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言语是一种个体行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言语风格。语言中的言语风格在口头语与书面语、文学作品与报刊杂志、中国与西方国家、白领与蓝领的言语风格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个体语言风格的形成主要受到语境、年龄、性别、阅历、城乡、英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语言 言语风格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语言是一个语言社会的所有成员共同使用的抽象语言系统,而言语指的是对于这些抽象语言的实际运用。”他还提出“语言是抽象的,相对稳定”,而“言语则是具体的,因人而异,千变万化”。由此可见,言语是一种个体行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言语风格。语言中的言语风格在诸如口头语与书面语、中国与西方国家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而这些语言风格的形成又与语境、年龄、性别等因素密切相关。对此进行深入辨析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诉者的本意。
一 语言中言语风格辨析
1 口头与书面言语风格
冗长的言语风格通常多见于书面语,而口语中多用一种简洁的言语风格。口头的语言不会走得很远,它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随着对话的结束而结束。为了不受时空的限制,人们就创造了字句来记录人们说过的话。书面语是可以经过再三考虑、字斟句酌的,尽量达到一种完美境界,以迎合不同文化素养的人的口味。所以,书面语相对于口语,它的风格是比较讲究的。书面语可能会用一些对偶句、排比句,甚至其它一些修辞,可能还会用一些华丽的词句,以达到行文需要。因而,说的言语风格和写的言语风格就大不相同。
2 文学作品与报刊杂志的语言风格
普遍地看,文学作品多用一些雅致的语言,而报刊杂志等多用一些通俗明白的语言。因为人们看文学作品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消遣,他们还可能更加喜欢欣赏作品中的美词妙句,甚至还研究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对文章的整体布局等。可是作为大众读物的报刊杂志,人们只需了解所给的信息或仅仅只是为了放松休闲、打发时间,而不必太多地去思考,也不必太在乎语言的优美与否。因此报刊杂志的言语风格就比文学作品的言语风格通俗些。此外,文人墨客更讲究谈吐风雅,而布衣平民言语多浅白通俗。可见,言语风格也分俗雅。
3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言语风格
中国人的言语风格和西方人也不尽相同。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的风格更趋于含蓄。若是一个美国朋友说“你们中国人真聪明”,你却说“哪里哪里,我们只是勤奋一些罢了”,那么他就会不高兴。因为他可能觉得你的意思是说他们美国人不聪明。中国人忌讳一些禁忌语,且中国人的禁忌语多于英美人(就中国人而言,农村的禁忌语又多于城市)。以“死”字为例:英语中常用“die”或“end one`s life”,直接表达;含蓄一点地则用“pass away”;甚至可以用“skate in the hell”;俚语可能会用“kick the bucket”。但在汉语中,相对于“死”的说法和讲究就较多。如历史上把皇帝的“死”叫做“驾崩”或“薨”,而不直接言“死”,以示对皇帝的尊敬;“死”被认为是平民的生命的终结,而皇帝被认为是坐江山的人,皇帝的“死”意味着江山倒了,那就有一种山崩地裂的含义。所以,封建社会忌讳对皇帝称“死”。虽然现在的人们不用“驾崩”和“薨”之类的词了,但一般也不直接说“死”,以示对死者的尊重。而民语中直接用“死了”“完了”、“蹬腿了”或“给阎王爷抬轿子去了”等,在这里则有一种贬义。为显示对死者的尊重和减轻死者给人们带来的沉痛心情,一般在给死者的挽联中常会写到“瑶池仙游”或“乘鹤归去”等语,这足以见汉语言含蓄的表达风格。再如,“怀孕”一词,英语直接用“be pregnant”表达;而在汉语中,人们可能会说“有孩子了”,但民语却说“有喜了”。汉语用这些含蓄语的目的只是想让表达文雅些。这主要是因为东方人比西方人更保守一些,而农村人又较城市人保守,越保守的人群,他们的禁忌语就越多,并且从他们的言语风格中就能看得出来。但是也有可能文化素养越高的人更喜欢用一些含蓄的表达方式(但不见得就是禁忌语),这是因为他们更多地考虑到了不同的言语背景。
4 白领与蓝领的言语风格
蓝领人的语言一般都是朴实无华的语言,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比较单纯;而白领人说话就比较注意,可能会用一些规范的甚至华丽的语言来表达,以显示自己的身份、职业、教育、品质等诸方面素质。而这些东西似乎对农民来讲并不那么重要,因此他们也用不着多费心思去思量,那么他们的言语风格则更显得朴实、直白。类似的情况也可见于别的行业间和群体中。
二 影响言语风格形成的因素
