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区域资源促进转型发展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i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发展,是“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事关经济社会全局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转型是一个求新求变的过程,但只有适应国情区情才有生命力,只有依托现有资源才有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栖霞区积累了较为坚实的经济基础,工业经济总量位居南京市区县前列,形成了国家级开发区、国内一流的大学城、长江第一大内河港等一批优质资源。在“十二五”发展中,栖霞区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要在高效整合空间资源、产业资源、科教资源、城乡资源上下功夫,努力变粗放型增长为集约型增长,使转型之路走得更好更快、更稳更实。
  整合空间资源,规划引领促转型。科学的规划是实现转型发展的先导,是经济增长实现从依赖资源投入向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转变的依据。栖霞区坚持全区域规划,明确“一体三区”功能布局。“一体”即对行政区、开发区、大学城3个市属机构进行一体化管理,推动区域内各种条块资源融合发展,实现“一个领导核心、一张规划蓝图、一个利益主体”。由国家级开发区对区域内省、市级园区进行整体托管,实行统一发展规划、统一产业布局、统一优惠政策、统一招商引资、统一环境改善、统一管理服务。“三区”,一是以国家级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产业功能区。导人世界先进技术提升平板显示等现有主导产业,促进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应用。发挥产业规模效应和溢出效应,积极启动园区“二次创业”工作,加快建设低碳产业园,重点发展LED、薄膜太阳能电池等产业,并依托临江临港优势,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生产型服务业,确保到2015年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0亿元以上。二是以仙林新市区为城市功能区。大学城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仙林大学城已入住南京大学等11所高校16万师生,高校功能已由教学、科研为主向服务社会转变。栖霞区着力发挥大学集群、人口集聚、技术集中的优势,提出“南京副城”、“智慧新区”的功能定位,着力打造“校在城中、城在校间”的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一城三圈”,即以大学城为核心,向外扩散逐步建立服务配套圈、创新创意圈、产业发展圈,从而完善城市功能,培育高新产业,带动新城建设。三是以龙潭港城为港口功能区。龙潭港是南京市建设国际航运物流中心的重要支撑,是栖霞区调高调优调轻产业结构的重要资源。抢抓龙潭港向亿吨大港和海港迈进的机遇,积极申报南京龙潭综合保税区,提升港口经济辐射能级,建设新兴综合型港口新城,实现港区相济、港城共荣。
  整合产业资源,优化结构促转型。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而来的新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正在兴起,既蕴含着极大的商机,也给现有产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产业转型早转早受益,早转早主动。栖霞区围绕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化延伸,围绕加快培育壮大新兴战略性产业,着力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医药食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和科技服务业五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是以光电显示产业为主线。区内平板显示产业集聚效应尤为显著,2009年实现产值692亿元,TFT-LCD模组出货量占全球10%以上。围绕延伸拓展这一产业链,将以规划17.3平方公里的中国南京液晶谷为依托,努力形成面板生产、整机制造等核心项目在内的上中下游链条完善、全球最大的光电显示产业基地,力争到2015年实现产值3000亿元,形成年生产2500万台电视机整机的能力。目前,液晶谷的6代面板线正加快建设,明年3月份实现量产;总投资280亿元的8.5代液晶面板线项目正积极申报、加快推进;未来两年,力争再上一条10代线,迅速做大规模,牢固树立行业龙头地位。与此同时,以LED、激光显示、OLED等新型产品为攻坚重点,不断加大推进力度,抢抓产业发展先机。医药食品产业主要是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主线,确保到2015年产值超过500亿元。目前区内集聚了金陵药业、圣和药业等知名医药企业近30家,研发和生产各类新药100多种,2009年实现产值40多亿元,占南京市半壁江山。为放大这一产业优势,建设了占地700亩的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力争通过3年努力,完成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完成总投资30亿元,引进企业100家,建成长三角的知名“药谷”。装备制造产业主要是以节能环保型产业为主线,到2015年形成500亿级的产业规模。区内已有华能金陵电厂、大唐电厂等清洁能源型企业,以及欧萨斯锅炉、奥能锅炉等环保设备制造企业。将继续加快机电产业园建设,发展节能环保型制造业;建设环保科技园,推动环保技术研发和服务外包。依托临港优势,引进具有先进科技水平的汽车及零部件、精密机床、船舶制造、风电设备等项目。科技服务业主要是以物联网产业为主线。成立南京仙林物联网产业基地,积极扶持三宝科技集团发展,尽快促进其成为全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发挥驻仙林大学城的南京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在物联网产业研究上的力量和优势,提升地区物联网技术研究水平。以区内创新型平台为依托设立孵化区,强化产业上下游配套服务,努力形成“一基地多园区”的产业发展布局,力争到2012年全区实现物联网产业产值100亿元,到2015年突破200亿元。现代物流产业主要是以生产型智能化物流为主线,推动传统物流向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转变,培育一批跨区域的现代物流企业及总部,到2015年实现年营业额突破100亿元。
  整合科教资源,创新驱动促转型。发展创新型经济是面向未来的重要战略。我们将准确把握科技创新规律与产业转型升级规律,充分挖掘地区科教资源、人力资源的“富矿”,推动创新与产业、创新与新型工业化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以创新型经济引领转型发展。一是围绕服务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抓创新。仙林大学城高校共拥有32名两院院士,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要以服务好高校发展为前提,促进更多的高校把仙林作为高端科研的基地,促进大师、技术专利向仙林集聚;创新高校办学模式,完善教师公寓、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建设,吸引高校教师和创业领军人才入住仙林;依托相关专业园区,与南京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加强合作,鼓励高校科研人员围绕产业转型、围绕企业需求搞研发,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二是围绕搭建平台、提高项目承载力抓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栖霞区因势利导,成立金港科技孵化基地、南大科学园、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紫东国际创意园、江苏金箔文化产业园等创新创业平台,实行管理扁平化、招商专业化,推动光电显示、物联网、生物医药、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发展。引进了夏普光电显示研究院等一批研发类、总部类、销售中心类项目,以先进技术、新型业态引领产业发展。三是围绕完善政策、引进人才团队抓创新。科技创新,人才为本。栖霞区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着力推动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创新人员;加大金融服务力度,设立总额近千万元科技扶持资金,出资2亿元成立区创业投资平台,与创投公司合作建立创投引导基金,为区内企业孵化发展提供优惠条件。
  整合城乡资源,改善环境促转型。围绕实施三大工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发展转型,以新思路解决新问题,以新体制拓展新增长极。一是实施化工企业综合整治工程。由于历史原因,栖霞作为传统的化工产业生产基地,极大制约了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生态环境的提升。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综合整治,力争用5年时间,搬迁和关停区内120家小化工企业;一手抓技术改造,对于金陵石化等一批驻区大型化工企业,鼓励凭借自身技术力量、资本优势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并在其周边配套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园,优化产业结构。二是实施旧城改造出新工程。以南京市举办2014年青奥会、促进城市环境“三提升”为机遇,重点对绕城公路以内的街道,实施“城中村”改造等综合整治,并从今年开始用4年时间,完成全区391条街巷出新和数百万平方米危旧房改造。三是实施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工程。以“万顷良田”工程为突破口,加快推动涉农街道农地重整、村庄重建、要素重组,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农业向规模集中”,拓展用地空间,提高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益,并保障农民获得更多的利益。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