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lsq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我终于明白了,我这些年的困厄,都源于当年的罪恶……
  ——题记
  我居然在一个女孩子痛失生母,在她最需要帮助,最需要安慰,最需要支持的时候选择了逃避,让她一个人独自去负担,去承受。我不能原谅当年的无知,不能原谅当年自己犯下的罪恶……
  中国自古在婚姻嫁娶上的准则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否则就是忤逆,轻则遭受亲人唾弃,重则造成家破人亡。即使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中国广大的农村依然在遵循这一准则。
  我的家乡会泽待补更是如此,如果不是媒妁说合订亲的,通常会受到人们的鄙视。所以村里才十来岁的娃娃都由家里请媒人早早的就说好,定了娃娃亲。双方家有什么大小事务,都会到场,大家也没有什么觉得奇怪的。可笑的是每每得罪了兄弟姐妹,兄弟姐妹都在房前屋后,大聲的呼喊娃娃亲对方的名字。其目的大概有二。其一是表达对兄姐的不满,其二应该就是让兄姐害羞,实现用武力无法解决的报复目的。被喊叫的人,果然很生气的追打自己的弟妹。现在想想让人颇觉好笑。叫订亲双方的名字居然能起到羞辱对方的目的,这是大人们绝对没有想到的。在当时长者为尊的风气下,这也算是一种异样的社会习俗吧?
  我上初中一年级时,不知家父是如何考虑的,也给我订了一门娃娃亲。我常会想,是怕我长大说不到媳妇呢,还是认为我在学业上不会有什么前途了?这是我从来没有想过和意料到的。看着那些年长的堂哥堂姐纷纷说了亲,我也没有什么过大的反应,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还处在蒙昧无知之中。
  记得那大概是一个周末,爸爸此时正在待补哨排小学教书。爸爸说带我到哨排去做客,我就跟着去了。时值秋初时节,天气已经有些凉了。那高大的白杨树三五棵立在路边、房前、屋后,金黄的树叶在强劲的秋风中哗哗的响着,仿佛从来没有停歇过似的。白杨树银白的树身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显得异常耀眼。这一切都更衬托出白杨树的雄伟高大。白杨树是我们这一带地方村庄的点缀,无论多少,总能让村庄变得鲜活起来。在一座小山之下,村子末端,面北背南立着两户人家。房前用栅栏围成一个庭院,入口侧方院边堆放着一些松木柴,右侧栅栏外有几座草堆,给人一种朴素的感觉。在喧嚷繁杂的城市住久了之后,会让你觉得那幽静山村的高雅和可贵,那简直就是世外高人居住的地方。
  到了主人家之后,我们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只是那女主人总是用目光打量我。当然我现在才知道,那是丈母娘在选婿的挑剔,我浑然不知道自己在女主人心目中的印象到底如何。现在想来,她是早知道我的来意的,并且早已与我父亲约定了的。我说亲的对象也没有在吃饭时出现,我想她也应当是早知道这事出去躲避去了。我就如一枚棋子任人摆布,又如同集市的骡马在接受购买者的挑选。饭后,大家坐在堂屋的火塘旁边歇息。火塘里几块木柴冒着旺盛的火焰,几块燃烧的木炭通红的闪亮,给人温暖、舒畅的感觉。这时从外面走进来一个姑娘,穿着白色的衣服,浑圆的脸蛋,脑后扎着马尾辫,浑圆的身形透露出少女特有的青春气息。她绰过一条长凳在远离我的对面坐着,既没什么惊讶的表情,也没什么不安的举动。现在想想实在比懵懂的我成熟多了。她甚至都没有抬起头来多看我一眼,让人既遥远又宁静。昏黄的煤油灯温馨的把暗弱的光芒照在屋子里,屋里有的是恬淡和闲适,屋里每个人的话也不多。女主人解释说,这是她长女,刚才出去玩了。过了不久,我们要告辞离开了。父亲把几个笔记本递给我说,如果你觉得这姑娘还不错,就把这几个笔记本送给她,鼓励她好好学习。我觉得很突然,我有什么回旋的余地么,我要违背父亲的指示么,这姑娘不好么?我无所适从。我没有太多思考时间,我选择了顺从父亲——我历来都是顺从父亲的。我唯恐违背了父亲,伤害了父亲,失了父亲的面子。而且这姑娘——如果我放弃,会伤害到她么?