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古镇绽新颜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sl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崆峒山景美无双,陇东粮仓名远扬。曾为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的甘肃省平凉市史称“西出长安第一城”。工作在这里的远教人脚踏实地、厚积薄发,自2013年以来,立足本地实际,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对各种远教资源的大力整合,打造出了多方位、全天候、高科技的站点平台、网站平台、即时平台、实践平台等远程教育四大教学平台,极大地满足了全市基层党员群众学习培训的迫切需求。这座历史悠久的丝路重镇在陇东大地渲染出了一幅新时期的远教画卷。
  站点讲好两堂课
  平凉市远程办充分注重发挥村级终端站点的学习主阵地作用,在全市1572个终端站点实施了“集中授学+自主选学”的模式,积极引导基层农民学好必修课、学精选修课,站点真正成为了全市广大农民汲取致富知识的加油站和充电站。
  集中学好必修课。市远程办始终坚持把集中式授学作为最基本的教学模式,首先,组织各远教成员单位及相关涉农部门的专家进行调研论证,充分根据本地农业生产实际,结合中央及省上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制订出了全市“必修课”计划;其次,以各站点为单位,严格要求按照课程计划每月定期组织农民到站点进行集中学习1~2次。据统计,全市必修课课程计划共涉及6大类15门具体技术,超过10万名农民参加了集中学习。灵台县杨村村党支书孙红革一提起远教就眉飞色舞:“前年远程办推出了‘必修’学习计划,俺们村根据自身优势选择了大棚蔬菜种植,三年干下来,现在村里是家家有大棚、户户都发家。这个‘必修课’真贴俺们农民的心。”
  自主学精选修课。市远程办为了满足农民的个性化学习要求,首先,统一印制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菜单式选学登记簿,分发到各站点,农民将想学习的内容登记在册,管理员按需寻找内容,通过“站点开放日”等活动组织农民到站点进行自主学习;其次,对站点难以找到的学习内容,每月汇总上报,由市、县远程办帮助查找资料。据统计,全市已下发登记簿两千多册。华亭县水联村村民史建琴早就听人说种植金银花能挣钱,但苦于没有技术,于是就填写了菜单式选学登记簿。站点管理员协调县远程办找到了金银花种植的相关资料,刻录成光盘送到她手上,辅导她学习。现在已是全县金银花种植大户的史建琴每每提起此事,总笑呵呵地说:“远程教育就是我发家致富的好老师。”
  网站授技随时学
  平凉市远程办充分利用平凉门户网站、平凉党建网暨远程教育辅助网站、各县区门户网站和涉农部门网站等网络资源平台,统筹协调各方优势资源,运用网络的强大力量教授农技,为全市农民打造出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
  先预报后调整。市远程办利用政府网站传播面广、影响力大和信誉度高的特点,首先,协调各方面技术力量,将全市所规定的重点学习的内容、时间以及授课教师等信息,制作成短视频,提前半个月在网站进行预报;其次,通过农民对预报的反馈留言信息,及时调整相关学习计划,再进行正式网络视频授课,做到网课真正使群众满意。据统计,已累计播放预报一百多次。2015年3月20日,市远程办在网站上预告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的信息。第二天,市远程办的工作人员就接到了群众电话,建议增加大棚西瓜和甜瓜的学习内容。市远程办经过与授课人员沟通,临时增加了相关培训内容。培训结束后,群众都夸:“远教服务太到位了!”
