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护理中个体化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 2019年1月收治的1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度。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护理中个体化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常规护理;个体化;健康教育;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3-0222-01
临床上,急性白血病属于一种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患者因病情、化疗后毒副作用等因素影响,需要反复性住院,治疗费用高昂,不仅需要承受生理痛苦,同时还需承受较大心理压力,极易放弃治疗[1-2]。为此,为了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对其加强护理干预十分必要[3]。个体化健康教育是指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对患者个体性表示充分尊重,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本研究在急性白血病护理中应用了个体化健康教育,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于2017年1月- 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纳入标准:①确诊为急性白血病;②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由感染因素引发的白细胞减少;②依从性低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5.18±2.85)岁,病程5个月年-4年,平均病程(1.58±0.28)年,共75例,男性48例,女性2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5.82 2.79)岁,病程6个月年一3年,平均病程( 1.49±0.19)年,共75例,男性45例,女性30例。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可比性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即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提供基础护理、对症护理、饮食护理与药物护理等。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强个体化健康教育:(1)化療前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热情接待,最大程度上将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消除;详细了解患者的家族病史、工作单位、文化程度以及家庭情况,然后再针对性的向其介绍急性白血病相关知识,告知其化疗方法、目的、意义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性表示充分尊重,对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2)化疗后健康教育:完成化疗后,护理人员要采用分发书籍文献、展示图片以及口头讲授等方式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告知其化疗后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化疗后骨髓处在抑制期,向其讲解加强无菌护理的重要性、要领以及意义;嘱咐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对患者的饮食起居加强照顾,确保病房安静、通风、整洁,针对患者易感人的部位,医护人员要向患者针对性的讲解防治措施;若患者情绪起伏较大,那么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通过全身肌肉放松训练、腹式呼吸等方式来充分放松身心。(3)出院前健康教育:患者出院前向其讲解出院之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将疾病相关知识整理成健康知识手册,并将其分发给患者,以便于患者能够及时学习;以患者个人能力为依据,为其制定出院后的针对性的锻炼方案,指导患者适当运动,包括太极、散步以及慢跑等,以此来提高机体抵抗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度,其中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制评价,满意度与得分成正比;健康知识掌握度同样采用百分制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饮食习惯、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心理状况以及并发症防治等,健康知识掌握度与得分成正比[4]。
1.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录入到统计软件SPSS 20.0中,计量资料均经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急性白血病患者数量明显增加,和病毒、电离辐射、化学因素以遗传因素具有密切相关性[5]。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发热以及浸润等,临床治疗该疾病的总体原则为最大程度上将白血病细胞群体消灭,对白血细胞大量增生进行有效控制,将因白血细胞浸润而引发的各种临床表现解除。为了改善患者预后,除了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治疗外,加强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本研究中,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更高(P<0.05),提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加强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度和护理满意度。究其原因,个体化健康教育属于一种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模式,通过在化疗前、化疗后以及出院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提供针对性健康教育,利于提高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治疗与护理依从性。
综上所述,急性白血病护理中个体化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显著,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健康知识掌握度。
参考文献
[1]周芬芳,王春丽自我管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效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8,38 (10):2203-2208
[3]张静,解元福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护理效果、心理情绪、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8,25(22):2986-2989.
[4]陈娜,李静人文关怀护理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儿癌因性疲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8,42(12):1530-1531.
[5]隋菲,刘萌萌,董丽莉优质护理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影响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 21): 101
[6]李倩多元化护理干预对初治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全身感染的预防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0): 36-37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常规护理;个体化;健康教育;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3-0222-01
临床上,急性白血病属于一种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患者因病情、化疗后毒副作用等因素影响,需要反复性住院,治疗费用高昂,不仅需要承受生理痛苦,同时还需承受较大心理压力,极易放弃治疗[1-2]。为此,为了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对其加强护理干预十分必要[3]。个体化健康教育是指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对患者个体性表示充分尊重,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本研究在急性白血病护理中应用了个体化健康教育,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于2017年1月- 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纳入标准:①确诊为急性白血病;②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由感染因素引发的白细胞减少;②依从性低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5.18±2.85)岁,病程5个月年-4年,平均病程(1.58±0.28)年,共75例,男性48例,女性2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5.82 2.79)岁,病程6个月年一3年,平均病程( 1.49±0.19)年,共75例,男性45例,女性30例。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可比性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即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提供基础护理、对症护理、饮食护理与药物护理等。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强个体化健康教育:(1)化療前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热情接待,最大程度上将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消除;详细了解患者的家族病史、工作单位、文化程度以及家庭情况,然后再针对性的向其介绍急性白血病相关知识,告知其化疗方法、目的、意义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性表示充分尊重,对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2)化疗后健康教育:完成化疗后,护理人员要采用分发书籍文献、展示图片以及口头讲授等方式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告知其化疗后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化疗后骨髓处在抑制期,向其讲解加强无菌护理的重要性、要领以及意义;嘱咐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对患者的饮食起居加强照顾,确保病房安静、通风、整洁,针对患者易感人的部位,医护人员要向患者针对性的讲解防治措施;若患者情绪起伏较大,那么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通过全身肌肉放松训练、腹式呼吸等方式来充分放松身心。(3)出院前健康教育:患者出院前向其讲解出院之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将疾病相关知识整理成健康知识手册,并将其分发给患者,以便于患者能够及时学习;以患者个人能力为依据,为其制定出院后的针对性的锻炼方案,指导患者适当运动,包括太极、散步以及慢跑等,以此来提高机体抵抗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度,其中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制评价,满意度与得分成正比;健康知识掌握度同样采用百分制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饮食习惯、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心理状况以及并发症防治等,健康知识掌握度与得分成正比[4]。
1.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录入到统计软件SPSS 20.0中,计量资料均经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急性白血病患者数量明显增加,和病毒、电离辐射、化学因素以遗传因素具有密切相关性[5]。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发热以及浸润等,临床治疗该疾病的总体原则为最大程度上将白血病细胞群体消灭,对白血细胞大量增生进行有效控制,将因白血细胞浸润而引发的各种临床表现解除。为了改善患者预后,除了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治疗外,加强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本研究中,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更高(P<0.05),提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加强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度和护理满意度。究其原因,个体化健康教育属于一种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模式,通过在化疗前、化疗后以及出院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提供针对性健康教育,利于提高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治疗与护理依从性。
综上所述,急性白血病护理中个体化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显著,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健康知识掌握度。
参考文献
[1]周芬芳,王春丽自我管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效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8,38 (10):2203-2208
[3]张静,解元福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护理效果、心理情绪、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8,25(22):2986-2989.
[4]陈娜,李静人文关怀护理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儿癌因性疲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8,42(12):1530-1531.
[5]隋菲,刘萌萌,董丽莉优质护理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影响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 21): 101
[6]李倩多元化护理干预对初治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全身感染的预防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0): 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