也就是我的这一念之差,却没料到后来真的给她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我把父亲手里的笔记本接过,双手递给了那俯首弄衣襟的姑娘,结结巴巴的模仿父亲刚才教给我的话。无数年之后回想,这是不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呢?应该是吧。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别人不曾伤害过我,我又何须伤害别人呢?但我这是善意的举动么,我这善意又带来了些什么样的后果呢?至于后面,还有什么礼仪,我不得而知。这也就是父亲儒雅的说亲仪式了。以后逢年节,过礼(男方给订过亲的女方送年礼)之流也不是我那时能操心操劳的了。
  后来,我们俩家互相有过几次交往。一次是个暑假假期,我前后待了大约三五天吧?跟随她的堂哥(我初中的同学)到她家后面的山上砍过两次柴。她堂哥很照顾我,每次都劝我少背点,怕我瘦弱的身体受不了。至于闲暇时光就是哄她那才几个月大的三弟了。我抱着这个小弟在房前屋后游荡,仿佛再也找不到更多适合我做的事了。呆不了几天,我感觉到自己浑身的不自在,就告辞回家了。另一次是她的外婆去世了——当时我父亲已经调到远离这儿的歹咩小学去教书了,按当地的礼节,外孙姑爷要行隆重之礼。可限于当时拮据的家境,实在无法成礼,只有母亲带着我略备薄礼尽了个礼数。后来我也常想,这可能让我当时的丈母娘很不待见,自此开始生疏了起来。其实我母亲是一直不满意父亲给我订娃娃亲的,母亲认为小小年纪,再加上家里经济也不景气,委实不应该订什么娃娃亲。还有一次是她的堂姐结婚,我也跟着母亲去道贺了。晚上,坐在火塘边烤火取暖,听着大人们亲切的互相攀谈着。我忽发奇想,丈母娘又不是自己的亲娘,叫妈委实不恰当,不如就叫老亲妈(我们这些地方叫岳母直呼娘或妈,只有兄弟姐妹叫嫂子、婶婶的母亲才叫老亲妈)好了。想着的同时,我就把自己的丈母娘叫成老亲妈了。我看到丈母娘的脸色一下就变了,说,你叫我什么?旁边的人解围说,一定是看错了。丈母娘也说,是不是看错人了,重新叫。我唯唯喏喏无言以答。旁边的人劝我丈母娘,算了,他一定是看错了,别难为他了。丈母娘没有再说什么,但满脸的不高兴。谁会高兴呢,哪有自己的女婿叫自己老亲妈的?我这也叫做千古笑话了吧?最后一次是我的爷爷去世了,她与母亲一起来祭奠。她们母女俩行了礼,吃了饭就走了,连我家都没有多待一下,只给我留下了一个离去的身影。我竟然没料到这也就是分手前的一次相见了,依然是那白色的衣服,青春的身形……   我委实不清楚,我与她之间的关系到底算什么?除了第一次相亲时的道白,我俩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我们俩只是比陌生人更陌生的路人而已,就仿佛在一条路上走着忽然间从身旁走过的路人,她只不过是与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共行了一小段路的路人罢了。我浑浑噩噩只觉无所适从,全然不知以后的路究竟該如何走?我只知道我该读书,仅此而已。
  也就是我爷爷过世后几个月,我在会泽四中读初三。忽然有一天,一个学哥(父亲原同事家的儿子)传话给我说,你老丈母没在了,让你回去。我内心既惊惧又惶恐。丈母娘岁数并不大,如何就去世了呢?我一个初中学生,能承担什么?女婿的角色,承担起一个女孩一生的责任,给我那濒临崩溃的家庭带来更大的危机?我真的不知自己该何去何从。有谁能给我个主意和决断么?没有,只有我自己。我感觉到了自己的脆弱和渺小。父亲,母亲?你们尚且自顾不暇,能给我什么决定呢?我不想这么早背负什么,也不想就此失去我的梦。那山村,那女孩,我从来就没有做好接受你们的准备。我在校园里,恍惚的游动着,犹如行尸走肉。就这样,我选择了逃避。父母最后是如何处理这事的,之后我也没有过问,也不懂得该不该过问,他们此后也从未谈论过此事。我更没有过多的去想,那个女孩是怎样度过这艰难的日子的?如能像我一样的无知就好了,至少不会太伤痛。即使她现在还会为那个不负责任的“男人”而悲伤么?悲伤他不够男人,悲伤他不是男子汉,悲伤他没有担当……我该求得她的同情和谅解么?但我又有什么资格去求得别人的谅解,你以为你是谁啊?这到底是我个人造下的罪恶,还是这社会造下的悲剧?我茫然了!
