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法三卡”是安全管理的新载体,是群众性监督检查与专业安全管理相结合的实践探索。文章以管理者的视角,对“一法三卡”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实施手段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建筑施工 “一法三卡” 安全管理
何谓“一法三卡”?即:一法是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三卡是安全检查提示卡、危险源点警示卡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结合中国铁建的工作性质,大到高铁长隧,小到涵洞水沟,都随时与“一法三卡”和职工的自身安全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生产发展步伐的逐步加快,使产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逐渐增加,职工极易受到事故伤害,将给企业带来诸多不利。故自己作为长期从事后勤保障和服务岗位的企业员工,对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极为关注,在项目推行“一法三卡”,严防各类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等方面深有体会,它是开展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有效形式,是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员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的安全生产活动。因此,积极推行“一法三卡”工作制度不仅符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要求,也是群众性监督检查与专业安全管理相结合的实践和探索。在大力推行“一法三卡”的工作实践中,自己认为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 建立健全组织机制 监督落实各项职责
逐步把推行“一法三卡”的制度、程序等纳入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之中,将“一法三卡”作为事故隐患排查和监控的主要手段,成为项目管理、特别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一法三卡”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建立“一法三卡”组织领导机构,行政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安质部门按照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担当起推行“一法三卡”的技术指导和监控点的评估、确认工作。项目工会负责把全体职工组织和发动起来,各部门、工程队整体联动,强力推动“一法三卡”工作的开展。面对施工现场众多的危险源,实行领导负责、专管负责、岗位负责的三个负责制。一是以图表的形式明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即项目经理)的权责内容;二是明确界定第一执行人(即安全员或现场检查员)的权责和义务,就是重点排查“一法三卡”的危险源点,确认等级,对事故隐患实施全面整改,同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三是严格参照操作规程开展施工建设,严防违规操作事故发生。
2 与“安康杯”竞赛相结合 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推行“一法三卡”工作,是把自上而下的行政专业安全管理和自下而上的职工参与监督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织成横向到边、纵向至底的安全管理网,使广大职工都承担起与自身职责和岗位相一致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现代安全管理要求,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把“一法三卡”和“安康杯”竞赛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宣传“一法三卡”和“安康杯”竞赛活动的目的、意义,做好舆论引导,不断提高职工对“一法三卡”和“安康杯”竞赛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通过表彰先进、选树典型,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广大职工参与活动的热情;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劳动竞赛、推行“安全上岗资格证”挂牌上岗制度、安全承诺签名、集体安全宣誓、安全征文、安全书法比赛、“十个一”活动等形式,不断扩大“一法三卡”和“安康杯”竞赛活动宣传教育的对象和影响范围,努力营造“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安全文化氛围。
3 广泛开展学习宣传 教育职工心知肚明
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宣传教育,通过悬挂张贴标语、印发材料、编制“一法三卡”管理组织网络图、“危险源点”汇总平面图、“危险源点”警示卡、安全检查提示卡,以及组织安全知识竞赛、安全讲座,安全会议、“一法三卡”知识培训等,介绍推广应用“一法三卡”对于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的重要意义,使广大职工认识到推行“一法三卡”能够强化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考核力度,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为企业长远发展服务。通过宣传发动要使每个职工都能做到“三个知道”,即:知道本岗位存在哪些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以及它们的危险程度;知道如何预防事故的发生,并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知道一旦事故发生应当怎样进行紧急处置,让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到最小,为顺利推广应用“一法三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 排查危险源点 强化基础工作
在总结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广,把活动的范围扩大到各作业工班、工点和单项工程,并对施工现场危险源点重新进行排查,在排查、辨识、评估、分类、确认危险源时,结合本项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安全生产要求,从人员、机器、环境、物资等方面入手,进行全面系统的排查,并由安质部门最终确认。对排查出来的危险源点进行评估分级,确定A、B、C三级危险源点,凡被列入等级的监控点,根据事故发生的频率、职业危害的大小等情况,统一制作三个等级的警示牌悬挂于危险源点区域的醒目位置,明确防范内容、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强化对危险源点的监控管理。每个施工作业点设置一本台帐,每个危险源点都要有检查记录。项目部每月、作业工班每周都要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后立即责令负责人限期整改;设立安全检查台帐,做好政策方针的上传下达,以期顺利达成安全生产任务。项目部把安全检查作为查隐患、堵漏洞、防事故的常效武器,对生产中潜在的问题隐患进行严防密控。根据安全检查提示卡要求,解决“查什么、怎么查”的问题,明确检查人必须对检查过程、检查项目、整改结果全权负责。
