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首先明确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目标,厘清了制度建设的逻辑起点,最后以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制度建设、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制度建设、党委及其行政人员的制度建设、校长及其行政人员的制度建设、教师相关的制度建设和学生相关的制度建设等六个方面为落脚点,阐述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大学制度 建设路径
[作者简介]周小平(1982- ),女,浙江台州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管理系统优化、决策理论。(广东 广州 510300)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教学会“十二五”科研课题“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现代大学制度创新探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JB12509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7-0037-02
随着知识服务于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因此对大学的学术创新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让大学享有学术自由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当前,国内的大学数量众多,全国普通高校2000多所,但是在全世界一流大学的排名中远远落后。2005年温家宝同志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学森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再次敲醒了我国大学制度建设的警钟。纵观中国或者西方大学的历史可以看出,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大学发展的必然。中国当前的大学内部规章制度的“立、改、废”工作往往滞后,有些规章制度已严重滞后,形同虚设,有些规章制度之间相互矛盾,有些制度执行力度不严,因此,造成很多大学管理水平低下,教学质量不高,教师和学生怨声载道。为了提高国内大学的水平,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国家需要及时完善大学制度,建设规范化、体系化的现代大学制度。
一、明确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最终目标
大学制度建设首先需要明确该大学制度建设的目标。大学的功能包括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每所大学根据自身的人财物等条件各有偏重,如斯坦福大学利用其人才和土地优势,广泛吸引了高科技企业落户校园,形成美国加州科技尖端、精英云集的硅谷。在短短一百多年里就迅速崛起为世界排名前二十的大学,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学之一。麻省理工学院最初建校时就立志建设一所专门以自然科学技术为主的大学,很快就成了美国首屈一指的尖端科技大学。现在麻省理工学院是美国及世界理工大学之首,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的美名。因此,每所大学的制度建设首先应该明确本大学制度建设的最终目标。
目前我国教育部门及人事部门对高校实行“一刀切”的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及绩效考核制度,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通过绩效考核制度打破大锅饭的现状,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提高高校的教学、科研等水平和能力。但是,这些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因为所有高校和教师为了评估通过甚至优秀都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迎合评估体系和绩效考核制度中各项量化指标,以至于所有高校的发展目标都趋同。作为倡导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教育界,这本来就存在问题。评估体系及绩效考核指标中关于论文数量、课题数量、科研经费等指标的规定,让近几年的学术界论文抄袭、剽窃、买办之风愈演愈烈,广受诟病。教师们为了达到考核制度的条件,一心写论文、拿课题,无心教学,变得急功近利。教学功能本来作为大学的主要功能,沦为辅助功能,偏离了教书育人的本质。而且,有些学校内部“官本位”的现象较突出,存在行政权力高于学术权力,甚至垄断学术资源的现象。
因此,我国各高校亟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围绕中央提出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方向,有效调整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发挥各高校的特色,建设有本校特色、与本校校情相符的现代大学制度,提升竞争力。
二、厘清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逻辑落点
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规范或一定的规格,或者说是为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正式制度包括法律法规,非正式制度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观、风俗习惯。要建立大学制度,首先我们要确立大学所处的环境,及其所需处理的关系。根据分析,我们将大学制度的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并建立大学环境影响因素模型图。
如38页图所示,影响大学制度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政府和社会。目前,我国的政府不但要负责大学的办学方向、政策规定,财政拨款额度控制,而且还对办学过程中的具体事务包括主要干部的任免、人员编制、学科设置、招生规模、财务等进行管理和监督,政府对大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社会是大学生存的土壤,社会对大学的影响也渗透到方方面面,包括主要通过招收毕业生就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对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的声誉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影响大学制度的内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行政权力主体中的党委和校长,以及学术权力主体中的教师和学生。因此,大学制度建设的逻辑落点是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制度建设、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制度建设、党委及其行政人员的制度建设、校长及其行政人员的制度建设、教师相关的制度建设和学生相关的制度建设六方面的内容。
