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粪对海南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z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用蚯蚓粪为改良材料,以海南滨海盐渍土为改良对象,根据蚯蚓粪与滨海盐渍土体积比设置0∶20、1∶20、2∶20、3∶20、4∶20等5个处理,采用盆栽试验种植蕹菜,研究蚯蚓粪不同施用量对蕹菜生长和滨海盐渍土的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蚯蚓粪与滨海盐渍土体积比为1∶20~4∶20时显著促进了蕹菜的生长(P<0.05),平均每株蕹菜的叶片数、单株质量和地下部根质量分别增加26.8%~31.0%、42.5%~87.5%和37.5%~106.3%.(2)蚯蚓粪与滨海盐渍土体积比为1∶20~4∶20明显改善了滨海盐渍土的pH值,土壤由酸性变为中性;并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高率分别达12.1%~45.2%、52.6%~87.2%、38.9%~111.1%和95.3%~313.3%.(3)蚯蚓粪与滨海盐渍土体积比为1∶20~4∶20时显著增强了土壤过氧化氢酶和酸性转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 52.6%~63.4%和29.4%~92.7%;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在蚯蚓粪与滨海盐渍土体积比为为2∶20~4∶20的处理中也得到显著增强,分别提高了 9.6%~15.4%和18.2%~38.7%.(4)土壤盐度在蚯蚓粪与滨海盐渍土体积比为为1∶20~2∶20的处理中显著降低,降低率达14.0%~19.9%;在体积比为3∶20~4∶20的处理中却略有升高,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5)蚯蚓粪与滨海盐渍土体积比为1∶20~2∶20的处理种植蕹菜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得到优化,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得到提高.特别是与碳氮循环能力相关的芽单胞菌科(Gemmatimonadaceae)和亚硝化单胞菌科(Nitrosomonadaceae)等的丰度明显提高,分别提高3.0%~39.8%和146%~463%.综上,蚯蚓粪与滨海盐渍土体积比为1∶20~2∶20时可显著改善滨海盐渍土的pH值、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土壤盐度、增强土壤酶活性、提高微生物多样性并改善其群落结构,对海南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较好.
其他文献
以九年生早金酥梨为试材,采用V字形、Y字形、圆柱形、纺锤形和水平棚架形5种树形,比较不同树形对早金酥梨光合特性、树体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形对光合参数影响较大,同一树形不同栽植密度对光合参数影响较小,净光合速率(Pn)V字形(0.75 m×0.40 m)和圆柱形显著高于其他3种树形;蒸腾速率(Tr)V字形、圆柱形显著高于Y字形(1.0 m×4.0 m)和纺锤形;叶绿素含量V字形、圆柱形(1.5 m×4.0m)显著高于Y字形(1.0m×4.0 m)和水平棚架形.且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叶片
2018年四川省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行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联合省内162个农业普查县和48个系统调查县农业农村局种子站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调查和收集.对此次专项行动调查收集的140份茶树及其他饮用茶种质资源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140份资源分属5个科5个属6个种,其中野生资源58份,占比41.43%,地方品种82份,占比58.57%;资源集中分布在山区,介于99.228 5°~107.626 8°E和26.330 9°~32.500 3°N之间,垂直分布范围为308~3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