5 按照规定标准 精心编制“三卡”
对经过评估筛选后的危险源点,按照相应的危险等级编写“危险源点警示卡”、“有毒有害物资信息卡”及“安全检查提示卡”。“危险源点警示卡”中列明危险源点的名称、危险等级、防护措施、应急预案及责任人等内容。“有毒有害物资信息卡”中列出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对人体的毒性作用、防护技术与措施等。“安全检查提示卡”则以表格的形式分别列出存在安全隐患的作业点日常检查项目和检查标准(内容)以及相关要求,实現人、机器、环境三个方面的安全状态,避免发生事故。对编写“三卡”的总体要求是:内容详实、条理清楚、扼要明了。同时要按照“色彩管理”要求,统一、规范危险源点警示牌的颜色和样式;要充分利用“一法三卡”的警示功能,要求施工现场统一要求、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规定、统一内容,既能促进文明工地建设,也可大大提升安全工作的内涵和品味。 6 建立自查责任制度 确保彻底整改到位
建立自检责任制,当值人员对事故隐患一律执行“谁在岗、谁检查,谁发现、谁报告,谁漏查、谁负责”的工作制度,将安全生产监督责任落实到个人,形成全员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的良性循环,尽早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因某些客观因素无法及时整改的问题隐患,责令负责人必须严防密控。在整改过程中,首先推行安全教育,提高全员的安全规范意识。举行“安全演讲会”、“忆一次事故座谈会”,择取安全事故典型事例作为反面教材,使职工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防微杜渐的思想观念。其次,手段到位,做到责任上控制。“一法三卡”警示牌必须明确标注作业名称、负责人、监控等级、事故类型、安全防范措施、警示标志、检查周期。各环节指定负责人全程监管生产过程,安全检查后详尽记录问题隐患的具体情况,责令相关负责人限期整改。三是联控到位,做到整体控制。“一法三卡”推行自下而上的全员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的管理模式,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个人,全体职工互相监督,从自保到互保,形成联动的整体。
7 构建“千里眼、顺风耳” 为“一法三卡”护航
利用现代视频监控技术构建“千里眼、顺风耳”,提高高风险作业的安全生产监测、监控和生产调度、调控的技术水平,有效提升施工风险的预防和抗灾害能力,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和提高管理效率,最大限度的规避施工安全风险。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及监控要求,建立一套严密、细致、现代化的安防监控系统,通过专职安全巡逻员跑点,视频监控的互动格局,让施工现场变得更加透明,能及时发现违规、违章操作,有效避免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及时消除隐患。项目部监控人员能随时掌握现场的施工情况,发现事故隱患,能在第一时间安排就近巡逻的安全监督员赶赴现场部署整改。有了“千里眼、顺风耳”能有效开阔管理人员的视野,弥补现场安全人员巡逻跑点难顾全面和不在现场的弊端,及时消除安全质量隐患。
8 结束语
总之,推行“一法三卡”是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新载体,是群众性监督检查与专业化的安全管理有机整合的实践探索,是与企业、项目和个人利益不可分割的必由之路,在以后的工作和实践中,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敬铭.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探析[J].价值工程,2011(04).
[2]周志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3).
[3]邓龙海.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07(07).
关键词:建筑施工 “一法三卡” 安全管理
何谓“一法三卡”?即:一法是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三卡是安全检查提示卡、危险源点警示卡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结合中国铁建的工作性质,大到高铁长隧,小到涵洞水沟,都随时与“一法三卡”和职工的自身安全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生产发展步伐的逐步加快,使产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逐渐增加,职工极易受到事故伤害,将给企业带来诸多不利。故自己作为长期从事后勤保障和服务岗位的企业员工,对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极为关注,在项目推行“一法三卡”,严防各类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等方面深有体会,它是开展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有效形式,是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员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的安全生产活动。因此,积极推行“一法三卡”工作制度不仅符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要求,也是群众性监督检查与专业安全管理相结合的实践和探索。在大力推行“一法三卡”的工作实践中,自己认为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 建立健全组织机制 监督落实各项职责
逐步把推行“一法三卡”的制度、程序等纳入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之中,将“一法三卡”作为事故隐患排查和监控的主要手段,成为项目管理、特别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一法三卡”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建立“一法三卡”组织领导机构,行政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安质部门按照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担当起推行“一法三卡”的技术指导和监控点的评估、确认工作。项目工会负责把全体职工组织和发动起来,各部门、工程队整体联动,强力推动“一法三卡”工作的开展。面对施工现场众多的危险源,实行领导负责、专管负责、岗位负责的三个负责制。一是以图表的形式明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即项目经理)的权责内容;二是明确界定第一执行人(即安全员或现场检查员)的权责和义务,就是重点排查“一法三卡”的危险源点,确认等级,对事故隐患实施全面整改,同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三是严格参照操作规程开展施工建设,严防违规操作事故发生。
