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机械制图》科研与实训相结合的探究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y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机械制图中实训过程作为一个项目与科研相结合,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对制图的兴趣,而且启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对带动学生成为动手和创新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起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机械制图实训;科研;创新能力
  《机械制图》是高职机电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研究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规律与方法的学科,是人们表达设计意图、交流技术思想的工具,是现代生产中重要的技术文件,被称为“工程界语言”。 机械制图中包括了材料、加工、表达方法、尺寸标注、基准选用、技术要求、标准使用等方面的内容,所以机械制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技术基础课程,也是大学学习期间接触机械知识、接受工程训练的第一门实训课程。将机械制图实训过程与科研相结合,探索科研训练引入教学过程,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提高制图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
  以科研带动教学,以科研促教学,两者相结合,使教学得以成功和完整的实现。教育是以培养人才为职能的一种永恒的社会实践活动。科学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科研所獲得新知识的剧增,推动了教学加速改革,教学要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科研带动推进了教学的改革。科研是教学的一部分,是教学的一个源头。如何以科研来促进教学,充分使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一、优化选择制图教材和参考书
  本课程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课程设计基础,以真实的工作任务、生产产品为载体,以应用为目的,本课程不仅具有识图、绘图训练的系统性,同时要求学生通过技能训练来分析零件的构造,确定合理的表达方案,熟练使用测量工具,采取合适的测量方法量取所需数据,分解任务,有计划步骤地完成测绘全过程;进行正确的尺寸基准选择,尺寸、形位公差和粗糙度等技术要求的标注;具有对数据的处理和查阅国家标准、机械手册等能力,能用手工绘制草图和用计算机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等。另外零部件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改进更新,所以,总使用以往的课程教材,一些知识就得不到更新,以往的产品也许就有可能淘汰,只有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选用企业的真实产品,成为最新学习技能和工作技能相适应的途径。
  二、将科研引入教学,精心设计实训环节
  在制图实训环节上,做到精心教学设计,做到师生互动。对专业课教学,大多数存在教学内容多、繁、杂与教学时数偏少的矛盾。对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进行合理化改革和精要化的设计,进行同类合并和优化重组,删除过时的内容,增加当前制图发展最新技术等内容,同时让学生了解本校在制图实训方向的最新动态,逐步将学生引导至学科发展的前沿和重大攻关课题;让学生带着需求、带着欲望去学习。并且在教学中将科研、生产实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把科研工作中所取得的新成果、科研论的主要论点充实到课程中,以实例进行讲解,并通过教学使其转化和升级,启发他们进行独立思维与专业思维;同时将科研中的难题也引入教学,努力形成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三、在实训教学中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除了正常教学实践环节中的仪器绘图、零件测绘、草图训练和计算机绘图、形体构思训练、三维实体造型、创新设计等实践教学内容,还可以根据机电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开展计算机绘图竞赛、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到设计部门和机电企业的车间参观等教学活动,目的在于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扩大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在制图学科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大胆抛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教育情景,培养现代化所急需的综合素质较强的高技能人才。
  四、开放制图实训室,加强科研训练
  制图实训离不开实训室,学生的基础有所差异,基础较好的学生,对于开放实训室的需求极为迫切,尤其参加国家和省里的竞赛的学生,他们的绘图知识相对其他同学而言比较扎实,绘图技能也比较高。训练内容主要是尺规制图,内容的安排上先进行最简单的组合体及机件的表达方式模型的绘制,其次又进行了减速器装配图的绘制,最后又对其计算机绘图能力进行了培训。整个训练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既加深巩固了机械制图的基本内容,通过对组合体及机件的测绘掌握测绘零件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大量的练习实践来提高绘图技能,养成良好的绘图习惯,同时又通过对复杂装配图的绘制,提高了其综合的制图能力,培养了其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五、结束语
  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运用科研的方式,能培养出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创新人才。科研促进教师革新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授课质量。同时,高校教师在从事教学的同时不断从事科研,就可能使讲授的知识体系既有广度,又有深度。避免教学内容照本宣科,生搬硬套。
  参考文献:
  [1]王乐,屠于梦,李晓艳.科研促教学.
  [2]严伟.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究机.械制图.
  [3]葛菊英.机械制图实训教学的探索和创新.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理工类大学生在实习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探索了适用于理工类大学生的实习教学方法和依托机制,以期提升理工类大学生在实习环节中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理工类大学生;实习环节;教学;创新能力  在目前社会的形势下,理工类专业大学生实习教学环节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结合理论和实际,提出理工类大学生在实习环节中培养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和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学生科研的现状,简介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生科研计划,分析了普通大学生在学生科研计划中遇到的难题,并在文章中阐述了团队建立过程以及团队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学生科研;团队建设;创新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日益严峻的求职竞争中,团队合作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而我们现今的大学生在习惯了独立的学习环境之后,为了更加有优势适应即将到来的社会竞争,有必要进行一些团队合作。  二
期刊
就六缸柴油机曲轴平衡重对曲轴应力状况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得知,六缸120°曲拐夹角曲轴是平衡的,但出于减轻曲轴轴承负荷考虑,则布置平衡重。实验得知,平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人类知识加速膨胀各种信息也在不断的充实和更新。在面对如何从浩如大海的信息中找出自己需要资料,一般读者是难以做到的;这就在客观上对图书人员提出了要求,尤其对知识型馆员的需求日益突出。根据图书馆的工作特点,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当代图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关键词】图书馆员;网络时代;提高个人素质;做好服务工作  一、 提高馆员素质是做好服务育人工作的前提 
期刊
陶老认为:“生活教育,培养求知欲。学习为生活,生活为学习,只要活着就要学习。一旦养成学习习惯,个人就能终生进步不断。”他又说:“教育最重要的成就在使众人养成一种继续不断地共同求进的决心。我们要对众人养成的态度是: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陶老的生活教育思想融教育改革与社会改革于一炉,融物质建设与精神建设于一体,强调实施全民教育、全面教育、全程教育。而审视我们的语文教育,却常能发现:就语言文字教语言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是开发人潜能的需要,是体育教学融入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关键词】创造思维;创新;培养;创新精神  一、培养体育创新的态度  1.教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态度,教师必须首先成为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只有自身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的学生。就教师的“创新精神”
期刊
【摘 要】素描首先是要提高学习者的造型能力。把训练造型能力放在学习素描的第一位,是为了强调在基础学习阶段提高造型能力的重要性。而本文主要研究的则是在基础素描学习中怎样对造型能力进行培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基础素描提高我们的造型能力呢?  【关键词】基础素描;造型能力;基础训练  基础素描,作为一门绘画艺术基础课,以质感、明暗调子、空间感、虚实处理等方面为重点,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画面以视觉艺术效
期刊
食品工业不仅仅是农业的延伸和继续 ,而应导向农业 ,引导农业的发展。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点 ,推进农业的产业化进程。本文对高新技术的内涵、国内外食品工业高新技术概况和发展
【摘 要】《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体验学科,因为学科的特殊性,所以教学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生活,教学评价必须面向学生发展。在教学中,必须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关键字】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评价形式;师生关系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是一门新兴的富有活力的学科,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历经几年的改革与教研的历练,
期刊
【摘 要】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归根结底是我们的语文课堂效率太低,学生普遍感到收效甚微。笔者从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出发,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教学设计;诵读  语文早读时间,学生们纷纷记着英语单词,背着英语课文。语文老师走进教室,学生才放下英语书,拿出语文课本,慢条斯理地读起书来。老师问其中的一位学生:“为什么你们不愿意读语文,总是读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