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慧:用艺术对话生命

来源 :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12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摄影界一位传奇的女性,一个用相机绘制生命画卷的美丽女人。她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摄影训练,但从小的爱好使她厚积薄发。她曾被中国和新加坡妇联推选为25位最为成功的亚洲女性之一;香港《凤凰周刊》向全球华人推出“影响世界未来50年华人榜”,她榜上有名;旅居德国二十余年的她,对中德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曾被授予“德中友谊奖”。
  作为一个艺术家,王小慧无疑是成功的,但作为女人,她算得上是苦命女子。凡高说,艺术家需要痛苦来滋养。而作为艺术家的王小慧对痛苦也有着深层次的理解:“如果我是一个普通女人,我当然愿意多要一些幸福,可如果我作为一个艺术家,仅仅有幸福,是不够的。”在与死神“对话”后,她更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意义。命运和她开了最残酷的玩笑,她却就此绽放美丽。
  当摄影成为一种“本能”
  王小慧1957年出生于天津。她的姨夫是天津大学建筑系的教授,在这位长辈的影响下,王小慧在成长过程中渐渐迷上了摄影和建筑学。爸爸看她那么喜欢摄影,就咬咬牙买了一个在当时可谓价值不菲的海鸥相机,作为她13岁的生日礼物。王小慧从此与相机紧密为伴。
  1977年,王小慧考入同济大学建筑系。美丽而聪慧的她是学校有名的才女,还被冠以“同济之最”的绰号:她是书包最大的,睡觉最晚的,成绩最好的。
  读大二那年,学校在建筑系的两个班各选派一名学生进修德语,准备一年后再从中挑选出一位,到维也纳艺术学院学习。王小慧幸运地被选中,另一个班里被选中的学生叫俞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男生。
  后来他们阴错阳差地都没去成维也纳,然而两个年轻人每天在一起学习功课的那段日子,爱情悄然降临,成就了建筑系金童玉女的一段完美童话。
  1986年,王小慧和俞霖登记结婚。结婚那天,王小慧整理了一个追求者的名单给新婚丈夫看。那上面列着52个人的名字。王小慧说:“你看看,你好厉害,你打败了这么多人。”俞霖却说:“我和他们不一样,我没追你。”王小慧想想,似乎确实如此。原来,两情相悦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有些人还要追你才能让你注意到他,而这个男人,不用他追,你自己就自然而然地和他长到一块儿去了。
  带着新婚的喜悦,两人作为同济大学建筑系的青年教师,一起到德国做访问学者。可是王小慧并没有安于一边攻读建筑学博士,一边在两所大学任教的生活。她去了欧洲许多国家,异国文化使她兴奋不已,照相机几乎成了王小慧的第三只眼睛,她对摄影艺术的热爱不断升温。俞霖鼓励她说:“你那么喜欢艺术,就做职业艺术家好了,如果挣不到钱,我来养你。”他背上沉重的器材,教她所有技术方面的问题,帮她摆三脚架、拿镜头、测光,为她做摄影助理;在没钱乘车而走远路时,在身后推着她向前走;圣诞节到来的时候,他将她的作品放大了贴在卡纸上,在家里为她办了个摄影展,让更多的人看到了王小慧的作品……严格的要求和尽责的帮助把王小慧一点点推到她喜欢的道路上。
  然而命运弄人。就在王小慧决定做专职摄影师没多久,一场突如其来的严重车祸让她的人生变得支离破碎。
  那是1991年10月31日,王小慧和俞霖驾车前往布拉格,以便完成一家出版社摄影专辑的约稿。那天高速公路交通拥堵,为了赶时间,他们走上了一条常有事故发生的道路,当车行至距捷克边境还有十多公里时,车祸突然发生了……他们的车几乎被撞成一堆废铁,当时没有人相信,车里有人能活下来。那场车祸带走了俞霖,也给王小慧带来难以承受的痛。
  她用一整夜的时间,用干裂的唇在宣纸上做了一百个吻的唇印祭奠丈夫。她很痛,不光是嘴唇干裂,整个脸都伤得很重,鼻子是粉碎性骨折,面部还有多处伤,两根肋骨撞断,颈椎亦有损伤。但最痛的部位还是她的心。那时的王小慧,感觉自己真的不知道怎么活下去。后来,她说:“世界上有两种爱,一种爱像火焰,但不管火焰多热烈,最后还是会消失。还有一种爱像空气,看不见摸不到,在的时候你可能没有什么感觉,可是它一旦不在了,你就觉得一分钟都呼吸不了。他走了的时候,就感觉不知道怎么样呼吸。”
