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还是不调?中国纺织业再次面临转型阵痛
7月1日,在纺织企业与协会期盼中,“上调出口退税”的救命政策仍未出台。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纺织与质量处处长曹学军告诉《财经》记者,由于对纺织行业形势的判断以及各方面意见仍存有分歧,目前各个部门仍在协调中。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遭遇出口减缓的压力,出口大户纺织业受影响最大。为此,商务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下称中纺协)、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下称中纺商会)等多个部门今年上半年开展广泛调研,寻求解决之策。其中,通过上调出口退税政策拯救纺织业的呼声很高,最为普遍的一个说法是,相关政策6月底将明确,“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上调2%,服装出口退税率上调4%”。但现在看来,这一政策已因争议过大而暂时搁浅。
寻找脱困良方
今年3月初,由中纺协会长、各分会会长带队,六个调研组奔赴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和河北调研。此六省集中了中国最有实力的纺织企业和产业集群,调研目的,是要为纾解纺织业的困境寻找办法。
200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纺织品出口增幅持续下降。今年1月至3月,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量增加2%,但是服装出口单价下降了1%,输美的服装出口总额下降4.6%。而在有“外贸出口晴雨表”之称的广交会上,2008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成交额下降了11.5%,对欧美出口成交金额下降了30%。
国家海关统计数据显示,纺织行业的服装出口已连续五个月增速放缓。
国泰君安分析师李质仙告诉《财经》记者,尽管表面上看出口总额仍保持增长,但同去年相比,人民币已经升值近10%。因此,把出口额换算为人民币计算,实际增长率大为缩水;“再扣除通胀因素的话,出口实际增长率很可能为零或负数。”
对于大部分出口型企业而言,形势不容乐观。4月,中纺协调研组将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提交给发改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建议内容包括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退税由11%回调至15%;取消棉花进口划准税;希望国家对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科技创新进行支持,对中小企业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吴迪向《财经》记者介绍,提出建议的目的,在于希望纺织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能够平稳进行,希望政府在政策措施的制定上能够把握好力度和节奏,既考虑到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同时也考虑到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就业、社会稳定等因素。
5月中旬,中纺商会亦赶赴山东等省份调研纺织服装出口形势,随后呼吁:纺织服装业面临空前困难,希望国家放松调控政策,为企业的发展生存留下空间。中纺商会亦将纺织企业的意见收集整理上报至商务部。
自5月初开始,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商务部、财政部,开始深入调查研究相关政策。
参与过政策研究的李质仙告诉《财经》记者,上述部门几经协调和统一意见,已形成一份内部报告。
李质仙称,所提交的意见中,最为实质的一条是对纺织行业出口退税进行回调政策,即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上调2个百分点、服装出口退税率上调4个百分点。其余提议则较“虚”,比如说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放慢人民币升值的速度等。
转型阵痛
相关报告提交上去后,目前尚未下文。曹学军说,目前政策走向尚不明朗,主要是取舍问题。她认为,纺织行业的发展的确面临着严峻的局势,但由于产业本身存在大量价格竞争的产品,向低成本地区进行转移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在短期内也不能靠一两个政策得到很大的改观。从根本上说,行业的发展还是要靠结构调整。”曹学军说。
不过,仍未完成结构调整的中国纺织业今年遭遇了不少困难。
纺织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本身就是微利行业。据中纺协统计,全纺织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3.97%,其中棉纺织业的利润率为3.93%,服装业为4.32%。
在“2008中国棉业发展高峰论坛暨国际棉花贸易洽谈会”的发言中,曹学军将导致纺织行业出现困难的因素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二是外部市场需求的减弱;三是生产成本的持续上涨;四是宏观紧缩政策的影响。
国家发改委统计显示,1月至3月,国内纺织原材料价格指数上涨3.3%,产品的出厂价格指数上涨1.9%。今年《劳动法》实施后,又使得全行业劳动成本增长近30%。
