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高中历史教材变化很大,新课程又出现一标多本,使得一些农村高中教师无所适从。新教材要求教师具有更扎实的专业基础,否则既无法驾驭新教材,更不能体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诸多精神。这需要教师提高自身历史理论素质,借鉴新教学方法,全面把握整个历史学科体系,不断吐故纳新,探索并接纳新的历史研究成果。文章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新课标要求下如何上好农村高中历史课。
关键词: 新课标 农村高中历史教学 创新能力
历史教育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强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这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很重要意义。通过历史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使他们自觉投身国家建设。历史教育还能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学好历史对一个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因此如何上好农村高中历史课,是不得不探讨的问题。
一、努力提升农村高中历史教师自身素质。
首先,鼓励历史教师自学,提高层次。只有不断更新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防止知识老化,才能够使课堂教学有一定理论深度,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其次,重视对青年历史教师的培养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引入竞争机制和推行“结对帮教”、开展讲课比赛、观摩研讨等,促进青年教师的提高和成熟。
再次,加强教研组活动。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基地,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组织。要对历史教师展开地毯式的听课,在听课后指出每位教师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帮助教师认识自己教学上的欠缺。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结合他们的自身素质,提出不同要求。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是要依靠教研组落实的。
二、补齐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短板,着力培养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着重强调了阅读对智能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指明了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那么,当前农村高中历史教学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1.开设阅读方法指导课。利用新学期导言课或专门开设学法指导课指导阅读方法,学法指导课应介绍历史学科特点,把记忆历史事件的“四部分”、“四要素”教给学生。使学生对历史结构有初步认识,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反复强化认识。
学法指导课的另一重要任务是介绍学习历史的基本理论武器,即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并指导学生运用理论武器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2.加强教师的导读示范活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过程。因此导读活动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并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导读示范,通过反复强调和不断实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3.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阅读能力。要使教师传授的阅读方法转变为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通过大量的思维训练活动完成。导读必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
在历史课堂中,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在思维训练中提高阅读能力。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具体做法有:①强调历史课的预习作用。学生依照教师的预习思考题预习课文,通过预习,认识课文内容的基本结构及它们之间的联系。②发动学生设计板书标题,教师对他们设计的小标题进行评论、评比。③讲授完某个历史事件后,要求学生根据“四部分”、“四要素”,用简练的语言概述历史事件,培养归纳、概括能力。④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开展课堂讨论,发动学生,拓宽思路,根据历史的客观情况,作合情合理的分析。这样,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得到阅读能力训练的机会。
三、积极转变观念和创新教学方式,全力打造激情课堂、高效课堂。
当前农村高中历史教师中,对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居第一位的仍是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式,然而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形式是“活泼生动开放式”。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更新陈旧教学观念。要善于学习,不断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用新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指导教育教学活动。只有敢于接收新观念,才能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2.高度重视并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我们应有选择地运用新教学方法,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3.探索和创建符合实际的教学模式。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教学,使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可以使学生多种感官得到延伸,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更好地领会知识。
四、注重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激发学史兴趣,农村高中教师不得不重视,其手段有:
1.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增加史料。教师应该注重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教师如果对教材缺乏应有的补充,教学语言多是教材的简单重复,则学生听课时必然会兴味索然。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能够把视听完美结合,则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课前点评历史事件或人物、参观历史名胜古迹、小品表演;课堂上穿插图片或播放音乐、讲述历史故事等,这些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3.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创造轻松愉悦、开放式的课堂。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敢说、敢问、敢辩,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五、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历史与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历史是现实的过去,现实是历史的未来。现实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客观上总会打上历史的烙印;现实中的政策制定,总会借鉴和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是激发学生学史兴趣的有效途径。
农村高中历史教学应广泛联系生活实际,以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我们可以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经验教训中得到现实的启示:批判地继承历史上的道德传统,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规范。科学的、具体的、有说服力的史实,能帮助学生纠正对现实问题的某些片面认识。
参考文献:
[1]马执斌.实施高中历史课程改革面临困难和对策,中学历史教学,2005.
