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水合氯醛剥夺睡眠后灌肠用于婴幼儿核磁共振检查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需要做核磁共振的患儿按检查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按常规在检查前半小时给予水合氯醛灌肠,观察组患儿剥夺睡眠后于检查前半小时给予水合氯醛灌肠。比较两组灌肠操作失败率、用药后入睡时间及药物制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灌肠操作失败率低,入睡时间快、制动效果好。结论:婴幼儿核磁共振检查时,在剥夺睡眠后水合氯醛液灌肠效果好。
【关键词】 水合氯醛; 剥夺睡眠; 婴幼儿灌肠; 核磁共振检查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核磁共振(MRI)检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其图像清晰度高,对人体无放射性损害,易被人们接受。检查的整个过程要求患儿制动,MRI扫描时间长、噪音大、患儿恐惧,加之婴幼儿自制力差,哭闹或躁动不安,使检查很难顺利完成,要求检查前人为制动,临床常采用水合氯醛灌肠,使其入睡。2011年8月-2012年6月,笔者采取剥夺睡眠后灌肠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需MRI检查的婴幼儿120例,均无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严重疾患等禁忌证,其中男69例、女51例;年龄45 d~3岁,平均年龄(1.5±0.4)岁;头颅检查105例,脊髓检查2例,胸、腹部检查5例,其他部位检查8例;按检查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种及病情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检查前向患儿家属解释用药方法及目的,以取得合作。浓度:10%水合氯醛液,剂量为0.5 ml/kg[1],用一次性头皮静脉输液针导管(去针头)或导尿管代替肛管,石蜡油润滑导管前端,排气后保留灌肠,并嘱家长轻拍患儿背部,诱导其入睡。对照组在睡眠上不给予任何的干预,检查前半小时用药;观察组在剥夺睡眠后于检查前半小时先哄其入睡,在快入睡时或入睡后给予用药,然后继续轻拍其背部诱导其进入深睡眠。剥夺睡眠:MIR检查前都需要预约,如果预约时间在上午,一般要求患儿检查前一夜晚上晚睡,凌晨唤醒,如果预约时间在下午,检查前一夜正常睡眠,中午不让其入睡,人为的造成患儿睡眠不足,检查前半小时哄其入睡。
1.3 观察指标 (1)灌肠操作失败:灌肠后5 min内排出体外需要再次灌肠为操作失败。(2)用药后入睡时间。(3)药物制动效果,显效:患儿入睡快,难以唤醒,顺利完成检查;无效:患儿在用药30 min后仍无睡意,或入睡后轻微刺激即伴有哭闹、躁动,需要辅以其他镇静药物才能完成检查[2]。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灌肠操作失败率、用药后入睡时间及药物制动效果见表1。
3 讨论
MRI检查是一种安全、可靠、无创伤、用途广泛的影像学检查,与CT相比,其图像具有清晰度高,对人体无放射损害,能多方位任意角度成像等优点,明显地提高了阳性病情查出率。为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和图像质量[3],检查的过程中要求患儿保持静止不动。但婴幼儿自制力差,加上躯体疾病、环境改变和对医疗器械的恐惧心理,往往哭闹不止不能顺利完成检查[4]。为顺利完成患儿的MRI检查,要求适当制动,临床多应用10%水合氯醛液保留灌肠,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发挥催眠作用,达到制动的目的[5]。水合氯醛属三氯乙醛水合物,吸收后大部分分布于肝脏和其他组织内,因其脂溶性高,易通过血脑屏障,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吸收快,起效快,用后10~20 min开始起作用,可维持4~6 h,醒后无不适及后遗效应[6-7],且不宜引起蓄积中毒,可靠安全[8]。患儿清醒状态时,对周围事物较敏感,特别是见到医务人员就产生恐惧感,灌肠时不配合操作,强行灌入后,又表现为哭闹不止、烦躁不安,加上药物对肠粘膜的刺激,很快就将药物排出体外,使操作失败,需再次灌入,即便是全部吸收,也会因为患儿无睡意而影响了水合氯醛液的镇静效果,一直处于浅睡眠状态。MRI检查时间长,噪音大,患儿常躁动不安,常要联合其他如安定注射液、鲁米那钠等相对副作用较大的药物联合镇静,增加不良反应的几率,患儿家属也很难接受。笔者采用剥夺睡眠后灌肠取得了良好效果。剥夺睡眠后,患儿一直处于睡眠不足状态,检查前哄其入睡,会很快进入睡眠状态,患儿快入睡时大脑皮层处于局部抑制状态,此时给予药物灌肠,患儿不会抗拒,使操作顺利完成,药物经直肠黏膜迅速吸收进入血液,在短时内达到效果,使患儿进入深睡眠状态,难以唤醒,顺利完成MRI检查。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儿灌肠操作失败率低,入睡时间快,制动效果好,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唐丽君.婴幼儿检查前应用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催眠效果[J].吉林医学,2007,28(6):758.
[2] 李芝满.水合氯醛应用于小儿磁共振检查时的制动效果[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8):41-42.
[3] 张淑凤,郑淑婷.核磁共振(MRI)增强扫描检查发生过敏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1,11(2):1.
[4] 寿晓燕.小儿磁共振检查的护理干预[J].临床医学,2004,24(10):64.
