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既是农村问题,更是城市问题;既是政策问题,更是制度问题。农民工作为一个数量巨大、结构复杂、不断扩张的新生群体,他们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新的服务对象。做好农民工工作,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
近年来,南京市玄武区大胆探索、创新突破,对农民工开展“属地化管理、市民化待遇、亲情化服务”,倾心打造“五分钟服务圈”,在全区形成了“手拉手、心连心、肩并肩”的大融合局面,使在此务工的农民工有了身为“新南京人”的感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南京人”服务品牌。
手拉手,让新南京人安心住下来
近年来,玄武区坚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以建设平安玄武、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开放发展的眼光看待新南京人。通过制度覆盖、改善服务、完善保障来推进新南京人服务中心建设,为新南京人提供社区化服务、社会化管理和同城化待遇,解决他们基本的生产、生活需求,让他们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
求职登记一视同仁。玄武区现有103268名登记在册外来人员,其中处于劳动年龄段的有近8万人,他们到玄武区来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打工挣钱。对此,玄武区在区、街道、社区三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专设外来人员服务窗口,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就业、社会保险服务,建立培训、就业、维权、保障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在每年春节后外来人员进城就业的高峰期,区劳动保障局牵头组织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南京火车站、南京长途汽车东站等窗口地区开展专项服务,让进城求职的新南京人及时了解空岗信息以及就业、社会保险、权益维护等方面的政策,让他们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有安身之处。
规范用工保障权益。区劳动保障局发挥职能部门作用,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社会保险费缴纳等劳动保障专项执法检查,重点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未缴纳社会保险等关系到新南京人切身利益的问题,对企业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实施动态监控,在街道成立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劳动者权益维护纳入社会大调解格局中,对出现集体性事件苗头及时化解。
义务教育同城待遇。区教育局对符合政策的流动人口子女,凡上指定公办校的学生,均按照同城待遇,免交借读费,享受杂费和书本费减免待遇。对不符合政策的也降低收费标准,对家庭特别困难的流动人口子女实行全免。区财政还对接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给予公用经费补助和专项经费补助。
计生工作亲情服务。计生部门按照“现居住地为主”的管理原则,以“世代服务”体系为依托,对新南京人提供同城待遇。对在辖区的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已婚育龄妇女免费实行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服务项目,免费开展妇科病检查和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
管理服务以人为本。流动人口管理主管部门主动转变工作思路,变管理为服务,社区民警通过入户调查、安全检查、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方法,开展治安防范宣传教育,从根本上提高流动人口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信任感。同时把困难农民工列入社会救助服务的对象当中,坚持开展“送温暖”活动。
法律援助快速便捷。区劳动保障局、司法局、总工会等部门联合成立了玄武区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开辟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援助中心为外来农民工进行普法宣传,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以诉讼和非诉讼方式为农民工追讨工资。利用“148”法律服务专线,为新南京人提供及时、便捷的法律服务。2009年以来,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农民工案件56件,涉案金额395.4万元,涉及工伤、人身伤害、人身损害赔偿、合同纠纷等内容,有效保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心连心,让新南京人生活好起来
为了让前来玄武区务工、生活的新南京人更美好地生活,区劳动保障局、红山街道等单位结合红山地区外来人员集中的特点(街道总人口近8万人,其中外来流动人口38691人,占该地区总人口比例的49%),专门成立新南京人综合服务中心,按照“持续改善、长远受益”的目标,倾心打造5分钟服务圈。服务圈内有行政服务中心、法律援助和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教育和培训中心、党团活动中心等服务点。这些服务点通过点、线、圈的串联,构成了涵盖管理服务、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权益维护等全方位的服务,为新南京人撑起一片发展的天空。
管理服务分层分类。在服务理念上,玄武区实现了从基础性服务向满意型服务的转变。在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过程中,公安部门改变了过去那种粗放型管理模式,探索出一套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分层次管理办法,形成“抓住重点、兼顾一般、动态调整、注重实效”的管控新思路,综治管理趋于集约化。管理过程中还充分融入人性化服务,每个社区都设有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提供各类预约或上门服务。
一口受理一网协同。玄武区对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新南京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开展全员全科培训,实行“一口受理、一网协同”的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以每300户居民为单位,将社区划分成若干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社区工作者,不分专业、不分条口对责任网格内居民、单位、社会组织的情况做到“一口清”,全面负责受理网格内居民、单位、社会组织的各种需求和事务。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实现了对新南京人管理服务的精细化,从根本上提升服务能力。
