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年以后,德国人终于再次把金熊留住,算是给去年赢得不少注目的德国电影作了一次总结,也为将来德国电影的复兴吹响了号角。这届电影节上,不仅女性题材和女影人格外引人注目,“移民潮”也非常出位,除了题材讨巧,导演自身的成长背景以及情节冲突提供给演员的发挥空间也是移民影片制胜的法宝。,这也无疑是一向与时俱进的柏林电影节,对“9·11”事件之后如何看待宗教和民族差异,以及在“全球化”浪潮中如何化解多元文化间冲突的一次回应与反思。
说到华语片,我们没有理由哀伤:[20、30、40]毕竟是一部题材无关痛痒的文艺小品,除了放错拷贝有些让人闹心,估计张艾嘉本就没有太大雄心,去柏林走一遭就是最好的宣传。朱文的[云的南方]为华语片拿下惟一奖项,[惊蛰]在小众范围内颇有口碑,[恋爱中的宝贝]让不少柏林观众津津乐道,[无间道]系列的后两部也得到了持久的掌声。对电影来说,奖项不是万能,有人喝彩才是真理。
运动一:德国电影复兴运动
德国片这次在自家门口的扬眉吐气,首先要感谢现任组委会主席迪特·科斯里克,他在2001年接手掌管电影节后,就一直致力于将德国片带回柏林舞台,今年终于如愿以偿。
共有83部德国影片出现在本届柏林电影节上,是近年来的最高峰,而就在1月21日宣布竞赛片最终名单前一天,组委会才在官方网站上发布消息;称“[勇往直前]成为角逐金熊的第二部德国片”。
原来,[勇往直前]是打算参加这届电影节的“全景”单元,但科斯里克坚持要为德国争得第二张角逐金熊的入场券,于是力劝费蒂·阿金入主竞赛单元。显然,最终这位年轻的导演作了明智的选择——[勇往直前]不仅为德国片挣回了因[夜之歌](另一部德国参赛片,放映后恶评如潮)损失的口碑,更为德国片赢得了18年以来的首尊金熊(自1985年东德影片[没有见过女人的男人]Die Frau und der Fremde夺得金熊奖后,德国电影一直与金熊无缘)。
事实已经反复证明,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挑一个合适的电影节(进而挑一个合适的单元)就像一个待嫁的姑娘要找个好婆家。比如,去年的俄罗斯影片[回归]原本是要参加八月份的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但在最后一秒转向了威尼斯,结果捧走了金狮;2002年柏林电影节,由于好莱坞影片[拳王阿里]的退出,竞赛单元空出一席,于是把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拿来补位,结果这个日本女孩的神隐故事硬生生从[血腥星期天]那里抢走了金熊的一半风光。
当然,捧起金熊所需要的当然不只是一点点运气。除了影片本身的素质,德国片去年在本土乃至世界的风光,也是[勇往直前]获奖的重要催化剂。2003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斯德哥尔摩电影节最佳影片、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都被德国人收入囊中。最风光的当属[再见,列宁!],虽非毫无瑕疵,但如此票房评论双丰收实为德国片近年罕见,成为继1998年[罗拉快跑]后德国片在世界范围内的又一话题之作。同时,去年的德国本土片涌现出了一大批低成本高票房的成功商业片,而今年的这尊金熊,无疑是德国电影复兴一记响亮的号角。
运动二:女权运动
先列三个数字:本届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中,有4部女导演的作品(包括美国片[女魔头]、[爱是妥协],丹麦片[在你手中]和张艾嘉的[20、30、40]),而前两届这个数字都是1;往届男性占主导的评审团中,今年女性评委超过了男性评委,占据了包括主席在内的4个评委席,短片评审团更是清一色的娘子军。