  王小慧花了整整七年时间,才走出失去俞霖的阴影。她在日记中写道:这么亲爱的一个人,在我一生遇到的唯一最全心全意,最忠诚、坚贞,最无私、忘我地爱我的人,他可以为我放弃个人前途、享受乃至一切,是我的空气、水和大地……就这么突然消失了。我无法相信这是真的。”
  那段时间,摄影支撑着她的精神世界。甚至当她从昏迷中醒过来的那一刻,看着身边的护士,她就突然很想把这个护士拍下来。她醒来后第一张照片就是这个护士拿着她的摄影包站在病床旁边的画面。之后她开始在病床上拍自己受伤的样子。她知道自己很丑陋,鼻子是歪的,有很多玻璃碴在皮肤里面,需要拿出来,但对大夫来讲,那不是重要的事,因为更重要的是他们要给她做颈椎的手术,确定她将来还能不能走路,会不会瘫痪。
  没有人想到,在那样的时刻,王小慧还会想到拍照。而当她自己回忆起那一刻,她说,摄影仿佛成了她的一种本能,就像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
  后来,王小慧车祸后的这一组自拍像被摄影界评论家评价为“特别重要”,“是摄影史里最真实的自拍像”。
  艺术让她重生
  从车祸中死里逃生后,王小慧面临着又一次事业上的选择。因为那个全力支持她的男人不在了,她的后盾没有了。坚持走艺术道路的话,她要面临艰难的挑战,可能一开始会付不起房租、买不起胶卷,甚至可能会像国外许多潦倒的艺术家那样,需要靠端盘子、开出租车来养活自己。她的博士生导师邀请她再回教研室任教,朋友们也劝她回到学校去,做一个有稳定收入且受人尊重的学者,不要再去做一个前途未卜的所谓艺术家了。
  可是,这时的王小慧反而更坚定了做职业艺术家的决心。受伤后的日子里,她在病床上对人生有过冷静的思考,对生死也有了更透彻的领悟。她想起车祸发生前几分钟,他们还在一起唱歌,忽然间一切都改变了。她觉得,生命既然如此脆弱,随时都可能会失去,那么拥有生命时就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对自己的生命最有价值的事。而且,她想要给这世界留下点有意义的东西,像肖邦、莫扎特,虽然他们并不长寿,却留下不朽的音乐。   经历了生死劫难后的王小慧不再犹豫,她在日记中写到,假如上帝只允许我带走两样东西,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日记本和照相机。所以,她跟那些劝她放弃摄影的朋友们开玩笑说:“我相信不至于潦倒到去端盘子的地步。如果真的去端盘子,我的小费也不会比别人少,因为我会服务得很好的。”
  那次车祸是王小慧人生中一个重大转折点,她明白了必须争分夺秒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半年后,王小慧带着对生命的新感悟再次上路。她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在生活中真实的表现,在她的镜头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第三世界的女性,以及西方社会的边缘人群。那段时间王小慧游历了很多国家,拍摄了大量肖像作品。她着迷于这些面孔上刻着的历史痕迹,也为她们眼中流露出的人性光辉而激动。
  她的生活变得异常忙碌。德国的杂志上甚至出现了这样一幅漫画:一个身背行囊和相机的女子四处跑,旁边有许多路牌指向世界各地,她的脑袋是一个大闹钟,旁边的路人在说:“那不是小慧吗?”德国的一位评论家曾评价王小慧说,她有七条生命,意思是说她这一生中做了别人几辈子都做不完的事。
  1998年,王小慧作为全世界60位摄影家之一,入选150年大师摄影作品集,并被德国授予了卓越摄影家大奖,成为荣获这一奖项的唯一亚洲摄影家。这些年来,她在国内外出版过约四十部个人摄影集和书籍,其中影响最为广泛的是她用摄影和文字两种方式叙述的自传——《我的视觉日记》,那本书里定格了她所经历的生、死、爱的许多瞬间,让人们走近了这个细腻、敏感、坚强、聪慧的人。这部作品受到几百家国内外媒体的关注,获得过“冰心奖”和“全国女性文学奖”,被几十次再版,一直畅销至今,成为出版业的奇迹。
  她在《我的视觉日记》一书中引用了一位作家的话来表达她对生命的理解:“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有往事,另一种人没有往事。有往事的人爱生命,对时光的流逝无比痛心。他们怀着特别的爱意,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珍藏在心灵的谷仓里。”往事让王小慧体会到了生活的力量,经历了生活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后,这个美丽女子没有停下脚步,反而更加执著追求生命之美,继续用心在听、在看,在捕捉生活中一个个动人的瞬间。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在丈夫离开后的漫长日子里,王小慧没有刻意回避感情生活,但绝不让自己成为“等待男人的女人”,好像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为了等待一个接纳她的男人。她说: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男人,如果没有遇到,我不凑合。
