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专业导向能够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较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加大高校教育研究力度,探索高校特色化发展途径;能解决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就业困惑、职业发展困难等问题。还有利于专业建设,促进教师加强生产实践锻炼,突出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教学改革,解决学生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失调等问题,促使我国职业教育具有中国特色。
关键词: 职业本科 专业导向 职业院校
职业教育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为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带来了新的问题,特别是职业教育本科层次的正式推行,为职业教育研究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在改革的视角下,职业本科教育研究的前沿问题主要集中在探索职业本科院校专业导向、构建职业本科教育体系、创新职业本科教育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制定职业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与诊改制度、完善职业本科教育课程及课程标准、教学及教师的标准化等。
一、职业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研究现状分析
(一)研究初步形成整体构建,进入高速发展期。
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从教育部到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在教育部文件精神指导下,职业教育各行业委员会组织了各项研究,逐步制定了职业本科教学标准,大力开设具有时代性的职业本科层次专业。制定了长远的发展目标,各中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加强学校建设,争取升格职业本科院校的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如今,职业教育研究实践工作正处于高速发展期。
(二)研究领域越来越全面,逐步系统化。
随着职业教育和科研队伍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领域不断扩大和分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从学科领域、工作岗位开展的细化研究往往具有局限性,缺乏跨学科思想的交汇。当前提出跨学科、跨领域站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宏观视角进行系统性研究。
(三)研究以结构主义范式为主,方法多元化。
职业教育研究者更多的是以思辨性的理论构建为主要研究方式,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为理论性、学术性的论文或者研究报告。在实践应用方面往往受制于各院校现状。基于行动研究法的路径探索、策略研究不断增加,综合实现了学术生态效益,提升了职业教育改革与实践效度。
(四)研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开启新领域。
国务院于2019年1月24日印发实施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是为贯彻执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文件,标志着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得到正式的认可。文件精神被概括为“职教20条”,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期望与要求,为职业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二、基于专业导向的招生模式分析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全国各地开展了由各高校自主开展的“单招”考试。单独招生考试制度既服务高校服务专业发展,更是针对学生进行的,特别是职业能力测试考试,实质就是专业导向、职业引导。职业教育招生制度改革走在普通高等教育的前面,因为其职业性、人才培养模式等,要求从招生到培养、从毕业到就业过程性更清晰,更具实践性。
(一)专业导向,迫使高校进行专业建设。
在传统招生模式下,很多办学条件一般的专业因为学校综合水平较高及学生服从调剂有一定的生源,但是专业发展前景不明晰,学校专业建设滞后,教师积极性降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只获得了文凭,而没有获得相应的能力。职业导向型专业引发了专业发展的招生危机,促使各院系加强专业改革与建设,增强教师的知识更新意识,提高参与教育教学创新的积极性。
(二)专业导向,要求家长关注学生职业规划。
长期以来,高考侧重于知识体系和记忆力考查,找到考试规律与技巧,长时间记忆考点知识,往往能取得好成绩。一些家长更多考虑学校的名气与社会影响,而非关心学生个性与所填专业是否最佳匹配。中学阶段是认识自我、探索未来职业方向的关键时期,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要鼓励中学生认识自己,结合个性和兴趣,适应职业的长远发展,引導学生确定职业范围。
(二)专业导向,要求专业布局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
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社会所需要的,要求高校进行市场调研,而不是闭门造车,同时要求政府部门进行有效的调控。有些学校往往为了增加专业数量而申办一些办学成本低、专业申请竞争压力小的专业。目前一些学生填报志愿的时候对专业知之甚少,有的是为了学校而报读冷门专业,还有一些是被调剂到这些专业的,这样的模式既不利于专业发展,又影响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
政府全面掌握及预测分析高校专业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需求。通过人才需求指导高校进行专业调整,撤销冷门专业,申报符合当地人才需求的专业。高校应该进行专业评估及市场调研,通过分析社会职业需求,增设新专业,培养新兴产业、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生应该从专业导向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己的志向,以专业为主选择高校。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的原因往往是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对口,人才结构与社会产业发展失衡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高校、学生必须依据市场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
三、专业导向视角下职业教育发展的使命和转向
(一)专业导向适应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使命。
