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心中的藩篱

来源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l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鱼吃小鱼,这是大自然的规律,然而科学家通过一项特殊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结论。
  科学家将一个很大的鱼缸用一块玻璃隔成了两半,首先在鱼缸的一半放进了一条大鱼,连续几天没有给大鱼喂食。之后,在另一半鱼缸里放进了很多条小鱼,当大鱼看到了小鱼后,就径直地朝着小鱼游去,但它没想到中间有一层玻璃隔着,所以被玻璃顶了回来。第二次,它使出了浑身的力气,朝小鱼冲去,但结果还是一样,这次使得它疼痛难忍,于是放弃了眼前的美食,不再徒劳了。
  第二天,科学家将鱼缸中间的玻璃抽掉了,小鱼悠闲地游到了大鱼面前,而此时的大鱼再也没有吃掉小鱼的欲望了,眼睁睁地看着小鱼在自己面前游来游去……
  同样,很多人心中也有这样一层无形的“玻璃”,他们或者不敢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念;或者在失败面前采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态度;或者在科学领域里,谨记科学前贤创造的定理公式,没有任何创新,完全沿袭他们的步伐,丝毫不敢越雷池半步。毫无疑问,这些无形的“玻璃”是阻碍人们通往成功道路上的“藩篱”,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要不断地打破心中的“藩篱”,越过这层无形的障碍。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这些所谓的“藩篱”都是人们心中的假想。在美国,有一本非常著名的心理学著作,书名为《No Boundary》,书名意思为“没有界限”,中文译名则颇具佛学智慧——《事事本无碍》。其作者作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比喻:当你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圆圈,立刻产生了两个概念:“圈里”、“圈外”。如果画的不是圆圈,而是一条直线,那么一张白纸又可以分成“这边”、“那边”。毫无疑问,这些所谓的“里、外”,“这边、那边”,都是人为设置的“藩篱”。虽然“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但如果规矩太多太死,也会限制人的思维甚至行动。因此,要打破规矩,让思维天马行空,充分发挥创意。
  界限都是人划定的。佛学界有句名言:“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只有打破心中的“藩篱”,才能获得更多的自在,也只要打破心中“藩篱”,就能更加开放、包容,拥有更多的创新机会。
其他文献
本文以氧化镁和碳酸铵为原料,以表面活性剂A17为分散剂,采用直接转化法成功地制备了平均粒度为60nm的氧化镁粉体。通过热力学核算,从理论上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单因素实验及正
四川乐山市政府与以色列化工集团日前在成都举行了精细磷化工及配套项目签约仪式,双方将合作在乐山建设一个完整的磷化工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