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分解方法的思维特点、类型、信息增值机制以及基本步骤、关键环节、结构形式、注意事项和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分解方法;情报分析
分解方法是情报分析中的一种基本方法,是各种研究的基本手段,常常被用于解决各种问题的初始阶段,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可以这样说,当面对比较复杂的问题或对象开展每一项信息分析课题时,都需要把总体目标对象进行分解。通常分解方法是我们找到解决复杂问题入口的惟一方法。
1 分解方法的思维特点
分解方法的核心内容是对总体与部分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和表达。因为客观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各个部分的各种属性、关系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事物的整体性,这就是分解方法的客观基础。分解方法常有这样几种思路:一是分解事物对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各个组成部分。比如把动物机体分解成器官、组织、细胞等,分别研究它们的结构和功能,从而为研究动物的活动、习性、行为提供依据。二是分解事物在时间发展进程中的各个阶段。如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分解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分别研究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三是分解复杂事物的各种因素、方面和关系,研究它们的结构、功能和作用以及联系与统一,从而达到对该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完整认识。安邦集团总裁、策略分析师、城市战略研究专家陈功先生说:“由表及里,由复杂到简单,由整体到部分,这就是解析法的妙用,这是一个重新整合的开始。”
分解方法的思维特点在于它通过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事物分解成简单的要素,分门别类,分别加以研究,以把握事物本质的规律或联系。比如,化学工作者对蛋白质进行分解,找出它的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但是对蛋白质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这几种孤立元素上,因为事物本身的组成部分、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只是在分解时往往需要把它们从整体中暂时分割开来,单独地加以研究。
分解过程也是对事物或对象进行具体化、精细化的过程。在现实中许多事物都不是单一的,往往是由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因素组成的体系,因此往往是抽象的。比如对它进行概念分解时,就是使抽象层次比较高的概念具体化,增加其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事实上,这种抽象概念的分解在实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它是从理论到实际、从抽象到具体这一过程的“瓶颈”。因为从理论思维到经验实践,有着相当的距离,而这种分解过程就是沟通抽象的理论概念与具体的经验事实的一座桥梁,它为我们对抽象概念具体化提供了关键的方法。
2 分解方法的信息增值机制
信息增值表现为量上、质上和价值上的递增变化等3种形式。由于在分解中所产生的种的概念外延之和必须等于属概念的外延,也就是说所分解出的部分或者因素之和应该覆盖或等于全部目标,因此分解方法并没有在质上产生增值。分解方法的信息增值主要是通过量和价值上递增来实现的。
分解方法的量的增值包括信息在加工处理中的增值。分解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智力劳动,信息分析人员把复杂的问题或对象进行展开细分,对其组成的基本部分或要素,进一步分类、整序、加工,使之成为有序的、基本的子问题或者子对象,使其结构更加条理化、有序化、层次化,它不仅仅是一道具体的分解程序,也是一个思维过程和脑力劳动的过程,它包括分析人员的思维、判断、推理、分析和综合,从而产生一些新的更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提高效用,实现信息的增值。这种量的增值在实际中应用很广,如项目分解,把项目(目标、任务、工作范围、合同要求)按照系统原理和要求分解成相互独立、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若干个项目单元,通过项目管理将所有的项目单元合并成一个工作整体,以达到综合的计划和控制要求,其实质上是项目管理工作的一种自上而下、层层分解的表达方式,使每项任务都被安排到整个项目结构的适当位置,不言而喻,这一过程中的分解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又如,在结构分解中,从空间结构到时间结构、静态结构到动态结构进行不同层次的逐级分解,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结构,深化人们的认识水平,为认识复杂事物开辟了新途径。可见,分解过程是深层次的开发过程,分解将产生更为有用的新信息,这是一种信息的“扩大再生产”,也是最基本的信息增值过程。