1 语境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语境说话会有不同的言语风格,它们主要受不同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譬如:阅历、知识、民族、地区、社会阶层、宗教信仰、行为习惯、感情思想和兴趣爱好等。如:
原文:“Context is a major source of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Hearing What did you say?From a frail old man,we are likely to infer that he has not heard what we said.Hearing it from a young man holding an iron bar we might infer that we are in a potentially violent situation.”(Stuart,2000:P34-35)。
译文:“语境是补充信息的主要来源。当我们听到你说什么时,若是一个羸弱的老人说的,我们可以推断他可能是没听清;可对于一个手持铁棍的年轻人来说,他的话就充满了挑衅意味。”(斯图亚特,2000:p34-35)
从语用学角度来看,在这里影响言语风格的因素涉及到对象、场合和感情思想等。同一句“你说什么?”对老人来说,可能是没听清;可对年轻人来说,此话就具有十足的挑衅意味。可见,在不同的语境中所体现的是不同的言语风格。即使使用同一语言,由于言语风格不同,也会表达不同的意思。
2 年龄
就年龄而言,孩子的言语风格也有别于大人。首先,早期的儿童,从词性上来讲先掌握的是一些名词、动词,再是形容词,然后是副词,最后可能是介词、连词。而在名词、动词中,他们也是先掌握一些具体的名词和动词(例如:爸爸、妈妈……苹果、猫……吃、喝……),然后才是一些抽象的名词和动词(例如:调查、空气……消化、扩散……)。这些都可见于孩子们的言语风格中。其次,小孩子爱用一些简单句,甚至是一些省略句。我们只有在其中加上一些成分才能弄懂他们的意思。例如:“哥哥学校”。他的意思是:“我哥哥到学校去了”。而大人们则喜欢用一些完整的甚至复杂的句子。再者,孩子对同一事物的社会含义的理解也有别于大人,他们可能认为一个嘟嘟熊要比一个卫星重要得多。最后,我们从交流的目的来看二者的言语风格的差异。一个孩子走向大人,其目的多是为了表达感情和想法,因此其风格多是带有倾诉性质;而大人的言语风格中多带有教育、训导的性质。
3 性别
女性的言语风格和男性的言语风格也大不一样。比起处于同一社会背景中的男性,女性倾向于使用享有较高声望的语言形式、较文雅而婉转的语言、较精确的色彩词汇。且女性交流中多显赞同和理解,她们的言语风格更有利于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和融洽的人际关系,这也是她们言语的目的;然而,男性多喜欢“一对多”的方式谈话,即:把所有人当听众。他们的言语目的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故他们的言语风格中就带有“征服”的意味,并且直截了当,不拖泥带水。
4 阅历
不同阅历的人之间的言语风格也不尽相同。如一个发生在公共汽车上的对话:
一位妇人见一个小孩冻得直流鼻子,于是她关切地问:“孩子,你有手绢吗?”“有又怎么啦?我才不借给你!”孩子把头扭向一边回答道。
由于孩子的阅历较大人少,因而他们所体现的言语风格就比较单纯,并且他们通常喜欢用一种简单的思维来理解大人们带有复杂言语风格的语言,用他们惯有的风格来做判断。
5 城乡
城市的言语风格也不同于乡村。城市中人们间的话语多是应酬,而乡村的话语中多是充满真情。在一定程度上,城市居民之间的关系比较冷淡、疏远,说话也比较小心,生怕触到别人的隐私。而乡村人一直信奉“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平时的言语中也很少顾及触到别人的隐私。在日常生活中,城市人的言语风格中更体现出他们的职业特点,他们既顾及自己的说话又顾及到对方的接受程度,所以他们的言语风格比较谨慎。此外,城市人尽管平时在大众面前表现得可能话语不多,可是一到火车上他们可能就非常健谈。因为他们知道随着目的地的到达,他们的谈话也将就此结束,大家谁也不认识谁,所以也用不着考虑太多。然而,乡村人更加看重血源、亲情和邻里关系,他们只和熟人打交道,包括亲戚、邻居、朋友,他们的角色比较固定,可能一辈子都和农作物打交道,而不会今天是农民,明天就当了工人,后天却成了医生,因此他们的言语风格也比较固定。另外,乡村人更富同情心,言语间充满关爱,但是由于他们较城市人保守,因而他们的禁忌语也多于城市人。
6 英汉
我们会注意到汉语言和英语言之间的差异。其一,汉语中可用无主句;而英语中却离不开主谓结构,它是英语七种基本句型的主要组成部分。汉语强调“主题突出”,如:“电脑买了”,这里“电脑”只是主题,而非主语;英语强调“主语突出”;其二,英语中介词用得多,而汉语中动词用得多;其三,在复合句中,英语的主语为主要部分,一般放在句首,即重心在前;而汉语则一般按照逻辑和时间顺序,将主要部分放在句尾,从而形成后重心,如:
原文:“原打算在今年一月访问巴黎,后来不得不推迟,这使我非常失望。”
译文:“It was a keen disappointment when I had to postpone the visit which I intended to pay to Paris in January.”
