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古以来,玉米就是我國重要的禾谷类农作物。其凭借着高产、易种等优势,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农产品的重要原材料。然而,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玉米育种,我国还存在一定的劣势,本文结合当前国内玉米育种的现状,探索如何更好地提升我国玉米育种质量。
关键词:玉米育种;育种质量;育种现状
2004年到2012年,我国的玉米产量已经超过了水稻,其已经占据了主粮种植面积以及产量的“首位”。并呈现出强大的上升空间。然而,随着国外种业公司向我国的逐步渗透,国外玉米种子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逐渐提升,并由2001年的不足2%提升到了2011年的11%。这对我国的玉米育种市场产生了重大冲击。本文结合当前玉米育种现状,探索如何有效地提升国内玉米育种质量。
1 国内玉米育种发展现状
1.1 新自交系选育成果显著
目前,我国为了缓解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狭窄问题,积极利用各地的玉米品种资源,并选取国外种质,改良原有群体,并逐步向低纬度种质发展。这些工作的开展,有效地完成了自交系以及杂交种的选配。例如:郑单958,具有高产、耐密以及抗倒伏等优势。已经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加以推广。近几年内,我国的玉米新品种更是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出现,使得国内玉米育种呈现出多元化态势。
1.2 种质资源不断扩大,改良效果显著
近年来,随着玉米育种工作人员对育种重要性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的玉米种质资源不断扩大,改良效果亦是明显增强。2012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3500万公顷,其中,面积增加幅度以东北地区为最,增加了近50%。各大种植基地在中国农科院以及中国农业大学等研究机构的资助下,对玉米种质资源不断进行改良,并采用轮回选择方式进行筛选与改良工作,目前,已经培养出大批优质种质资源。
1.3 与国外育种技术仍存在不小差距
尽管在各研究机构的不懈努力下,玉米育种技术逐渐走向成熟。但是,同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以至于国际竞争压力仍令人担忧。目前来看,效仿先进育种技术并未取得成功,反倒是一些国内具有创新性的育种技术前途更加光明。例如:辽宁本溪育种者李国斌培育的鑫鑫1号和2号等。
2 促进国内玉米育种工作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
2.1 将提升玉米单产作为任务核心
促进玉米育种创新能力的提升,重点放到适宜密植和机械化作业的玉米新品种的研究上。目前,在北方的春玉米区以及西北旱地玉米区等主产区,要注重高产、抗倒伏以及适宜机械化和密植的玉米品种培育。在西南等山地,注重培育高产、抗病品种。
2.2 将适宜机械化生产的玉米品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在国内四大优势主产区,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引进优质种源,不断创新,力争培育出适宜机械化制种的优质自交系两到三个,抗粗缩病的自交系两到三个,适宜密植的优质新品种两到三个。
2.3 整合科技资源,为玉米育种运行新机制提供保障
首先,以创新育种运行机制为重点,提升玉米育种创新能力。我国玉米育种体制机制存在的统筹不力、机制不活、协同不够等问题比较突出。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要以协同育种创新机制为重点,强化顶层设计,继续完善“岗间融合、岗站对接、科企合作”的运行模式。破解需求脱节、资源分散、创新低效、育种单位间封闭等问题,共享育种资源,提升玉米育种创新能力。
其次,以前育种研究为基础,优化升级育种素材。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是育种研究的重要基础,简化种质类群是育种工作的重要环节,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一是要强化前育种研究;二是要尽快建立我国优异种质资源信息管理平台;三是要简化种质类群,优化升级育种素材,突破自交系选育难点。
再次,以集成育种技术为关键,提高育种效率。育种与种子研究室,要继续完善和健全高效的育种技术平台,要由传统的育种技术向现代育种技术转型,育种基础材料的创制,要由盲目选材向设计选材转型,杂交组合的配制,要由盲目配制向设计配制转型,降低育种成本,提高育种效率。要把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两条 Pipeline 整合在一起,经过磨合,提升市场的竞争能力。先锋公司常规育种这条 Pipeline 本来就很强,经过加强生物技术育种和整合信息技术,使整个企业成为一个运作顺畅的整体。直到现在,先锋公司仍然是品种创新能力最强,运作效率最高的玉米育种公司。
最后,以优化品种测试网络为抓手,培育高产、抗逆安全品种。建立高效的品种测试网络是培育高产、抗逆安全品种的重要环节。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一是要在体系内部建立高效的品种测试网络,尽快形成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西北旱地玉米区等 4 大优势主产区的品种测试网络。二是要协助玉米主产省的试验站,建立高效的品种测试网络。三是要协助九家合作企业建立高效的品种测试网络;最终形成三网联合的格局。
3 结论
目前,尽管我国的玉米育种技术相对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发展中国家,仍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玉米育种的国际市场还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为了更好地将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我国的科研人员不断进行育种研究。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安贵.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玉米制种基地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建议[J].种子世界. 2012(02)
[2] 董春水,才卓.现代玉米育种技术研究进展与前瞻[J].玉米科学.2012(01)