我国企业正在发生明显的转变,传统的人口优势不复优势,劳动密集型企业主动或被动地向机械制造、智能制造转型,员工的能力由简单重复的动作转变为技术技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使命是直接为企业、为工作岗位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企业的升级导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提升自己以适应新的岗位要求,职业院校在社会培养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职业教育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在岗位对接上,学习的专业需要直接对接具体工作,专业导向能适应直接教育人才培养要求。
(二)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转向。 中国职业教育为适应经济社会转向,正在探索新的发展之路,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发展,其中中职到高职再到本科职业教育已经落实,职业教育的学历提升已经得到了突破,但是如何真正落实与传统本科学位的区别,尚需实践检验。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还在探索合作式发展、淘汰机制等。
职业教育因为职业性特征,办学机制更灵活,随着时代发展及地方特色开设相应专业,服务地方;人才培养模式更灵活,更要求实践性。职业教育层次及从中职、高职发展到本科层次,在强调技术技能的同时,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学生更具有专业发展意识,在工作岗位上更能突出工匠精神,成长为技术能手,且具有长期发展意识。信息化时代,各项技术日新月异,新时代的工作者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眼光,不断学习,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完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
从专业定位的角度深入研究职业教育的规律和性质,必须把握内涵和结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具有与经济制度密切相关的特点,必须构建职业教育的交流与体系、终身教育体系、产学研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本科职业教育衔接体系等。
职业教育进入本科层次阶段,解决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弊病。学校发展方面,从三年制变成四年制,对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条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发展方面,对教师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学生层面,不管生源质量还是学习氛围都将更好,学生的职业发展也有了更高的定位与需要。
职业教育能解决传统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分离的问题。传统教育办学以方便学校经营管理或者跟风办学为主,没有从市场需要着手。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要根据其灵活性,大量引入企业行业经验,进行企业化管理,培养企业需要的学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毕业即可上岗,职业发展道路更专业、更长远。
四、专业导向下本科层次职业教学模式探析
(一)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本土经验。
我国职业教育研究者针对国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大量比较和研究,总结出了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与经验,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垫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对具有地方特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日益增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化是普遍实施的经典培养模式,集团化办学、合作办学的模式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二)职业本科专业导向的新使命。
1.抓實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教育质量一直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职业教育因为发展的历史原因,教育质量也是社会议论话题。科学的教育质量体系既是办学的需要,又是教育公开化的有效途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过于思辨化,教师教学能力也不方便量化,目前更多体现教学能力的反而是教学设施设备,与教育本身是相悖的。在职业教育的宏观价值取向上,坚持职业教育的理性取向和微观价值取向的统一,促进了高校内部考核管理的动态化,突出了高校内部考核管理的持续性和动态性。如进行教学质量诊断,就很好地解决了为了评估而评估的问题。教学标准由职业院校自己制定,自己先进行内部诊断,专家组再根据诊断报告进行评价。
2.融合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
由于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职业教育受到影响,中、东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较快,办学条件优越,学生入学率较高,西部地区虽然教育观念有所提升,但是由于基础教育落后,师资紧缺,办学经费投入少,导致职业教育发展相对落后。针对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职业教育应该融合地方优势,办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针对当地工作岗位、地域经费发展需要培养人才。
3.帮助弱势群体接受职业教育
弱势群体享有平等地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职业教育兼具为弱势群体提供教育与技能提升的历史使命。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对各工种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成为农民工职业教育研究新的亮点和增长点。新时代农民工有接受职业培训的迫切需要,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科技的飞速发展需要,第一线的工作人员不提升自己就很难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时代发展目标。专业导向能够针对农民工职业教育在组织体系、课程体系、保障体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
(三)职业本科教育标准建设。
1.建设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