分解方法在价值上的增值主要体现在能够使事物的价值增大,创造新的价值,产生新的知识,增加新的财富。比如上世纪40年代初期,兹维基教授在参与美国火箭开发研制工作中,分解了火箭的各主要组成要素、技术方式,依据这些要素和技术方式很方便地得到了576种不同的火箭构造方案,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这些方案中已经包括了当时法西斯德国制造的、令英伦三岛闻之色变的“V—1”、“V—2”飞弹,为以后美国火箭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因此很快在军备竞赛中赶上并超过了德国。可见,分解过程可以帮助人们克服感知不敏锐、分析不全面的思维障碍,进而很容易找到事物的精髓和灵魂所在,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由此产生新颖、先进、实用的创新思维,从而创造出新的价值,产生巨大的增值效应。
3 实施分解方法的基本步骤
分解方法的基本步骤有:明确分解的目的;将事物整体分解为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或者要素;分别研究已分解的部分或者要素的特点,尤其是本质;研究各个部分或者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而研究这些关系的性质、表现形式、在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地位或作用等。分解通常不能一次完成,而是要经过相当次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解析,而且不同类型的分解过程,其具体的分解步骤也会有所不同。
在分解方法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分解、如何拆分是关键点,也是难点。要正确而熟练地进行分解,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因果关系是分解的一个着手点。分析事物结构因素中的因果关系,重点考察原因和结果在时间上的先后次序,从原因开始,进而推导出结果。只要找到了原因,就可推导出可能发生的结果。但除了利用因果关系进行分解之外,也可以对因果关系进行逆向思考。这样进行分解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事物的本质因素与一般因素。
第二,相关关系也是分解的一个重点。与纵向路线相比,相关关系的分解实际上是横向扩展的分解。相关关系是指要素之间确实存在着联系,但关联是不严格固定的或数量关系是不完全确定的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相关关系的各方往往同时相伴出现,它们之间的变化存在相应的大致的规律性。在进行相关关系分解时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性质相关。在 对象结构元素的性质或者属性基础上进行分解。例如,逻辑分类就是把属性相近的要素划分为同一类。(2)结构相关。分析结构中各元素的相关联系,包括层次之间的相关、整体与要素之间的相关。(3)主题相关。按照某一特定的主题分解要素之间的联系和深层结构。(4)数值相关。根据特定的需要运用统计和分析等手段,通过分解方法鉴别出有价值的数据。
第三,运用研究者的经验和专业基础知识进行分解。事物之间的有些关系是相当隐蔽的,如何利用这些隐蔽的关系进行恰当分解,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研究人员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研究人员必须在日常进行大量跟踪研究取得相应的知识积累,并加以总结,这是熟练运用分解方法研究问题的关键条件之一。
4 分解方法的结构形式
(1)关联树:关联树是以树状分支结构来分解对象、表达其相关关系。运用关联树方法具有直观性强、表达清晰而简洁、容易发现遗漏的因素、便于分析和讨论等优点。关联树大多数是按纵向展开的垂直关联树,如目标树、故障树,也有按横向展开的水平关联树。关联树法既有定性的分析,也有定量的估计。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开发的PATTERN(用相关数技术评估的规划方法)、英国利弗尔公司的“研究开发目标与技术规划”、兰德公司开发的PPBS(计划、规划和预算综合编制法)都是典型的关联树法。在制作关联树时,如目标关联树,必须确立总的目标或者目的,并以此作为关联树的顶端,然后全面逐步梳理与总目标相关的问题和因素,按因果关系、从属关系进行分级,确定主要分支目标和主要途径等各级纵向关系,形成关联树的分支,按并列关系进行细分形成同一级的子项。还可以用上下结合的方式构造出整个关联树,采用“自上而下”方式形成关联树的上部(主干分支),采用“自下而上”方式形成关联树的下部(细支汇合),再适当调整上下的结合,使之成为一体。关联树随着研究对象和研究要求的不同,其等级的多少和树干分叉的疏密等情况也不同,层次等级从2级到8级不等,目标越综合广泛,层次等级越多,关联树也就越复杂。
(2)关联表:关联表是用表格或矩阵来表达和分析相关关系的一种方法。关联表法采用的形式是表格或者矩阵,它的优势在于通过查询,对数据作各种组合、运算、排序等比较他们之间的关联度或者具体计算出相关指数的大小。具有代表性的关联表有确定优先领域的关联表、技术关联表、投入一产出关联表。