  她不凑合的,还有对工作的态度。她喜欢拍摄花朵。人们知道,拍摄花朵是很麻烦的,要给花保鲜,要等光线,往往一幅作品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可王小慧最多的一次竟然用了十天十夜。其间,她每隔一个小时拍一次,把一朵花从生到死直至腐烂的全过程通过影像完全表达出来。那组图片被送到上海美术馆展出时,作为作者的王小慧已经憔悴得不像样,因为十天十夜里她没睡过一个正经觉。
  二十多年来,成名后的王小慧每个月奔波于上海和欧洲。她几乎是全年无休的,好像总是在工作,工作也就成为了她的生活方式。但她并不觉得苦,而是非常享受这种状态,对她来讲,创造性的、艺术性的工作本身就是很大的乐趣。
  在德国一次活动上,慕尼黑市长克里斯蒂安·吾德用了20多分钟向来宾介绍王小慧。市长说:今天来了七位艺术家,有摄影家、建筑师、文化大使、导演、作家等等,但她们是同一个人,就是王小慧。德国人很好奇,王小慧究竟是怎样兼顾这么多的身份的。而采访过王小慧的记者都在文章中不约而同地写过,这位优雅美丽的女艺术家常常忙得一天就喝几口咖啡,吃几块饼干。
  朋友们形容王小慧的工作状态是“忘我”。但同时她绝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在她出过的各种书籍当中,竟有一本关于烹饪的书。在朋友眼中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厨”,做各种菜都有她自己搭配的独到的配料。烙饼更是她的拿手好戏,她能把锅里的饼颠得上下翻飞。
  她在上海的家位于黄浦江边上,座上宾常常是文人墨客、商贾名流。她凭借万人迷般的人格魅力、极富才情的艺术作品以及自然亲和的社交方式,将不同文化背景甚至不同国籍的人联系起来。在德国,王小慧是慕尼黑市长夫人的“女子俱乐部”的成员,俱乐部中聚集的是来自不同领域的事业成功、独立自信的女人。这个沙龙定期在市长家周六早餐,这个“早餐”常常吃到晚上甚至入夜。作为这个德国上流社会Club的座上宾,王小慧颇受大家的欢迎,也让德国的精英女人们从她身上看到了中国女人的魅力。王小慧在上海举办摄影展,慕尼黑的市长会自掏腰包买机票不远万里地飞过来,以一个粉丝的名义来捧场;著名的阿莱电影公司前全球总裁瓦尔赫·施塔、欧宝汽车的第三代名媛爱罗·萨克斯,则都是王小慧作品的狂热收藏者。
  美丽的王小慧信守自己对生命的承诺。二十多年来,她用摄影、照片、多媒体等艺术手段诠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她牢记着母亲曾对她说过的一句话:自行车只有在骑着的时候才不会倒下来。她明白,很多时候,人要给自己非常大的、内在的支撑。
  经历了岁月的沉淀,王小慧已经不再考虑自己是否能得到承认或者是否成功,她“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过她相信,耕耘得够,收获自然也会好。
  编辑/刘 柳
其他文献
听到我要和陈东再婚的消息,大姑姐第一时间赶了过来:“你要再婚我们没什么意见,但有些事,还是提前说清楚比较好。”  前夫走了之后,我带着儿子小瑞一直和公婆生活在一起,初始我还以为大姑姐是放心不下老人,谁想,一开口,她提到的却是钱。  前夫是车祸离开的,当时,肇事司机赔了三十万,那些钱下来,公婆全部给了我。  “那笔钱,还是转到小瑞名下,放到爸妈这里吧。”  我大吃一惊,什么意思,难道她以为我会吞掉这
期刊
三年前,我与前夫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按理说,我俩是大学同学,感情有基础,彼此更了解。两人的工作也不错,家庭经济情况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然而,婚后的感情却每况愈下。几年来,经过无数次冷战、争吵、伤害,终于有一天,为了我们的女儿——两岁的妞妞能平静地生活,我们理智地达成了离婚协议。  离婚后,我带着妞妞独自生活,已伤痕累累心力交瘁的我没想过再婚。四年恋爱五年婚姻最终仍逃不过一个“离”字,我还能再相信
