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项目风险控制管理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2441504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安全是核电站科学发展的生命线,控制好核安全是电站的首要任务,所以电站生产项目风险控制管理需要不断摸索创新,提高电站生产项目风险控制管理水平。该文简述了田湾核电站在生产项目风险控制管理方面的特点,主要包括日常生产管理组的建立和运作、生产项目风险识别和实施过程风险控制。
  关键词:日常生产管理组 风险识别 过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b)-0134-02
  田湾核电站两台机组商运以来,逐步实现从工程调试到日常生产管理模式的转变。安全生产管理是电站的首要任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实现机组稳定、高效运行是电站持续追求的发展目标。田湾核电站经过不断摸索并借鉴国内外同行的经验,不断地创新优化生产项目风险控制管理,形成了一套有着田湾特色的生产项目风险管理体系。
  1 日常生产管理组的建立和运作
  为规范电站日常生产活动的管理,优化风险控制方式,提高缺陷的响应和处理速度,实现对电站安全生产状态的有效控制,于2007年12月份成立日常生产管理组,建立并有效运作日常生产的控制指挥中心,采用项目管理模式对电站的日常生产活动特别是0/1级及其他重要工作申请进行管理。
  日常生产管理组的建立,一方面打破生产处室之间的界限,增强生产处室之间高效的横向交流,极大地优化了电站的资源利用,提高了组织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这种组织模式也优化了风险控制方式,通过组织运行、维修、技术支持、核安全、工业安全、消防等相关处室专业人员深入讨论,对机组重要操作及具有高/中风险的生产项目进行风险分析和科学决策,可以有效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助于制定最优的工作方案在最恰当的时机完成工作,最终实现电站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当机组出现有停机、停堆或者降负荷风险的重大缺陷时,或者根据机组实际状态值长认为有必要启动日常生产管理组时,值长可以随时启动日常生产管理组,组织召开会议进行讨论,确保能够及时高效地进行决策,为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2 风险识别与控制
  为了确保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必须对生产项目进行风险识别与控制,其核心就是科学决策。机组运行期间,时有发生非预期的超出正常运行限值的瞬态过程或直接、潜在导致电站核安全降级的缺陷,此时需要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作为电站生产管理者,往往会采取保守决策,将机组退至某一安全状态。保守决策不是安全与经济效益的折中,而是严格执行技术规范,确保机组安全第一的原则。
  2.1 生产项目风险识别
  田湾核电站针对不同类型的生产项目进行分类误别风险和控制管理。不同类型的项目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手段。
  2.1.1 纠正性维修风险控制
  纠正性维修项目风险控制,是保障机组安全运行的重点。机组缺陷由于其突发性、不可预见性、紧迫性,往往对机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的威胁。针对这类项目,必须经过风险分析识别才将其列入计划。特别是0、1级缺陷必须经过日常生产管理组日例会讨论决策。
  对于有影响或潜在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纠正性维修项目,要求执行处室必须对其进行风险分析,填写“项目风险决策分析表”。同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工业安全、辐射安全、火灾安全等风险进行识别,并在实施方案中明确防范措施。
  对于决策出暂不执行的风险项目,要求执行处室编制好相应的检修预案,并列入预小修计划。
  2.1.2 定期试验及切换风险控制
  首先对定期试验及切换项目进行风险识别,对有停堆或停机风险的项目用红色字体和文字标注,对有降功率风险的项目用蓝色字体和文字标注,重要关注项目用绿色字体标注。
  夜班、节假日及节假日后第一个工作日原则上不安排高中风险定期试验项目,以减少人因失误带来的风险。
  对于属于涉及技术规格书的定期试验项目,当其中某一个安全通道由于技改或消缺或预防性维修而不可用时,将下一安全通道的定期试验提前或推迟,以避免在一个安全通道不可用时同时进行另一个安全通道定期试验,避免违反技术规格书的要求导致机组后撤风险。
  2.1.3 预防性维修风险控制
  对于属于涉及技术规格书的预防性维修项目,特别是安全重要系统需要隔离解体维护的项目,原则安排在停堆维修期间进行,尽量减少安全重要系统的不可用对机组造成的潜在风险。
  对于导致系统失去备用且有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预防性维修项目,为了减少系统不可用时间,要求工作负责人到场后再进行隔离,以保证工作的无缝衔接,要求工作结束后工作负责人及时还票,尽快解除隔离。
  2.2 实施过程的风险控制
  生产项目完成风险识别并制定好防范措施后列入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工前会—规范执行—应变措施—经验反馈这样一个控制链来进行风险控制。
  (1)工前会。开工前,值长组织召开工前会,明确工作任务内容、目的、活动的风险、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落实操作人员和监护人员,使所有参加工作的人做到心中有数、应变自如。利用工前会,有效地把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结合起来。
