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农民离开了土地,进城务工,谁来种地,怎样坚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维护农民承包权、搞活经营权,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难题。近几年,安徽省淮南市在“土地托管服务”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引发了我们许多思考。
一、淮南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状况
近两年淮南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依托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的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服务,覆盖了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加工、营销等各个方面,农业服务业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对农户的服务及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目前,全市各类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已达1700多家,从事农业服务业的专业农民有近5万人。从服务内容看,包括从事农业机械化耕种、水稻育苗和机插秧、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粮食机收及收购、农产品运输与销售、农业生产资料配送、畜禽养殖疫病防治等为农服务行业。从服务组织看,有从事农业服务的农民专业协会1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19家,农资连锁经营店268家,为农服务龙头企业32家,乡镇设立农技站、畜牧兽医站和农经服务站等各类公益性服务组织,以及遍布全市的个体服务组织等。从服务内容看,有公益性的、有市场化的,有传统方式的,有现代方式的。尤其是以合作社为主要依托的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土地托管”的“店集模式”发展迅速,效益显著,服务型合作社的发展,深受农民欢迎。
“土地托管”的“店集模式”,是发生发展于凤台县杨村镇店集村的一种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方式。地处凤台县西南边缘西淝河边上的店集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近些年也出现了大批年轻、有文化的“智力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农业“还怎么搞”的问题突出了。村委会牵头,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统筹安排农户的农地农活。成立专门提供农事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凤台县沿淝糯米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在农业等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购置农机、药械、烘干机等设备,专门从事为农服务工作。合作社受农户的委托把全村的土地都管理起来,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旋耕、统一播种(插秧)、统一开沟、统一排灌。
“土地托管”的“店集模式”,很好地推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一是适应了巩固和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要求,较好地解决了农民惜地、难种地的矛盾。“土地托管”不改农民一家一户的承包关系,将土地集中经营,通过服务形成规模化生产。在承包农户的同意下开展了土地置换,使“小田变大块”。二是适应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形势,较好地保障了粮食安全。农业服务组织开展农事服务,帮助农户开展农业生产,使许多外出农民不再在农忙时节往家赶,减少了路途辛苦及费用,不再为耽误工作发愁。标准化的农业服务,促进了粮食增产,保障了产品质量安全。据测算,店集村沿淝糯米专业合作社托管的农民土地2013年亩产稻麦合计1053公斤,比全乡平均亩产高288公斤,增产率38%。三是适应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形势,较好地解决了零星种植与机械化规模作业的矛盾。农民需要服务促使大型农业机械的不断引入,农业生产发生了根本改变,从种到收都有机械代替。如淮南市的小麦机条播78万亩,水稻机插秧55万亩,小麦、水稻机耕率、机收率都达98%以上,农村很难再见到牛耕人种了,农机服务组织通过农机手的合作服务,扩大了服务规模,充分发挥机械利用率,提高了农业服务效益。四是适应了现代农业规模发展的新形势,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农业服务组织带领农民,共同从事农业生产,利用组织的凝聚作用,为每个农民的发展服务。政府通过支持各类服务组织,引导农民更好地从事农业生产。五是适应了农业精准化发展的需求,较好地实现了农业的节本增效。农业服务业的服务,是一个标准化、程序化的过程,是市场化的行为,要求各类服务组织细化服务质量,精准服务,以得到最大的效益。据统计,接受服务的农民,在种子、肥料等农资投入上每年每亩可节省260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淮南市的情况看,虽然农业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但还属于初级阶段,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服务组织规模和服务能力问题。服务型合作社有300多家,但年服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服务业务单一,有做农机服务的、有做农资服务的、有做农技服务的。总体看门类较全,但具体到某一组织,却只能单项服务,相互协作配套服务较弱。二是服务的标准化、规模化问题。由于服务具有竞争性,组织间的不当竞争时有发生,服务不标准、不规范,既不利于农民,也不利于服务组织持续发展。三是服务品牌问题。淮南凤台的农业名声越来越响,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褒奖,凤台县被列为“全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县,但真正的服务品牌还没形成。四是投入问题。开展农业服务,不仅基础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大,而且科技人才投入也大。以农民为主组织起来的服务组织(合作社),技术人才和大额资金恰恰是短腿。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农业服务业发展重大意义的认识。构建新型服务体系,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手段,以服务促发展充分顺应了农民“惜地如命”的民意,符合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要求。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这一新生事物的宣传力度。
(二)加大支持力度。建议政府切实重视这一新事物的发展,出台相关支持扶持政策。建立健全为“农业服务业”服务的体制和机制,帮助解决服务标准、服务规范问题;拿出真金白银扶持服务组织升级设施设备,改进服务手段;制定人才支持措施,鼓励有志青年和有能力有愿望的各级各类技术人才加入服务队伍,提高服务能力。
