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土壤污染防治的启示

来源 :大经贸·创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zho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刻的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对人与自然的一种深刻反思,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对资本主义引发的社会恶果加以理论上的反思而形成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具有丰富的内涵,为人类走出生态危机提供了根本方法,同时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土壤污染问题促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蕴含的生态观更进一步分析,使其在当代中国实现具体化、时代化,在促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稳步开展的同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尽早实现。
  一、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土壤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一方面,从我国耕地的污染状况来看,耕地污染多呈轻度,但如果不加以重视,随着污染物的不断积累将会对食品安全、人体健康、地区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从典型地块及其周边土壤污染状况来看,重污染企业用地、工业废弃地、工业园区的土壤环境质量超标十分严重,对地区生态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仍然还在起步阶段,虽然进行了普查、开展了部分污染场地的修复试点,但土壤污染所涉及的各方面具体问题还有待落实,同时也缺少完善的污染防治体系,也没有足够成熟的技术手段对防治工作予以支持。从具体工作体制机制来看,仍然不够健全,无法提供足够的法制保障。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提出
  第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社会观中的重要内容,而其生态观也正是借助于这一社会观发展而来。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涉及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就必须首先要明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于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是如何定义和思考的。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应当与自然界和谐相处,达到二者的利益统一。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来看,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务必要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自然是人类发展的必然基础,尤其是土壤资源,关乎到人类的生存与消亡,是人类寻求生存的根基所在。
  第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根本性特征。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中蕴含着深刻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理念,而人在实践过程中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行为则成为了人类主要的生存方式。随着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类对自然中诸多物质的利用水平也在不断进步,人类通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对自然界中的物质加以更好地利用,将自然界中的物质转化为人类所需的各种物质财富。土壤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着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着美丽中国建设。也正是实践性这一特征所印证的那样,人类通过利用土壤,获得了更多的物质财富,改善了自身的生存条件,但由于不当的利用行为亦会对土壤造成污染,致使违背了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未能真正达到人与自然地和谐统一。
  第三,依靠科技进步来解决环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观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必须要利用好科学技术,以此来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科技进步、技术创新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保护好生态环境,真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性
  土壤污染问题的出现绝非偶然,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趋势并伴随着巨大财富收益,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对土壤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土壤污染的加重,表明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由于人的不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直接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失衡。虽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人们对自然的改造能力增强,但是忽略自身发挥的客观规律而进行的不科学、不节制、不计后果为了自身利益改造自然的行为也必将由自己承受这份恶果。土壤污染防治关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自《土壤污染防治法》公布施行以来,虽然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壤污染防治无法可依的局面,为“净土保卫战”提供了法治保障。土壤污染防治问题依旧严峻,因此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进程中,应当不断发展科技为污染防治注入新的活力,提高污染防治工作的效率,改进污染防治的方式,推动土壤资源的永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关乎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建立经济发展与土壤污染防治和谐共生的最佳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土壤污染防治的启示(对策)
  (一)要从战略高度来谋划土壤污染防治。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贯彻到土壤污染防治中,任何事情的顺利推进离不开正确思想的指导,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了指导思想。国家在致力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文明予以及其重要的战略定位,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作为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其中就包括了加快土壤污染防治步伐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在这一步伐中,要把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態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自觉的理念,将对大自然的掠夺变为与大自然的友好相处,实现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