5 分解方法的应用
在各种研究和分析中,几乎都离不开分解的步骤,常见的分解方法有课题分解、评估因素分解、指标分解、项目分解、工作分解等。比如课题分解,根据研究课题的总任务,分解为若干个有机联系的工作模块,形成课题的研究路线或者课题框架。又如评估因素分解,对复杂对象进行评估,如果没有进行评估因素的分解,那么评估将无法进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把评估因素分解为7个一级指标和特色项目,把7个一级指标进一步分解为19个二级指标,其中有11个为重要指标,然后继续把19个二级指标分解为44个主要观测点(具体评估方案可参见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edoas/webite18/info15008.htm《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这样便于评估操作和判断,从而获得较为客观的评估结果。
分解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分解过程中,如果按照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就会得出不尽相同的结果。将不同思路下产生的因素加以比较和修正,也有助于得出更合理的关联树或关联表。
第二,分解过程中必须遵守逻辑分类的4个基本原则。即每个层次的分类必须按同一标准或者准则进行,必须按照事物的属种包含关系分层次进行,分类得出的种与种之间必须是不相容的、相互独立的,分解所产生的种的概念外延之和必须等于属概念的外延,避免在分解时犯逻辑错误。
第三,分解的过程往往呈放射状,从结构的角度讲要一直分解到构成这一事物的最底层要素,尽可能是相互独立的、不宜再分解的单因素,这样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小,便于测度或判断。因此,这一分解是非常复杂而又困难的,研究者不仅要细心,而且要有极大的耐心。
第四,价值取向是分解方法使用中最需注意的一个方面。所谓价值取向,简单地说就是目的与需要。因为一个研究过程的价值取向会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权威性和重要性,只有明白自己的价值取向,才能有效地进行分解和研究。
第五,对复杂对象的分解要置于一个发展的过程中,并在分解后充分考虑各平面、各层次上的影响因素,要分析实施各部分或要素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或者必需的条件,分析各部分或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本身所具备的能力,也要考察外界因素对其的影响及其可实现性、可行性。
[关键词]分解方法;情报分析
分解方法是情报分析中的一种基本方法,是各种研究的基本手段,常常被用于解决各种问题的初始阶段,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可以这样说,当面对比较复杂的问题或对象开展每一项信息分析课题时,都需要把总体目标对象进行分解。通常分解方法是我们找到解决复杂问题入口的惟一方法。
1 分解方法的思维特点
分解方法的核心内容是对总体与部分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和表达。因为客观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各个部分的各种属性、关系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事物的整体性,这就是分解方法的客观基础。分解方法常有这样几种思路:一是分解事物对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各个组成部分。比如把动物机体分解成器官、组织、细胞等,分别研究它们的结构和功能,从而为研究动物的活动、习性、行为提供依据。二是分解事物在时间发展进程中的各个阶段。如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分解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分别研究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三是分解复杂事物的各种因素、方面和关系,研究它们的结构、功能和作用以及联系与统一,从而达到对该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完整认识。安邦集团总裁、策略分析师、城市战略研究专家陈功先生说:“由表及里,由复杂到简单,由整体到部分,这就是解析法的妙用,这是一个重新整合的开始。”
分解方法的思维特点在于它通过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事物分解成简单的要素,分门别类,分别加以研究,以把握事物本质的规律或联系。比如,化学工作者对蛋白质进行分解,找出它的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但是对蛋白质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这几种孤立元素上,因为事物本身的组成部分、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只是在分解时往往需要把它们从整体中暂时分割开来,单独地加以研究。
