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厕所是城市环卫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座城市的文明形象密切相关,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厕所问题成为城市建设中的短板。公共厕所难找、难看、难闻、难用等问题制约着城市文明发展的进程,也影响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只有进一步提升公厕建设服务水平,才能提升城市品质和文化品位。
一、厕所革命的现状
21世纪以后,中国城乡“如厕难,难于上青天”的状况已基本解决,但厕所依然是我们环卫基础设施的短板之一,一些地方对公共厕所建设改造的重视程度不足,认为这只是小事情,很多城市没有将厕所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且公厕建设改造技术水平落后,卫生水平较低,水电耗费严重,管理人员不足。而在广大农村,尤其在北方农村,仍以收集式旱厕为主。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论是提升旅游品质还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厕所革命”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要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2018年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推进“厕所革命”提升城镇公共厕所服务水平有关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厕所革命”工作正式在全国各省、市全面展开。
A市是国家中心城市、地区经济中心、改革开放先行区。近年来,A市在公厕建设管理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加强了对公厕的维护管理,提升了市容环境形象,方便了人民群众如厕。但是仍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有一定差距,为此A市开展了“厕所革命”工作,从公厕的建设、提升、改造、管理等多方面着手,改善群众的如厕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截止2019年5月,全市共有公厕2760座,其中环卫厕1353座,社会厕1407座。环卫厕中有一类公厕225座,二类厕397座,三类厕404座,非标公厕215座,移动公厕112座。但目前在“厕所革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公厕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地区公厕数量不足,建筑标准较低。住建部《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要求,居住用地每平方公里应设置公厕3-5座;二类以上公厕应达到75%以上。按部颁标准测算,虽然A市大部分地区满足部颁标准,但个别地区仍存在公厕数量较少、标准低,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的现象。尤其是老旧公厕建设时间较长,设施简陋,人性化服务水平较低。而农村卫生公厕更是缺乏规划,数量少;卫生户厕比例不高,仍有大量户厕需改造提升。
(二)公厕缺少统一规划,选址困难。没有公厕或缺少公厕,群众不方便,但公厕建在哪里,是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距离远了近了,群众都不满意,这就给公厕选择址增加了难度。一般情况下,建设一个公厕,需要选址3-4处,以备选择。即使如此,也经常会出现群众上访、投诉、抗议、堵路、静坐、阻挠施工等各种问题。
(三)公厕改造提升配套难。公厕面积虽小,但配套设施必须健全。由于受各项配套限制,尤其是道路、上水、下水、电源等设施,办理难度大,加之大部分公厕没有土地证,给维护管理和改造提升工程施工带来不便,手续办理难,致使有的公厕改造提升工程难以落实。
(四)公厕养管水平不高,监管不到位。随着城市的发展,公厕建设标准的提高,日常管理难度加大,社会公厕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公厕人性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如重点地区和繁华地段的公厕缺乏手纸等如厕必需用品。按照相关环卫公厕作业管理标准规范要求,二类以上公厕采用“跟踪保洁”作业,实际情况与标准要求相差甚远。属地主管部门管理不严格,开发商和建设单位想拆除就拆除,没有做到公厕异地补建或落地重建。管理人员监管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加之公厕养管经费不足,各区经费标准不统一,造成部分公厕内部损坏的设施修复不及时,保洁作业不到位,降低了服务质量。
三、公厕建设与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对“厕所革命”重视程度不足。部分责任部门对“厕所革命”的迫切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的问题,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造成牵头部门唱独角戏的局面。缺少对问题的深入研究与探索,拘泥于现有的制度和模式,改革创新能力还不能适应城市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
(二)缺乏专项规划引领。城市公厕建设没有专项规划指导,在城市新建项目实施过程中,没有把公厕建设作为配套工程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抓好落实。如:新开发建设的物业小区、城市大型公共区域、快速路等新建道路,公厕未配套建设到位,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公厕总量没有增加,造成公厕数量不足,给人民群众如厕带来不便。