三、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路径研究
每所大学的制度都依赖于本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例如美国等国家实行的是分权的高等教育制度,欧洲等部分高等教育强国实行集权的高等教育制度,各国都会根据本国不同的国情建立不同的大学制度。我国的政治制度、经济现状及文化传统也决定了我国在借鉴英美等其他教育强国大学制度的同时,必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根据以上的分析发现,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党委及其行政人员、校长及其行政人员、教师、学生等多方权力主体的博弈与均衡的问题,通过制度的约束达到多方权力主体的均衡,以致达到相对有序、健康状态发展,最终提升大学竞争力。因此,相对大学制度建设的路径主要可以概括为“二·四路径”。其中,“二”是指大学外部制度建设,包括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制度建设;“四”是指大学内部制度建设,包括党委及其行政人员、校长及其行政人员、教师、学生四方权力主体之间的制度建设。 四、大学外部制度建设。
1.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制度建设。尽管我国的《高等教育法》明确了大学的“法人”地位,但实际上我国公立大学的自主程度并不高。过多的行政干预严重影响了大学的自主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和施行,更加意味着我国大学的创新能力急需提升,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构建也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少学者认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是建立起明晰的大学法人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大学的自主权,减少行政干预。明确政府作为领导者,大学作为独立法人,在政府政策、法规的范围内,确保大学作为法人实体具备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制度。以人大立法、政府参与、大学起草、各方参与、公开颁布等方式建立《大学宪章》和《大学规程》等。《大学宪章》和《大学规程》等是经国家立法机构批准、具有法律意义的大学最高章程,是大学自治的基本依据,大学章程既规范大学办学行为也规范政府管理行为。大学与政府之间制度建设的主体是政府,国家作为投资主体,政府作为管理者,只有政府主动转变角色,调整姿态,才能铸造起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石。
2.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制度建设。根据目前世界各国一流大学的发展历程发现,实现大学与社会及产业界之间的良性互动,将革命性地推动大学的发展及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例如斯坦福大学。更有效地吸引和获取外部资源,实现组织持续生存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点之一。因此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制度建设重点应在社会捐资和校企合作两方面的制度建设。当然,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制度建设首先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和开放,例如社会捐资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相关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在政府、校、企三方联动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制度及实施保障机制,将有效促进大学的发展和产业的繁荣。
3.大学内部制度建设。首先,党委及其行政人员的制度建设。党委是中国大学所特有的权力主体。对于党委及其行政人员的制度建设主要包党委书记遴选制度、工作规章制度、考核及弹劾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监督和制约其行政权力。
其次,校长及其行政人员的制度建设。对于校长及其行政人员的制度建设主要包括校长遴选制度、工作规章制度、考核及弹劾制度。大学领导者的产生是体现大学自主权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西方各个国家,大学校长的选拔和聘任,政府只有批准权,而没有选拔权,主要的权力属于大学中的教授会或评议会。因此,建立基于学校自治为基础的校长遴选制度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在法国、德国、日本等集权型的国家,大学校长是大学的独立法人和绝对责任人,拥有对大学发展和决策的绝对权力,而我国的大学校长仅仅是学校的行政负责人,其对学校发展和决策的影响是有限的。因此,建立校长遴选制度后,要建立校长及其行政人员工作规章制度,明确校长及其行政人员的权力与责任。最后建立对于校长及其行政人员的考核及弹劾制度,监督和制约滥用行政权力,保障行政权力的有效运行。当然,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博弈问题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两者之间应该是相互服务、相互扶持、相互制约的关系,行政的工作就是为学术服务,这将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最终目标。
第三,教师相关的制度建设。根据教师的职责和权力分析,教师享有的权力主要包括教学、科研的学术自由权,教师应履行的义务及职责所涉及的制度包括教学质量保证、科研成果及学术道德保证等。因此,教师相关的制度建设主要包括教师聘任制度、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学术管理制度等。
