向词与言语性欺凌倾向词各十组),对六所学校552名被试进行测验。t检验发现,两种不同倾向具有显著性差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