[2]王俊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初探,历史教学,2006.
关键词: 新课标 农村高中历史教学 创新能力
历史教育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强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这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很重要意义。通过历史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使他们自觉投身国家建设。历史教育还能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学好历史对一个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因此如何上好农村高中历史课,是不得不探讨的问题。
一、努力提升农村高中历史教师自身素质。
首先,鼓励历史教师自学,提高层次。只有不断更新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防止知识老化,才能够使课堂教学有一定理论深度,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其次,重视对青年历史教师的培养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引入竞争机制和推行“结对帮教”、开展讲课比赛、观摩研讨等,促进青年教师的提高和成熟。
再次,加强教研组活动。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基地,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组织。要对历史教师展开地毯式的听课,在听课后指出每位教师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帮助教师认识自己教学上的欠缺。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结合他们的自身素质,提出不同要求。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是要依靠教研组落实的。
二、补齐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短板,着力培养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着重强调了阅读对智能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指明了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那么,当前农村高中历史教学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1.开设阅读方法指导课。利用新学期导言课或专门开设学法指导课指导阅读方法,学法指导课应介绍历史学科特点,把记忆历史事件的“四部分”、“四要素”教给学生。使学生对历史结构有初步认识,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反复强化认识。
学法指导课的另一重要任务是介绍学习历史的基本理论武器,即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并指导学生运用理论武器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2.加强教师的导读示范活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过程。因此导读活动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并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导读示范,通过反复强调和不断实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3.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阅读能力。要使教师传授的阅读方法转变为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通过大量的思维训练活动完成。导读必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
在历史课堂中,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在思维训练中提高阅读能力。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具体做法有:①强调历史课的预习作用。学生依照教师的预习思考题预习课文,通过预习,认识课文内容的基本结构及它们之间的联系。②发动学生设计板书标题,教师对他们设计的小标题进行评论、评比。③讲授完某个历史事件后,要求学生根据“四部分”、“四要素”,用简练的语言概述历史事件,培养归纳、概括能力。④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开展课堂讨论,发动学生,拓宽思路,根据历史的客观情况,作合情合理的分析。这样,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得到阅读能力训练的机会。
三、积极转变观念和创新教学方式,全力打造激情课堂、高效课堂。
当前农村高中历史教师中,对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居第一位的仍是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式,然而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形式是“活泼生动开放式”。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更新陈旧教学观念。要善于学习,不断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用新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指导教育教学活动。只有敢于接收新观念,才能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2.高度重视并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我们应有选择地运用新教学方法,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3.探索和创建符合实际的教学模式。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教学,使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可以使学生多种感官得到延伸,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更好地领会知识。
四、注重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激发学史兴趣,农村高中教师不得不重视,其手段有:
1.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增加史料。教师应该注重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教师如果对教材缺乏应有的补充,教学语言多是教材的简单重复,则学生听课时必然会兴味索然。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能够把视听完美结合,则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课前点评历史事件或人物、参观历史名胜古迹、小品表演;课堂上穿插图片或播放音乐、讲述历史故事等,这些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3.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创造轻松愉悦、开放式的课堂。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敢说、敢问、敢辩,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五、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历史与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历史是现实的过去,现实是历史的未来。现实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客观上总会打上历史的烙印;现实中的政策制定,总会借鉴和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是激发学生学史兴趣的有效途径。
农村高中历史教学应广泛联系生活实际,以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我们可以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经验教训中得到现实的启示:批判地继承历史上的道德传统,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规范。科学的、具体的、有说服力的史实,能帮助学生纠正对现实问题的某些片面认识。
参考文献:
[1]马执斌.实施高中历史课程改革面临困难和对策,中学历史教学,2005.
[2]王俊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初探,历史教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