既然民族、地区间的语言有很大的差异性,那么持不同语言的人在表达语言的过程中,自然就会表现出不同的言语风格。可见,影响言语风格的社会因素颇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三 结语
人们使用言语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要选择什么样的言语风格要根据对话人之间的关系(或赞扬朋友,或咒骂敌人)、说话人的素质(受得教育越好的人禁忌语越少)、说话人的情绪(生气时多咒骂)和对话场合(正式场合多用完整句,非正式场合可用省略句)等诸多因素,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要掌握一种语言,我们有必要了解不同的言语风格,才能更透彻地理解诉者的意思和更准确地表达自己,以达到更好地理解语言和使用语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朱小英:《索绪尔的语言与言语区分理论评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1期。
[2] 叶起昌:《思想与语言、语言二重性、差别与“区-分”以及语言创造性——海德格尔与索绪尔的对话》,《外语学刊》,2010年第3期。
[3] 高名凯:《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4] 徐烈炯:《语义学》,语文出版社,1990年版。
[5] 张双棣:《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 Hockett,C.F.A Course in Modern linguistics.March,2004.
[7] E·de Saussur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作者简介:亢莉,女,1975—,陕西洋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美语言文学,工作单位: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语言 言语风格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语言是一个语言社会的所有成员共同使用的抽象语言系统,而言语指的是对于这些抽象语言的实际运用。”他还提出“语言是抽象的,相对稳定”,而“言语则是具体的,因人而异,千变万化”。由此可见,言语是一种个体行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言语风格。语言中的言语风格在诸如口头语与书面语、中国与西方国家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而这些语言风格的形成又与语境、年龄、性别等因素密切相关。对此进行深入辨析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诉者的本意。
一 语言中言语风格辨析
1 口头与书面言语风格
冗长的言语风格通常多见于书面语,而口语中多用一种简洁的言语风格。口头的语言不会走得很远,它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随着对话的结束而结束。为了不受时空的限制,人们就创造了字句来记录人们说过的话。书面语是可以经过再三考虑、字斟句酌的,尽量达到一种完美境界,以迎合不同文化素养的人的口味。所以,书面语相对于口语,它的风格是比较讲究的。书面语可能会用一些对偶句、排比句,甚至其它一些修辞,可能还会用一些华丽的词句,以达到行文需要。因而,说的言语风格和写的言语风格就大不相同。
2 文学作品与报刊杂志的语言风格
普遍地看,文学作品多用一些雅致的语言,而报刊杂志等多用一些通俗明白的语言。因为人们看文学作品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消遣,他们还可能更加喜欢欣赏作品中的美词妙句,甚至还研究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对文章的整体布局等。可是作为大众读物的报刊杂志,人们只需了解所给的信息或仅仅只是为了放松休闲、打发时间,而不必太多地去思考,也不必太在乎语言的优美与否。因此报刊杂志的言语风格就比文学作品的言语风格通俗些。此外,文人墨客更讲究谈吐风雅,而布衣平民言语多浅白通俗。可见,言语风格也分俗雅。
3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言语风格
