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中国化是现代化的理论前提,现代化是中国化的逻辑延伸。只有科学地把握这一关系,才能真正转化为中国人民大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物质力量,才能应对当代世界和现代生活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B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2-0111-03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两个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没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过程。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则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与当代社会的变革、生活方式的变革以及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具有当代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理论变革过程。可以看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相互促进,各有侧重:现代化需要中国化,中国化是现代化的理论前提;中国化需要现代化,现代化是中国化的逻辑延伸。马克思主义要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其理论功能,就必须中国化;同时,马克思主义要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也必须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现代化的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前提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等经典作家所创立的关于自然、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思想体系,它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思想武器。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运用,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地区,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的情况,这是因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各有其不同的具体实际和特殊情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的运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说,在中国既不同于俄国,更不同于欧美。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中国不具有俄国和欧美的具体实际和特殊情况。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人民在获得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之前,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而且,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经济文化落后,这就是中国的具体实际和特殊情况。因此,要在中国这样一个生产力不发达、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之中国化。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才能够在中国的土地上发挥它的指导作用和理论功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一再强调,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特性”。就是说要以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革命和建设实践。所谓“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指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体系。邓小平也指出:“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反复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我们的事业才会取得胜利,才会获得成功。可以看出,要使马克思主义现代化,首先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義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只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才能实现。所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前提。事实上,只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真正为中国大众所掌握,才能真正转化为人民大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物质力量。
二、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延伸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为中国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掌握。而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强调的则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社会时代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当代性和时代性,成为当代社会时代的精神精华。一切真正的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十分重视他们的理论学说与所处时代的关系。马克思曾经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100多年过去了,尽管它没有成为历史的陈迹而保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仍然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精华。但是,毋庸置疑,当代世界相比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重大挑战则是不容怀疑的事实。
在世界范围内作为两种社会制度而存在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100多年的时间里,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半个多世纪当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引用现代高新科技,通过推行劳资调整和福利政策,极大地缓和了社会矛盾,使其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很快就要灭亡,相反,却显示着一定的生命力。那么,如何认识现代资本主义便成了马克思主义所面对的重大课题。与此相应,社会主义虽然出现过凯歌前进的时期,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建立,使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就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具体情况来看,基本上都不是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国家,普遍是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这些国家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又是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特别是苏联、东欧的历史巨变,使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面临严重危机,由此引发了人们对社会主义还是不是真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还是不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又比如当今世界出现了一系列诸如环境问题、生态问题、资源问题、反恐问题等全球性重大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当前和长远利益,人类面临着诸多生存危机和生存困境,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解决。再比如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反恐防恐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与此相适应,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心理结构、道德观念等都普遍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也都需要马克思主义做出新的概括和说明。所以,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必须现代化,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当代世界和现代生活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也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从而使其真正成为当代社会时代的精神精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势在必行。事实上,所谓实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说到底也就是要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和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认为他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僵死的教条。毛泽东曾说过:“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滞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力。”邓小平也指出,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讲新话,新话才能反映新情况,新话才能解决新问题。经典作家所说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实质上也就讲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问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延伸。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过程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既是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又是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需要。也就是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要继承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创新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适应变化的时代和条件,才能面对新的情况和挑战。当然,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与此相适应,实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可以说是同时进行、同时展开的,如果不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同时实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中国化也不可能深入。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必须符合当代中国现代化的实际要求,必须与当代中国的现代化相适应。特别是在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符合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解决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反映当代中国的大众生活,契合当代中国的大众心理,符合当代中国的大众思维。而这些方面,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所要面对的基本问题。事实上,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上也就是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所谓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实质上也就是实现具有当代时代特点和时代品格的马克思主义,即当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所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没有中国化也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没有现代化也同样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會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是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高度统一。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使马克思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实现了由“书本词句”向“现实关切”、由“公式标签”向“行动指南”的根本转变,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党、建设什么样的党”以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了中国特点和中国特色,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且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价值追求和价值导向更贴近于当代社会时代的实际要求和人民大众的现实生活和心灵需求,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了时代特征和当代气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16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可以看出,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把握时潮流,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最新成果。