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图书馆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二十一世纪已是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公民接受终身教育,以增加知识积累,提高自身素质,跟上社会发展,享有更美好、更充实的生活。图书馆是文化累积中心、交流中心、传播中心。而一个国家、地区的繁荣与发展有赖于文化的进步作为支撑。图书馆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图书馆的建设对于增进人们知识,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图书馆在和谐社会中的地位
任继愈教授说:“图书馆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窗口,也是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标志。”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文化因素深深地渗入其间,它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根基,没有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有没有和谐的文化,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尺度。市民文化来源除了新闻,报纸,图书馆在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积极促进图书馆建设,有利于树立共同理想,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共同的理想信念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不仅有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良好氛围,而且有激发人们创造活力的人文环境。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谐的思想价值观念,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才能推动形成诚信友爱、融洽和睦的人际关系,使和谐的理念成为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
三、图书馆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文化是与政治、经济相对应的社会构成的主要环节。作为人类文化知识存与服务集散地,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属于上层建树领域的图书馆,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将其列为核心部分也实不为过。因为其将人类文化知识高度聚集和扩散的功能,以及其教育、引导、陶冶、娱乐、休闲等特殊服务方式,决定了图书馆在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作用。
(一)社会民众的教育疏导功能
图书馆的知识收集和存储是包罗万象的,包罗了人类社会发展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类型的、各种形式的精神文化产品,是人类文明史的高度结晶和总和,基本上能满足当代社会民众多层面、多角度的知识和精神需求。由于具备了以上两大特性,图书馆的知识信息聚集量和受众面是其他社会部门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图书馆能够通过藏书体系的针对性、科学性建设,以及服务手段的不断强化和提高,服务面的不断扩展,有意识地开展政治、法律、德育等有益于人们政治意识、法律意识、思想道德观念提高的书刊推介,宣传辅导。同时,充分利用报告厅等管内设施,有计划地聘请相关专家学者,有组织地开展法律、德育等方面的讲座、报告,对社会民众开展针对性、计划性、系统性的教育与疏导活动,使社会民众在图书馆得到知识的升华、情操的陶冶。总之,图书馆通过自己职能的发挥,不断地、长久地向社会公众传播知识,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和疏导,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二)数字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
进入二十一世纪,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革命从根本上推动了图书馆的发展进程,计算机日益成为图书馆的主要设备,图书馆采用了各种自动化集成系统建立自己的内部网络环境,呈现出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社会化的特征。与传统的手工操作相比,信息技术的使用促进完善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改变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结构和获取信息的方式,同时也促进图书馆传统功能模式向开放式、网络式的信息服务模式转变,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改变了服务的理念。使图书馆业务手段日趋多样化,服务范围日趋全球化。
(三)为社会民众提供健康的娱乐和休闲场所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日趋活跃、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社会民众的总体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但仅仅依靠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已满足不了人们对生活的更高向往与需求。如今,在构成人民生活内涵的物质和精神两大要素中,人们对精神的需求往往要大于物质。向往不断地学习、提高,使精神不断充实、升华,保持身心愉悦是社会民众的普遍追求,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基于以上缘由,作为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图书馆,其馆藏和设施必然是有档次的、全面地、系统地、健康的;分布是广泛的。关键是如何整合资源、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强化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共享与疏导功能,为社会公众提供良好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学习、娱乐、休闲场所,使他们更进一步得到知识的升华、情操的陶冶、身心的愉悦,从而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更大贡献,这已成为目前各类图书馆义不容辞的社会职责。
(作者单位:互助县图书馆)
二十一世纪已是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公民接受终身教育,以增加知识积累,提高自身素质,跟上社会发展,享有更美好、更充实的生活。图书馆是文化累积中心、交流中心、传播中心。而一个国家、地区的繁荣与发展有赖于文化的进步作为支撑。图书馆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图书馆的建设对于增进人们知识,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图书馆在和谐社会中的地位
任继愈教授说:“图书馆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窗口,也是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标志。”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文化因素深深地渗入其间,它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根基,没有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有没有和谐的文化,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尺度。市民文化来源除了新闻,报纸,图书馆在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积极促进图书馆建设,有利于树立共同理想,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共同的理想信念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不仅有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良好氛围,而且有激发人们创造活力的人文环境。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谐的思想价值观念,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才能推动形成诚信友爱、融洽和睦的人际关系,使和谐的理念成为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
三、图书馆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文化是与政治、经济相对应的社会构成的主要环节。作为人类文化知识存与服务集散地,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属于上层建树领域的图书馆,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将其列为核心部分也实不为过。因为其将人类文化知识高度聚集和扩散的功能,以及其教育、引导、陶冶、娱乐、休闲等特殊服务方式,决定了图书馆在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作用。
(一)社会民众的教育疏导功能
图书馆的知识收集和存储是包罗万象的,包罗了人类社会发展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类型的、各种形式的精神文化产品,是人类文明史的高度结晶和总和,基本上能满足当代社会民众多层面、多角度的知识和精神需求。由于具备了以上两大特性,图书馆的知识信息聚集量和受众面是其他社会部门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图书馆能够通过藏书体系的针对性、科学性建设,以及服务手段的不断强化和提高,服务面的不断扩展,有意识地开展政治、法律、德育等有益于人们政治意识、法律意识、思想道德观念提高的书刊推介,宣传辅导。同时,充分利用报告厅等管内设施,有计划地聘请相关专家学者,有组织地开展法律、德育等方面的讲座、报告,对社会民众开展针对性、计划性、系统性的教育与疏导活动,使社会民众在图书馆得到知识的升华、情操的陶冶。总之,图书馆通过自己职能的发挥,不断地、长久地向社会公众传播知识,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和疏导,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二)数字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
进入二十一世纪,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革命从根本上推动了图书馆的发展进程,计算机日益成为图书馆的主要设备,图书馆采用了各种自动化集成系统建立自己的内部网络环境,呈现出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社会化的特征。与传统的手工操作相比,信息技术的使用促进完善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改变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结构和获取信息的方式,同时也促进图书馆传统功能模式向开放式、网络式的信息服务模式转变,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改变了服务的理念。使图书馆业务手段日趋多样化,服务范围日趋全球化。
(三)为社会民众提供健康的娱乐和休闲场所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日趋活跃、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社会民众的总体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但仅仅依靠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已满足不了人们对生活的更高向往与需求。如今,在构成人民生活内涵的物质和精神两大要素中,人们对精神的需求往往要大于物质。向往不断地学习、提高,使精神不断充实、升华,保持身心愉悦是社会民众的普遍追求,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基于以上缘由,作为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图书馆,其馆藏和设施必然是有档次的、全面地、系统地、健康的;分布是广泛的。关键是如何整合资源、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强化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共享与疏导功能,为社会公众提供良好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学习、娱乐、休闲场所,使他们更进一步得到知识的升华、情操的陶冶、身心的愉悦,从而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更大贡献,这已成为目前各类图书馆义不容辞的社会职责。
(作者单位:互助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