中国人的言语风格和西方人也不尽相同。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的风格更趋于含蓄。若是一个美国朋友说“你们中国人真聪明”,你却说“哪里哪里,我们只是勤奋一些罢了”,那么他就会不高兴。因为他可能觉得你的意思是说他们美国人不聪明。中国人忌讳一些禁忌语,且中国人的禁忌语多于英美人(就中国人而言,农村的禁忌语又多于城市)。以“死”字为例:英语中常用“die”或“end one`s life”,直接表达;含蓄一点地则用“pass away”;甚至可以用“skate in the hell”;俚语可能会用“kick the bucket”。但在汉语中,相对于“死”的说法和讲究就较多。如历史上把皇帝的“死”叫做“驾崩”或“薨”,而不直接言“死”,以示对皇帝的尊敬;“死”被认为是平民的生命的终结,而皇帝被认为是坐江山的人,皇帝的“死”意味着江山倒了,那就有一种山崩地裂的含义。所以,封建社会忌讳对皇帝称“死”。虽然现在的人们不用“驾崩”和“薨”之类的词了,但一般也不直接说“死”,以示对死者的尊重。而民语中直接用“死了”“完了”、“蹬腿了”或“给阎王爷抬轿子去了”等,在这里则有一种贬义。为显示对死者的尊重和减轻死者给人们带来的沉痛心情,一般在给死者的挽联中常会写到“瑶池仙游”或“乘鹤归去”等语,这足以见汉语言含蓄的表达风格。再如,“怀孕”一词,英语直接用“be pregnant”表达;而在汉语中,人们可能会说“有孩子了”,但民语却说“有喜了”。汉语用这些含蓄语的目的只是想让表达文雅些。这主要是因为东方人比西方人更保守一些,而农村人又较城市人保守,越保守的人群,他们的禁忌语就越多,并且从他们的言语风格中就能看得出来。但是也有可能文化素养越高的人更喜欢用一些含蓄的表达方式(但不见得就是禁忌语),这是因为他们更多地考虑到了不同的言语背景。
4 白领与蓝领的言语风格
蓝领人的语言一般都是朴实无华的语言,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比较单纯;而白领人说话就比较注意,可能会用一些规范的甚至华丽的语言来表达,以显示自己的身份、职业、教育、品质等诸方面素质。而这些东西似乎对农民来讲并不那么重要,因此他们也用不着多费心思去思量,那么他们的言语风格则更显得朴实、直白。类似的情况也可见于别的行业间和群体中。
二 影响言语风格形成的因素
1 语境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语境说话会有不同的言语风格,它们主要受不同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譬如:阅历、知识、民族、地区、社会阶层、宗教信仰、行为习惯、感情思想和兴趣爱好等。如:
原文:“Context is a major source of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Hearing What did you say?From a frail old man,we are likely to infer that he has not heard what we said.Hearing it from a young man holding an iron bar we might infer that we are in a potentially violent situation.”(Stuart,2000:P34-35)。
译文:“语境是补充信息的主要来源。当我们听到你说什么时,若是一个羸弱的老人说的,我们可以推断他可能是没听清;可对于一个手持铁棍的年轻人来说,他的话就充满了挑衅意味。”(斯图亚特,2000:p34-35)
从语用学角度来看,在这里影响言语风格的因素涉及到对象、场合和感情思想等。同一句“你说什么?”对老人来说,可能是没听清;可对年轻人来说,此话就具有十足的挑衅意味。可见,在不同的语境中所体现的是不同的言语风格。即使使用同一语言,由于言语风格不同,也会表达不同的意思。
2 年龄
就年龄而言,孩子的言语风格也有别于大人。首先,早期的儿童,从词性上来讲先掌握的是一些名词、动词,再是形容词,然后是副词,最后可能是介词、连词。而在名词、动词中,他们也是先掌握一些具体的名词和动词(例如:爸爸、妈妈……苹果、猫……吃、喝……),然后才是一些抽象的名词和动词(例如:调查、空气……消化、扩散……)。这些都可见于孩子们的言语风格中。其次,小孩子爱用一些简单句,甚至是一些省略句。我们只有在其中加上一些成分才能弄懂他们的意思。例如:“哥哥学校”。他的意思是:“我哥哥到学校去了”。而大人们则喜欢用一些完整的甚至复杂的句子。再者,孩子对同一事物的社会含义的理解也有别于大人,他们可能认为一个嘟嘟熊要比一个卫星重要得多。最后,我们从交流的目的来看二者的言语风格的差异。一个孩子走向大人,其目的多是为了表达感情和想法,因此其风格多是带有倾诉性质;而大人的言语风格中多带有教育、训导的性质。
3 性别
