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爸爸,我们学校的黑板可以‘看电视’啦!”
“妈妈,数学老师讲的解题方法让我觉得数学更容易学啦!”
“妈妈,今天的亲子时间我们说说悄悄话吧。”
……
从小平房到教学楼,从“粉笔头”到“互联网”,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改革开放40年,湖南教育与全国教育同频共振,持续提升办学条件,壮大师资队伍,完善管理体制,优化育人生态,教育事业高品质发展,让湖南孩子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最大红利。
教育的每一个变迁,每一个进步,老百姓都有最直观的感受。记者深入采访三位家长,聆听他们感触最深的教育印记,分享他们沉甸甸的“获得感”。
地点:宁远县
关键词:上学近一点,学校好一点
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陈贤良,于七十年代开始在宁远县桐木漯中心学校习文识字。九十年代,他的大儿子也在这里开启认知世界的大门。“下雨时常常漏雨,冬天用塑料布遮住的窗户, 北风一吹哗哗作响,教室里是简单的木头桌椅,操场都是土路。”这是当时学校留给社会大众最直观的印象。
近几年,陈贤良眼看着学校改颜换貌。在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项目启动下,学校校园面积扩大了一倍,早几年的红砖房教学楼推倒重建,挖山开建四层楼高的教学楼。小女儿陈丽菲现在可以在硬化的操场上跳绳,在风雨廊下与同学对弈乒乓球,在单双杠上比一比臂力与韧劲。农村学校和城里学校一样,有窗明几净的教室,有功能齐全的设备,孩子们在学校里又唱又跳,又学知识,又长身体。
陈贤良感触最深的还属课堂上的变化。据他回忆,陈丽菲入读一年级时,恰逢学校实施三通两平台建设,陪同孩子适应校园生活的那几天,他感觉特别稀奇:“黑板可以移动,在两块黑板中间居然还可以‘看电视’。”这个颠覆了他对上课这两个字的理解,过去的黑板变成了电子白板,木教鞭也变成了电子激光笔。“老师一会儿用粉笔写字,一会儿又在‘电视’上用手比划,有图有动画,一节课下来,孩子通过‘电视’了解了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随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岗教师计划的实施,桐木漯中心学校的教师均龄不断降低,年轻、专业的音乐、美术、体育老师开设多样化的教学,学校兴趣小组也逐步开设。
“孩子上学能近一点,学校能好一点,这就是我们家长对孩子教育最大的期盼。好学校就在家门口,这就是我们的福祉。”陈贤良说,“现在,孩子讀书不收一分钱学费,食堂有免费、营养的午餐,只要够努力就可以接受到最好的教育,多好啊!”
地点:永顺县
关键词: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就近入学
2013年夏天,眼瞅着女儿田芷瑞要入读小学了。“当时村里有人在宁波打工,听他们提了孩子可以跟随父母进城就近入学。我决定尝试。”
2013年7月,田丽在永顺县灵溪一小附近的一家超市找了份工作,“教育局有张贴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公示,我工作的地方正好在灵溪一小的招生区域内。”2013年8月,田丽拿着就业证明,以及女儿的学前教育证明和租房合同,直奔县教育局(现称教育和体育局)为孩子报名。经过资料审核,9月,女儿顺利入读灵溪一小。
这几年,学校的教学楼、操场等都在不停地建设中。老师上课的方法也不一样了,他们注重引导孩子自主讨论,为了这一认知,田丽还闹过一次笑话。“有一次我去给女儿送餐盒,看到语文老师在展示图片,但是学生六个一组围在一起,小声说着话,老师居然不管。我当时很纳闷,特意观察了十分钟,越看越疑惑。”还是路过的老师为她揭晓了答案:“这是学校课堂教学的主体互动模式,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女儿也反映,数学老师“讲的方法是很好的”,四年级的时候,女儿有数学题目问田丽,她只能下载作业帮APP,现在,女儿按照老师教的方法能自己解决作业难题。
作为学校课堂的延伸,永顺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自2003年起对外开放了多个兴趣班,校外教育在老少边穷地区得到了社会的不断重视和发展。田丽在这里给女儿报了一个舞蹈班,每学期500元,孩子每天可以去练习基本功一个小时,周末还能练习专业功底4个小时。女儿学习很刻苦,目前已经过了舞蹈十二级,也和中心的学员一起多次角逐国家、省、市赛事。
地点:长沙
关键词:培育综合素养,加强家校共育
王滨(化名)家住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路,孩子今年读初一,小学时,孩子就近入读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小学,师资力量毋庸置疑。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老师们教无定法,经常会把课堂搬出教室,甚至搬到校外。“他的好几任语文老师在作文课教学上,不再像我们那会儿读书一样,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作文写作套路。而是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近大自然。有一次,作文题目是写春天放风筝的故事,他的语文老师将孩子们带到省展览馆、烈士公园,教他们亲手做风筝,加深对风筝的了解,也为写作积累更多鲜活的素材。”
小学期间,学校还特别强调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陪伴的重要性。“我们自己的成长道路上跟父母沟通很少,听到这个要求的时候,心里有点没谱。”王滨表示,老师会给家长布置亲子家庭作业,“回家以后,我们也会尽量抽空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一起画画、玩游戏。为了把故事讲好,我们也在不断学习和进步。”