2 与“安康杯”竞赛相结合 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推行“一法三卡”工作,是把自上而下的行政专业安全管理和自下而上的职工参与监督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织成横向到边、纵向至底的安全管理网,使广大职工都承担起与自身职责和岗位相一致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现代安全管理要求,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把“一法三卡”和“安康杯”竞赛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宣传“一法三卡”和“安康杯”竞赛活动的目的、意义,做好舆论引导,不断提高职工对“一法三卡”和“安康杯”竞赛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通过表彰先进、选树典型,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广大职工参与活动的热情;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劳动竞赛、推行“安全上岗资格证”挂牌上岗制度、安全承诺签名、集体安全宣誓、安全征文、安全书法比赛、“十个一”活动等形式,不断扩大“一法三卡”和“安康杯”竞赛活动宣传教育的对象和影响范围,努力营造“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安全文化氛围。
3 广泛开展学习宣传 教育职工心知肚明
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宣传教育,通过悬挂张贴标语、印发材料、编制“一法三卡”管理组织网络图、“危险源点”汇总平面图、“危险源点”警示卡、安全检查提示卡,以及组织安全知识竞赛、安全讲座,安全会议、“一法三卡”知识培训等,介绍推广应用“一法三卡”对于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的重要意义,使广大职工认识到推行“一法三卡”能够强化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考核力度,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为企业长远发展服务。通过宣传发动要使每个职工都能做到“三个知道”,即:知道本岗位存在哪些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以及它们的危险程度;知道如何预防事故的发生,并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知道一旦事故发生应当怎样进行紧急处置,让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到最小,为顺利推广应用“一法三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 排查危险源点 强化基础工作
在总结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广,把活动的范围扩大到各作业工班、工点和单项工程,并对施工现场危险源点重新进行排查,在排查、辨识、评估、分类、确认危险源时,结合本项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安全生产要求,从人员、机器、环境、物资等方面入手,进行全面系统的排查,并由安质部门最终确认。对排查出来的危险源点进行评估分级,确定A、B、C三级危险源点,凡被列入等级的监控点,根据事故发生的频率、职业危害的大小等情况,统一制作三个等级的警示牌悬挂于危险源点区域的醒目位置,明确防范内容、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强化对危险源点的监控管理。每个施工作业点设置一本台帐,每个危险源点都要有检查记录。项目部每月、作业工班每周都要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后立即责令负责人限期整改;设立安全检查台帐,做好政策方针的上传下达,以期顺利达成安全生产任务。项目部把安全检查作为查隐患、堵漏洞、防事故的常效武器,对生产中潜在的问题隐患进行严防密控。根据安全检查提示卡要求,解决“查什么、怎么查”的问题,明确检查人必须对检查过程、检查项目、整改结果全权负责。
5 按照规定标准 精心编制“三卡”
对经过评估筛选后的危险源点,按照相应的危险等级编写“危险源点警示卡”、“有毒有害物资信息卡”及“安全检查提示卡”。“危险源点警示卡”中列明危险源点的名称、危险等级、防护措施、应急预案及责任人等内容。“有毒有害物资信息卡”中列出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对人体的毒性作用、防护技术与措施等。“安全检查提示卡”则以表格的形式分别列出存在安全隐患的作业点日常检查项目和检查标准(内容)以及相关要求,实現人、机器、环境三个方面的安全状态,避免发生事故。对编写“三卡”的总体要求是:内容详实、条理清楚、扼要明了。同时要按照“色彩管理”要求,统一、规范危险源点警示牌的颜色和样式;要充分利用“一法三卡”的警示功能,要求施工现场统一要求、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规定、统一内容,既能促进文明工地建设,也可大大提升安全工作的内涵和品味。 6 建立自查责任制度 确保彻底整改到位
建立自检责任制,当值人员对事故隐患一律执行“谁在岗、谁检查,谁发现、谁报告,谁漏查、谁负责”的工作制度,将安全生产监督责任落实到个人,形成全员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的良性循环,尽早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因某些客观因素无法及时整改的问题隐患,责令负责人必须严防密控。在整改过程中,首先推行安全教育,提高全员的安全规范意识。举行“安全演讲会”、“忆一次事故座谈会”,择取安全事故典型事例作为反面教材,使职工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防微杜渐的思想观念。其次,手段到位,做到责任上控制。“一法三卡”警示牌必须明确标注作业名称、负责人、监控等级、事故类型、安全防范措施、警示标志、检查周期。各环节指定负责人全程监管生产过程,安全检查后详尽记录问题隐患的具体情况,责令相关负责人限期整改。三是联控到位,做到整体控制。“一法三卡”推行自下而上的全员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的管理模式,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个人,全体职工互相监督,从自保到互保,形成联动的整体。
7 构建“千里眼、顺风耳” 为“一法三卡”护航
利用现代视频监控技术构建“千里眼、顺风耳”,提高高风险作业的安全生产监测、监控和生产调度、调控的技术水平,有效提升施工风险的预防和抗灾害能力,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和提高管理效率,最大限度的规避施工安全风险。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及监控要求,建立一套严密、细致、现代化的安防监控系统,通过专职安全巡逻员跑点,视频监控的互动格局,让施工现场变得更加透明,能及时发现违规、违章操作,有效避免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及时消除隐患。项目部监控人员能随时掌握现场的施工情况,发现事故隱患,能在第一时间安排就近巡逻的安全监督员赶赴现场部署整改。有了“千里眼、顺风耳”能有效开阔管理人员的视野,弥补现场安全人员巡逻跑点难顾全面和不在现场的弊端,及时消除安全质量隐患。
8 结束语
总之,推行“一法三卡”是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新载体,是群众性监督检查与专业化的安全管理有机整合的实践探索,是与企业、项目和个人利益不可分割的必由之路,在以后的工作和实践中,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敬铭.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探析[J].价值工程,2011(04).
[2]周志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3).
[3]邓龙海.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