稍加注意,我们就会发现本届竞赛单元成了“女强人”的天下。开幕片[冷峰]中妮可·基德曼要操持繁杂的农活儿,[荒野寻踪]中凯特·布兰切特不畏艰险寻找失踪的女儿,两部片子的男性角色都等不到片尾字幕,而银幕上的女士们最后只能孤身望向不安定的未来。黛安·基顿在[爱是妥协]中不仅以其独立气质征服了杰克·尼克尔森,其成熟演技也给了尼克尔森巨大的压力;而[头颅国度]中的朱丽叶·比诺什则在南非给塞缪尔·杰克逊上了一课,教育他对种族隔离历史不要黑白分明地妄加评判;[勇往直前]女主角不顾一切地要摆脱伊斯兰传统礼教实现自我;丹麦女导演的[在你手中]勾勒了一幅妇女群像,唯一的华语参赛片[20、30、40]也是三个女人一台戏;更不用提[女魔头]中的查理兹·塞隆了。
运动三:新移民主义运动
移民题材的涌现、移民导演和演员的受宠,是2004年柏林电影节的重要印记。
本届金熊奖颁给了移民题材的[勇往直前],该片从导演、演员到幕后主创几乎清一色的德裔土耳其人,而第二赢家、获得评审团大奖和最佳男演员的阿根廷影片[失去的拥抱],主角是生活在阿根廷的波兰移民后裔,该片导演祖籍是就是波兰,使得这部影片带有颇强的自传色彩。获得最佳女演员和处女作奖的[优雅的玛丽亚],讲述了一个哥伦比亚少女前往美国贩毒的故事,该片导演是出生在美国南加州的哥伦比亚人。
本届竞赛单元中有8部作品涉及了移民题材,而几部口碑之作几乎都出自这8部作品:获得基督教评委会最佳影片的[痴心妄想],讲的是巴基斯坦移民小伙与苏格兰姑娘的跨种族爱情;[美丽乡村]这颗催泪弹不仅让该片导演在首映礼上失声痛哭,也让影迷在银幕下跟着大把抹泪,片中的越南少年偷渡到纽约寻找自己的美国父亲;法国名导侯麦的[三重代理人]被影评人甚为推崇,影片主角是逃往巴黎的俄国人;[哭泣荒原]的希腊男主角移民美国,后来在日本冲绳披着星条旗阵亡。
在两个世界的交界
出品:德国沙漠电影公司Wueste Filmproduktion
编导:费蒂·阿金Fatih Akin
主演:比洛尔·乌奈尔Birol Unel、赛贝尔·克基莉Sibel Kekilli
类型:剧情
片长:120分钟
上映:2004年2月12日(柏林电影节)/2004年4月22日(德国)
○德国《明镜周刊》- 导演成功地将观众带入两位主角的生活原态中,可惜影片后半部分塞满了过于纷杂的情节。
○美国《好莱坞报道者》——一出带着古怪喜感的悲剧,一部难以置信地令人信服的电影,在德国陷入困境的土耳其人!
[勇往直前]乍看之下似乎没有前几年的金熊片那样直接的政治主题,但稍加注意,也很容易找到它的时政印记:土耳其加入欧盟一直是近十多年争论不休的话题,鉴于宗教、经济等方面的鸿沟,不少欧盟成员国对土耳其入盟后如何融入表示忧虑,而德国却是土耳其入盟的坚决支持者。在德国生活着200多万土耳其人,是德国移民的第一大族。目前土耳其入盟正在突破的临界点上,[勇往直前]所展现的,正是背负着伊斯兰传统的土耳其人如何在德国挣扎着生活,这实在太像一个政治预言/寓言。
■首映礼上,这部影片赢得了持久的掌声,影迷欢呼,记者叫好,可导演费蒂·阿金却并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他还不知道,父母将如何看待自己的这部新作。
阿金的担心并非全无理由,因为[勇往直前]绝不是一部“纯洁”的影片:血拼性爱暴力不断的镜头里,主角们不是死磕怒吼就是朝天呼号;极端的场景、赤裸的呈现和阴郁的氛围,构成了大多数人对这部影片的第一印象。但这同时又是一部意兴飞扬情绪充沛的影片,甚至可说是浪漫主义的。面对这样一部反映第二代土耳其移民的影片,老一辈移民多半会目瞪口呆,因为传统礼教和世俗道德不允许他们对这样一部影片无动于衷。