  再次见到她,是我们都已渐近中年的时候了。我父亲患病到昆明去医治,我们借住在堂兄家里。我的几个堂兄在昆明贩菜卖,没想到她居然也在那儿贩米卖。或许是忧虑父亲的病情吧?相见既没有惊喜,也没有悲伤,更没有传说中的热烈。我母亲坐着与我的几个堂嫂说话,她走过来,蹲依在我母亲身旁,身形恰似当年她母亲的模样。她问我母亲还记得她否?母亲好似也挺尴尬的,没有说什么,隐约也有些愧疚的样子。她似乎觉察到了什么,默默的站起、转身走了。也没有看我一眼,就如当年与我的初见。我不想说我当年的年少无知,没有什么理由可以洗刷自己的罪恶,那是对一个少女无情的伤害——这是不可原谅的。我只能默默祝福那个曾经的女孩,愿你的圣母保佑你平安幸福,万事如意!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平台
其他文献
寒夜,几颗残星挂在清冷的夜空,那黑黢黢的卡力岗山脉在夜幕下若隐若显,静默无语。几声老狗的哀吠,撕裂了冬夜的寂静。  夜,清冷,寂寥,漫长。  夜色里,一种空前的落寞侵袭了我的心扉。工农兵,我的村庄,一个深烙着鲜明时代印记的村庄,一个从岁月的风雨里风尘仆仆走过来的村庄。在这个凄冷的夜里,如一位步履蹒跚的踽踽独行的耄耋老人,正延着时光蜿蜒的小路,从遥远的岁月的烟尘里向我走来,直逼我那残存的灵魂。这一刻
期刊
一抹深红涂染了摆放在亿昌博物馆的这个硅化木石,它的形象像一架古琴,大小只有76cm×25cm,琴韵在历史的烟云里穿梭,使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古琴蕴含着无数的动人故事。  这架深红色的古琴,是否是钟子期和俞伯牙心有灵犀的交集,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绝唱,见证了友谊的万古长青?是否是大家闺秀的卓文君不顾望族门第的高贵私奔嫁给了穷困潦倒只会抚琴的司马相如,卓文君甘愿当垆卖酒,在举案齐眉中坚守清贫,永浴爱河,从此
期刊
梁先生性好风光景色,虽偏隅于黑龙江漠河“中国北极村”,但是足迹却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此次胜览“中国南极村”,以期爱上了她。  鸡年小寒刚过,受大陆之南李先生之邀,梁先生一行六人飞抵海口,让南方的大自然涤荡身心,清洁精神。  打开地图,随意浏览,“角尾”二字静静地出现在眼前。出游前,梁先生执意查阅史地资料,角尾之名为大陆之“角”,神州之“尾”!于是,他们跨过琼州海峡,在北港乘座朋友的接送商务车前往角
期刊
故乡,已是渐行渐远,离别二十年了。可故乡的那些人那些事,总在我的心田萦绕,总是叫我不能忘怀。特别是我家老屋院子里的那棵白杨树,每当我回乡探亲、祭祖时,远在十几里路的地方就能看到,它像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巍然挺拔在广袤的赛外荒原,招示着我,指给我回乡的路。  记得那是一九六二年,父亲为我们盖起了新房。一排三间的大正房,和东邻赵二仁、赵保儿、王七十六,四家人家墙屋相连,形成了很长的一排,在当时的环境下,
期刊