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实施《关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展职业教育部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试点工作的通知》,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新国标”进入探索阶段。2019年颁布“职教20条”,标志着职业教育本科层次的专业教学标准进入新的研究阶段。在此之前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借鉴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专业教学标准,探索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学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标准有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体现中国特色,兼具国际视野。
2.职业本科课程建设的标准化
从宏观角度分析课程标准建设,是国家发展教育事业的必要途径。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课程建设标准理应有所不同,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也不一样,课程开发与标准制定应该结合职业特征构建。精品课程开发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当前正处于信息化发展时代,线上课程高速发展,教育越来越灵活多样,构建课程标准愈发显得迫切。
职业本科课程标准建设是一个全新领域,不断探索与尝试,对职业教育发展有推动作用。课程标准的构建过程需要动态分析,注重对专业活动和专业知识的深入分析,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性,遵循职业发展规律。以国家颁发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职业能力鉴定标准为基础,逐步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和培养,根据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并开展职业能力鉴定。
3.构建职业本科教育教师标准
比较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结构、细则及评审过程等内容,借鉴适合职业本科教育教师标准的经验。在“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的基础上继续探索符合职业本科专业伦理、专业理论、专业实践等维度的教师专业标准。以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教师标准,在研究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中找到平衡点,以职业要求、岗位需求、市场动态发展为导向,教师发展必须具备时代性。
参考文献:
[1]郭晓群,肖为民.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标准与测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12).
[2]于杰.浅析今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J].青春岁月,2019(9).
[3]李杨.浅析就业导向下职业教育的负向功能[J].卫生职业教育,2017(5).
[4]艾文娟.多学科视角下普通本科高校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初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8).
[5]焦同战,宋喜玲.基于终身教育体系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9).
[6]张永伟,朱静然.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下大学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J].河北大学成大教育学院学报,2017(3).
科研项目: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研究项目《职业本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与实施》项目编号:GXBKZJ2020-6。
关键词: 职业本科 专业导向 职业院校
职业教育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为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带来了新的问题,特别是职业教育本科层次的正式推行,为职业教育研究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在改革的视角下,职业本科教育研究的前沿问题主要集中在探索职业本科院校专业导向、构建职业本科教育体系、创新职业本科教育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制定职业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与诊改制度、完善职业本科教育课程及课程标准、教学及教师的标准化等。
一、职业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研究现状分析
(一)研究初步形成整体构建,进入高速发展期。
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从教育部到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在教育部文件精神指导下,职业教育各行业委员会组织了各项研究,逐步制定了职业本科教学标准,大力开设具有时代性的职业本科层次专业。制定了长远的发展目标,各中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加强学校建设,争取升格职业本科院校的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如今,职业教育研究实践工作正处于高速发展期。
(二)研究领域越来越全面,逐步系统化。
随着职业教育和科研队伍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领域不断扩大和分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从学科领域、工作岗位开展的细化研究往往具有局限性,缺乏跨学科思想的交汇。当前提出跨学科、跨领域站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宏观视角进行系统性研究。
(三)研究以结构主义范式为主,方法多元化。
职业教育研究者更多的是以思辨性的理论构建为主要研究方式,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为理论性、学术性的论文或者研究报告。在实践应用方面往往受制于各院校现状。基于行动研究法的路径探索、策略研究不断增加,综合实现了学术生态效益,提升了职业教育改革与实践效度。
(四)研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开启新领域。
国务院于2019年1月24日印发实施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是为贯彻执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文件,标志着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得到正式的认可。文件精神被概括为“职教20条”,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期望与要求,为职业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二、基于专业导向的招生模式分析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全国各地开展了由各高校自主开展的“单招”考试。单独招生考试制度既服务高校服务专业发展,更是针对学生进行的,特别是职业能力测试考试,实质就是专业导向、职业引导。职业教育招生制度改革走在普通高等教育的前面,因为其职业性、人才培养模式等,要求从招生到培养、从毕业到就业过程性更清晰,更具实践性。