  用链接求广度。市远程办高效地调动网络链接的优势,首先通过网络链接等形式,使政府门户网站、市党建网和市远程教育网站分别链接了全国和省内各大有影响力的涉农网站,这样农民不仅可在本土网站学,更可以到“外地网站”汲取知识,有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其次是组织技术专家,对农民在链接网站上学习时产生的疑难进行专门性的技术答疑。据统计,目前全市农民可选择的学习网站已近上百家。泾川县元朝村苹果栽植大户可力荣向县远程办申请自主建设了远程教育延伸站点,通过省、市、县三级远程办丰富的网站链接,每天通过电脑研究学习苹果栽培技术,成了全县远近闻名的苹果土专家,不仅自己发家了,还带动乡亲们实现了多年的致富梦。
  即时学习真便捷
  平凉市远程办高度重视新兴媒体传播方式,运用手机短信、公众微信、微博等形式,开通了远程教育即时学习平台,使全市基层党员群众开展远教学习更及时更方便,学习培训实效也更突出。
  互动交流共学。首先,在市远程办的指导下,各县区远程办以及各级站点均申请注册了公众微信号以及微博,并建立了相应的各级学习讨论群,群员为远教工作人员、种养殖大户、学用带头人以及有兴趣的农民等;其次,各级学习讨论群的群主通过微信定期发布学习内容,并辅以短信、微博等方式,组织群成员进行交流讨论、互动学习。据统计,目前全市已有各级微信学习讨论群98个,吸纳成员约1000多名。灵台县上孙村村民郑世杰就是一位通过微信参加学习的进城务工人员。作为新生代的农民工,以前在老家他就经常往村站点跑,到城市打工以后,便主动添加了全市远程教育学习讨论群,认真向群里的“前辈们”学习水暖工知识。后来他还考取了从业资格证书,凭自己的努力在城市安了家。
  服务热线辅学。为了解决微信学习不够直观、辅学困难的问题,首先,市和县区远程办专门开通了“远教110”服务热线,及时听取农民在学习过程中的咨询和求助;其次,接到求助信息后,远程办或指派相关站点管理员或派出相关技术人员,上门为农民进行解惑答疑。据统计,各级“远教110”热线共接到求助信息约340多条,进行各种辅学服务80多次。崇信县远程办创新工作方式,开通了崇信“远教110”,三年来,共计接听基层一线电话500多次,协调解决实际困难150多个,帮助基层党员准备学习资料200多次,主动派出维修团队60多次,被称为老百姓的“贴心人”。
  实践课堂最生动
  平凉市远程办注重学用转化,千方百计搭建实践平台,将远程教育课堂由室内延伸向室外,由枯燥乏味的课堂讲授变成生动直观的田野传授,确保远程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合作社示范带学。首先,市远程办积极整合各种优势资源,依托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探索建立“远程教育站点+农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远程教育为纽带,将农民合作组织和农民连接起来,远程教育站点负责培训农民技术,合作组织负责给农民提供实践平台。其次,为农民群众提供利益保护和销售平台。据统计,目前全市已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36家。崆峒区白庙乡白庙村的杨存兰是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户,四十多岁开始创业,创办了平凉市雨霖养殖专业合作社,又自筹资金建设了远程教育基地。除培训自己合作社的员工外,她还积极培训周围党员群众,带领大家一起发展养殖业。每每提起远程教育,她总是笑着说:“远程教育是我的领路人,没有远程教育,也就没有我的今天。”
  田间地头成课堂。首先,市远程办以及各县区远程办均成立了“远教专家团”,团员为各涉农单位的专家。其次,定期组织专家团巡回到乡镇乃至村,把远程教育延伸到田间地头。据统计,各级远教专家团已有专家成员73名。这一天,静宁县专家团成员、苹果栽植专家李建明来到治平乡雷沟村,在田间地头给果农们现场讲授苹果树夏剪的有关知识。果农们争先恐后提问题,抢着给李教授当助手。看到大伙儿情绪高涨,村主任雷托胜感慨地说:“远教专家团的成员现在可是大家眼里的香饽饽啊!”
  “站学”“网学”“即学”“实学”这四个充分切合平凉市远教工作实际的教学平台,就如同一辆车的四个车轮,让平凉市远教教学工作脚踏实地又风驰电掣般地向前!目前,全市三十多万名农民通过这四大教学平台,都已充分享受到了远程教育的实惠,正迈步走在发家致富的时代快车道上。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委组织部)
其他文献
作为教育培训基层党员干部的经常性手段和服务基层党员群众的有效载体,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要主动适应新形势、瞄准新任务,从内容、形式、效果上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服务基层党建、服务基层群众,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农村党员群众方便学、乐意学,有效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提升致富能力,从而实现由“虚”到“实”的转变,真正让基层受益。  一是内容上要瞄准“从群众中来”。目前,远程教育课件内容上以传统政治理论
期刊
他是农家子弟,从小喝着山泉水、踩着泥巴路长大,农村的贫穷落后在他的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他是有志青年,大学毕业后本可在城里安家立业,却选择报考大学生村官,只为那份“改变家乡面貌”的不变情结。他,就是甘肃省庄浪县大庄乡连王村党支部书记、远教站点管理员马健红。  当选书记因“远程”  初到连王村,马健红一心想为村子发展尽一份力量。可对他这个初出校门的学生,村民们却并不太看好:“就一个娃娃,能干成啥事?