(三)共谋共治共享格局尚未形成。宣传力度和广度不足,缺乏整体性的宣传方案;既没有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进行广泛持久宣传,也没有深入街道社区宣传,没有形成全市共谋共治共享格局和氛围,一定程度上导致公厕落地难,甚至在个别公厕的建设上没有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四)管理机制落后,服务水平參差不齐。原有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公厕高水平管理的需求,现行的管理标准规范主要适用于市容环卫部门管理的公厕,导致一些社会公厕缺乏监管,服务水平相对落后。
四、关于“厕所革命”的对策建议
(一)全面提升对“厕所革命”意义的认识。“厕所革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事关生态文明建设、民计民生和群众切身利益,承载生态环保、卫生健康、文明进步、可持续发展等多重目标的实现,推进“厕所革命”,要不断创新理念,系统性、持续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科学规划布局,优化顶层设计。根据国家标准、区域人口分布、产业状况和公厕使用强度,合理规划公厕布局,弥补部分区域公厕数量和厕位不足问题。完善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将公厕建设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布局中,统筹规划、同步建设,形成布局合理、数量充足的城镇公共厕所服务体系。
(三)加强科技支撑,提升公厕品质。研发应用新技术,引入生态、环保、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等先进技术,建设改造一批智能精品公厕。发挥大数据及一网统管作用,将公厕位置、状态、管理统一纳入平台建设,便于群众查找公厕、了解公厕的开关状态、人流量情况等,同时便于相关部门管理。
(四)加强监督考核,提升服务水平。一是持续加强公厕管理。要保证新建提升改造的公厕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后期管理。优化环境卫生管理平台,丰富平台功能,将公厕停用、维修、拆除及市民投诉意见等信息纳入平台,实现动态监管。二是落实管理服务标准。加强公厕管理人员培训,严格执行相关服务标准,实现规范化管理。三是加强督查考核。定期对公厕管理服务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管理,使考核切实有效。
(五)创新筹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在增加财政以奖代补支持的同时,相关部门要创新工作思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公厕建设管理等公共产品供给中,促进市场多元化发展;鼓励餐饮、银行等经营场所厕所对外开放,弥补个别地区公厕较少问题。相关部门要加强环卫行业监管,确保市场规范有序。
(六)加强宣传引导,吸引公众参与。整合媒体资源,对“厕所革命”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倡导文明如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激励市民参与公厕管理,试点公厕张贴二维码等多种参与方式,便于市民提供意见、建议等,及时吸纳相关合理意见、建议,不断提高公厕服务水平。
一、厕所革命的现状
21世纪以后,中国城乡“如厕难,难于上青天”的状况已基本解决,但厕所依然是我们环卫基础设施的短板之一,一些地方对公共厕所建设改造的重视程度不足,认为这只是小事情,很多城市没有将厕所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且公厕建设改造技术水平落后,卫生水平较低,水电耗费严重,管理人员不足。而在广大农村,尤其在北方农村,仍以收集式旱厕为主。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论是提升旅游品质还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厕所革命”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要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2018年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推进“厕所革命”提升城镇公共厕所服务水平有关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厕所革命”工作正式在全国各省、市全面展开。
A市是国家中心城市、地区经济中心、改革开放先行区。近年来,A市在公厕建设管理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加强了对公厕的维护管理,提升了市容环境形象,方便了人民群众如厕。但是仍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有一定差距,为此A市开展了“厕所革命”工作,从公厕的建设、提升、改造、管理等多方面着手,改善群众的如厕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截止2019年5月,全市共有公厕2760座,其中环卫厕1353座,社会厕1407座。环卫厕中有一类公厕225座,二类厕397座,三类厕404座,非标公厕215座,移动公厕112座。但目前在“厕所革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公厕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地区公厕数量不足,建筑标准较低。住建部《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要求,居住用地每平方公里应设置公厕3-5座;二类以上公厕应达到75%以上。按部颁标准测算,虽然A市大部分地区满足部颁标准,但个别地区仍存在公厕数量较少、标准低,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的现象。尤其是老旧公厕建设时间较长,设施简陋,人性化服务水平较低。而农村卫生公厕更是缺乏规划,数量少;卫生户厕比例不高,仍有大量户厕需改造提升。
