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就业质量是衡量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提高我系电子商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针对我系电子商务专业 2010-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就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性质、薪资水平、人职匹配度等相关问题作了分析,并针对调查结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行建议。
关键词 电子商务;毕业生;就业质量
我系近三年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9% 以上,签约率也达到85%以上。但从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我校毕业生的调查来看,我系的就业质量却不容乐观,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其就业竞争力在所抽取的38个样本中排名28。本人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辅导员,为进一步提高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实现学校提出的高比例和高质量就业的目标,特进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对我系电子商务专业 2010、2011、2012 届毕业生进行的抽样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通过班级QQ群、电子邮件、电话询问和发放调查问卷、走访毕业生几种方式。回收问卷147 份,有效问卷139份,占总调查问卷的95%。
1 调查结果分析
1.1 就业单位性质:
由于不同性质单位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截然不同,因此,大学生就业单位性质也能反应出他们就业质量的高低。调查结果为,我系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职于民营企业。其中2% 的毕业生在机关事业单位就业,5% 的毕业生就职于国有企业,85% 的毕业生就职于民营企业,而有8% 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
1.2 从事的工作岗位:调查结果为,毕业生中担任部门主管占14%,从事营销工作占69%从事基本技术的比例占14%,从事生产一线工作的毕业生仅占3%。从结果来看,营销类岗位占了主导,主要包括产品在线推广、销售、客户服务以及物流方面,这个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与人才市场对营销类岗位需求量大有直接的关联。电子商务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低也主要是这个原因。
1.3 工作报酬:工作报酬是基本的生活保障,是高质量就业的一个侧面反映,调查显示,目前,我系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报酬主要集中在1200-2500元之间,比例占61%,2500-3000的占23%,3000-4000 的占10%,5000元以上的占到4%,仍有2% 的毕业生薪酬在1200以下。与我校的其他专业相比,居于中间位置。
1.4 学生换岗情况:调查结果为,我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换岗频繁,岗位稳定性较差。其中毕业后半年内换岗的比例高达59%,有的同学一年换过三次。换岗的原因有45%的同学是由于报酬不高,工作岗位没有技术性,未来没有发展空间等。
1.5 人岗匹配度:人岗匹配度是指人的特性与职业因素的适应性,即大学毕业生所具备的职业性格、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能力等方面能够胜任岗位需要的程度,它是一项反映就业主体意愿的尊重性指标。调查结果为,电子商务毕业生人岗匹配度偏低,139名毕业生中,较匹配的占22%,一般的占46%,不太匹配的占32%。
1.6 就业满意度:就业满意度是指毕业生对现有工作的心理满足度,是反映就业主体内在感受的主观性指标。调查结果为,139名毕业生中,满意的占19%,一般的占48%,不满意的占33%,我系电子商务的毕业生就业的满意度偏低。
1.7 职业发展空间:职业发展空间是指毕业生就业后能否在工作中以参与培训等方式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术、具有良好的晋升发展空间。调查结果为,139名毕业生中,较好的占24%,一般的占46%,不好的占30%,可见,我系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并不太看好。
2 电子商务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升建议
从调查结果分析,我系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单位性质、从事工作岗位、学生换岗情况、人岗匹配度、就业满意度以及发展空间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致使整体就业竞争力偏低。针对以上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作用。
2.1 多方位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指毕业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与积累所具备的专业能力、适应能力、求职能力等方面所体现出的综合素质,它决定毕业生能否获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能否把工作做好。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还要借助包括参与校内外的竞赛、社团组织、学生会等机构、寒暑假社会调研、各种兼职等社会实践平台,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和危机处理等综合素质,提升学习、适应、创新等多方面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水平。
2.2 强化校企合作,注重校外实训对就业的推动作用。以项目为载体、以兴趣为指引,将专业学生分方向教学,借助企业的平台让学生在做中学,另外通过这种模式可以挖掘出网站建设方面的优秀人才,大大提高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上的技术方向比例,另外网络营销岗位可以通过和企业合作,组建团队,帮助企业整合营销以及做相关的策划工作,通过实际项目来带动学生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工作经验,积累工作成果,从而提高学生未来在这方面的就业就业质量。
2.3 合理设置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让学生掌握用人单位所急需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由市场决定,由用人单位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制定。通过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和定位,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要强调理论知识体系的宽度和广度,涉及面要覆盖所有电子商务职业化岗位,不必过于强调理论知识体系的深度和精度,要能体现高职学生" 理论知识够用、实践动手能力强、直接上岗快" 的特色。在实践课程的设置上要以" 偏方向重特色"为原则把专业培养目标细化为商务平台建设与推广和网上贸易方向。
参考文献
[1] Mycox:苏州市职业大学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1)
[2] 郭汝惠: 浅析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领域及发展前景[J],教育与职业,(36 )