(一)专业导向,迫使高校进行专业建设。
在传统招生模式下,很多办学条件一般的专业因为学校综合水平较高及学生服从调剂有一定的生源,但是专业发展前景不明晰,学校专业建设滞后,教师积极性降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只获得了文凭,而没有获得相应的能力。职业导向型专业引发了专业发展的招生危机,促使各院系加强专业改革与建设,增强教师的知识更新意识,提高参与教育教学创新的积极性。
(二)专业导向,要求家长关注学生职业规划。
长期以来,高考侧重于知识体系和记忆力考查,找到考试规律与技巧,长时间记忆考点知识,往往能取得好成绩。一些家长更多考虑学校的名气与社会影响,而非关心学生个性与所填专业是否最佳匹配。中学阶段是认识自我、探索未来职业方向的关键时期,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要鼓励中学生认识自己,结合个性和兴趣,适应职业的长远发展,引導学生确定职业范围。
(二)专业导向,要求专业布局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
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社会所需要的,要求高校进行市场调研,而不是闭门造车,同时要求政府部门进行有效的调控。有些学校往往为了增加专业数量而申办一些办学成本低、专业申请竞争压力小的专业。目前一些学生填报志愿的时候对专业知之甚少,有的是为了学校而报读冷门专业,还有一些是被调剂到这些专业的,这样的模式既不利于专业发展,又影响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
政府全面掌握及预测分析高校专业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需求。通过人才需求指导高校进行专业调整,撤销冷门专业,申报符合当地人才需求的专业。高校应该进行专业评估及市场调研,通过分析社会职业需求,增设新专业,培养新兴产业、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生应该从专业导向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己的志向,以专业为主选择高校。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的原因往往是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对口,人才结构与社会产业发展失衡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高校、学生必须依据市场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
三、专业导向视角下职业教育发展的使命和转向
(一)专业导向适应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使命。
我国企业正在发生明显的转变,传统的人口优势不复优势,劳动密集型企业主动或被动地向机械制造、智能制造转型,员工的能力由简单重复的动作转变为技术技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使命是直接为企业、为工作岗位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企业的升级导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提升自己以适应新的岗位要求,职业院校在社会培养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职业教育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在岗位对接上,学习的专业需要直接对接具体工作,专业导向能适应直接教育人才培养要求。
(二)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转向。 中国职业教育为适应经济社会转向,正在探索新的发展之路,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发展,其中中职到高职再到本科职业教育已经落实,职业教育的学历提升已经得到了突破,但是如何真正落实与传统本科学位的区别,尚需实践检验。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还在探索合作式发展、淘汰机制等。
职业教育因为职业性特征,办学机制更灵活,随着时代发展及地方特色开设相应专业,服务地方;人才培养模式更灵活,更要求实践性。职业教育层次及从中职、高职发展到本科层次,在强调技术技能的同时,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学生更具有专业发展意识,在工作岗位上更能突出工匠精神,成长为技术能手,且具有长期发展意识。信息化时代,各项技术日新月异,新时代的工作者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眼光,不断学习,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完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
从专业定位的角度深入研究职业教育的规律和性质,必须把握内涵和结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具有与经济制度密切相关的特点,必须构建职业教育的交流与体系、终身教育体系、产学研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本科职业教育衔接体系等。
职业教育进入本科层次阶段,解决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弊病。学校发展方面,从三年制变成四年制,对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条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发展方面,对教师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学生层面,不管生源质量还是学习氛围都将更好,学生的职业发展也有了更高的定位与需要。
职业教育能解决传统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分离的问题。传统教育办学以方便学校经营管理或者跟风办学为主,没有从市场需要着手。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要根据其灵活性,大量引入企业行业经验,进行企业化管理,培养企业需要的学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毕业即可上岗,职业发展道路更专业、更长远。
四、专业导向下本科层次职业教学模式探析
(一)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本土经验。
我国职业教育研究者针对国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大量比较和研究,总结出了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与经验,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垫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对具有地方特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日益增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化是普遍实施的经典培养模式,集团化办学、合作办学的模式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二)职业本科专业导向的新使命。