  (二)宏观层面上的制度设计。政府要加强对土壤污染防治的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土壤污染防治的公共服务以及切实履行环境保护职责。要在政府工作中突出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地位,研究政策,落实目标责任,制订措施。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法制化,在《环境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基础上,各地区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考虑土壤污染的地域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政策与法律。依靠科技进步来解决环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关键特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改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最积极有效的技术因素。土壤污染防治应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着力解决防治中的突出问题,逐步改善土壤资源,以提高资源生产率为核心,以区域和系统的综合防治为重点,改善土壤污染防治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作者简介:江文森(1996—),男,汉族,安徽安庆,研究生在读,昆明理工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从时间趋势和空间分布两个角度对GTD数据库中的全球恐怖袭击事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恐怖袭击事件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为未来反恐态势的分析评估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结论:时间上,近20年中东地区恐怖袭击频发,亚洲国家的袭击事件近些年有所减轻,恐怖袭击事件整体仍在蔓延,呈上升趋势;空间上,恐怖袭击事件多发生在亚洲南部、北美洲以南和南美洲北部。  【关键词】 恐怖袭击 时间趋势 空间分布 特征
期刊
【摘 要】 南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滞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外援。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与南太平洋岛国的交往日渐频繁,合作逐步加深。面对南太平岛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中国伸出援助之手。但是,面对中国的援助,南太平洋岛国和其他国家纷纷对中国提出质疑。面对各方的质疑,中国需调整援助的手段和方式,提高援助的力度和效率,促进双方合作共赢。  【关键词】 中国 南太平洋岛国 对外援助  一、南太平洋岛国概况  南太平
期刊
【摘 要】 强制隔离戒毒是强制吸毒成瘾人员接受封闭戒毒措施、康复训练,来彻底戒除毒瘾的一种行政强制措施,但被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回归社会后“复吸”现象极为普遍。笔者试图分析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复吸”原因,并提出对策,降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复吸”率,减少政府、社会的戒毒成本浪费。  【关键词】 强制隔离戒毒 复吸 原因 对策  一、强制隔离戒毒的法律性质  有学者认为强制隔离戒毒是一种限制
期刊
【摘 要】 从死者人格权益的基本理论出发,介绍死者人格权益的概念内涵以及法律对其保护的发展过程。分析了现行法律规定的死者人格权益的具体内容,对比分析一般死者人格权益和英雄烈士等人格权益的相同之处以及区别,并提出对英雄烈士给予特殊保护是否违反公平原则这一问题。对于民法典有关死者人格权益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完善保护死者人格权益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 人格权 人格权益 一般死者人格权益 英烈人
期刊
【摘 要】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在此目标的引领下,我国文化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不仅在中国文明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于全世界文化的发展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其中蕴藏的丰厚文化资源对中国当前文化建设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新时代到来之时,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期刊
我单位理运行着三台高干度注汽锅炉设备,高干度注汽锅炉设备对水质的要求比一般锅炉更加严格。膜式反渗透水处理设备是高干度注汽锅炉给水的重要保障,具有产水水质好、脱盐率高、节约再生用盐等优点,能够很好的满足高干度注汽锅炉设备的用水需求。但反渗透设备元件十分精密,同时存在维护要求高,维修成本高的缺点。  一、现状调研与分析  注汽二队的膜式反渗透设备利用反渗透原理可以极大的降低水处理中间水箱的电导率,再经
期刊
【摘 要】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且不合理使用,多耐药甚至泛耐药的细菌不断出现。噬菌体作为能感染并裂解细菌的病毒,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在临床抗生素选择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噬菌体抗感染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噬菌体抗感染的特点、研究发展方向做一个简单的综述。  【关键词】 噬菌体 细菌感染 多重耐药  近年来,因为抗生素广泛使用,细菌耐药问题日趋严重,临床在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时选择抗生素的压力越来越
期刊
【摘 要】 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计划与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融合发展趋势,劳动要素供给与需求之间不适配、不平衡的矛盾加剧。突出表现在: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融合要求有更高就业能力的人力资本要素供给,而另一方面产业就业主体的农民工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自身就业能力不足的限制,农民工群体就业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问题。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劳动力就必然会进行相应的调整,如何提升农民工群体的
期刊
【摘 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为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马克思主义思想根基;主动地学习、借鉴、吸收外来有益文化,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思想内涵;在实践工作中指导文化生活建设,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确保社会主义文化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繁荣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城乡融合发展理论最早起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城乡融合发展思想,该理论具备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以及坚实的实践基础。然而,当前,我国在城乡协调融合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生产要素的流向不均衡等。基于此,我们应当推动城乡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建立健全与此相关的政策制度,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的物质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