[3] 李俊: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就业不对口分析与对策探索[J],人才,2010(07)
[4] 郏宁扬: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01)
关键词 电子商务;毕业生;就业质量
我系近三年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9% 以上,签约率也达到85%以上。但从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我校毕业生的调查来看,我系的就业质量却不容乐观,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其就业竞争力在所抽取的38个样本中排名28。本人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辅导员,为进一步提高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实现学校提出的高比例和高质量就业的目标,特进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对我系电子商务专业 2010、2011、2012 届毕业生进行的抽样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通过班级QQ群、电子邮件、电话询问和发放调查问卷、走访毕业生几种方式。回收问卷147 份,有效问卷139份,占总调查问卷的95%。
1 调查结果分析
1.1 就业单位性质:
由于不同性质单位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截然不同,因此,大学生就业单位性质也能反应出他们就业质量的高低。调查结果为,我系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职于民营企业。其中2% 的毕业生在机关事业单位就业,5% 的毕业生就职于国有企业,85% 的毕业生就职于民营企业,而有8% 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
1.2 从事的工作岗位:调查结果为,毕业生中担任部门主管占14%,从事营销工作占69%从事基本技术的比例占14%,从事生产一线工作的毕业生仅占3%。从结果来看,营销类岗位占了主导,主要包括产品在线推广、销售、客户服务以及物流方面,这个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与人才市场对营销类岗位需求量大有直接的关联。电子商务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低也主要是这个原因。
1.3 工作报酬:工作报酬是基本的生活保障,是高质量就业的一个侧面反映,调查显示,目前,我系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报酬主要集中在1200-2500元之间,比例占61%,2500-3000的占23%,3000-4000 的占10%,5000元以上的占到4%,仍有2% 的毕业生薪酬在1200以下。与我校的其他专业相比,居于中间位置。
1.4 学生换岗情况:调查结果为,我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换岗频繁,岗位稳定性较差。其中毕业后半年内换岗的比例高达59%,有的同学一年换过三次。换岗的原因有45%的同学是由于报酬不高,工作岗位没有技术性,未来没有发展空间等。
1.5 人岗匹配度:人岗匹配度是指人的特性与职业因素的适应性,即大学毕业生所具备的职业性格、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能力等方面能够胜任岗位需要的程度,它是一项反映就业主体意愿的尊重性指标。调查结果为,电子商务毕业生人岗匹配度偏低,139名毕业生中,较匹配的占22%,一般的占46%,不太匹配的占32%。
1.6 就业满意度:就业满意度是指毕业生对现有工作的心理满足度,是反映就业主体内在感受的主观性指标。调查结果为,139名毕业生中,满意的占19%,一般的占48%,不满意的占33%,我系电子商务的毕业生就业的满意度偏低。
1.7 职业发展空间:职业发展空间是指毕业生就业后能否在工作中以参与培训等方式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术、具有良好的晋升发展空间。调查结果为,139名毕业生中,较好的占24%,一般的占46%,不好的占30%,可见,我系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并不太看好。
2 电子商务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升建议
从调查结果分析,我系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单位性质、从事工作岗位、学生换岗情况、人岗匹配度、就业满意度以及发展空间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致使整体就业竞争力偏低。针对以上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作用。
2.1 多方位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指毕业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与积累所具备的专业能力、适应能力、求职能力等方面所体现出的综合素质,它决定毕业生能否获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能否把工作做好。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还要借助包括参与校内外的竞赛、社团组织、学生会等机构、寒暑假社会调研、各种兼职等社会实践平台,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和危机处理等综合素质,提升学习、适应、创新等多方面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水平。
2.2 强化校企合作,注重校外实训对就业的推动作用。以项目为载体、以兴趣为指引,将专业学生分方向教学,借助企业的平台让学生在做中学,另外通过这种模式可以挖掘出网站建设方面的优秀人才,大大提高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上的技术方向比例,另外网络营销岗位可以通过和企业合作,组建团队,帮助企业整合营销以及做相关的策划工作,通过实际项目来带动学生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工作经验,积累工作成果,从而提高学生未来在这方面的就业就业质量。
2.3 合理设置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让学生掌握用人单位所急需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由市场决定,由用人单位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制定。通过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和定位,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要强调理论知识体系的宽度和广度,涉及面要覆盖所有电子商务职业化岗位,不必过于强调理论知识体系的深度和精度,要能体现高职学生" 理论知识够用、实践动手能力强、直接上岗快" 的特色。在实践课程的设置上要以" 偏方向重特色"为原则把专业培养目标细化为商务平台建设与推广和网上贸易方向。
参考文献
[1] Mycox:苏州市职业大学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1)
[2] 郭汝惠: 浅析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领域及发展前景[J],教育与职业,(36 )
[3] 李俊: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就业不对口分析与对策探索[J],人才,2010(07)
[4] 郏宁扬: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