1.抓實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教育质量一直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职业教育因为发展的历史原因,教育质量也是社会议论话题。科学的教育质量体系既是办学的需要,又是教育公开化的有效途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过于思辨化,教师教学能力也不方便量化,目前更多体现教学能力的反而是教学设施设备,与教育本身是相悖的。在职业教育的宏观价值取向上,坚持职业教育的理性取向和微观价值取向的统一,促进了高校内部考核管理的动态化,突出了高校内部考核管理的持续性和动态性。如进行教学质量诊断,就很好地解决了为了评估而评估的问题。教学标准由职业院校自己制定,自己先进行内部诊断,专家组再根据诊断报告进行评价。
2.融合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
由于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职业教育受到影响,中、东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较快,办学条件优越,学生入学率较高,西部地区虽然教育观念有所提升,但是由于基础教育落后,师资紧缺,办学经费投入少,导致职业教育发展相对落后。针对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职业教育应该融合地方优势,办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针对当地工作岗位、地域经费发展需要培养人才。
3.帮助弱势群体接受职业教育
弱势群体享有平等地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职业教育兼具为弱势群体提供教育与技能提升的历史使命。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对各工种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成为农民工职业教育研究新的亮点和增长点。新时代农民工有接受职业培训的迫切需要,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科技的飞速发展需要,第一线的工作人员不提升自己就很难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时代发展目标。专业导向能够针对农民工职业教育在组织体系、课程体系、保障体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
(三)职业本科教育标准建设。
1.建设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
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实施《关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展职业教育部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试点工作的通知》,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新国标”进入探索阶段。2019年颁布“职教20条”,标志着职业教育本科层次的专业教学标准进入新的研究阶段。在此之前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借鉴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专业教学标准,探索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学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标准有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体现中国特色,兼具国际视野。
2.职业本科课程建设的标准化
从宏观角度分析课程标准建设,是国家发展教育事业的必要途径。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课程建设标准理应有所不同,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也不一样,课程开发与标准制定应该结合职业特征构建。精品课程开发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当前正处于信息化发展时代,线上课程高速发展,教育越来越灵活多样,构建课程标准愈发显得迫切。
职业本科课程标准建设是一个全新领域,不断探索与尝试,对职业教育发展有推动作用。课程标准的构建过程需要动态分析,注重对专业活动和专业知识的深入分析,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性,遵循职业发展规律。以国家颁发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职业能力鉴定标准为基础,逐步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和培养,根据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并开展职业能力鉴定。
3.构建职业本科教育教师标准
比较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结构、细则及评审过程等内容,借鉴适合职业本科教育教师标准的经验。在“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的基础上继续探索符合职业本科专业伦理、专业理论、专业实践等维度的教师专业标准。以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教师标准,在研究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中找到平衡点,以职业要求、岗位需求、市场动态发展为导向,教师发展必须具备时代性。
参考文献:
[1]郭晓群,肖为民.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标准与测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12).
[2]于杰.浅析今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J].青春岁月,2019(9).
[3]李杨.浅析就业导向下职业教育的负向功能[J].卫生职业教育,2017(5).
[4]艾文娟.多学科视角下普通本科高校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初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8).
[5]焦同战,宋喜玲.基于终身教育体系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9).
[6]张永伟,朱静然.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下大学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J].河北大学成大教育学院学报,2017(3).
科研项目: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研究项目《职业本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与实施》项目编号:GXBKZJ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