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来说,混凝土是用量最大的一类建筑材料。从现在各项研究来看,混凝土的裂缝是不可避免,已经成为人们可以接受的一种材料特性了。但有不少这类裂缝严重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效果,是绝对不允许的。必须将裂缝的有害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方可。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产生;控制
一、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常见原因
(1)设计方面的原因。设计人员对建筑中易产生裂缝的部位,如果没有进行单独考虑,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防裂要求和具体措施,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裂缝产生。同时在工程实践中发现,奇形怪状的部位较方方正正的部位更容易产生裂缝问题。(2)施工方面的原因。在浇捣过程中振捣不充分或者振捣过度,会造成混凝土的密实度不均匀,密实度大与密实度小的混凝土体产生不同的拉应力,容易产生裂缝;拆模过早时,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会导致表面开裂;构件起吊过早或加载过早会发生垂直于主筋的横向裂缝;同时混凝土养护也十分重要,许多施工单位却忽视这一环节,特别是由于保温保湿养护不到位,导致温差裂缝和干缩裂缝产生。此外,还有施工管理方面的原因。(3)材料方面的原因。混凝土材料本身变形是引起裂缝产生的重要原因,各种影响因素中温差和收缩是造成裂缝的最主要原因。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构件中有大约80%的裂缝不是经由外荷载作用引起,而是在混凝土浇筑不久或在施工阶段尚未承受外荷载之前就已开裂。首先在于水泥水化是一个放热过程,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使得混凝土结构内外出现较大的温差,这些温差造成其内外部热胀冷缩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同样,混凝土在后期降温过程中,也会在内部出现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值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其次,混凝土是一种收缩性材料,在混凝土浇筑后水泥出现硬化,水分急剧蒸发,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收缩变形也会产生拉应力。而此时的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当拉应力大于其抗拉强度时,易引起干燥收缩裂缝和塑性收缩裂缝。另外,拌制混凝土所用各种材料品性的不同会对裂缝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
(1)在结构设计上应尽量简洁和方便施工,形状上最强个性的部位最好不在主要承重部位,并应独立处理。把楼板中预埋线管的保护层加大,对特殊部位做好防潮防水防晒处理。(2)按照施工规范要求施工,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可以在施工现场对堆在露天的砂石用布覆盖,以减少阳光对其的辐射,同时对浇筑前的砂石用冷水降温。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合理把握拆模时间。模板应支撑牢固,确保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并使地基和模具受力均匀。拆模时如发现表面微裂缝、蜂窝等,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3)混凝土用料的选择非常关键。理论研究表明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就是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了大量的热量。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尽量使用低热或者中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水泥,并尽量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以降低混凝土的温升,提高混凝土硬化后的体积稳定性。大体积混凝土中砂石集料约占混凝土总质量的85%左右,正确选用砂石料的级配对保证混凝土质量、节约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降低工程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在选择粗骨料時,可根据施工条件,尽量选用粒径较大、质量优良、级配良好的石子。既可以减少用水量,也可以相应减少水泥用量,还可以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和泌水现象。在选择细骨料时,采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干缩,减少水化热量,对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有重要作用。外掺料主要是粉煤灰,一方面粉煤灰具有火山灰活性作用,生成硅酸盐凝胶,作为凝胶材料的一部分增强作用;另一方面在混凝土用水量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火山灰颗粒呈球状并具有“滚珠效应”,可以起到改善混凝土和易性的效应。混凝土中掺用粉煤灰后,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耐久性,减少收缩,降低胶凝材料体系的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抑制碱集料反应,减少新拌混凝土的泌水等。
缓凝高效减水剂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并对减少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和胶凝材料用量,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度,提高硬化混凝土的力学、热学、变形等性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掺加适量的减水剂,它可有效地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且能提高水泥水化率,增强混凝土的强度,从而可降低水化热,同时可明显延缓水化热释放速度。
参 考 文 献
[1]李彬彬,张强.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浅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1(4):124
[2]谢正辉.混凝土房屋建筑结构裂缝控制研究[J].山西建筑.2010(5)
[3]时鹏,姜建华.浅谈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中国新技术产品.2009(2)
