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家以家禽养殖和肉食加工为主业的公司,华英农业(002321.SZ)对资金需求的急迫程度令人惊讶。今年1月10日,公司发布了6亿元的定向增发方案。
这家上市时间仅两年的中小板公司,此次募资额与当初上市时的募资金额相当。需要投资者注意的是,华英农业当初上市时的四个募投项目有两个盈利不及预期。
华英农业再融资的具体方案是拟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不超过5000万股,发行价不低于13.42元/股,募集资金不超过6.13亿元。资金用途是投资2000万只/年商品鸡养殖场、2000万只商品鸭屠宰、4000万只/年樱桃谷商品雏鸭生产三个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再融资6亿元 金额等同IPO
注册于河南省潢川县的华英农业以种禽养殖孵化、禽苗销售和屠宰加工为主营业务,也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樱桃谷鸭孵化、养殖、屠宰加工和禽肉制品生产销售一体化企业。主要产品为冻鸭、鸭苗、冻鸡和熟食,这四大业务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51%、13%、16%和10%。
华英农业2009年12月在深圳中小板上市,当时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5.89亿元。这意味着若此次定向增发成功,华英农业的募资额相当于又进行了一次IPO。
一家养殖和肉食加工公司为何如此缺少资金?华英农业证券部工作人员对《投资者报》解释称,主要原因是公司正在进行扩产,建大规模的养殖场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上述华英农业证券部人员表示,“扩大产能和建设非募集资金项目,所需配套流资及项目建设资金增大,公司增加了短期借款”。公司2010年财报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19142.61万元,同比变动-134.84%。这表明当年公司现金主要是流出。
具体来看,2010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3311.04万元,同比变动-61.18%;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37940.43万元,同比变动-101.08%;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15486.78万元,同比变动-76.28%。
事实上,华英农业缺钱的现象由来已久。早在上市前几年,华英农业还在向股东借钱维持经营。自2005年底到2009年下半年,四年多的时间内,公司每年向第三大股东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公司通过委托贷款名义借款2000万元,年利率在6.39%~8.40%之间不等,至2009年下半年即将上市时才偿还这部分欠款。
与此同时,华英农业的贷款规模也较大。截止到2010年上半年,公司及子公司贷款总额达到8.6亿元,而当时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也只有5.7亿元。同一时期,公司已利用超额募集资金归还银行贷款约1.13亿元。
IPO两项目盈利不及预期
华英农业此次定向增发募资的6亿元主要用于投资扩产三个项目以及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对于募投项目的意义,国联证券近期报告指出,将进一步完善公司产业链建设,扩大公司的生产规模,有利于提高公司的市场份额,并促使公司肉鸡一体化规模成型。
据《投资者报》了解,华英农业肉鸡养殖和屠宰加工项目分布在河南淮阳和淮滨,尽管自2007年以来公司就开始在淮阳建设年屠宰加工4000万羽肉鸡的项目,并于2010年6月完工投产,但因当地政府承诺帮助农户建设的养殖基地未能完成,导致鸡源不足。
从这个意义上说,新的鸡养殖项目建成后将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屠宰加工能力未充分利用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上市时四个募投项目中有两个未如期兑现收益。
这两个项目分别是河南陈州华英禽业有限公司4000万只/年商品肉鸡加工生产和丰城年产1000万只樱桃谷商品雏鸭生产。前一个项目的承诺效益为4843万元,但目前累计实现效益仅910万元,和当初的承诺效益相差很远;后一项目承诺效益为608万元,目前累计实现效益553万元,接近承诺效益。
华英农业董秘李远平日前对媒体解释称,肉鸡加工生产未达到预期收益主要因为鸡源不足,“当地原本答应给我们建一个养殖场,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配套的养殖场没有跟上,因此导致我们开工也不足。”该项目累计产能利用率仅为23%,在四个上市募投项目中产能利用率最低。
华英农业近年的业绩表现和盈利能力并不出色,2009年底上市后公司即出现业绩变脸,当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32亿元,同比下滑3.13%;实现净利润4026.90万元,同比下滑13.95%。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其主营业务净利仅3107万元,同比下滑26%。
另外,补贴收入一直是公司收入的重要来源。2009年,政府各项补贴高达1727万元,而当年华英农业净利润仅4027万元,这意味着其净利润的43%靠补贴获得。2010年公司净利润为5657万元,其中来自政府补贴的有1194万元,占比21%。
华英农业上市保荐券商光大证券在其提供的投资价值报告中曾经预测:公司市场垄断能力比较强,持续高成长,应享受估值溢价,2009年~2011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88元、0.92元和1.03元,但前两年公司实际每股收益分别只有0.37元和0.38元,与当初的预测相去甚远。■