纵观世界各一流大学,对于教师制度建设的关键落脚点首先是对教师学术权力的保障。一方面,在教师聘任制度中要保障教师学术自由。1915 年,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的成立及其所发表的1940 年声明,在很大程度上使学术自由和教授终身聘任制的原则在美国大学形成制度,从而较为有效地保障了学术自由。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在1940年发表的《关于学术自由与终身聘任的原则声明》中把终身教职定义为“所谓终身教职是指直到退休为止不得随意解除教师的教职,除非遇到严重的财政危机或道德败坏、行为不端、缺乏专业能力、疏忽职责、涉嫌犯罪等原因,如果确实需要解聘教职,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另一方面,是教授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的成立。学术自由是大学独立存在与发展的基石,大学自由学术氛围的维系都离不开教授治学的实施。目前,国内各大学通过设立教授委员会让教授行使学术权力已成共识。但是,很多高校的学术委员会在实施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大部分成员是校或院系行政一把手;学术委员会的决议往往流于形式;或者学术委员会权力范围较小等。要实现学术自由、教授治教,学术委员会不是咨询、评议机构,而应是决策机构,从事学术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包括招生、学科专业设置、教师评聘、教学质量监督、资源配置等。经过学术委员会讨论研究决定的事项无须再经过校党委和行政予以确认,直接由行政部门贯彻落实。
第四,学生相关的制度建设。根据对学生的职责和权力分析,学生享有的权力主要包括享受学术自由权力,包括调整和选择专业、选课、选教师等教学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监督教师授课情况的教师评价制度等。学生应履行的义务及职责所涉及的制度包括学籍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规范等。
总而言之,建立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现代中国大学制度主要通过建立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党委及其行政人员、校长及其行政人员、教师、学生等多方权力主体之间的制度为路径展开,实现最优博弈与均衡,建立“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营造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生存、发展的现代大学。
[参考文献]
[1]陈立中.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现代大学制度创新[DB/OL].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14&CurR5UEVwNUViUEk=,2011-11-
18.
[2]刘国瑜.生态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6).
[3]刘燕清,孙姗.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探析——基于SWOT分析视角[J].思想战线,2011(37).
[4]周光礼.完善中国现代大学制度——以大学章程为载体,以治理变革为突破口[J].大学:学术版,2011(1).
[5]张雅静.美国大学制度建设的经验及启示[DB/OL].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5uV3J6UFYxMjdGN0s1RzluRnJaRWI=,2009-09-
03.
[6]周永源.大学制度建设研究——以权力结构与组织结构为视角[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1).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大学制度 建设路径
[作者简介]周小平(1982- ),女,浙江台州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管理系统优化、决策理论。(广东 广州 510300)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教学会“十二五”科研课题“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现代大学制度创新探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JB12509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7-0037-02
随着知识服务于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因此对大学的学术创新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让大学享有学术自由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当前,国内的大学数量众多,全国普通高校2000多所,但是在全世界一流大学的排名中远远落后。2005年温家宝同志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学森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再次敲醒了我国大学制度建设的警钟。纵观中国或者西方大学的历史可以看出,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大学发展的必然。中国当前的大学内部规章制度的“立、改、废”工作往往滞后,有些规章制度已严重滞后,形同虚设,有些规章制度之间相互矛盾,有些制度执行力度不严,因此,造成很多大学管理水平低下,教学质量不高,教师和学生怨声载道。为了提高国内大学的水平,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国家需要及时完善大学制度,建设规范化、体系化的现代大学制度。
一、明确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最终目标
大学制度建设首先需要明确该大学制度建设的目标。大学的功能包括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每所大学根据自身的人财物等条件各有偏重,如斯坦福大学利用其人才和土地优势,广泛吸引了高科技企业落户校园,形成美国加州科技尖端、精英云集的硅谷。在短短一百多年里就迅速崛起为世界排名前二十的大学,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学之一。麻省理工学院最初建校时就立志建设一所专门以自然科学技术为主的大学,很快就成了美国首屈一指的尖端科技大学。现在麻省理工学院是美国及世界理工大学之首,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的美名。因此,每所大学的制度建设首先应该明确本大学制度建设的最终目标。