女性的言语风格和男性的言语风格也大不一样。比起处于同一社会背景中的男性,女性倾向于使用享有较高声望的语言形式、较文雅而婉转的语言、较精确的色彩词汇。且女性交流中多显赞同和理解,她们的言语风格更有利于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和融洽的人际关系,这也是她们言语的目的;然而,男性多喜欢“一对多”的方式谈话,即:把所有人当听众。他们的言语目的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故他们的言语风格中就带有“征服”的意味,并且直截了当,不拖泥带水。
4 阅历
不同阅历的人之间的言语风格也不尽相同。如一个发生在公共汽车上的对话:
一位妇人见一个小孩冻得直流鼻子,于是她关切地问:“孩子,你有手绢吗?”“有又怎么啦?我才不借给你!”孩子把头扭向一边回答道。
由于孩子的阅历较大人少,因而他们所体现的言语风格就比较单纯,并且他们通常喜欢用一种简单的思维来理解大人们带有复杂言语风格的语言,用他们惯有的风格来做判断。
5 城乡
城市的言语风格也不同于乡村。城市中人们间的话语多是应酬,而乡村的话语中多是充满真情。在一定程度上,城市居民之间的关系比较冷淡、疏远,说话也比较小心,生怕触到别人的隐私。而乡村人一直信奉“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平时的言语中也很少顾及触到别人的隐私。在日常生活中,城市人的言语风格中更体现出他们的职业特点,他们既顾及自己的说话又顾及到对方的接受程度,所以他们的言语风格比较谨慎。此外,城市人尽管平时在大众面前表现得可能话语不多,可是一到火车上他们可能就非常健谈。因为他们知道随着目的地的到达,他们的谈话也将就此结束,大家谁也不认识谁,所以也用不着考虑太多。然而,乡村人更加看重血源、亲情和邻里关系,他们只和熟人打交道,包括亲戚、邻居、朋友,他们的角色比较固定,可能一辈子都和农作物打交道,而不会今天是农民,明天就当了工人,后天却成了医生,因此他们的言语风格也比较固定。另外,乡村人更富同情心,言语间充满关爱,但是由于他们较城市人保守,因而他们的禁忌语也多于城市人。
6 英汉
我们会注意到汉语言和英语言之间的差异。其一,汉语中可用无主句;而英语中却离不开主谓结构,它是英语七种基本句型的主要组成部分。汉语强调“主题突出”,如:“电脑买了”,这里“电脑”只是主题,而非主语;英语强调“主语突出”;其二,英语中介词用得多,而汉语中动词用得多;其三,在复合句中,英语的主语为主要部分,一般放在句首,即重心在前;而汉语则一般按照逻辑和时间顺序,将主要部分放在句尾,从而形成后重心,如:
原文:“原打算在今年一月访问巴黎,后来不得不推迟,这使我非常失望。”
译文:“It was a keen disappointment when I had to postpone the visit which I intended to pay to Paris in January.”
既然民族、地区间的语言有很大的差异性,那么持不同语言的人在表达语言的过程中,自然就会表现出不同的言语风格。可见,影响言语风格的社会因素颇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三 结语
人们使用言语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要选择什么样的言语风格要根据对话人之间的关系(或赞扬朋友,或咒骂敌人)、说话人的素质(受得教育越好的人禁忌语越少)、说话人的情绪(生气时多咒骂)和对话场合(正式场合多用完整句,非正式场合可用省略句)等诸多因素,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要掌握一种语言,我们有必要了解不同的言语风格,才能更透彻地理解诉者的意思和更准确地表达自己,以达到更好地理解语言和使用语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朱小英:《索绪尔的语言与言语区分理论评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1期。
[2] 叶起昌:《思想与语言、语言二重性、差别与“区-分”以及语言创造性——海德格尔与索绪尔的对话》,《外语学刊》,2010年第3期。
[3] 高名凯:《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4] 徐烈炯:《语义学》,语文出版社,1990年版。
[5] 张双棣:《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 Hockett,C.F.A Course in Modern linguistics.March,2004.
[7] E·de Saussur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作者简介:亢莉,女,1975—,陕西洋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美语言文学,工作单位: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