这家上市时间仅两年的中小板公司,此次募资额与当初上市时的募资金额相当。需要投资者注意的是,华英农业当初上市时的四个募投项目有两个盈利不及预期。
华英农业再融资的具体方案是拟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不超过5000万股,发行价不低于13.42元/股,募集资金不超过6.13亿元。资金用途是投资2000万只/年商品鸡养殖场、2000万只商品鸭屠宰、4000万只/年樱桃谷商品雏鸭生产三个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再融资6亿元 金额等同IPO
注册于河南省潢川县的华英农业以种禽养殖孵化、禽苗销售和屠宰加工为主营业务,也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樱桃谷鸭孵化、养殖、屠宰加工和禽肉制品生产销售一体化企业。主要产品为冻鸭、鸭苗、冻鸡和熟食,这四大业务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51%、13%、16%和10%。
华英农业2009年12月在深圳中小板上市,当时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5.89亿元。这意味着若此次定向增发成功,华英农业的募资额相当于又进行了一次IPO。
一家养殖和肉食加工公司为何如此缺少资金?华英农业证券部工作人员对《投资者报》解释称,主要原因是公司正在进行扩产,建大规模的养殖场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上述华英农业证券部人员表示,“扩大产能和建设非募集资金项目,所需配套流资及项目建设资金增大,公司增加了短期借款”。公司2010年财报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19142.61万元,同比变动-134.84%。这表明当年公司现金主要是流出。
具体来看,2010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3311.04万元,同比变动-61.18%;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37940.43万元,同比变动-101.08%;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15486.78万元,同比变动-76.28%。
事实上,华英农业缺钱的现象由来已久。早在上市前几年,华英农业还在向股东借钱维持经营。自2005年底到2009年下半年,四年多的时间内,公司每年向第三大股东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公司通过委托贷款名义借款2000万元,年利率在6.39%~8.40%之间不等,至2009年下半年即将上市时才偿还这部分欠款。
与此同时,华英农业的贷款规模也较大。截止到2010年上半年,公司及子公司贷款总额达到8.6亿元,而当时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也只有5.7亿元。同一时期,公司已利用超额募集资金归还银行贷款约1.13亿元。
IPO两项目盈利不及预期
华英农业此次定向增发募资的6亿元主要用于投资扩产三个项目以及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对于募投项目的意义,国联证券近期报告指出,将进一步完善公司产业链建设,扩大公司的生产规模,有利于提高公司的市场份额,并促使公司肉鸡一体化规模成型。
据《投资者报》了解,华英农业肉鸡养殖和屠宰加工项目分布在河南淮阳和淮滨,尽管自2007年以来公司就开始在淮阳建设年屠宰加工4000万羽肉鸡的项目,并于2010年6月完工投产,但因当地政府承诺帮助农户建设的养殖基地未能完成,导致鸡源不足。
从这个意义上说,新的鸡养殖项目建成后将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屠宰加工能力未充分利用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上市时四个募投项目中有两个未如期兑现收益。
这两个项目分别是河南陈州华英禽业有限公司4000万只/年商品肉鸡加工生产和丰城年产1000万只樱桃谷商品雏鸭生产。前一个项目的承诺效益为4843万元,但目前累计实现效益仅910万元,和当初的承诺效益相差很远;后一项目承诺效益为608万元,目前累计实现效益553万元,接近承诺效益。
华英农业董秘李远平日前对媒体解释称,肉鸡加工生产未达到预期收益主要因为鸡源不足,“当地原本答应给我们建一个养殖场,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配套的养殖场没有跟上,因此导致我们开工也不足。”该项目累计产能利用率仅为23%,在四个上市募投项目中产能利用率最低。
华英农业近年的业绩表现和盈利能力并不出色,2009年底上市后公司即出现业绩变脸,当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32亿元,同比下滑3.13%;实现净利润4026.90万元,同比下滑13.95%。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其主营业务净利仅3107万元,同比下滑26%。
另外,补贴收入一直是公司收入的重要来源。2009年,政府各项补贴高达1727万元,而当年华英农业净利润仅4027万元,这意味着其净利润的43%靠补贴获得。2010年公司净利润为5657万元,其中来自政府补贴的有1194万元,占比21%。
华英农业上市保荐券商光大证券在其提供的投资价值报告中曾经预测:公司市场垄断能力比较强,持续高成长,应享受估值溢价,2009年~2011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88元、0.92元和1.03元,但前两年公司实际每股收益分别只有0.37元和0.38元,与当初的预测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