目前我国教育部门及人事部门对高校实行“一刀切”的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及绩效考核制度,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通过绩效考核制度打破大锅饭的现状,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提高高校的教学、科研等水平和能力。但是,这些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因为所有高校和教师为了评估通过甚至优秀都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迎合评估体系和绩效考核制度中各项量化指标,以至于所有高校的发展目标都趋同。作为倡导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教育界,这本来就存在问题。评估体系及绩效考核指标中关于论文数量、课题数量、科研经费等指标的规定,让近几年的学术界论文抄袭、剽窃、买办之风愈演愈烈,广受诟病。教师们为了达到考核制度的条件,一心写论文、拿课题,无心教学,变得急功近利。教学功能本来作为大学的主要功能,沦为辅助功能,偏离了教书育人的本质。而且,有些学校内部“官本位”的现象较突出,存在行政权力高于学术权力,甚至垄断学术资源的现象。
因此,我国各高校亟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围绕中央提出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方向,有效调整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发挥各高校的特色,建设有本校特色、与本校校情相符的现代大学制度,提升竞争力。
二、厘清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逻辑落点
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规范或一定的规格,或者说是为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正式制度包括法律法规,非正式制度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观、风俗习惯。要建立大学制度,首先我们要确立大学所处的环境,及其所需处理的关系。根据分析,我们将大学制度的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并建立大学环境影响因素模型图。
如38页图所示,影响大学制度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政府和社会。目前,我国的政府不但要负责大学的办学方向、政策规定,财政拨款额度控制,而且还对办学过程中的具体事务包括主要干部的任免、人员编制、学科设置、招生规模、财务等进行管理和监督,政府对大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社会是大学生存的土壤,社会对大学的影响也渗透到方方面面,包括主要通过招收毕业生就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对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的声誉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影响大学制度的内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行政权力主体中的党委和校长,以及学术权力主体中的教师和学生。因此,大学制度建设的逻辑落点是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制度建设、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制度建设、党委及其行政人员的制度建设、校长及其行政人员的制度建设、教师相关的制度建设和学生相关的制度建设六方面的内容。
三、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路径研究
每所大学的制度都依赖于本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例如美国等国家实行的是分权的高等教育制度,欧洲等部分高等教育强国实行集权的高等教育制度,各国都会根据本国不同的国情建立不同的大学制度。我国的政治制度、经济现状及文化传统也决定了我国在借鉴英美等其他教育强国大学制度的同时,必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根据以上的分析发现,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党委及其行政人员、校长及其行政人员、教师、学生等多方权力主体的博弈与均衡的问题,通过制度的约束达到多方权力主体的均衡,以致达到相对有序、健康状态发展,最终提升大学竞争力。因此,相对大学制度建设的路径主要可以概括为“二·四路径”。其中,“二”是指大学外部制度建设,包括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制度建设;“四”是指大学内部制度建设,包括党委及其行政人员、校长及其行政人员、教师、学生四方权力主体之间的制度建设。 四、大学外部制度建设。
1.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制度建设。尽管我国的《高等教育法》明确了大学的“法人”地位,但实际上我国公立大学的自主程度并不高。过多的行政干预严重影响了大学的自主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和施行,更加意味着我国大学的创新能力急需提升,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构建也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少学者认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是建立起明晰的大学法人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大学的自主权,减少行政干预。明确政府作为领导者,大学作为独立法人,在政府政策、法规的范围内,确保大学作为法人实体具备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制度。以人大立法、政府参与、大学起草、各方参与、公开颁布等方式建立《大学宪章》和《大学规程》等。《大学宪章》和《大学规程》等是经国家立法机构批准、具有法律意义的大学最高章程,是大学自治的基本依据,大学章程既规范大学办学行为也规范政府管理行为。大学与政府之间制度建设的主体是政府,国家作为投资主体,政府作为管理者,只有政府主动转变角色,调整姿态,才能铸造起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石。