腊月一到,眼看过年就不远了。按照老习俗,是该家家户户忙年的时候了。每到此时,“吃”就成了头等大事,忙年主要是围绕着“吃”做准备。遵循传统,过年就是“大吉大利”的日子里,天天“大鱼大肉”的“大吃大喝”,现在提倡勤俭的新民风,铺张浪费的陋习一定要改正。除了吃,还有“贴春联”“送亮”等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然后呢,正月初几里,亲友间要互相登门拜年,给小孩压岁钱,献上最真挚的新年祝福。亲朋好友间的转转席也是
期刊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从不认为是那些枯燥的概念、晦涩的解释、抽象的理论或是单纯语言的传授。跟所有学科一样,纸上得来终觉浅,须得落到实处才能使其变成自己内在的一部分。作为一名指挥,理论与实践都是至关重要的必修课。在开始专业训练之前的基本功便是要熟练把握整个音乐艺术体系。从视唱练耳、声乐、器乐、音乐史到作曲作词、仪态表演、学习范围甚至要涉猎舞蹈领域。指挥几乎是整个音乐艺术的综合体现,几乎了解了所有音
期刊
“我是为人类酿造美酒的酒神,是我给予人类狂热的思想”音乐家贝多芬一生命运多舛,但他却用自己残缺的肢体为人类献上不朽的艺术,他想把一个人的快乐變成整个人类的狂欢。“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清代启蒙思想家魏源在专制统治的黑暗天空下,睁开了他明亮的双眼看见了未来中国科技与民主的曙光。孜孜不倦成就《海国图志》,规划了一个大国崛起的蓝图,开启了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一扇窗户。他们皆身处逆境,心系天下
期刊
中国西部散文网是一家国内大型门户网站。由经过国家民政部门正式批准的大区级专业作家学术团体——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主办,同时也是省级公开刊物《西部散文选刊》的官方网站。现点击量已近两千万,每天点击量均在一万人左右。  为反映我国西部散文事业发展的现状,搭建优秀的文学交流展示平台,汇聚、挖掘我国西部地区散文创作人才,同时为帮助散文作家扩大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为了扩大散文作家的知名度,中國西部散文网现免费
期刊
汪国柱局长虽然比我大好几岁,而我俩却因工作缘由成为了“忘年交”!  1990年,时年28岁的我,正在都昌县苏山一中工作。县教育局新任局长汪国柱上任。他年轻有为,是个有責任、敢担当的“强硬派”人物!作为基层人员,我与汪局长首次见面是9月在造船厂礼堂全县教育会上。汪局长那雷厉风行、果敢进取、责任意识的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1981年参加教育工作,前任老校长杨文轩恩师1989年调任都昌镇一中校
期刊
一  去年仲夏,汽车穿过薄薄的青雾,终于转进魂牵梦萦的大草原。我顿时惊呆了:一位绿纱巾遮掩着容颜、绿长裙飘曳在大地上的神女,静立眼前,袅娜多姿,清丽照人。我差点儿喊出她的名字,又怕冒失惊扰。我恭立远望,她却不见了,只留下了如诗如画的乌兰布统大草原。  如梦初醒,我挤着车窗,贪婪地决眦阅读。无边无际绿色的海洋,连绵起伏柔和的曲线。“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太阳没有聚焦点,均匀地洒在草地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