■ 不惑之年的卡伊特是生活在德国汉堡的土耳其移民,这个酒精和毒品的傀儡选择了开车撞墙(片名直译就是“撞墙”)来结束自己的猥琐生活。可惜他未能如愿,带着脖套在医院的精神科里醒来,22岁的赛贝尔站到了他的病床前。这个在德国出生长大的土耳其女孩,因为不堪礼教森严的父母而选择了割脉自杀。为了摆脱保守的伊斯兰家庭,赛贝尔请求卡伊特娶她,这样她就可以得到她认为像样的青春生活:跳舞、做爱或是无所事事。
■征得赛贝尔的父母同意后,两人很快办了手续,搬进了卡伊特的公寓。年轻的赛贝尔挥霍着这场假婚赐予的自由,却浑然不觉人到中年的卡伊特已对她含情脉脉。终于有一天,怒不可遏的卡伊特误杀了赛贝尔的情人,赛贝尔这才发觉自己对“丈夫”也并非毫无感觉。卡伊特进了监狱,赛贝尔回到了伊斯坦布尔。
数年后,卡伊特获释,他决定继续追寻对赛贝尔的爱。
■相对而言,影片的前一个小时是轻松的,尽管是对假夫妻,可屋檐下飘溢着一种谨慎的乐观情绪,两个主角似乎都有了机会可以忘掉各自不堪回首的过去。可就在同时,影片的基调在悄悄渐变,随着卡伊特的爱意渐浓,这场婚姻终于在嫉妒的打击下粉身碎骨。尽管最后三分之一部分略微显得拖沓,但整体看来,[勇往直前]还是讲述了一个较为可信的悲情故事,真切地展现了德国土耳其籍移民的生活状态。
从另一个角度看,[勇往直前]又像一部古怪的喜剧,两个完全不配的人成了夫妻,然后不可避免的日久生情——但这可不是一部浪漫剧。影片的叙述是多角度的,不仅仅是在讲述两人对生活现状的抗争,同时也是在描述两人如何在双元文化世界冲突的浪尖让生活看上去风平浪静;影片也不仅仅是在讲述年轻人对传统家庭礼教的厌倦,而是在描述他们如何面对自己的原教旨主义背景。
■德国影片似乎鲜有反映底层社会边缘人物的传统(法斯宾德是个例外),这就让[勇往直前]更具深意。导演费蒂·阿金不怎么爱提“电影艺术”这样的字眼,足球才是他钟爱的话题——尽管很多人认为他的作品是对新现实主义的一种新尝试。他说:“我在街上或是迪厅里遇见过不少与赛贝尔有着类似经历的女孩,我所做的仅仅是将她们的叙述反映到银幕上。”
费蒂·阿金1973年生于汉堡,父母是移居德国的土耳其人。大学专业是视觉艺术,却选择了自修电影编导。20岁时开始在电视上饰演一些配角,不过他很快就放弃了这类专为德国演员作嫁衣的土耳其人角色,转而执导了两部广受好评的短片,同时还拍摄了一部反映自己父母移民生活的纪录片[我们忘了落叶归根]。在首部剧情长片[一切顺利](Kurz und Schmerzlos, 1998)中,费蒂·阿金把目光投向了汉堡移民:一个土耳其人,一个塞尔维亚人,一个希腊人,三个移民德国的社会边缘人纠缠于黑帮、爱情和友谊之中,可命运的无可回避和对彼此的猜忌最终让他们无一幸免地堕入深渊。枪支交易、黑吃黑、阴毒老大、群殴,影片带着零星的黑帮片风格,汉堡这个繁华的国际港市也冷峻得仿似纽约的残酷大街,以至有人把他称为阿尔托纳(汉堡的一个区)的“马丁·西科塞斯”。这个悲剧以喜感镜头开场,终于一场潮湿巷井里的血泪暗景,当年在港台发行时被译作[死亡煞星](碟市上可见),虽然生猛得文不对题,但却点出了片子的悲怆感和爆裂风格,同时也暗合了该片激烈的戏剧冲突和并不出格的艺术表现。导演本人在片中客串了一个唠叨得手舞足蹈的活泼小角色,举手投足让人想起[落水狗]中的昆汀,有兴趣的不妨找来一看。
[勇往直前]可说是导演创作主题的一次回归。移民的后代以及他们对自身身份的迷惘、多元文化的冲击是不变的主题,到目前为止,费蒂·阿金的四部剧情长片中,都以德国为背景开场,却无一例外的在影片结尾让主人公回到自己的祖国——三部是土耳其,还有一部是意大利。
■费蒂·阿金已经受邀参加拉斯·冯提尔的“欧洲映像”(Visions of Europe)计划,他将作为来自欧陆25国的25名青年导演中的一员,为这个宏伟的欧罗巴电影图景献上代表德国的一部短片。[勇往直前]是一套三部曲的首部,阿金冒昧地称其为“爱·死亡·魔鬼”三部曲,据说,他对“9·11”事件以后所谓“邪恶东方和文明西方”的世界格局极为愤慨,他想通过自己的影片探究一下,魔鬼是否生性邪恶。这个出发点听上去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