  (2)规范执行。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坚持使用明星自检(STAR)及三段式交流等手段,避免人因失误。
  (3)应变措施。项目执行过程中,如果有突发事件发生,由值长紧急启动日常生产管理组,讨论研究后续处理措施。
  (4)经验反馈。工作项目完成后,如果发现有和规程不一致的或需要优化的,立即填写文件修改单,审核批准后对相應规程进行修改,从而达到了循环改进,不断提高的目的。
  3 保守决策案例
  4月1日10:15,1号机组1号分离水泵盘根往外冒水。值长考虑到分离水泵对于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立即启动日常生产管理组。在日常生产管理组讨论会上,有人提议将其退出运行进行隔离维修,经风险分析识别后,考虑到3台分离水泵刚经过解体大修,并且只做了短时试转,都没有经过长期运行验证。如果在1号分离水泵隔离维修期间,2、3号任意一台分离水泵发生故障停运都会导致机组降功率或者跳机。经过日常生产管理组讨论分析后,采取保守决策,决定先将1号分离水泵切换至3号运行,将其备用,观察另外两台泵运行情况,待运行稳定后再实施隔离维修。
  4月5日01:35,2号分离水泵轴承温度突然上涨并大于90度报警(大于95度保护切泵),且需要手动停运。值长立即下令将其切换至1号分离水泵运行。经检查2号分离水泵因大修时轴承所加润滑油脂过多导致泵轴承温度快速上升。正是严谨细致的风险分析识别和保守决策有效避免了机组非计划降功率或停机风险,保障了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4 结语
  田湾核电站作为国内首座引入俄罗斯机组的电站,在生产管理方面的创新一直没有停止,一些好的经验不断地被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一套具有田湾特色的生产管理体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对日常生产管理工作不断优化、吸取经验、持续改进;坚持保守决策、控制风险,进一步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借鉴国内外电站良好经验,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确保电站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
  参考文献
  [1] 余谦虚,张晖,赵志纲,等.型号科研生产任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J].航天工业管理,2013(9):36-40.
  [2] 韩献珍.项目风险应对与控制措施探究[J].环球市场, 2015(14):5.
其他文献
摘 要:田菁胶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半乳甘露聚糖胶,分子主链是β(1→4)糖苷键连接的甘露糖,侧链是通过α(1→6)糖苷键连接的半乳糖,甘露糖与半乳糖的比例为2∶1。田菁胶有絮凝、增稠、沉清及浮选性能,因此能广泛应用于石油、浆状炸药、选矿、造纸、纺织、印染、涂料、烟草、建筑、农药、化妆品等工业领域,但田菁胶原粉黏度稳定性差、电解质兼容性差、分解时间长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因此可以借助其丰富
摘 要:金属纳米结构具有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SP),与光相互作用下会产生特殊的光学特性,在光学透射增强和光电信息增强等方面有重大的应用价值。该文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对铝周期性纳米矩形孔洞阵列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偏振光入射时,通过改变矩形纳米孔洞间金属实体的尺寸纵横比,可以实现透射
概述生物酶对高得率浆的改性原理及作用,重点介绍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素酶在降低高得率浆打浆能耗,提高滤水性能,改善纸浆物理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摘 要:在现今社会当中,电力设施是保障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电力企业应当认识到做好变电运维工作对于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变电运维工作是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工作之一,变电运维的工作人员应当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将变电运维工作落实到实处,妥善解决变电运维工作中的安全隐患问题。就此该文结合实际,浅谈变电运维中隐患风险问题与应对措施。  关键词:变电运维 隐患风险 应对措
摘 要:作为一种重要的二次电力设备,继电保护设备又可以将其分为二次回路保护与基本保护。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与规模扩大,社会对于电能的依赖性正在逐渐加深。为确保电力能够正常供应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提升电力供应环节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而继电保护则正好能够满足这方面的要求。  关键词:电力二次设备 继电保护系统 失效模型框架构建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