生活环境持续改善。玄武区结合城中村改造等工作,着力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在和谐社区创建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玄武区始终以包括新南京人在内的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率先推行《和谐社区评价标准》,制定群众幸福指数1000分测评准则,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全面提升新南京人的生活品质。区劳动保障局联合有关单位开设劳动保障政策法规讲堂和民工夜校。民工夜校的教学中。既有关系新南京人自身利益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也有与他们工作密切相关的施工安全、操作技术,还有他们关心的时事政治、文化知识等,多渠道、全方位的培训使新南京人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大的提升。
制度政策长远受益。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向新南京人的身份转变,他们的利益诉求也从过去的需要就业服务、解决工资拖欠等向养老、医疗、卫生保障和子女教育、社会组织建设等方面转变。玄武区认真贯彻落实《南京市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深入实施农民工“平安计划”,扩大农民工参加工伤、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卫生部门为外来人员建立了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档案,为农民工子女免费接种计划内疫苗,为农民工子女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
肩并肩,让新南京人贡献多起来
共建美好家园是每一个南京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激发新南京人建设第二故乡的热情,促使他们和南京一起进步,则是服务新南京人的最终目标。
主动创业,自主发展。玄武区充分发挥新南京人创业的激情,鼓励和扶持他们自主创业,从而带动更多的人走上就业之路。“万家帮”是一个以新南京人为主构建的服务平台,他们为居民提供修理、管道疏通、送奶送报、家教等60多项服务,实现“借万家力、办万家事;取万家长、补万家短;排万家忧、解万家难”的为民服务宗旨。目前,玄武区新南京人中经商办企业的已有近1万人。
主动融入,民主参与。2002年,南京市出台文件规定,凡在社区居住一年以上的居民,都有居委会成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居住在玄武区的外来人员颇为振奋,他们积极投身到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工作中,全国第一个农民工“小巷总理”在玄武区诞生。
主动服务,自我管理。玄武区把稳定务工的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把常住的农民工纳入城市社区管理,保障农民工依法享有民主政治权利。新南京人服务中心不定期地组织新南京人召开座谈会、联谊会。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引导和组织流动党员担任志愿者,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继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展现自我价值。
(作者单位:南京市玄武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责任编辑:金 雯
近年来,南京市玄武区大胆探索、创新突破,对农民工开展“属地化管理、市民化待遇、亲情化服务”,倾心打造“五分钟服务圈”,在全区形成了“手拉手、心连心、肩并肩”的大融合局面,使在此务工的农民工有了身为“新南京人”的感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南京人”服务品牌。
手拉手,让新南京人安心住下来
近年来,玄武区坚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以建设平安玄武、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开放发展的眼光看待新南京人。通过制度覆盖、改善服务、完善保障来推进新南京人服务中心建设,为新南京人提供社区化服务、社会化管理和同城化待遇,解决他们基本的生产、生活需求,让他们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
求职登记一视同仁。玄武区现有103268名登记在册外来人员,其中处于劳动年龄段的有近8万人,他们到玄武区来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打工挣钱。对此,玄武区在区、街道、社区三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专设外来人员服务窗口,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就业、社会保险服务,建立培训、就业、维权、保障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在每年春节后外来人员进城就业的高峰期,区劳动保障局牵头组织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南京火车站、南京长途汽车东站等窗口地区开展专项服务,让进城求职的新南京人及时了解空岗信息以及就业、社会保险、权益维护等方面的政策,让他们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有安身之处。
规范用工保障权益。区劳动保障局发挥职能部门作用,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社会保险费缴纳等劳动保障专项执法检查,重点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未缴纳社会保险等关系到新南京人切身利益的问题,对企业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实施动态监控,在街道成立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劳动者权益维护纳入社会大调解格局中,对出现集体性事件苗头及时化解。
义务教育同城待遇。区教育局对符合政策的流动人口子女,凡上指定公办校的学生,均按照同城待遇,免交借读费,享受杂费和书本费减免待遇。对不符合政策的也降低收费标准,对家庭特别困难的流动人口子女实行全免。区财政还对接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给予公用经费补助和专项经费补助。
计生工作亲情服务。计生部门按照“现居住地为主”的管理原则,以“世代服务”体系为依托,对新南京人提供同城待遇。对在辖区的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已婚育龄妇女免费实行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服务项目,免费开展妇科病检查和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
