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末我国财政现代化转型的标志

来源 :财政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162282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财政现代化定义的辨析和对中国财政历史的梳理,本文对我国传统财政向现代财政的转型标志进行了探讨,明确指出:财政现代化的标志是实现财政的控制权由专制君权向民权的转移。清朝末年,我国开启了财政现代化进程,从传统时期附着于神权的君权对财政的完全控制,逐渐演变为具有民意基础和代表民权的中央资政院、地方咨议局对财政的控制。因此,财政现代化的标志,不是财政体制的变化,也不是预算制度本身的出现,而是关系到国家治理模式根本性变化的财政控制权的改变。
其他文献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适度性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穆怀中教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及所创建的测定模型S=(Sa/W)(W/G)=Q·H,在国内外著述中都具有创新性
建立了一种测定水性醇酸乳液中VOC含量的方法,方法中用乙酸丁酯和甲醇对乳液进行破乳后稀释,形成透明均匀的液体,再用气相色谱等测试仪器进行分析,最终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值
新时代国有企业治理生态与党建生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只能深度融入与促进。通过对新时代国有企业治理生态与国有企业党建生态进行概念厘定,将新时代国有企业
农村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新中国成立以来,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社合一”,到改革开放后“党建引领”与“村民自治”的协同推进,再到十八大以来农村基层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