与此同时,银行贷款之门紧闭,也给纺织企业的资金流动造成了很大压力。吴迪对《财经》记者介绍,大多数企业反映,各地银行对纺织企业贷款项目的审批普遍从严,不少地区由于认为纺织行业属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对纺织企业一般不予放贷,使得企业用于产业调整提升的技改、研发、环保等项目无法推进。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部主任赵玉敏告诉《财经》记者,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多,导致市场过度竞争,使行业的创新和产业升级速度过慢。“加上利润较低,能够投入创新的资金也相对微薄,给结构调整带来很大的困难。”
今年上半年,陆续传出纺织企业倒闭或亏损的消息。吴迪表示,纺织企业的波及面很大,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的职工就有1088万多,算上规模以下的,估计达到2000万。
扶持争议
自2006年起,中国纺织行业的出口退税政策开始调整。当年9月15日,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11%。2007年7月1日,服装、鞋帽、箱包出口退税率亦由13%下调至11%。
出口退税政策意在推动结构调整,促进纺织行业的转型。然而,2007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充分暴露,世界经济受到冲击,带来了中国出口减速等一系列问题。赵玉敏说,这些是政策调整过程中没有预料到的。
然而,一旦出口退税回调,是否会带来政策的回退?对此,业内仍存有争议。
中国纺织行业协会一位人士表示,政策调整的方向,是需要限制资源性和出口规模过大的产业发展,因此此前一直是下调出口退税。如果回调就涉及到政策走向的问题,政府对此会存有一定的顾虑。不过,纺织行业不仅牵涉到行业发展,还牵扯到职工就业的问题,政府会从全盘进行考虑。
6月4日,商务部财务司司长李荣灿在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会员大会的发言,几乎给那些期待出口退税回调企业泼了一盆冷水。李荣灿表示,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相关部委将保持出口退税政策的相对稳定,近期不会有新的出口退税动议。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部主任赵玉敏说:“政策调整的方向是要支持创新和结构调整,出口退税的回调对创新的支持能有多大效果?能否真正促进产业的优化调整?”她认为,目前纺织企业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过程中还遇到不少问题,政府不如在提高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发展方面加大投入,以促进产业向西部平稳转移。
另一方面,出口退税回调可能带来出口激增,也是决策者需考虑的问题。2008年,欧盟对中国纺织品的配额限制中止,此后中国对欧盟出口纺织品呈现恢复性增长。今年年底,美国对中国的纺织品配额限制也将取消,由此可能带来新一轮出口高峰。
“若半年后再度出现出口激增,难道再度下调出口退税么?”赵玉敏问。■
7月1日,在纺织企业与协会期盼中,“上调出口退税”的救命政策仍未出台。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纺织与质量处处长曹学军告诉《财经》记者,由于对纺织行业形势的判断以及各方面意见仍存有分歧,目前各个部门仍在协调中。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遭遇出口减缓的压力,出口大户纺织业受影响最大。为此,商务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下称中纺协)、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下称中纺商会)等多个部门今年上半年开展广泛调研,寻求解决之策。其中,通过上调出口退税政策拯救纺织业的呼声很高,最为普遍的一个说法是,相关政策6月底将明确,“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上调2%,服装出口退税率上调4%”。但现在看来,这一政策已因争议过大而暂时搁浅。
寻找脱困良方
今年3月初,由中纺协会长、各分会会长带队,六个调研组奔赴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和河北调研。此六省集中了中国最有实力的纺织企业和产业集群,调研目的,是要为纾解纺织业的困境寻找办法。
200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纺织品出口增幅持续下降。今年1月至3月,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量增加2%,但是服装出口单价下降了1%,输美的服装出口总额下降4.6%。而在有“外贸出口晴雨表”之称的广交会上,2008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成交额下降了11.5%,对欧美出口成交金额下降了30%。
国家海关统计数据显示,纺织行业的服装出口已连续五个月增速放缓。
国泰君安分析师李质仙告诉《财经》记者,尽管表面上看出口总额仍保持增长,但同去年相比,人民币已经升值近10%。因此,把出口额换算为人民币计算,实际增长率大为缩水;“再扣除通胀因素的话,出口实际增长率很可能为零或负数。”
对于大部分出口型企业而言,形势不容乐观。4月,中纺协调研组将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提交给发改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建议内容包括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退税由11%回调至15%;取消棉花进口划准税;希望国家对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科技创新进行支持,对中小企业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吴迪向《财经》记者介绍,提出建议的目的,在于希望纺织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能够平稳进行,希望政府在政策措施的制定上能够把握好力度和节奏,既考虑到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同时也考虑到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就业、社会稳定等因素。