2.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制度建设。根据目前世界各国一流大学的发展历程发现,实现大学与社会及产业界之间的良性互动,将革命性地推动大学的发展及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例如斯坦福大学。更有效地吸引和获取外部资源,实现组织持续生存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点之一。因此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制度建设重点应在社会捐资和校企合作两方面的制度建设。当然,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制度建设首先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和开放,例如社会捐资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相关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在政府、校、企三方联动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制度及实施保障机制,将有效促进大学的发展和产业的繁荣。
3.大学内部制度建设。首先,党委及其行政人员的制度建设。党委是中国大学所特有的权力主体。对于党委及其行政人员的制度建设主要包党委书记遴选制度、工作规章制度、考核及弹劾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监督和制约其行政权力。
其次,校长及其行政人员的制度建设。对于校长及其行政人员的制度建设主要包括校长遴选制度、工作规章制度、考核及弹劾制度。大学领导者的产生是体现大学自主权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西方各个国家,大学校长的选拔和聘任,政府只有批准权,而没有选拔权,主要的权力属于大学中的教授会或评议会。因此,建立基于学校自治为基础的校长遴选制度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在法国、德国、日本等集权型的国家,大学校长是大学的独立法人和绝对责任人,拥有对大学发展和决策的绝对权力,而我国的大学校长仅仅是学校的行政负责人,其对学校发展和决策的影响是有限的。因此,建立校长遴选制度后,要建立校长及其行政人员工作规章制度,明确校长及其行政人员的权力与责任。最后建立对于校长及其行政人员的考核及弹劾制度,监督和制约滥用行政权力,保障行政权力的有效运行。当然,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博弈问题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两者之间应该是相互服务、相互扶持、相互制约的关系,行政的工作就是为学术服务,这将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最终目标。
第三,教师相关的制度建设。根据教师的职责和权力分析,教师享有的权力主要包括教学、科研的学术自由权,教师应履行的义务及职责所涉及的制度包括教学质量保证、科研成果及学术道德保证等。因此,教师相关的制度建设主要包括教师聘任制度、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学术管理制度等。
纵观世界各一流大学,对于教师制度建设的关键落脚点首先是对教师学术权力的保障。一方面,在教师聘任制度中要保障教师学术自由。1915 年,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的成立及其所发表的1940 年声明,在很大程度上使学术自由和教授终身聘任制的原则在美国大学形成制度,从而较为有效地保障了学术自由。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在1940年发表的《关于学术自由与终身聘任的原则声明》中把终身教职定义为“所谓终身教职是指直到退休为止不得随意解除教师的教职,除非遇到严重的财政危机或道德败坏、行为不端、缺乏专业能力、疏忽职责、涉嫌犯罪等原因,如果确实需要解聘教职,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另一方面,是教授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的成立。学术自由是大学独立存在与发展的基石,大学自由学术氛围的维系都离不开教授治学的实施。目前,国内各大学通过设立教授委员会让教授行使学术权力已成共识。但是,很多高校的学术委员会在实施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大部分成员是校或院系行政一把手;学术委员会的决议往往流于形式;或者学术委员会权力范围较小等。要实现学术自由、教授治教,学术委员会不是咨询、评议机构,而应是决策机构,从事学术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包括招生、学科专业设置、教师评聘、教学质量监督、资源配置等。经过学术委员会讨论研究决定的事项无须再经过校党委和行政予以确认,直接由行政部门贯彻落实。
第四,学生相关的制度建设。根据对学生的职责和权力分析,学生享有的权力主要包括享受学术自由权力,包括调整和选择专业、选课、选教师等教学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监督教师授课情况的教师评价制度等。学生应履行的义务及职责所涉及的制度包括学籍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规范等。
总而言之,建立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现代中国大学制度主要通过建立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党委及其行政人员、校长及其行政人员、教师、学生等多方权力主体之间的制度为路径展开,实现最优博弈与均衡,建立“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营造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生存、发展的现代大学。
[参考文献]
[1]陈立中.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现代大学制度创新[DB/OL].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14&CurR5UEVwNUViUEk=,2011-11-
18.
[2]刘国瑜.生态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6).
[3]刘燕清,孙姗.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探析——基于SWOT分析视角[J].思想战线,2011(37).
[4]周光礼.完善中国现代大学制度——以大学章程为载体,以治理变革为突破口[J].大学:学术版,2011(1).
[5]张雅静.美国大学制度建设的经验及启示[DB/OL].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5uV3J6UFYxMjdGN0s1RzluRnJaRWI=,2009-09-
03.
[6]周永源.大学制度建设研究——以权力结构与组织结构为视角[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