[4]王绍芳,王乐强.钢筋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J].学术理论与探索.2008(7)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产生;控制
一、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常见原因
(1)设计方面的原因。设计人员对建筑中易产生裂缝的部位,如果没有进行单独考虑,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防裂要求和具体措施,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裂缝产生。同时在工程实践中发现,奇形怪状的部位较方方正正的部位更容易产生裂缝问题。(2)施工方面的原因。在浇捣过程中振捣不充分或者振捣过度,会造成混凝土的密实度不均匀,密实度大与密实度小的混凝土体产生不同的拉应力,容易产生裂缝;拆模过早时,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会导致表面开裂;构件起吊过早或加载过早会发生垂直于主筋的横向裂缝;同时混凝土养护也十分重要,许多施工单位却忽视这一环节,特别是由于保温保湿养护不到位,导致温差裂缝和干缩裂缝产生。此外,还有施工管理方面的原因。(3)材料方面的原因。混凝土材料本身变形是引起裂缝产生的重要原因,各种影响因素中温差和收缩是造成裂缝的最主要原因。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构件中有大约80%的裂缝不是经由外荷载作用引起,而是在混凝土浇筑不久或在施工阶段尚未承受外荷载之前就已开裂。首先在于水泥水化是一个放热过程,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使得混凝土结构内外出现较大的温差,这些温差造成其内外部热胀冷缩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同样,混凝土在后期降温过程中,也会在内部出现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值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其次,混凝土是一种收缩性材料,在混凝土浇筑后水泥出现硬化,水分急剧蒸发,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收缩变形也会产生拉应力。而此时的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当拉应力大于其抗拉强度时,易引起干燥收缩裂缝和塑性收缩裂缝。另外,拌制混凝土所用各种材料品性的不同会对裂缝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
(1)在结构设计上应尽量简洁和方便施工,形状上最强个性的部位最好不在主要承重部位,并应独立处理。把楼板中预埋线管的保护层加大,对特殊部位做好防潮防水防晒处理。(2)按照施工规范要求施工,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可以在施工现场对堆在露天的砂石用布覆盖,以减少阳光对其的辐射,同时对浇筑前的砂石用冷水降温。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合理把握拆模时间。模板应支撑牢固,确保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并使地基和模具受力均匀。拆模时如发现表面微裂缝、蜂窝等,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3)混凝土用料的选择非常关键。理论研究表明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就是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了大量的热量。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尽量使用低热或者中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水泥,并尽量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以降低混凝土的温升,提高混凝土硬化后的体积稳定性。大体积混凝土中砂石集料约占混凝土总质量的85%左右,正确选用砂石料的级配对保证混凝土质量、节约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降低工程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在选择粗骨料時,可根据施工条件,尽量选用粒径较大、质量优良、级配良好的石子。既可以减少用水量,也可以相应减少水泥用量,还可以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和泌水现象。在选择细骨料时,采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干缩,减少水化热量,对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有重要作用。外掺料主要是粉煤灰,一方面粉煤灰具有火山灰活性作用,生成硅酸盐凝胶,作为凝胶材料的一部分增强作用;另一方面在混凝土用水量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火山灰颗粒呈球状并具有“滚珠效应”,可以起到改善混凝土和易性的效应。混凝土中掺用粉煤灰后,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耐久性,减少收缩,降低胶凝材料体系的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抑制碱集料反应,减少新拌混凝土的泌水等。
缓凝高效减水剂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并对减少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和胶凝材料用量,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度,提高硬化混凝土的力学、热学、变形等性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掺加适量的减水剂,它可有效地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且能提高水泥水化率,增强混凝土的强度,从而可降低水化热,同时可明显延缓水化热释放速度。
参 考 文 献
[1]李彬彬,张强.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浅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1(4):124
[2]谢正辉.混凝土房屋建筑结构裂缝控制研究[J].山西建筑.2010(5)
[3]时鹏,姜建华.浅谈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中国新技术产品.2009(2)
[4]王绍芳,王乐强.钢筋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J].学术理论与探索.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