期刊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新婚夫妇带着美好的祝福走入围城,然而,并非每对结发夫妻都能如此幸运,很多人往往是幸福开场,悲伤散场。  经历过婚姻的失败后,有的人对爱情与婚姻的理解更加透彻,懂得如何通过再婚让自己重新开始新生活,而有的人却对失婚耿耿于怀,面对再婚小心谨慎甚至茫然无措。对于再婚者来说,忘却旧日的伤痛并非难事,难的是如何重新开始一段新的感情生活。  很容易忘记上一段婚姻的伤害,却总也忘不掉
期刊
年终岁尾时节,也是很多人心情纠结的关口。每年12月前去医院寻求心理疏导的人数都会骤然增多。其中被“年终焦虑症”困扰的占了绝大多数。“年终焦虑症”表现为无聊、无助、烦躁、恐慌,甚至出现注意力无法集中、肠胃不适、头痛、失眠等一系列亚健康症状,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来源,与各种各样的年底应酬、年终总结、评选、年终奖拿多少、要不要跳槽、新年发展规划等问题有关。  年终焦虑为哪般  心理专家分析,人们之所以会在年
期刊
董爱琳临出门前,才接到杜芬的电话。她是杜芬的闺蜜,在一家外企做HR。杜芬说:“爱琳,你今天自己搭地铁吧。我有事不能接你了。”  董爱琳挂掉电话的时候,整个人的情绪一落千丈。  王海风装好盒饭,递给她说:“谁来的电话?”  “杜芬。她今天有事,不能来了。”  “那挺好。咱俩可以一起坐地铁了。”  董爱琳翻了他一个白眼说:“好什么,挤地铁有什么好高兴的。你就不能……”  董爱琳到底还是把后半截的那句“
期刊
王某和李某是好朋友,因为生意问题,资金周转不开,于是向李某借了2万元钱。可是天有不测风雨,第二年9月,王某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病逝,临终前并没有还李某的钱。于是李某要求王某的儿子小王偿还欠款,没想到竟遭到小王以“谁借你的钱你找谁还”为由拒绝。李某也很委屈,俗话说“父债子还”,难道这钱就要不回来了?  本案中的小王作为继承人当然要以遗产实际价值为限偿还被继承人所欠债务。按照我国《继承法》的有关规定
期刊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学会伪装自己,面对喜欢与不喜欢的人总能做到不动声色,总觉得如此,便是成熟,便是多了一份与外界抗衡的力量。  映射到工作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总是刻意地多了个心眼,察言观色,迷失自我的同时,还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这是一个稍不努力便会遭遗弃的社会,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才是上上策。  直到感到彻头彻尾的累。  周末,倚窗独立,窗外落起绵密的小雨,一点一点扑打到窗玻璃上,久未擦拭的玻
期刊
我的网易邮箱经常收到一些女性读者的来信,字里行间流淌的,皆是令人纠结的情感烦恼。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们如同迷失方向的孩子,不知何去何从。  这样的信,似秋雨,凉凉的,濡湿了我的心。于是,复信成了极郑重的事。  所有的回信,我喜欢以相同的一句话收尾:做个清醒的人。清醒的人最喜悦,最自在,最幸福。  不得不说,很多烦恼,都是源于选择时的糊涂。曾经看过一条微博,大意是,女人结婚后流的泪,都是恋爱时脑子
期刊
午后,正在办公室做表格,收到了张远的微信。点开,是一则笑话:  老公心情不好,一个劲儿地喝闷酒,老婆问:你在干吗?老公说:别跟我说话,我想静静!老婆转过身一个大嘴巴子,问:静静是谁?男人心里感慨:真是的,人生有时候想静静都难。  这个笑话我不是第一次看到,它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已经被转滥了,甚至已经有了“升级版”:老公带老婆兜风,想起挨了那巴掌,心里不舒服,就把车停到路边。老婆问:你干吗?老公不耐烦
期刊
有些地方,就算是很长一段时间都未曾再去,但只要想起它的时候,总是升腾起暖意,且任何细节都是清晰的。于我来说,老房子就是这样的存在。  那里承载着我所有的童年回忆,邻居家屋顶上滚圆的大白猫,屋前猪棚里嗷嗷喊叫的家猪,在沙堆边与小伙伴们搭起小灶过家家,以及太阳落山前外婆亲切的呼唤,所有记忆都与老房子牵连着。  后来外婆搬来和我们住了,老房子就一直空着。  在城里待久了,总想着回到乡间去接触自然,回到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