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CT和放射平片在临床诊断脊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3年3月—2014 年3月我院接收的经临床手术确诊为脊椎骨折的患者中选取70 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对70例患者均实施影像学检查,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放射平片检查,观察组行CT 检查。结果:观察组检查的骨折片移位、椎管狭窄、骨折片突入椎管、椎管容积改变及中柱与后柱骨折的诊断符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检查的前柱骨折和脊柱曲度改变的诊断符合率及轻度骨折的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CT扫描结果可清晰地显示出三柱受累和骨折损伤的程度,若联合放射平片检查,可进一步提升脊椎骨折的确诊率。
关键词:放射平片;放射平片;CT;脊椎骨折;应用价值
脊椎骨折多是由于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的暴力而引起的,由于不同程度的损伤可使神经受到压迫,继而可出现神经功能性障碍及强迫体位,严重时可使脊髓受到损伤,其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1]。本研究旨在探讨CT和放射平片在临床诊断脊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3年3月—2014 年3月我院接收的经临床手术确诊为脊椎骨折的患者中选取7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0例,女性30例,年龄为22~71岁,平均年龄为(39.82±8.55)岁。致病原因为:11例为重物砸伤,6例为高处坠落,22例为摔伤,29例属于交通事故,2例为塌方事件。损伤部位为:33例为腰椎,20例为颈椎,10例为胸椎,7例为骶尾椎。所有患者的患处均有疼痛感,其中,有18例患者有站立或翻身的困难,11例患者有腹胀及腹痛现象,12例患者有双下肢麻木,8例患者有双下肢瘫痪,1例患者有大小便失禁情况。将70例患者随机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相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选入标准:(1)手术前均接受放射平片和CT 检查;(2)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3)对所用麻醉药物无过敏史。
排除标准:(1)检查前行过手术治疗的患者;(2)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3)临床资料不完备者。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行CT 检查,对照组患者行放射平片检查。
对照组的检查仪器为西门子500mAX 线机(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自动毫安控制,管旋转速度为0.4s/r),对患者的损伤部位分别取正、侧位摄片,并可酌情加摄双侧的斜位片。观察组的检查仪器为西门子螺旋 CT 机(管电压为130 kV,管电流为100 mA,层厚及层距为5 mm),依据对照组的成像来确定扫描的范围,对扫描区进行横断面扫描,扫描线需与胸腰椎体相平行,可酌情进行矢状位和冠状位图像的重建。
1.3评价标准
应用骨折级别评分法[2]对两种检查法的价值进行评估,内容主要包括能否清晰地显示骨折线、是否有椎体压缩、骨折片有无突入椎管。每项内容可分为3 级:(1)清晰显示可计为3 分;(2)模糊可见可计为2 分;(3)无显示则计为1 分。总分为9 分,7—9分表示为确诊,3—6分则表示为可参考,1—3 分则表示为不具备诊断价值。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检查的骨折片突入椎管、骨折片移位、椎管狭窄和脊柱曲度改变及椎管容积改变,观察并记录两组检查的前柱和中柱及后柱等脊柱骨折指标及轻度、中度、重度等损伤程度。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标准差(—(—标)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对比应用t 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检查方法对骨折片移位、椎管狭窄、椎管容积的改变和骨折片突入椎管等的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查方法对脊柱曲度的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的检查方法对中柱和后柱骨折的诊断符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检查方法对前柱骨折的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
2.2两组检查方法对脊椎骨折检测的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检查方法对中度和重度骨折的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查方法对轻度骨折的评分相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脊柱为椎骨受力的主体,属于由不同形态的骨架和关节组合而成的椎体,结构复杂,且有较多的重叠结构,所以脊柱损伤的影像学表征也比较复杂[3]。临床上在确定治疗方案之前,均需对患者进行各种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患者骨折损伤的部位及程度,所以,影像学临床检查的准确性将会直接影像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效果。本研究显示,两组检查方法对脊柱曲度的改变的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放射平片和CT在对患者的脊柱的改变情况及椎间隙检查中均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此外,观察组的检查方法对骨折片移位、椎管狭窄、椎管容积的改变和骨折片突入椎管的诊断符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这表明CT 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患者的骨折损伤的程度、软组织肿胀情况及椎管的受累情况。
本研究通过对两种检测方法对不同脊椎骨折的部位检出情况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高达92.86%,而后柱骨折的诊断符合率为81.25%,均明显高 于对照组(47.62% 和12.5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CT 检查在对脊椎骨折的三柱的损伤情况的检查中也有着令人满意的诊断价值。CT可通过多平面对成像进行重建,可以有效改善椎体结构的重叠及肠胃道气体带来的干扰,所以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出中柱及后柱骨折的征象。本研究结果可进一步地证实,CT 检查能够有效地避免中柱及后柱骨折中存在的漏诊或误诊情况[4],从而可以显著地提高确诊率。此外,通过对两种检查方法能够检测出的不同程度的脊椎骨折的评分进行比较和分析,得知观察组的检查方法对中度及重度骨折的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CT检查能够优化脊椎损伤在手术前的分级,更加有助于医师及时地确定治疗方案。而对于CT在对脊椎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则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的证实。
综上可知,CT扫描结果可清晰地显示出三柱受累和骨折损伤的程度,若联合放射平片检查,可进一步提升脊椎骨折的确诊率。
参考文献:
[1]李岩.脊椎骨折应用放射平片与CT的临床诊断价值对照[J].中国卫生产业,2014,(18):11-12.
[2]宴华云,刘畅,刘硂等.放射平片与CT对脊椎骨折诊断价值分析[J].维吾尔医药(上半月),2013,(3):28.