5月中旬,中纺商会亦赶赴山东等省份调研纺织服装出口形势,随后呼吁:纺织服装业面临空前困难,希望国家放松调控政策,为企业的发展生存留下空间。中纺商会亦将纺织企业的意见收集整理上报至商务部。
自5月初开始,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商务部、财政部,开始深入调查研究相关政策。
参与过政策研究的李质仙告诉《财经》记者,上述部门几经协调和统一意见,已形成一份内部报告。
李质仙称,所提交的意见中,最为实质的一条是对纺织行业出口退税进行回调政策,即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上调2个百分点、服装出口退税率上调4个百分点。其余提议则较“虚”,比如说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放慢人民币升值的速度等。
转型阵痛
相关报告提交上去后,目前尚未下文。曹学军说,目前政策走向尚不明朗,主要是取舍问题。她认为,纺织行业的发展的确面临着严峻的局势,但由于产业本身存在大量价格竞争的产品,向低成本地区进行转移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在短期内也不能靠一两个政策得到很大的改观。从根本上说,行业的发展还是要靠结构调整。”曹学军说。
不过,仍未完成结构调整的中国纺织业今年遭遇了不少困难。
纺织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本身就是微利行业。据中纺协统计,全纺织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3.97%,其中棉纺织业的利润率为3.93%,服装业为4.32%。
在“2008中国棉业发展高峰论坛暨国际棉花贸易洽谈会”的发言中,曹学军将导致纺织行业出现困难的因素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二是外部市场需求的减弱;三是生产成本的持续上涨;四是宏观紧缩政策的影响。
国家发改委统计显示,1月至3月,国内纺织原材料价格指数上涨3.3%,产品的出厂价格指数上涨1.9%。今年《劳动法》实施后,又使得全行业劳动成本增长近30%。
与此同时,银行贷款之门紧闭,也给纺织企业的资金流动造成了很大压力。吴迪对《财经》记者介绍,大多数企业反映,各地银行对纺织企业贷款项目的审批普遍从严,不少地区由于认为纺织行业属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对纺织企业一般不予放贷,使得企业用于产业调整提升的技改、研发、环保等项目无法推进。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部主任赵玉敏告诉《财经》记者,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多,导致市场过度竞争,使行业的创新和产业升级速度过慢。“加上利润较低,能够投入创新的资金也相对微薄,给结构调整带来很大的困难。”
今年上半年,陆续传出纺织企业倒闭或亏损的消息。吴迪表示,纺织企业的波及面很大,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的职工就有1088万多,算上规模以下的,估计达到2000万。
扶持争议
自2006年起,中国纺织行业的出口退税政策开始调整。当年9月15日,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11%。2007年7月1日,服装、鞋帽、箱包出口退税率亦由13%下调至11%。
出口退税政策意在推动结构调整,促进纺织行业的转型。然而,2007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充分暴露,世界经济受到冲击,带来了中国出口减速等一系列问题。赵玉敏说,这些是政策调整过程中没有预料到的。
然而,一旦出口退税回调,是否会带来政策的回退?对此,业内仍存有争议。
中国纺织行业协会一位人士表示,政策调整的方向,是需要限制资源性和出口规模过大的产业发展,因此此前一直是下调出口退税。如果回调就涉及到政策走向的问题,政府对此会存有一定的顾虑。不过,纺织行业不仅牵涉到行业发展,还牵扯到职工就业的问题,政府会从全盘进行考虑。
6月4日,商务部财务司司长李荣灿在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会员大会的发言,几乎给那些期待出口退税回调企业泼了一盆冷水。李荣灿表示,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相关部委将保持出口退税政策的相对稳定,近期不会有新的出口退税动议。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部主任赵玉敏说:“政策调整的方向是要支持创新和结构调整,出口退税的回调对创新的支持能有多大效果?能否真正促进产业的优化调整?”她认为,目前纺织企业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过程中还遇到不少问题,政府不如在提高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发展方面加大投入,以促进产业向西部平稳转移。
另一方面,出口退税回调可能带来出口激增,也是决策者需考虑的问题。2008年,欧盟对中国纺织品的配额限制中止,此后中国对欧盟出口纺织品呈现恢复性增长。今年年底,美国对中国的纺织品配额限制也将取消,由此可能带来新一轮出口高峰。
“若半年后再度出现出口激增,难道再度下调出口退税么?”赵玉敏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