期刊
如何顺应信息时代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快速发展变化,进一步扩大党员教育和党建宣传的覆盖面?辽宁省建平县委组织部勇于探索,积极作为,不断推进党建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将党建工作与微信这一全新的现代移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有机结合,开通了“建平党建”微信公众平台,积极打造党员干部指尖上的“党建阵地”。  细化分工,确保权威性  推广党建类微信,必须严格遵循真实性和权威性的总体原则。建平县坚持集中统一管理与分级
期刊
自媒体平台使每一位用户既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又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它的传播速度及覆盖面令许多传统媒体都自愧弗如。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利用好自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对任何一个单位或个体都是一门必修课,党建工作者也不例外。如今,一些看到了这一趋势的地市级党委部门已早早动手,建立了自己的自媒体平台,但更多的党委部门还不知道如何入手。其实,建立党建自媒体平台的门槛并不高,只要稍加学习,我们就可以掌握其应用技术。
期刊
守望着准噶尔盆地悠长的岁月,聆听着额尔齐斯河奔腾的旋律,新疆吉木乃县散发出浓郁的边域风情。这里活跃着一个年轻的“家庭”,他们亲如兄弟姐妹,携手共同演绎着边城远教一家人的奋进与拼搏。  “爱新鲜”的带头大姐  她是全县远教蓝图的绘制者,新点子如同喷涌不尽的泉水,滋润着这片土地;她是边城远教队伍的领军人,创新精神仿佛永不衰竭的发动机,鼓舞着这支队伍与时俱进。她就是远程办主任李敏。  熟悉李敏的人,都说
期刊
纪录片是一种独特的影视艺术形式、它以现实生活的原始内容为基本素材,真实地记录了人类社会生活。为了再现真实的世界,声音的介入是不可避免的。从纪录片的发展历史来看,它的创作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声音在纪录片中的介入与电影的整体发展一样,是从无到有,最终使声音成为重要的艺术 元素、叙事元素、审美要素。  一、纪录片中声音对真实性与表达的影响  “纪录片是以现实生活的原始内容为基本素材,真实记录人类社
期刊
正如著名音乐理论家廖尚果所说,“音乐是人类灵魂的避难所”,它可以轻易地拂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的情感轻松撤防,从而敞开自我的内心世界。对专题片这门声画艺术,音乐同样居功至伟,一曲优美的旋律可以让观众卸下观看的包袱,沉浸在乐音所带来的感动之中,从而也被专题片所感动。甘肃省的专题片《板凳上敲出的维也纳之邀》(以下简称《维也纳》),讲述的正是音乐的故事,因此理所当然的,片中便采用了大段的配乐,音符的海洋跳
期刊
1. 采访声的内容必须紧贴主题  采访声是为党员教育电视片的主题思想服务的。处理和运用采访声要从整部片子的内容需要出发,符合主题需要,把真实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考虑,仔细选择,切忌杂乱。对采录的人物采访声要去粗取精,合理安排。一是保留有效采访声,删掉无效采访声。如,在摄制连续两届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人物片——《爱心妈妈》中,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部采访班主任艾巧珍询问田秀英儿子——蔡振国的情况时,有
期刊
现如今东北二人转在全国已是家喻户晓了,在俺们东北这地方,无论男女老少都特喜欢;然而在辽宁省昌图县,有一个人却偏偏喜欢“单出头”。听到这儿,你也许会纳闷了,啥叫“单出头儿”?这“单出头儿”嘛,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表演二人转”,用“单出头”只是为了形容他总“一个人转来转去”。这个喜欢“单出头儿”的人,名叫佟玉民,是昌图县远程办主任,就因为他总喜欢一个人可哪儿转,所以大家才半开玩笑地叫他“佟老转儿”。
期刊
黝黑的脸上挂着朴实的笑容,金丝边眼镜的背后闪烁着自信的目光。从不会使用摄像机到独立制作多部优秀专题片,从整合资源创办全省首家视频党建网站到笔耕不辍被人民网评为年度优秀通讯员……他用孜孜以求的工作态度不断攀登着事业的高峰。他就是安徽省滁州市委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副主任科员朱龙。  小马负重把河过  熟悉朱龙的同事很钦佩他乐观豁达的性格,因为无论在工作中遇到怎样的困难,他都能从容地面对、克服。2006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