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场上的革命情侣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怀集党史上,记载了像《刑场上的婚礼》的周文雍、陈铁军那样的一对革命情侣,他们就是植启芬和邓偶娟。他们同在一个队伍里战斗成长,同在一个队伍中建立爱情,在同一刑场上献出自己壮丽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
  植启芬1925年出生于怀集县永固乡宿峡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邓偶娟1924年出生于怀集县怀城镇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曾任国民党怀集县党部书记长。植启芬、邓偶娟在怀集中学读书期间,受到该校中共党员的指导,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46年,植启芬赴香港达德学院读书。华南恢复武装斗争后,植启芬被派回家乡从事革命活动,他秘密发动青年加入游击队,在邓偶娟的帮助下,动员进步学生到游击队工作,打开了怀南革命斗争的新局面。在共同革命理想和战斗生活中,植启芬和邓偶娟产生了深厚的爱情。
  1948年6月初,国民党粤西桂东联合指挥部2000多人,对怀南游击区实行重点“围剿”。粤桂湘边纵队绥贺支队第三团和植启芬率领的永固分队会合,横渡永固河,向广怀边的深鹰洞转移时,遭数倍于我之敌包围。植启芬率永固分队掩护冲在前面的三团一部突围。当时,组织上为了照顾正在患病的邓偶娟,让她跟随第三团突围。但邓偶娟不顾个人安危,坚决和植启芬一同留在后面掩护前头部队突围。部队大部分突出重围后,永固游击队员与敌激战至入夜,终因寡不敌众,一些游击队员战死,植启芬、邓偶娟等20多名游击队员不幸被俘。
  为逼他们屈服,国民党广西平乐专署专员兼粤西桂东剿指挥部指挥官罗福康用尽酷刑,但他们始终坚贞不屈。敌人把4名游击队员杀害后割头高悬示众,并对他们说:“再不投降,这就是你们的下场。”植启芬义正词严地回答:“共产党员是威武不屈的!”邓偶娟接着说:“游击队是杀不尽的!”
  敌人想起邓偶娟是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的女儿,满以为利用这种关系可以使她降服,便单独审讯,并假惺惺地说:“你这么年轻,死了多么可惜啊,只要你回心转意,跟你父亲走,我们马上放你回去。”邓偶娟坚决地说:“我自从投身革命的那一天起,就想到会有牺牲的一天,要杀便杀,不必啰嗦。”邓偶娟父亲通过关系,花了一笔钱,准备保释她出狱,却遭到邓偶娟的拒绝:“如果放我出狱,除非把我的全部战友都保释出狱,否则休想。”邓偶娟的妹妹们来探监时,见到她遍体鳞伤,劝慰中忍不住声泪俱下。邓偶娟却从容地说:“我虽然被捕,但外面还有许多同志在战斗,不久胜利就会属于我们的,我已受过很多酷刑,但我绝不屈服。实践将证明我走的路是对的,我走的路,就是千千万万中国人要走的路,我虽死无憾。”
  敌人伎俩用尽,1948年7月15日,终于向植启芬、邓偶娟下了毒手。临刑时,他们想起革命周文雍、陈铁军的豪言:“当我们就要把自已的青春和生命献给党的时候,我们就要举行婚礼了,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结婚的礼炮吧!”于是,他们携手并肩,昂首挺胸,迎着敌人的枪弹走去。这对情笃志深的革命情侣牺牲了,他们把大好的年华献给人类的解放事业,让美好的青春谱写了壮丽的人生。他们的精神不死,他们的深情永在!
其他文献
<正>产业工人队伍是企业重要的人才队伍,在电力企业表现更为明显。建设一支忠诚于企业、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产业工人队伍,对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和长远发展将产生深远影
原子弹与氢弹研制成功对新中国意义重大,本文作者杨映梅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亲历了当年试爆的拍摄工作,克服重重困难,才留下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影像。  旧机器中找到一台高速摄影机  1964年接受原子弹与氢弹试爆的拍摄任务时,非常神秘,去什么地方,拍什么东西,一概不知。作为军人,我们习惯了这种受命的方式,把它看得很平淡。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得知是拍大爆炸,只能在远处拍。带队的领导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