[3]王纯良.基层医院对脊椎骨折的X线平片与螺旋CT诊断评价(附80例报告)[J].医药前沿,2014,(2):200-201.
[4]汤鹏.X线平片对脊椎骨折患者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28):159-160.
关键词:放射平片;放射平片;CT;脊椎骨折;应用价值
脊椎骨折多是由于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的暴力而引起的,由于不同程度的损伤可使神经受到压迫,继而可出现神经功能性障碍及强迫体位,严重时可使脊髓受到损伤,其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1]。本研究旨在探讨CT和放射平片在临床诊断脊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3年3月—2014 年3月我院接收的经临床手术确诊为脊椎骨折的患者中选取7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0例,女性30例,年龄为22~71岁,平均年龄为(39.82±8.55)岁。致病原因为:11例为重物砸伤,6例为高处坠落,22例为摔伤,29例属于交通事故,2例为塌方事件。损伤部位为:33例为腰椎,20例为颈椎,10例为胸椎,7例为骶尾椎。所有患者的患处均有疼痛感,其中,有18例患者有站立或翻身的困难,11例患者有腹胀及腹痛现象,12例患者有双下肢麻木,8例患者有双下肢瘫痪,1例患者有大小便失禁情况。将70例患者随机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相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选入标准:(1)手术前均接受放射平片和CT 检查;(2)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3)对所用麻醉药物无过敏史。
排除标准:(1)检查前行过手术治疗的患者;(2)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3)临床资料不完备者。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行CT 检查,对照组患者行放射平片检查。
对照组的检查仪器为西门子500mAX 线机(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自动毫安控制,管旋转速度为0.4s/r),对患者的损伤部位分别取正、侧位摄片,并可酌情加摄双侧的斜位片。观察组的检查仪器为西门子螺旋 CT 机(管电压为130 kV,管电流为100 mA,层厚及层距为5 mm),依据对照组的成像来确定扫描的范围,对扫描区进行横断面扫描,扫描线需与胸腰椎体相平行,可酌情进行矢状位和冠状位图像的重建。
1.3评价标准
应用骨折级别评分法[2]对两种检查法的价值进行评估,内容主要包括能否清晰地显示骨折线、是否有椎体压缩、骨折片有无突入椎管。每项内容可分为3 级:(1)清晰显示可计为3 分;(2)模糊可见可计为2 分;(3)无显示则计为1 分。总分为9 分,7—9分表示为确诊,3—6分则表示为可参考,1—3 分则表示为不具备诊断价值。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检查的骨折片突入椎管、骨折片移位、椎管狭窄和脊柱曲度改变及椎管容积改变,观察并记录两组检查的前柱和中柱及后柱等脊柱骨折指标及轻度、中度、重度等损伤程度。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标准差(—(—标)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对比应用t 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检查方法对骨折片移位、椎管狭窄、椎管容积的改变和骨折片突入椎管等的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查方法对脊柱曲度的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的检查方法对中柱和后柱骨折的诊断符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检查方法对前柱骨折的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
2.2两组检查方法对脊椎骨折检测的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检查方法对中度和重度骨折的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查方法对轻度骨折的评分相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脊柱为椎骨受力的主体,属于由不同形态的骨架和关节组合而成的椎体,结构复杂,且有较多的重叠结构,所以脊柱损伤的影像学表征也比较复杂[3]。临床上在确定治疗方案之前,均需对患者进行各种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患者骨折损伤的部位及程度,所以,影像学临床检查的准确性将会直接影像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效果。本研究显示,两组检查方法对脊柱曲度的改变的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放射平片和CT在对患者的脊柱的改变情况及椎间隙检查中均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此外,观察组的检查方法对骨折片移位、椎管狭窄、椎管容积的改变和骨折片突入椎管的诊断符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这表明CT 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患者的骨折损伤的程度、软组织肿胀情况及椎管的受累情况。
本研究通过对两种检测方法对不同脊椎骨折的部位检出情况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高达92.86%,而后柱骨折的诊断符合率为81.25%,均明显高 于对照组(47.62% 和12.5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CT 检查在对脊椎骨折的三柱的损伤情况的检查中也有着令人满意的诊断价值。CT可通过多平面对成像进行重建,可以有效改善椎体结构的重叠及肠胃道气体带来的干扰,所以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出中柱及后柱骨折的征象。本研究结果可进一步地证实,CT 检查能够有效地避免中柱及后柱骨折中存在的漏诊或误诊情况[4],从而可以显著地提高确诊率。此外,通过对两种检查方法能够检测出的不同程度的脊椎骨折的评分进行比较和分析,得知观察组的检查方法对中度及重度骨折的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CT检查能够优化脊椎损伤在手术前的分级,更加有助于医师及时地确定治疗方案。而对于CT在对脊椎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则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的证实。
综上可知,CT扫描结果可清晰地显示出三柱受累和骨折损伤的程度,若联合放射平片检查,可进一步提升脊椎骨折的确诊率。
参考文献:
[1]李岩.脊椎骨折应用放射平片与CT的临床诊断价值对照[J].中国卫生产业,2014,(18):11-12.
[2]宴华云,刘畅,刘硂等.放射平片与CT对脊椎骨折诊断价值分析[J].维吾尔医药(上半月),2013,(3):28.
[3]王纯良.基层医院对脊椎骨折的X线平片与螺旋CT诊断评价(附80例报告)[J].医药前沿,2014,(2):200-201.
[4]汤鹏.X线平片对脊椎骨折患者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28):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