管理服务以人为本。流动人口管理主管部门主动转变工作思路,变管理为服务,社区民警通过入户调查、安全检查、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方法,开展治安防范宣传教育,从根本上提高流动人口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信任感。同时把困难农民工列入社会救助服务的对象当中,坚持开展“送温暖”活动。
法律援助快速便捷。区劳动保障局、司法局、总工会等部门联合成立了玄武区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开辟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援助中心为外来农民工进行普法宣传,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以诉讼和非诉讼方式为农民工追讨工资。利用“148”法律服务专线,为新南京人提供及时、便捷的法律服务。2009年以来,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农民工案件56件,涉案金额395.4万元,涉及工伤、人身伤害、人身损害赔偿、合同纠纷等内容,有效保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心连心,让新南京人生活好起来
为了让前来玄武区务工、生活的新南京人更美好地生活,区劳动保障局、红山街道等单位结合红山地区外来人员集中的特点(街道总人口近8万人,其中外来流动人口38691人,占该地区总人口比例的49%),专门成立新南京人综合服务中心,按照“持续改善、长远受益”的目标,倾心打造5分钟服务圈。服务圈内有行政服务中心、法律援助和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教育和培训中心、党团活动中心等服务点。这些服务点通过点、线、圈的串联,构成了涵盖管理服务、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权益维护等全方位的服务,为新南京人撑起一片发展的天空。
管理服务分层分类。在服务理念上,玄武区实现了从基础性服务向满意型服务的转变。在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过程中,公安部门改变了过去那种粗放型管理模式,探索出一套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分层次管理办法,形成“抓住重点、兼顾一般、动态调整、注重实效”的管控新思路,综治管理趋于集约化。管理过程中还充分融入人性化服务,每个社区都设有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提供各类预约或上门服务。
一口受理一网协同。玄武区对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新南京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开展全员全科培训,实行“一口受理、一网协同”的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以每300户居民为单位,将社区划分成若干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社区工作者,不分专业、不分条口对责任网格内居民、单位、社会组织的情况做到“一口清”,全面负责受理网格内居民、单位、社会组织的各种需求和事务。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实现了对新南京人管理服务的精细化,从根本上提升服务能力。
生活环境持续改善。玄武区结合城中村改造等工作,着力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在和谐社区创建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玄武区始终以包括新南京人在内的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率先推行《和谐社区评价标准》,制定群众幸福指数1000分测评准则,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全面提升新南京人的生活品质。区劳动保障局联合有关单位开设劳动保障政策法规讲堂和民工夜校。民工夜校的教学中。既有关系新南京人自身利益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也有与他们工作密切相关的施工安全、操作技术,还有他们关心的时事政治、文化知识等,多渠道、全方位的培训使新南京人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大的提升。
制度政策长远受益。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向新南京人的身份转变,他们的利益诉求也从过去的需要就业服务、解决工资拖欠等向养老、医疗、卫生保障和子女教育、社会组织建设等方面转变。玄武区认真贯彻落实《南京市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深入实施农民工“平安计划”,扩大农民工参加工伤、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卫生部门为外来人员建立了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档案,为农民工子女免费接种计划内疫苗,为农民工子女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
肩并肩,让新南京人贡献多起来
共建美好家园是每一个南京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激发新南京人建设第二故乡的热情,促使他们和南京一起进步,则是服务新南京人的最终目标。
主动创业,自主发展。玄武区充分发挥新南京人创业的激情,鼓励和扶持他们自主创业,从而带动更多的人走上就业之路。“万家帮”是一个以新南京人为主构建的服务平台,他们为居民提供修理、管道疏通、送奶送报、家教等60多项服务,实现“借万家力、办万家事;取万家长、补万家短;排万家忧、解万家难”的为民服务宗旨。目前,玄武区新南京人中经商办企业的已有近1万人。
主动融入,民主参与。2002年,南京市出台文件规定,凡在社区居住一年以上的居民,都有居委会成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居住在玄武区的外来人员颇为振奋,他们积极投身到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工作中,全国第一个农民工“小巷总理”在玄武区诞生。
主动服务,自我管理。玄武区把稳定务工的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把常住的农民工纳入城市社区管理,保障农民工依法享有民主政治权利。新南京人服务中心不定期地组织新南京人召开座谈会、联谊会。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引导和组织流动党员担任志愿者,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继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展现自我价值。
(作者单位:南京市玄武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责任编辑:金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