分解过程也是对事物或对象进行具体化、精细化的过程。在现实中许多事物都不是单一的,往往是由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因素组成的体系,因此往往是抽象的。比如对它进行概念分解时,就是使抽象层次比较高的概念具体化,增加其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事实上,这种抽象概念的分解在实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它是从理论到实际、从抽象到具体这一过程的“瓶颈”。因为从理论思维到经验实践,有着相当的距离,而这种分解过程就是沟通抽象的理论概念与具体的经验事实的一座桥梁,它为我们对抽象概念具体化提供了关键的方法。
2 分解方法的信息增值机制
信息增值表现为量上、质上和价值上的递增变化等3种形式。由于在分解中所产生的种的概念外延之和必须等于属概念的外延,也就是说所分解出的部分或者因素之和应该覆盖或等于全部目标,因此分解方法并没有在质上产生增值。分解方法的信息增值主要是通过量和价值上递增来实现的。
分解方法的量的增值包括信息在加工处理中的增值。分解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智力劳动,信息分析人员把复杂的问题或对象进行展开细分,对其组成的基本部分或要素,进一步分类、整序、加工,使之成为有序的、基本的子问题或者子对象,使其结构更加条理化、有序化、层次化,它不仅仅是一道具体的分解程序,也是一个思维过程和脑力劳动的过程,它包括分析人员的思维、判断、推理、分析和综合,从而产生一些新的更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提高效用,实现信息的增值。这种量的增值在实际中应用很广,如项目分解,把项目(目标、任务、工作范围、合同要求)按照系统原理和要求分解成相互独立、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若干个项目单元,通过项目管理将所有的项目单元合并成一个工作整体,以达到综合的计划和控制要求,其实质上是项目管理工作的一种自上而下、层层分解的表达方式,使每项任务都被安排到整个项目结构的适当位置,不言而喻,这一过程中的分解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又如,在结构分解中,从空间结构到时间结构、静态结构到动态结构进行不同层次的逐级分解,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结构,深化人们的认识水平,为认识复杂事物开辟了新途径。可见,分解过程是深层次的开发过程,分解将产生更为有用的新信息,这是一种信息的“扩大再生产”,也是最基本的信息增值过程。
分解方法在价值上的增值主要体现在能够使事物的价值增大,创造新的价值,产生新的知识,增加新的财富。比如上世纪40年代初期,兹维基教授在参与美国火箭开发研制工作中,分解了火箭的各主要组成要素、技术方式,依据这些要素和技术方式很方便地得到了576种不同的火箭构造方案,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这些方案中已经包括了当时法西斯德国制造的、令英伦三岛闻之色变的“V—1”、“V—2”飞弹,为以后美国火箭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因此很快在军备竞赛中赶上并超过了德国。可见,分解过程可以帮助人们克服感知不敏锐、分析不全面的思维障碍,进而很容易找到事物的精髓和灵魂所在,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由此产生新颖、先进、实用的创新思维,从而创造出新的价值,产生巨大的增值效应。
3 实施分解方法的基本步骤
分解方法的基本步骤有:明确分解的目的;将事物整体分解为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或者要素;分别研究已分解的部分或者要素的特点,尤其是本质;研究各个部分或者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而研究这些关系的性质、表现形式、在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地位或作用等。分解通常不能一次完成,而是要经过相当次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解析,而且不同类型的分解过程,其具体的分解步骤也会有所不同。
在分解方法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分解、如何拆分是关键点,也是难点。要正确而熟练地进行分解,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因果关系是分解的一个着手点。分析事物结构因素中的因果关系,重点考察原因和结果在时间上的先后次序,从原因开始,进而推导出结果。只要找到了原因,就可推导出可能发生的结果。但除了利用因果关系进行分解之外,也可以对因果关系进行逆向思考。这样进行分解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事物的本质因素与一般因素。