它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而不断得到丰富、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B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2-0111-03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两个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没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过程。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则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与当代社会的变革、生活方式的变革以及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具有当代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理论变革过程。可以看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相互促进,各有侧重:现代化需要中国化,中国化是现代化的理论前提;中国化需要现代化,现代化是中国化的逻辑延伸。马克思主义要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其理论功能,就必须中国化;同时,马克思主义要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也必须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现代化的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前提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等经典作家所创立的关于自然、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思想体系,它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思想武器。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运用,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地区,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的情况,这是因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各有其不同的具体实际和特殊情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的运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说,在中国既不同于俄国,更不同于欧美。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中国不具有俄国和欧美的具体实际和特殊情况。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人民在获得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之前,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而且,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经济文化落后,这就是中国的具体实际和特殊情况。因此,要在中国这样一个生产力不发达、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之中国化。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才能够在中国的土地上发挥它的指导作用和理论功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一再强调,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特性”。就是说要以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革命和建设实践。所谓“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指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体系。邓小平也指出:“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反复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我们的事业才会取得胜利,才会获得成功。可以看出,要使马克思主义现代化,首先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義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只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才能实现。所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前提。事实上,只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真正为中国大众所掌握,才能真正转化为人民大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物质力量。
二、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延伸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为中国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掌握。而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强调的则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社会时代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当代性和时代性,成为当代社会时代的精神精华。一切真正的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十分重视他们的理论学说与所处时代的关系。马克思曾经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100多年过去了,尽管它没有成为历史的陈迹而保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仍然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精华。但是,毋庸置疑,当代世界相比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重大挑战则是不容怀疑的事实。
在世界范围内作为两种社会制度而存在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100多年的时间里,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半个多世纪当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引用现代高新科技,通过推行劳资调整和福利政策,极大地缓和了社会矛盾,使其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很快就要灭亡,相反,却显示着一定的生命力。那么,如何认识现代资本主义便成了马克思主义所面对的重大课题。与此相应,社会主义虽然出现过凯歌前进的时期,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建立,使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就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具体情况来看,基本上都不是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国家,普遍是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这些国家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又是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特别是苏联、东欧的历史巨变,使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面临严重危机,由此引发了人们对社会主义还是不是真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还是不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又比如当今世界出现了一系列诸如环境问题、生态问题、资源问题、反恐问题等全球性重大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当前和长远利益,人类面临着诸多生存危机和生存困境,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解决。再比如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反恐防恐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与此相适应,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心理结构、道德观念等都普遍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也都需要马克思主义做出新的概括和说明。所以,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必须现代化,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当代世界和现代生活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也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从而使其真正成为当代社会时代的精神精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势在必行。事实上,所谓实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说到底也就是要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和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认为他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僵死的教条。毛泽东曾说过:“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滞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力。”邓小平也指出,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讲新话,新话才能反映新情况,新话才能解决新问题。经典作家所说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实质上也就讲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问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延伸。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过程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既是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又是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需要。也就是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要继承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创新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适应变化的时代和条件,才能面对新的情况和挑战。当然,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与此相适应,实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可以说是同时进行、同时展开的,如果不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同时实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中国化也不可能深入。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必须符合当代中国现代化的实际要求,必须与当代中国的现代化相适应。特别是在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符合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解决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反映当代中国的大众生活,契合当代中国的大众心理,符合当代中国的大众思维。而这些方面,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所要面对的基本问题。事实上,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上也就是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所谓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实质上也就是实现具有当代时代特点和时代品格的马克思主义,即当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所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没有中国化也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没有现代化也同样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會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是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高度统一。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使马克思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实现了由“书本词句”向“现实关切”、由“公式标签”向“行动指南”的根本转变,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党、建设什么样的党”以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了中国特点和中国特色,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且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价值追求和价值导向更贴近于当代社会时代的实际要求和人民大众的现实生活和心灵需求,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了时代特征和当代气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16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可以看出,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把握时潮流,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最新成果。它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而不断得到丰富、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