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骨多发性骨化性纤维瘤一例报告
【机 构】
:
100730 北京医院骨科,黑龙江省伊春市林业局中心医院骨科,100730 北京医院骨科
【出 处】
:
中华骨科杂志
【发表日期】
:
1996年16期
其他文献
作者采用改良的Ag-NORs染色技术和PCNA抗体标记对按Jaffe分级的48例骨巨细胞瘤细胞核进行研究,以探求Jaffe分级方法是否反映骨巨细胞瘤的增生活性。结果显示随病理分级增高,基质细胞内的Ag-NORs颗粒数均值增加,病理分级之间,基质细胞内Ag-NORs颗粒均值除Ⅱ、Ⅲ级之间差别无显著性(P值>0.05)外,其余各级之间差别均有高度显著性(P值<0.01)。随着病理分级的增高,PCNA阳
作者报告114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中有47例发生髋关节异位骨化,占41.2%。将其与未发生异位骨化的57例患者进行对照,发现异位骨化患者中完全性瘫痪者、痉挛性瘫痪者及发生褥疮者的比例较高,其统计学差异显著(P值<0.05)或非常显著(P值<0.01);而脊髓损伤患者中如同时存在上述因素中的两项或三项时,发生异位骨化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大,其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P值<0.01)。作者认为,当脊髓损伤患者
本文采用改良的Kagan培养基,从2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的浓汁标本中检出细菌“L”型17株。其菌落、革兰氏染色及细胞壁染色等均符合细菌“L”型的特征。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多见。
为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发病中的作用,本文采用IL-6依赖性细胞株MH60。BSF增殖反应MTT法检测了30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和24例正常者以及14例健康绝经前女性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上清(PBMC)IL-6水平以及血清雌激素(E2)、骨钙素(BGP)等水平的变化。结果:绝经后妇女IL-6水平高于绝经前,而OP组又高于NO
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新的植骨材料。将天然海珊瑚碳酸钙在特定条件下经过“热液交换反应”制成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对该人工骨进行理化测定。用80只新西兰兔,作为实验动物,对该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效应进行了组织学观察。X线衍射分析该人工骨晶相为Ca5(PO4)3OH,扫描电镜下显示相互连通的微孔结构,磨片测得孔隙直径平均200μm,孔隙率为53%。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植入2周有许多成纤维细胞和纤维小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