“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是当下家长们共同的心愿,我们对教育环境的选择也更加谨慎。近几年,长沙优质教育集团不断发展壮大,这也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空间。”今年,孩子小升初时,按照长沙市教育局出台的“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的招生制度,孩子择不择校?选择哪一所民办学校成了王滨一家讨论的重点。
经过几番商讨,最终,孩子在长沙市湘一立信实验学校开启了初中阶段的生活。学校严格的寄宿管理给王滨减轻了一些陪读压力,但每周三的亲子时间,王滨都很期待,一百分钟的时间里,她可以跟孩子吃吃饭聊聊天,将家校共育提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链接
深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差距,2017年,全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达到89个,占比73%。
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推进中小学招生信息公开,规范中小学招生行为,全面取消了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政策。
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同等受教育权。2017年全省义务教育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生55.19万人。
深入实施“阳光高考”,高考加分政策更严格更规范,投档规则更完善更合理,录取工作更公正更透明,取消了所有鼓励类加分项目,杜绝了降分点录等不合理现象。扩大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比例,2012年以来,国家专项、地方专项、高校专项共计在湘招收农村及贫困生3万多人。
认真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018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8.05%,毕业生离校就业率近7年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全省特殊学校、学生数量从1978年的2所、295人增加到2017年的79所、3.12万人,特殊教育三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0%。
学生资助实现所有学段、公办民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2017年,全省共发放各类学生资助资金54.8亿元,资助学生474.5万人次。
“妈妈,数学老师讲的解题方法让我觉得数学更容易学啦!”
“妈妈,今天的亲子时间我们说说悄悄话吧。”
……
从小平房到教学楼,从“粉笔头”到“互联网”,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改革开放40年,湖南教育与全国教育同频共振,持续提升办学条件,壮大师资队伍,完善管理体制,优化育人生态,教育事业高品质发展,让湖南孩子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最大红利。
教育的每一个变迁,每一个进步,老百姓都有最直观的感受。记者深入采访三位家长,聆听他们感触最深的教育印记,分享他们沉甸甸的“获得感”。
地点:宁远县
关键词:上学近一点,学校好一点
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陈贤良,于七十年代开始在宁远县桐木漯中心学校习文识字。九十年代,他的大儿子也在这里开启认知世界的大门。“下雨时常常漏雨,冬天用塑料布遮住的窗户, 北风一吹哗哗作响,教室里是简单的木头桌椅,操场都是土路。”这是当时学校留给社会大众最直观的印象。
近几年,陈贤良眼看着学校改颜换貌。在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项目启动下,学校校园面积扩大了一倍,早几年的红砖房教学楼推倒重建,挖山开建四层楼高的教学楼。小女儿陈丽菲现在可以在硬化的操场上跳绳,在风雨廊下与同学对弈乒乓球,在单双杠上比一比臂力与韧劲。农村学校和城里学校一样,有窗明几净的教室,有功能齐全的设备,孩子们在学校里又唱又跳,又学知识,又长身体。
陈贤良感触最深的还属课堂上的变化。据他回忆,陈丽菲入读一年级时,恰逢学校实施三通两平台建设,陪同孩子适应校园生活的那几天,他感觉特别稀奇:“黑板可以移动,在两块黑板中间居然还可以‘看电视’。”这个颠覆了他对上课这两个字的理解,过去的黑板变成了电子白板,木教鞭也变成了电子激光笔。“老师一会儿用粉笔写字,一会儿又在‘电视’上用手比划,有图有动画,一节课下来,孩子通过‘电视’了解了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随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岗教师计划的实施,桐木漯中心学校的教师均龄不断降低,年轻、专业的音乐、美术、体育老师开设多样化的教学,学校兴趣小组也逐步开设。
“孩子上学能近一点,学校能好一点,这就是我们家长对孩子教育最大的期盼。好学校就在家门口,这就是我们的福祉。”陈贤良说,“现在,孩子讀书不收一分钱学费,食堂有免费、营养的午餐,只要够努力就可以接受到最好的教育,多好啊!”