第二,相关关系也是分解的一个重点。与纵向路线相比,相关关系的分解实际上是横向扩展的分解。相关关系是指要素之间确实存在着联系,但关联是不严格固定的或数量关系是不完全确定的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相关关系的各方往往同时相伴出现,它们之间的变化存在相应的大致的规律性。在进行相关关系分解时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性质相关。在 对象结构元素的性质或者属性基础上进行分解。例如,逻辑分类就是把属性相近的要素划分为同一类。(2)结构相关。分析结构中各元素的相关联系,包括层次之间的相关、整体与要素之间的相关。(3)主题相关。按照某一特定的主题分解要素之间的联系和深层结构。(4)数值相关。根据特定的需要运用统计和分析等手段,通过分解方法鉴别出有价值的数据。
第三,运用研究者的经验和专业基础知识进行分解。事物之间的有些关系是相当隐蔽的,如何利用这些隐蔽的关系进行恰当分解,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研究人员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研究人员必须在日常进行大量跟踪研究取得相应的知识积累,并加以总结,这是熟练运用分解方法研究问题的关键条件之一。
4 分解方法的结构形式
(1)关联树:关联树是以树状分支结构来分解对象、表达其相关关系。运用关联树方法具有直观性强、表达清晰而简洁、容易发现遗漏的因素、便于分析和讨论等优点。关联树大多数是按纵向展开的垂直关联树,如目标树、故障树,也有按横向展开的水平关联树。关联树法既有定性的分析,也有定量的估计。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开发的PATTERN(用相关数技术评估的规划方法)、英国利弗尔公司的“研究开发目标与技术规划”、兰德公司开发的PPBS(计划、规划和预算综合编制法)都是典型的关联树法。在制作关联树时,如目标关联树,必须确立总的目标或者目的,并以此作为关联树的顶端,然后全面逐步梳理与总目标相关的问题和因素,按因果关系、从属关系进行分级,确定主要分支目标和主要途径等各级纵向关系,形成关联树的分支,按并列关系进行细分形成同一级的子项。还可以用上下结合的方式构造出整个关联树,采用“自上而下”方式形成关联树的上部(主干分支),采用“自下而上”方式形成关联树的下部(细支汇合),再适当调整上下的结合,使之成为一体。关联树随着研究对象和研究要求的不同,其等级的多少和树干分叉的疏密等情况也不同,层次等级从2级到8级不等,目标越综合广泛,层次等级越多,关联树也就越复杂。
(2)关联表:关联表是用表格或矩阵来表达和分析相关关系的一种方法。关联表法采用的形式是表格或者矩阵,它的优势在于通过查询,对数据作各种组合、运算、排序等比较他们之间的关联度或者具体计算出相关指数的大小。具有代表性的关联表有确定优先领域的关联表、技术关联表、投入一产出关联表。
5 分解方法的应用
在各种研究和分析中,几乎都离不开分解的步骤,常见的分解方法有课题分解、评估因素分解、指标分解、项目分解、工作分解等。比如课题分解,根据研究课题的总任务,分解为若干个有机联系的工作模块,形成课题的研究路线或者课题框架。又如评估因素分解,对复杂对象进行评估,如果没有进行评估因素的分解,那么评估将无法进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把评估因素分解为7个一级指标和特色项目,把7个一级指标进一步分解为19个二级指标,其中有11个为重要指标,然后继续把19个二级指标分解为44个主要观测点(具体评估方案可参见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edoas/webite18/info15008.htm《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这样便于评估操作和判断,从而获得较为客观的评估结果。
分解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分解过程中,如果按照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就会得出不尽相同的结果。将不同思路下产生的因素加以比较和修正,也有助于得出更合理的关联树或关联表。
第二,分解过程中必须遵守逻辑分类的4个基本原则。即每个层次的分类必须按同一标准或者准则进行,必须按照事物的属种包含关系分层次进行,分类得出的种与种之间必须是不相容的、相互独立的,分解所产生的种的概念外延之和必须等于属概念的外延,避免在分解时犯逻辑错误。
第三,分解的过程往往呈放射状,从结构的角度讲要一直分解到构成这一事物的最底层要素,尽可能是相互独立的、不宜再分解的单因素,这样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小,便于测度或判断。因此,这一分解是非常复杂而又困难的,研究者不仅要细心,而且要有极大的耐心。
第四,价值取向是分解方法使用中最需注意的一个方面。所谓价值取向,简单地说就是目的与需要。因为一个研究过程的价值取向会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权威性和重要性,只有明白自己的价值取向,才能有效地进行分解和研究。
第五,对复杂对象的分解要置于一个发展的过程中,并在分解后充分考虑各平面、各层次上的影响因素,要分析实施各部分或要素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或者必需的条件,分析各部分或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本身所具备的能力,也要考察外界因素对其的影响及其可实现性、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