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适时、适度地引导,在教学意识上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方法上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培养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社会呼唤创新,时代需要创新,国家发展也离不开创新。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浅谈本人在培养创培养新意识工作中的体会: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创新素质的前提。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索,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氛围。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会感到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学习和工作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而在情绪低落或郁闷时,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更无创造可言。因此我在课堂上常常用商量的语气,鼓励性的言语和孩子们交谈;并亲自参加孩子们的探讨,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并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例如:“把含糖10%的糖水50千克改制成含糖20%的糖水,怎么办?”这道题一端出来,就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并让学生畅所欲言:使糖水中的糖变多——加糖;使糖水中的水变少——蒸发水;还可以加入含糖高于20%的糖水。由此引出不同的解决问题思路:到底加糖要加多少?蒸发多少?加入含糖高于20%的糖水,浓度不同,加的量也不同,其中有什么规律?这样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激发好奇心,激活思维,鼓励求异,是培养创新素质的核心。
好奇心是求知的动力,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分。瓦特由水开时壶盖掀动而激发他成功地发明了蒸汽机,阿基米德洗澡时因身体感受到了水的浮力而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这些例子虽和科学家的其他素质有关,但无不与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好于求异思维有关。如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时,除了列表法、分解质因数法、短除法外,我还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想出更简便的方法,有一个学生就大胆地讲出了自己的想法:求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学生就在短除法的基础上, 直接提出到:18和30分别乘以对方的商即18×5=90、30×3=90,这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而且,短除法中的公约数个数越多,就显得越方便。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把孩子们从好胜引向好奇,从学答带向学问,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形成产生好奇,产生疑问,萌发探个究竟的欲望,并付以创造的行动。要引导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思路,不仅掌握一般的解题方法,还能掌握一些独特的或者跳出一般解题思路以外的解题思路,努力挖掘问题的多向性,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三、重视直觉思维,注重情感体验,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尽量给学生一种宽容与理解的空间,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并且尽可能帮助其理解。在解答过程中,只要学生说得清楚,理解得明白,就能找到解题的“感觉”——方向,进而形成分析解题的敏锐性与个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激情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开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感觉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因此,要让学生产生这种激情,带着强烈的欲望去探索去创新。在体验中理解,并通过联想与迁移,达到感悟。如,在二年级教学一道题:“在校园里种树,把7棵树苗种成5行,每行3棵,该怎样种?”这道题,对于二年级的同学来说,难度大,难以找到解决的策略。于是我就让孩子们从身边熟悉的经验“两个爸爸,两个儿子在看电视,却只有3人,这是怎么回事?”的事例中体会到一个人可以充当两个角色,以一当二。在孩子们从中受到启发后,进而让孩子们用5个○摆两行,每行摆3个;7个○摆5行,每行摆3个;用9个○摆8行,每行摆3个。让学生进一步地去体验,去创造,逐步品尝成功的喜悦,通过联想,在轻松愉快和一步步成功中达到了感悟,产生了直觉,掌握了思想。这样的学习,即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让学生体会到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保持了持久的学习热情。
四、提倡合作学习,丰富知识经验,是培养创新素质的必要手段。
在数学活动课时,为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传递、情感传递的互动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学习共同体”要实现个人和社会的沟通,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的学风,对于不同意见不能统一时,应学会各自保留自己的见解继续研究。在数学活动课中,还要加强应用意识的培养,丰富数学知识、数学问题的现实背景:注意数学知识在解题践中的应用。如:“远足中的数学问题”、“购物中的数学问题”……等活动内容,即提高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目的。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教给学生创新方法的主阵地。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适时、适度地引导,在教学意识上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方法上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主动地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真正成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新摇篮。
参献文摘:
[1]何文君;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J];四川教育
[2]宁国然;数学创新思维培养与“启发——创造”的教学模式[D];首都师范大学
关键词:培养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社会呼唤创新,时代需要创新,国家发展也离不开创新。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浅谈本人在培养创培养新意识工作中的体会: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创新素质的前提。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索,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氛围。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会感到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学习和工作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而在情绪低落或郁闷时,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更无创造可言。因此我在课堂上常常用商量的语气,鼓励性的言语和孩子们交谈;并亲自参加孩子们的探讨,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并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例如:“把含糖10%的糖水50千克改制成含糖20%的糖水,怎么办?”这道题一端出来,就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并让学生畅所欲言:使糖水中的糖变多——加糖;使糖水中的水变少——蒸发水;还可以加入含糖高于20%的糖水。由此引出不同的解决问题思路:到底加糖要加多少?蒸发多少?加入含糖高于20%的糖水,浓度不同,加的量也不同,其中有什么规律?这样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激发好奇心,激活思维,鼓励求异,是培养创新素质的核心。
好奇心是求知的动力,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分。瓦特由水开时壶盖掀动而激发他成功地发明了蒸汽机,阿基米德洗澡时因身体感受到了水的浮力而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这些例子虽和科学家的其他素质有关,但无不与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好于求异思维有关。如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时,除了列表法、分解质因数法、短除法外,我还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想出更简便的方法,有一个学生就大胆地讲出了自己的想法:求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学生就在短除法的基础上, 直接提出到:18和30分别乘以对方的商即18×5=90、30×3=90,这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而且,短除法中的公约数个数越多,就显得越方便。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把孩子们从好胜引向好奇,从学答带向学问,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形成产生好奇,产生疑问,萌发探个究竟的欲望,并付以创造的行动。要引导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思路,不仅掌握一般的解题方法,还能掌握一些独特的或者跳出一般解题思路以外的解题思路,努力挖掘问题的多向性,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三、重视直觉思维,注重情感体验,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尽量给学生一种宽容与理解的空间,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并且尽可能帮助其理解。在解答过程中,只要学生说得清楚,理解得明白,就能找到解题的“感觉”——方向,进而形成分析解题的敏锐性与个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激情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开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感觉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因此,要让学生产生这种激情,带着强烈的欲望去探索去创新。在体验中理解,并通过联想与迁移,达到感悟。如,在二年级教学一道题:“在校园里种树,把7棵树苗种成5行,每行3棵,该怎样种?”这道题,对于二年级的同学来说,难度大,难以找到解决的策略。于是我就让孩子们从身边熟悉的经验“两个爸爸,两个儿子在看电视,却只有3人,这是怎么回事?”的事例中体会到一个人可以充当两个角色,以一当二。在孩子们从中受到启发后,进而让孩子们用5个○摆两行,每行摆3个;7个○摆5行,每行摆3个;用9个○摆8行,每行摆3个。让学生进一步地去体验,去创造,逐步品尝成功的喜悦,通过联想,在轻松愉快和一步步成功中达到了感悟,产生了直觉,掌握了思想。这样的学习,即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让学生体会到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保持了持久的学习热情。
四、提倡合作学习,丰富知识经验,是培养创新素质的必要手段。
在数学活动课时,为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传递、情感传递的互动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学习共同体”要实现个人和社会的沟通,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的学风,对于不同意见不能统一时,应学会各自保留自己的见解继续研究。在数学活动课中,还要加强应用意识的培养,丰富数学知识、数学问题的现实背景:注意数学知识在解题践中的应用。如:“远足中的数学问题”、“购物中的数学问题”……等活动内容,即提高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目的。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教给学生创新方法的主阵地。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适时、适度地引导,在教学意识上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方法上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主动地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真正成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新摇篮。
参献文摘:
[1]何文君;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J];四川教育
[2]宁国然;数学创新思维培养与“启发——创造”的教学模式[D];首都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