[5]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8.
[6]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08-209.
[7] 潘贤.新编药物实用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159-160.
[8] 吴景时.药理学[M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4-105.
(收稿日期:2012-09-13) (本文编辑:王宇)
【关键词】 水合氯醛; 剥夺睡眠; 婴幼儿灌肠; 核磁共振检查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核磁共振(MRI)检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其图像清晰度高,对人体无放射性损害,易被人们接受。检查的整个过程要求患儿制动,MRI扫描时间长、噪音大、患儿恐惧,加之婴幼儿自制力差,哭闹或躁动不安,使检查很难顺利完成,要求检查前人为制动,临床常采用水合氯醛灌肠,使其入睡。2011年8月-2012年6月,笔者采取剥夺睡眠后灌肠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需MRI检查的婴幼儿120例,均无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严重疾患等禁忌证,其中男69例、女51例;年龄45 d~3岁,平均年龄(1.5±0.4)岁;头颅检查105例,脊髓检查2例,胸、腹部检查5例,其他部位检查8例;按检查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种及病情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检查前向患儿家属解释用药方法及目的,以取得合作。浓度:10%水合氯醛液,剂量为0.5 ml/kg[1],用一次性头皮静脉输液针导管(去针头)或导尿管代替肛管,石蜡油润滑导管前端,排气后保留灌肠,并嘱家长轻拍患儿背部,诱导其入睡。对照组在睡眠上不给予任何的干预,检查前半小时用药;观察组在剥夺睡眠后于检查前半小时先哄其入睡,在快入睡时或入睡后给予用药,然后继续轻拍其背部诱导其进入深睡眠。剥夺睡眠:MIR检查前都需要预约,如果预约时间在上午,一般要求患儿检查前一夜晚上晚睡,凌晨唤醒,如果预约时间在下午,检查前一夜正常睡眠,中午不让其入睡,人为的造成患儿睡眠不足,检查前半小时哄其入睡。
1.3 观察指标 (1)灌肠操作失败:灌肠后5 min内排出体外需要再次灌肠为操作失败。(2)用药后入睡时间。(3)药物制动效果,显效:患儿入睡快,难以唤醒,顺利完成检查;无效:患儿在用药30 min后仍无睡意,或入睡后轻微刺激即伴有哭闹、躁动,需要辅以其他镇静药物才能完成检查[2]。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灌肠操作失败率、用药后入睡时间及药物制动效果见表1。
3 讨论
MRI检查是一种安全、可靠、无创伤、用途广泛的影像学检查,与CT相比,其图像具有清晰度高,对人体无放射损害,能多方位任意角度成像等优点,明显地提高了阳性病情查出率。为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和图像质量[3],检查的过程中要求患儿保持静止不动。但婴幼儿自制力差,加上躯体疾病、环境改变和对医疗器械的恐惧心理,往往哭闹不止不能顺利完成检查[4]。为顺利完成患儿的MRI检查,要求适当制动,临床多应用10%水合氯醛液保留灌肠,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发挥催眠作用,达到制动的目的[5]。水合氯醛属三氯乙醛水合物,吸收后大部分分布于肝脏和其他组织内,因其脂溶性高,易通过血脑屏障,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吸收快,起效快,用后10~20 min开始起作用,可维持4~6 h,醒后无不适及后遗效应[6-7],且不宜引起蓄积中毒,可靠安全[8]。患儿清醒状态时,对周围事物较敏感,特别是见到医务人员就产生恐惧感,灌肠时不配合操作,强行灌入后,又表现为哭闹不止、烦躁不安,加上药物对肠粘膜的刺激,很快就将药物排出体外,使操作失败,需再次灌入,即便是全部吸收,也会因为患儿无睡意而影响了水合氯醛液的镇静效果,一直处于浅睡眠状态。MRI检查时间长,噪音大,患儿常躁动不安,常要联合其他如安定注射液、鲁米那钠等相对副作用较大的药物联合镇静,增加不良反应的几率,患儿家属也很难接受。笔者采用剥夺睡眠后灌肠取得了良好效果。剥夺睡眠后,患儿一直处于睡眠不足状态,检查前哄其入睡,会很快进入睡眠状态,患儿快入睡时大脑皮层处于局部抑制状态,此时给予药物灌肠,患儿不会抗拒,使操作顺利完成,药物经直肠黏膜迅速吸收进入血液,在短时内达到效果,使患儿进入深睡眠状态,难以唤醒,顺利完成MRI检查。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儿灌肠操作失败率低,入睡时间快,制动效果好,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唐丽君.婴幼儿检查前应用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催眠效果[J].吉林医学,2007,28(6):758.
[2] 李芝满.水合氯醛应用于小儿磁共振检查时的制动效果[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8):41-42.
[3] 张淑凤,郑淑婷.核磁共振(MRI)增强扫描检查发生过敏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1,11(2):1.
[4] 寿晓燕.小儿磁共振检查的护理干预[J].临床医学,2004,24(10):64.
[5]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8.
[6]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08-209.
[7] 潘贤.新编药物实用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159-160.
[8] 吴景时.药理学[M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4-105.
(收稿日期:2012-09-13) (本文编辑:王宇)