(三)加快品牌打造。建议政府鼓励和引导服务组织,协作配套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成立联合社,特别是支持和引导各类公益性服务机构(组织)与社会化经营性服务组织相互配合,互相支持,加快服务品牌打造。
责任编辑:洪峰
一、淮南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状况
近两年淮南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依托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的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服务,覆盖了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加工、营销等各个方面,农业服务业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对农户的服务及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目前,全市各类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已达1700多家,从事农业服务业的专业农民有近5万人。从服务内容看,包括从事农业机械化耕种、水稻育苗和机插秧、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粮食机收及收购、农产品运输与销售、农业生产资料配送、畜禽养殖疫病防治等为农服务行业。从服务组织看,有从事农业服务的农民专业协会1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19家,农资连锁经营店268家,为农服务龙头企业32家,乡镇设立农技站、畜牧兽医站和农经服务站等各类公益性服务组织,以及遍布全市的个体服务组织等。从服务内容看,有公益性的、有市场化的,有传统方式的,有现代方式的。尤其是以合作社为主要依托的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土地托管”的“店集模式”发展迅速,效益显著,服务型合作社的发展,深受农民欢迎。
“土地托管”的“店集模式”,是发生发展于凤台县杨村镇店集村的一种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方式。地处凤台县西南边缘西淝河边上的店集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近些年也出现了大批年轻、有文化的“智力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农业“还怎么搞”的问题突出了。村委会牵头,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统筹安排农户的农地农活。成立专门提供农事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凤台县沿淝糯米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在农业等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购置农机、药械、烘干机等设备,专门从事为农服务工作。合作社受农户的委托把全村的土地都管理起来,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旋耕、统一播种(插秧)、统一开沟、统一排灌。
“土地托管”的“店集模式”,很好地推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一是适应了巩固和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要求,较好地解决了农民惜地、难种地的矛盾。“土地托管”不改农民一家一户的承包关系,将土地集中经营,通过服务形成规模化生产。在承包农户的同意下开展了土地置换,使“小田变大块”。二是适应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形势,较好地保障了粮食安全。农业服务组织开展农事服务,帮助农户开展农业生产,使许多外出农民不再在农忙时节往家赶,减少了路途辛苦及费用,不再为耽误工作发愁。标准化的农业服务,促进了粮食增产,保障了产品质量安全。据测算,店集村沿淝糯米专业合作社托管的农民土地2013年亩产稻麦合计1053公斤,比全乡平均亩产高288公斤,增产率38%。三是适应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形势,较好地解决了零星种植与机械化规模作业的矛盾。农民需要服务促使大型农业机械的不断引入,农业生产发生了根本改变,从种到收都有机械代替。如淮南市的小麦机条播78万亩,水稻机插秧55万亩,小麦、水稻机耕率、机收率都达98%以上,农村很难再见到牛耕人种了,农机服务组织通过农机手的合作服务,扩大了服务规模,充分发挥机械利用率,提高了农业服务效益。四是适应了现代农业规模发展的新形势,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农业服务组织带领农民,共同从事农业生产,利用组织的凝聚作用,为每个农民的发展服务。政府通过支持各类服务组织,引导农民更好地从事农业生产。五是适应了农业精准化发展的需求,较好地实现了农业的节本增效。农业服务业的服务,是一个标准化、程序化的过程,是市场化的行为,要求各类服务组织细化服务质量,精准服务,以得到最大的效益。据统计,接受服务的农民,在种子、肥料等农资投入上每年每亩可节省260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淮南市的情况看,虽然农业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但还属于初级阶段,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服务组织规模和服务能力问题。服务型合作社有300多家,但年服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服务业务单一,有做农机服务的、有做农资服务的、有做农技服务的。总体看门类较全,但具体到某一组织,却只能单项服务,相互协作配套服务较弱。二是服务的标准化、规模化问题。由于服务具有竞争性,组织间的不当竞争时有发生,服务不标准、不规范,既不利于农民,也不利于服务组织持续发展。三是服务品牌问题。淮南凤台的农业名声越来越响,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褒奖,凤台县被列为“全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县,但真正的服务品牌还没形成。四是投入问题。开展农业服务,不仅基础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大,而且科技人才投入也大。以农民为主组织起来的服务组织(合作社),技术人才和大额资金恰恰是短腿。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农业服务业发展重大意义的认识。构建新型服务体系,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手段,以服务促发展充分顺应了农民“惜地如命”的民意,符合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要求。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这一新生事物的宣传力度。
(二)加大支持力度。建议政府切实重视这一新事物的发展,出台相关支持扶持政策。建立健全为“农业服务业”服务的体制和机制,帮助解决服务标准、服务规范问题;拿出真金白银扶持服务组织升级设施设备,改进服务手段;制定人才支持措施,鼓励有志青年和有能力有愿望的各级各类技术人才加入服务队伍,提高服务能力。
(三)加快品牌打造。建议政府鼓励和引导服务组织,协作配套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成立联合社,特别是支持和引导各类公益性服务机构(组织)与社会化经营性服务组织相互配合,互相支持,加快服务品牌打造。
责任编辑: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