(二)公厕缺少统一规划,选址困难。没有公厕或缺少公厕,群众不方便,但公厕建在哪里,是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距离远了近了,群众都不满意,这就给公厕选择址增加了难度。一般情况下,建设一个公厕,需要选址3-4处,以备选择。即使如此,也经常会出现群众上访、投诉、抗议、堵路、静坐、阻挠施工等各种问题。
(三)公厕改造提升配套难。公厕面积虽小,但配套设施必须健全。由于受各项配套限制,尤其是道路、上水、下水、电源等设施,办理难度大,加之大部分公厕没有土地证,给维护管理和改造提升工程施工带来不便,手续办理难,致使有的公厕改造提升工程难以落实。
(四)公厕养管水平不高,监管不到位。随着城市的发展,公厕建设标准的提高,日常管理难度加大,社会公厕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公厕人性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如重点地区和繁华地段的公厕缺乏手纸等如厕必需用品。按照相关环卫公厕作业管理标准规范要求,二类以上公厕采用“跟踪保洁”作业,实际情况与标准要求相差甚远。属地主管部门管理不严格,开发商和建设单位想拆除就拆除,没有做到公厕异地补建或落地重建。管理人员监管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加之公厕养管经费不足,各区经费标准不统一,造成部分公厕内部损坏的设施修复不及时,保洁作业不到位,降低了服务质量。
三、公厕建设与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对“厕所革命”重视程度不足。部分责任部门对“厕所革命”的迫切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的问题,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造成牵头部门唱独角戏的局面。缺少对问题的深入研究与探索,拘泥于现有的制度和模式,改革创新能力还不能适应城市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
(二)缺乏专项规划引领。城市公厕建设没有专项规划指导,在城市新建项目实施过程中,没有把公厕建设作为配套工程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抓好落实。如:新开发建设的物业小区、城市大型公共区域、快速路等新建道路,公厕未配套建设到位,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公厕总量没有增加,造成公厕数量不足,给人民群众如厕带来不便。
(三)共谋共治共享格局尚未形成。宣传力度和广度不足,缺乏整体性的宣传方案;既没有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进行广泛持久宣传,也没有深入街道社区宣传,没有形成全市共谋共治共享格局和氛围,一定程度上导致公厕落地难,甚至在个别公厕的建设上没有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四)管理机制落后,服务水平參差不齐。原有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公厕高水平管理的需求,现行的管理标准规范主要适用于市容环卫部门管理的公厕,导致一些社会公厕缺乏监管,服务水平相对落后。
四、关于“厕所革命”的对策建议
(一)全面提升对“厕所革命”意义的认识。“厕所革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事关生态文明建设、民计民生和群众切身利益,承载生态环保、卫生健康、文明进步、可持续发展等多重目标的实现,推进“厕所革命”,要不断创新理念,系统性、持续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科学规划布局,优化顶层设计。根据国家标准、区域人口分布、产业状况和公厕使用强度,合理规划公厕布局,弥补部分区域公厕数量和厕位不足问题。完善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将公厕建设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布局中,统筹规划、同步建设,形成布局合理、数量充足的城镇公共厕所服务体系。
(三)加强科技支撑,提升公厕品质。研发应用新技术,引入生态、环保、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等先进技术,建设改造一批智能精品公厕。发挥大数据及一网统管作用,将公厕位置、状态、管理统一纳入平台建设,便于群众查找公厕、了解公厕的开关状态、人流量情况等,同时便于相关部门管理。
(四)加强监督考核,提升服务水平。一是持续加强公厕管理。要保证新建提升改造的公厕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后期管理。优化环境卫生管理平台,丰富平台功能,将公厕停用、维修、拆除及市民投诉意见等信息纳入平台,实现动态监管。二是落实管理服务标准。加强公厕管理人员培训,严格执行相关服务标准,实现规范化管理。三是加强督查考核。定期对公厕管理服务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管理,使考核切实有效。
(五)创新筹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在增加财政以奖代补支持的同时,相关部门要创新工作思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公厕建设管理等公共产品供给中,促进市场多元化发展;鼓励餐饮、银行等经营场所厕所对外开放,弥补个别地区公厕较少问题。相关部门要加强环卫行业监管,确保市场规范有序。
(六)加强宣传引导,吸引公众参与。整合媒体资源,对“厕所革命”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倡导文明如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激励市民参与公厕管理,试点公厕张贴二维码等多种参与方式,便于市民提供意见、建议等,及时吸纳相关合理意见、建议,不断提高公厕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