地点:永顺县
关键词: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就近入学
2013年夏天,眼瞅着女儿田芷瑞要入读小学了。“当时村里有人在宁波打工,听他们提了孩子可以跟随父母进城就近入学。我决定尝试。”
2013年7月,田丽在永顺县灵溪一小附近的一家超市找了份工作,“教育局有张贴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公示,我工作的地方正好在灵溪一小的招生区域内。”2013年8月,田丽拿着就业证明,以及女儿的学前教育证明和租房合同,直奔县教育局(现称教育和体育局)为孩子报名。经过资料审核,9月,女儿顺利入读灵溪一小。
这几年,学校的教学楼、操场等都在不停地建设中。老师上课的方法也不一样了,他们注重引导孩子自主讨论,为了这一认知,田丽还闹过一次笑话。“有一次我去给女儿送餐盒,看到语文老师在展示图片,但是学生六个一组围在一起,小声说着话,老师居然不管。我当时很纳闷,特意观察了十分钟,越看越疑惑。”还是路过的老师为她揭晓了答案:“这是学校课堂教学的主体互动模式,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女儿也反映,数学老师“讲的方法是很好的”,四年级的时候,女儿有数学题目问田丽,她只能下载作业帮APP,现在,女儿按照老师教的方法能自己解决作业难题。
作为学校课堂的延伸,永顺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自2003年起对外开放了多个兴趣班,校外教育在老少边穷地区得到了社会的不断重视和发展。田丽在这里给女儿报了一个舞蹈班,每学期500元,孩子每天可以去练习基本功一个小时,周末还能练习专业功底4个小时。女儿学习很刻苦,目前已经过了舞蹈十二级,也和中心的学员一起多次角逐国家、省、市赛事。
地点:长沙
关键词:培育综合素养,加强家校共育
王滨(化名)家住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路,孩子今年读初一,小学时,孩子就近入读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小学,师资力量毋庸置疑。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老师们教无定法,经常会把课堂搬出教室,甚至搬到校外。“他的好几任语文老师在作文课教学上,不再像我们那会儿读书一样,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作文写作套路。而是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近大自然。有一次,作文题目是写春天放风筝的故事,他的语文老师将孩子们带到省展览馆、烈士公园,教他们亲手做风筝,加深对风筝的了解,也为写作积累更多鲜活的素材。”
小学期间,学校还特别强调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陪伴的重要性。“我们自己的成长道路上跟父母沟通很少,听到这个要求的时候,心里有点没谱。”王滨表示,老师会给家长布置亲子家庭作业,“回家以后,我们也会尽量抽空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一起画画、玩游戏。为了把故事讲好,我们也在不断学习和进步。”
“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是当下家长们共同的心愿,我们对教育环境的选择也更加谨慎。近几年,长沙优质教育集团不断发展壮大,这也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空间。”今年,孩子小升初时,按照长沙市教育局出台的“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的招生制度,孩子择不择校?选择哪一所民办学校成了王滨一家讨论的重点。
经过几番商讨,最终,孩子在长沙市湘一立信实验学校开启了初中阶段的生活。学校严格的寄宿管理给王滨减轻了一些陪读压力,但每周三的亲子时间,王滨都很期待,一百分钟的时间里,她可以跟孩子吃吃饭聊聊天,将家校共育提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链接
深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差距,2017年,全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达到89个,占比73%。
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推进中小学招生信息公开,规范中小学招生行为,全面取消了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政策。
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同等受教育权。2017年全省义务教育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生55.19万人。
深入实施“阳光高考”,高考加分政策更严格更规范,投档规则更完善更合理,录取工作更公正更透明,取消了所有鼓励类加分项目,杜绝了降分点录等不合理现象。扩大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比例,2012年以来,国家专项、地方专项、高校专项共计在湘招收农村及贫困生3万多人。
认真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018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8.05%,毕业生离校就业率近7年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全省特殊学校、学生数量从1978年的2所、295人增加到2017年的79所、3.12万人,特殊教育三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0%。
学生资助实现所有学段、公办民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2017年,全省共发放各类学生资助资金54.8亿元,资助学生474.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