[3] 刘楠,刘宁,刘西美,张文超,杨蒙.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现代玉米育种上的应用及展望 [J].种子世界.2012(01)
关键词:玉米育种;育种质量;育种现状
2004年到2012年,我国的玉米产量已经超过了水稻,其已经占据了主粮种植面积以及产量的“首位”。并呈现出强大的上升空间。然而,随着国外种业公司向我国的逐步渗透,国外玉米种子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逐渐提升,并由2001年的不足2%提升到了2011年的11%。这对我国的玉米育种市场产生了重大冲击。本文结合当前玉米育种现状,探索如何有效地提升国内玉米育种质量。
1 国内玉米育种发展现状
1.1 新自交系选育成果显著
目前,我国为了缓解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狭窄问题,积极利用各地的玉米品种资源,并选取国外种质,改良原有群体,并逐步向低纬度种质发展。这些工作的开展,有效地完成了自交系以及杂交种的选配。例如:郑单958,具有高产、耐密以及抗倒伏等优势。已经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加以推广。近几年内,我国的玉米新品种更是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出现,使得国内玉米育种呈现出多元化态势。
1.2 种质资源不断扩大,改良效果显著
近年来,随着玉米育种工作人员对育种重要性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的玉米种质资源不断扩大,改良效果亦是明显增强。2012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3500万公顷,其中,面积增加幅度以东北地区为最,增加了近50%。各大种植基地在中国农科院以及中国农业大学等研究机构的资助下,对玉米种质资源不断进行改良,并采用轮回选择方式进行筛选与改良工作,目前,已经培养出大批优质种质资源。
1.3 与国外育种技术仍存在不小差距
尽管在各研究机构的不懈努力下,玉米育种技术逐渐走向成熟。但是,同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以至于国际竞争压力仍令人担忧。目前来看,效仿先进育种技术并未取得成功,反倒是一些国内具有创新性的育种技术前途更加光明。例如:辽宁本溪育种者李国斌培育的鑫鑫1号和2号等。
2 促进国内玉米育种工作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
2.1 将提升玉米单产作为任务核心
促进玉米育种创新能力的提升,重点放到适宜密植和机械化作业的玉米新品种的研究上。目前,在北方的春玉米区以及西北旱地玉米区等主产区,要注重高产、抗倒伏以及适宜机械化和密植的玉米品种培育。在西南等山地,注重培育高产、抗病品种。
2.2 将适宜机械化生产的玉米品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在国内四大优势主产区,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引进优质种源,不断创新,力争培育出适宜机械化制种的优质自交系两到三个,抗粗缩病的自交系两到三个,适宜密植的优质新品种两到三个。
2.3 整合科技资源,为玉米育种运行新机制提供保障
首先,以创新育种运行机制为重点,提升玉米育种创新能力。我国玉米育种体制机制存在的统筹不力、机制不活、协同不够等问题比较突出。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要以协同育种创新机制为重点,强化顶层设计,继续完善“岗间融合、岗站对接、科企合作”的运行模式。破解需求脱节、资源分散、创新低效、育种单位间封闭等问题,共享育种资源,提升玉米育种创新能力。
其次,以前育种研究为基础,优化升级育种素材。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是育种研究的重要基础,简化种质类群是育种工作的重要环节,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一是要强化前育种研究;二是要尽快建立我国优异种质资源信息管理平台;三是要简化种质类群,优化升级育种素材,突破自交系选育难点。
再次,以集成育种技术为关键,提高育种效率。育种与种子研究室,要继续完善和健全高效的育种技术平台,要由传统的育种技术向现代育种技术转型,育种基础材料的创制,要由盲目选材向设计选材转型,杂交组合的配制,要由盲目配制向设计配制转型,降低育种成本,提高育种效率。要把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两条 Pipeline 整合在一起,经过磨合,提升市场的竞争能力。先锋公司常规育种这条 Pipeline 本来就很强,经过加强生物技术育种和整合信息技术,使整个企业成为一个运作顺畅的整体。直到现在,先锋公司仍然是品种创新能力最强,运作效率最高的玉米育种公司。
最后,以优化品种测试网络为抓手,培育高产、抗逆安全品种。建立高效的品种测试网络是培育高产、抗逆安全品种的重要环节。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一是要在体系内部建立高效的品种测试网络,尽快形成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西北旱地玉米区等 4 大优势主产区的品种测试网络。二是要协助玉米主产省的试验站,建立高效的品种测试网络。三是要协助九家合作企业建立高效的品种测试网络;最终形成三网联合的格局。
3 结论
目前,尽管我国的玉米育种技术相对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发展中国家,仍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玉米育种的国际市场还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为了更好地将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我国的科研人员不断进行育种研究。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安贵.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玉米制种基地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建议[J].种子世界. 2012(02)
[2] 董春水,才卓.现代玉米育种技术研究进展与前瞻[J].玉米科学.2012(01)
[3] 刘楠,刘宁,刘西美,张文超,杨蒙.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现代玉米育种上的应用及展望 [J].种子世界.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